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術中國4

鄧小平的偉大構想―一國兩制
發布時間: 2009-11-18 被閱覽數: 61 次
「一國兩制」是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之一,是鄧小平在新形勢下為解決台灣問題,恢復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實現祖國和平統一而提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和科學構想。本文將就「一國兩制」思想的來源,內容和與國際戰略的關係略述己見. 一、「一國兩制」的基本內容: (一)一個中國。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政府堅決反對任何旨在分裂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言行,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反對一切可能導致「台灣獨立」的企圖和行徑。台灣作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地位是確定的、不能改變的,不存在什麼「自決」的問題。 (二)兩制並存。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祖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台灣保持原有的制度,長期共存,共同發展,誰也不吃掉誰;兩岸統一後,台灣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與外國的經濟文化關係不變,生活方式不變,與外國的經濟文化關係不變,私人財產、房屋、土地、企業所有權、合法繼承權、外國人投資等均受法律保護。 (三)高度自治。兩岸統一後,台灣成為特別行政區。它不同於中國其他一般省區,擁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台灣還可同外國簽訂商務、文化協定,享有一定的外事權。台灣黨、政、軍、經、財、文等事宜都自行管理,有自己的軍隊,中央政府不派軍隊、也不派行政人員駐台。特別行政區政府和台灣各界代表人士,還可出任國家政權機構的領導職務,參與全國事務的管理。 (四)和平談判。通過接觸與談判,以和平方式實現國家統一,是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心愿。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如果因為中國的主權和領土被分裂,兵戎相見,骨肉相殘,對兩岸同胞都是極其不幸的。但中國無義務對任何圖謀分裂中國的行動,作出放棄使用武力的承諾。 二、「一國兩制」思想的歷史發展 在社會生活中,任何一種科學的思想理論,都植根於歷史的土壤。鄧小平「一國兩制」的思想也不是平空產生的,它的產生與發展都存在著歷史和環境的因素。 1950年,全國大部分國土都獲得了解放,只剩下西藏、台灣等少數地區尚未獲得解放。其時鄧小平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中共中央西南局草擬後經中共中央同意的與西藏談判的10項條件中的第三條指出,西藏現行各種政治制度維持原狀,概不變更,達賴活佛之地位及職權不予變更,各級官員照常供職。這當中確確實實便包含著「一國兩制」的思想。我認為這是鄧小平「一國兩制」思想的最早的探索。 1954年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期間,毛澤東指出少數民族問題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共同的就適用共同的條文,特殊的就適用特殊的條文,是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結合。這裡包含著「一國兩制」的思想。 1960年以後,毛澤東、周恩來代表黨和政府又進一步制定了和平解決台灣的具體方針,其基本精神是:在台灣與大陸實現和平統一以後,除外交必須統一於中央人民政府外,當地軍政大權、人事安排,都由台灣當局自理;台灣所有軍政及經濟建設一切經費不足之數,由中央撥付;台灣的社會改革可以從緩,待條件成熟時尊重台灣當局意見,協商解決後進行。儘管由於各種原因,這針沒能實現,但他們的這些重要思想無疑為鄧小平的「一國兩制」構想提供了寶貴的先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特別注重大陸和台灣的實際.鄧小平堅持實事求是、堅持改革開放的一系列主張逐漸為全黨所接受,這就為他提出「一國兩制」構想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證和良好的政治環境。1981年9月30日,葉劍英委員長發表了台灣同祖國大陸統一的九條方針、政策,其中談到,「國家實現統一後,台灣可作為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並可保留軍隊」,「台灣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同外國的經濟文化關係不變。」顯然,「一國兩制」的基本思想在這裡已經表述出來了。 1982年9月,鄧小平同撒切爾夫人談話時, 把對解決台灣問題的構想擴展到香港,他指出,中國收回香港的主權後,「香港現行的政治、經濟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香港仍將實行資本主義。」 1984年2月他會見美國喬治城大學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代表團時,他在談話中指出,「大陸與台灣」統一後,台灣搞它的資本主義,大陸搞社會主義,但是是一個統一的中國。一個中國,兩種制度。香港問題也是這樣,一個中國,兩種制度。這是「一國兩制」思想第一次最明確的表述。 1987年,鄧小平進一步闡釋了「一國兩制」的內涵。這就是「一國兩制」要講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社會主義國家裡允許一些特殊地區長期搞資本主義,另一方面整個國家的主體是社會主義。「一國兩制」不是一種制度「吃掉」另一種制度,也不是兩種制度的相加,而且也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兩種制度在以社會主義制度為主體的前提下長期和平共處,各自從對方吸取有利於自身的因素而得到發展。 一國兩制是鄧小平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深刻分析中國和世界形勢而形成的構想。它包含著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包含著中共領導人豐富的政治經驗和高度的智慧。這一構想的提出,不僅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而且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哲學。 教育論文在線 httpwww.lw26.com 三、鄧小平的國際戰略 本世紀60—70年代,流行著世界大戰不可避免的說法。80年代,鄧小平洞察世界的新變化,作出了世界大戰可能避免的預見,並進而得出了「和平與發展是世界兩大主題」的科學結論。「一國兩制」是實現和平與發展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豐富與發展。 鄧小平在1978年黨的十一屆一中全會召開前夕就提出中央決定把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到四個現代化上來的方針,其後,他又進一步提出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其他一切工作都要服從這個中心的要求。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的構想,無疑也是服從這個中心的。 要發展我國的生產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就需要穩定的環境。「一國兩制」既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唯一正確辦法,也是消除國際間衝突的有效辦法。 香港、台灣都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人比外國人更關心香港的繁榮,如果用非和平辦法收回香港主權的話,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但那必然會損害香港的繁榮,對中國的經濟建設不利。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中國要用武力統一台灣只能是萬不得已而為之,而且還要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

推薦閱讀:

祝賀:源傘科技與香港科大安全實驗室首次合作論文入選PLDI 2018
無計量不學術
黃老師在某周易高端論壇上的專場學術演說 之一
想要「傍」上學術大牛?只要注意這7點!
讀研讀傻了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學術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