尋根覓祖之洪洞大槐樹
(景點概況)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曾經匯聚了明初上百方人的移民洪流。說到槐樹,也就是國槐,在我國北方隨處可見,但在山東、河南、河北等地,一提起槐樹,許多人想到的是「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為什麼呢?因為大槐樹目賭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範圍最廣的移民壯舉,600多年來一直被千百萬移民後裔作為「老家」的標誌。
為了滿足移民後奇尋根祭祖的願望,早在1914年,洪洞縣民間就自發捐款據捐物,在古大槐樹處修建了遺址公園。經過近百年的發展,現在的古大槐樹處,已經成為集移民古迹、祭祖活動、民俗遊覽為一體的尋根祭祖聖地。
(「根」字影壁)這個八字影壁上面,雕刻的是民間的吉祥圖案,中國有句老話叫「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一個人不論走到哪裡、身居何地,都對「老家「有著深深的思念,對家的「根祖」有著情感的眷戀。影壁上這個大大的「根」字,就飽含了槐鄉人民濃濃的桑梓之情,凝聚了大槐樹移民後裔的悠悠思鄉之意。
為什麼這樣說呢?請看這個隸體「根」字,不僅筆力雄健,而且隱含象形。「木」偏旁就像一個人昂首甩手走路的樣子,象徵現在的移民後裔紛至沓來,急切回到老家」的情景;「根」字的最後一筆,又像一個人正在邁步行走的腳,象徵明代移民外遷時久久不願落下的沉重步伐。
兩旁的「飲水」、「思原」4個篆體字中,「原」字沒有三點水,是因為在篆體字的結構中,原來的「原」和源頭的「源」沒有區別,同時又寓有回到故鄉、追本溯「原」、不忘祖先之意。
(移民雕塑)這3組移民情景雕塑,形象地展示了大槐樹移民的歷史。元未的鎮壓農民起義、明初的「靖難之役」,造成了中原人口的銳減。戰爭過後,致使中原地區水、旱、蝗、疫等災害連年發生,造成中原大地「赤地千里少人煙」。全國人口由宋朝頂峰時期的近1億下降為元未的5000多萬,其中的逃戶、流民還佔了一半。
明初的洪洞大槐樹移民,是中國歷史上官方有組織、有計劃的最大的一次移民。山西作為重點省份,50多個縣都有移民,主要遷往河北、河南、山東、安徽、北京,涉及今天的18個省、500多個縣市。為了實施移民屯田的基本國策,明朝在山西派了3位國公、10位侯爺、1位伯爵、10位都督和1位指揮,也就是有20多位開國元勛、帶兵將帥先後負責了大移民。
為什麼山西會成為移民重點省呢?因為山西地勢複雜,易守難攻。元未農民起義軍雖然多次進攻山西,但是屢屢敗北,客觀上使得山西避免了長期戰亂。加之山西風調雨順,連年豐收,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口達到403.4萬,比河南、河北加起來的378萬還要多。山西又緊靠中原地區,所以就成了主要的移民遷出地。第二組雕塑體現的就是大槐樹下老人在與他的子女依依惜別、旁邊那位官員正在辦理遷民手續的故事。
(過廳)過廳正中檐下,這首七律詩的上半部分「生生死死說前因,同是楊侯國里人。莫道源淵無考證,私家記述最為真」大意是說:移民們世世代代都在講移民的故事,說他原先都出自楊侯國,這種說法不是沒有依據,在收集到的大量民間家譜、碑記和地方志中,都有翔實的記錄。
詩中的「楊侯國」就指洪洞縣。西周時的洪洞即楊侯國,周康王封他的堂弟就是唐叔虞之子姬杼(zhu)為「楊侯」。遺址就在洪洞縣城東南9公里的范村。范村附近出土過包括國家一級文物「楊侯鼎」在內的東周青銅器。
春秋時,晉國滅楊侯國改置「楊縣」。秦漢以前,古人多以地為姓,楊縣即後來的洪洞縣,這裡便成了楊姓最早的發源地。公元617年即隋義寧元年,李淵、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南下霍邑(今霍州市),改楊縣為「洪洞」,以壯軍威,為的是取代隋朝楊廣的統治。
在「古槐逢春」、「蔭庇九州」這兩間屋子裡,我們從槐樹照片、移民後裔的來信中,以感受到他們對老家的那份眷戀之情。大槐樹尋根祭祖園的建設,離不開每一位槐鄉後裔的支持,這一片尋根祭祖碑林就是最好的證明。
(遷民壁畫)相傳首次移民,儘管朝廷給了每個人15畝地、1頭牛、3年不用繳稅收的優惠政策,但人們還是不願離家遷往外地。於是,各地政府就用欺騙手法來強行移民。這一幅壁畫就是根據記載和民間傳說繪製的移民的悲慘情景。您看,畫面上的老百姓都在哭喊,許多移民手摺槐枝作為離別老家的念想。
後來的十幾次移民,官府就不能再欺騙老百姓了,於是就採取了強制手段。請看,畫上的大槐樹旁邊,是官府強迫人們登記、發放川資、辦理憑照即戶口遷移證的「辦公桌」。各地官府還以男丁為主,實行「四口之家遷一,六口之家遷二,八口之家遷三」的強制政策,強迫人們遷往他鄉。
(古大槐樹處)眼前這座「古大槐樹處」碑亭,建在第一代大槐樹的遺址上。碑亭後邊的茶室、牌坊,是槐鄉父老於1914年修建的。茶室是免費接待遠方尋根的遊子喝茶休息的地方。牌坊背額鐫刻的「蔭庇群生」4字,記載了辛亥革命時,大槐樹讓拱洞人民避免了一場兵禍災難的故事。
許多移民後裔的家譜上,都記載有洪洞大槐樹上的老鸛窩。民間還流傳這樣一首民遙:「問我祖先在何處?出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這是因為當年移民外遷時,漸行漸遠,房屋不見了,村莊不見了,最後看見的就是大槐樹和老鸛窩,從那時起,大槐樹、老鸛窩就成為移民記憶中最後的老家標誌,成為了老家的代名詞。
第一代古槐已不復存在,後人便以碑代樹,世代水傳大愧樹下的歷史故事。但是值得慶幸的是,在古槐遺根的東側又同根滋生出了第2代、第3代槐樹……它們和唐代的石經幢、樹上的老鸛窩,都是移民記憶中的見證,移民後裔心中的豐碑。
其實,大槐樹的後代早已遠播全國、枝繁葉茂。直到今天,冀、魯、豫各省的許多村莊人家都有一種習慣,就是把槐樹看成吉祥樹,種植在庭院里、大門口和大路兩旁。槐樹長大後,凡是老槐樹都被視為「神樹」而供奉。據說,這種習慣就來自當年移民「競折槐枝」、遷到新居全家栽種的做法。600多年後,洪洞大槐樹移民的子孫後代,已經遍布海內外,正如江澤民同志來到這裡說的:「全球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樹後裔。」
(祭祖湖源)正是源於選種共同的「老家」認同和」老家」民風的波遷四方,才有了千百萬移民後裔自發地回到洪洞「老家」尋根祭祖。每年的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洪洞槐樹都要舉辦大型祭祖活動,前來尋根祭祖的人絡繹不絕。供奉有1230個移民先祖姓氏牌位的祭祖堂,便成了移民後裔虔誠進祭的「聖殿」。
祭祖堂正北的獻殿,在古代是祭祀場所,裡面的祭壇和祭祀表演,既可以體驗祭祀文化,也能夠提供祭祖服務。祭祖堂東邊的望鄉閣和西邊的溯源閣,分別是品一品家鄉水、敘一敘老鄉情、選購一些「老家」物品的地方。
各位也可到民俗遊覽區體驗一下移民先祖的生活情景,或者到移民實證館,看一看遷民聖旨、府縣官印、移徙執照、洪武通寶和永樂通寶。尤其那些買賣契約、分家文書、家譜、神抵、牌位、碑碣等,彷彿仍在顯示著遷民們對「老家」的深深思念。
推薦閱讀:
※尋根大槐樹 銀色月光 新浪
※我的尋根之路(三)
※樹發千枝同根共本 太極弟子尋根祭祖 陳正雷攜太極家人齊聚陳家溝拜祖
※尋根溯源之懷柔雁棲湖的名字 是怎麼來的
※朱元璋何尋根到句容,朱家巷今天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