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與大腦是雙向連接的,所以腸胃不好會導致焦慮和抑鬱?
澎湃新聞記者 徐明徽
2015-01-07 13:36 來自文化課細菌並不總是「壞傢伙們」,在很多時候它們對人們的健康起著關鍵作用。近年來,科學家們就發現,腸道桿菌與人的大腦有著緊密的關係,影響著我們的慾望和情緒,而對某些菌群進行干預能獲得抗焦慮、抗抑鬱的作用。牛津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在《精神藥理學》雜誌上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腸道桿菌與我們的心理情緒存在著直接的聯繫。作用於促進腸胃健康的膳食補充劑——「益生元」(Prebiotics),可以改變人們處理情緒的方式,從而起到「抗焦慮」的作用。牛津大學該項研究的主要作者Kirsten Tillisch教授在一份學術聲明中曾說:「很多次,患者告訴我們,他們在腸胃有問題之前從未感到過焦慮或沮喪。研究顯示,腸道與大腦是雙向連接的。」
顯微鏡下的腸道內益生菌(Pr0biotics)。益生元是一種膳食補充劑,可以被腸道內益生菌(Pr0biotics)分解吸收,促進有益細菌生長繁殖。這些寄居在腸道內的活性微生物是如何幫助人們緩解焦慮和抑鬱癥狀的呢?益生元和益生菌是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為了測試益生元在抗焦慮上的作用,研究人員讓45位18—45歲間的健康成年人分成2組,在3周時間內分別服用益生元和安慰劑(物理特性模擬益生元的「模擬葯」)。3周時間之後,研究人員用計算機測試評估這些受測人員如何處理情緒信息。實驗結果顯示,服用了益生元的小組相對於服用安慰劑的小組成員來說,他們較少關注負面信息,注意力更多放在了正面信息之上。在面對負面信息刺激的時候,服用益生元的小組成員也表現出更低程度的焦慮情緒。研究人員還對正在服用抗抑鬱和抗焦慮藥物的病人進行了試驗,效果類似,當他們服用益生元後,焦慮和抑鬱程度都有所下降。研究人員還檢測了上述服用益生元的小組成員唾液中的應激激素皮質醇(腎上腺在應激反應里產生的一種類激素,與焦慮抑鬱有著密切關係,長期處於焦慮狀態下的患者往往皮質醇水平偏高),發現皮質醇水平有所降低。腸道微生物可能通過腸道——大腦軸影響宿主的腦行為,甚至心理狀態,藉助於神經遞質、代謝產物、免疫信號、甚至基因表達等通過神經途徑、內分泌途徑、免疫途徑等來與宿主的中樞神經系統進行交流。以焦慮症為例,病人往往以恐懼、擔心、緊張等精神癥狀為主要表現,同時多伴有心悸、多汗、手腳發冷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科學家們的研究表明,焦慮也是病原微生物入侵導致的人類疾病行為的一種主要情緒表現。在小白鼠實驗中,空腸彎麴菌(Campylobacter jejuni)或枸櫞酸桿菌(Campylobacter rodentium)入侵後,在感染早期小白鼠就會出現焦慮行為。腸道微生物在各種心理疾病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不過截至目前,人們對此研究尚屬早期階段。去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一項研究發現,女性定期服用酸奶後,在進行情感識別或平靜休息狀態時,大腦處理情緒的功能都有所改變。目前,儘管世界上調節腸道菌群的益生菌主要被用於各種消化道疾病的治療以及健康飲食,但有益微生物對抑鬱、焦慮等情緒的改善正日益受到重視。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在未來人們是否可以通過某種益生菌雞尾酒療法來治癒精神類疾病?牛津的神經生物學家Philip Burnet在接受美國《郝芬頓郵報》採訪時說:「這個趨勢是可能的,雖然它不能完全替代常規療法。益生元/益生菌將會配合常規治療手段,有助於控制精神疾病。也可以被用在治療由於長期服用精神藥物而引發的代謝類併發症」。
推薦閱讀:
※【系解007】軀幹骨及顱骨的連接
※孔孟之間的學術連接
※VC++ 連接錯誤
※電腦網路連接不上怎麼辦?想成為網路高手跟我學(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