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武術練法——品讀日本刀法
07-20
武術的散招練法,練法,很值得我們借鑒。錄之如下。在世界武技體系中,應該說,日本武術,特別是日本刀法,還是很有特點的,也比較兇悍,實用,具有很高的實戰價值。我是一個實用主義者。因此,我一向很注重對日本刀法的研究和修練。關於日本刀法,明朝何良臣在他的著作《陣紀》中,評價很為精到。何良臣說:「日本刀不過兩三下,往往人不能御。則用刀之巧,便可知矣。」日本刀法的特點,在刀法演練和使用形式上,很少有象中國傳統武術中的長篇大套的套路演練,基本上都是以模擬實戰的散招的形式出現:每一個刀法,都是以出刀,攻擊,收刀這三個完整部分構成。並且,演練者都是一本正經,表情虔誠,規規矩矩,絲不苟,充滿了對自己所練刀法能夠做到一擊必殺的虔誠與自信。這是日本武術很大的一個特點,注重形式,循規蹈矩。武友持龍者說:「日本刀不過兩三下,並非你我認為的總招數只有兩三下。日本刀摒棄長篇套路練習,而代之以型。型,即小的動作組合。兩三個動作組合成一個型。一個型要反覆單人操練。且要雙人配合演練。型的數量眾多:1.面部型25個2.手部型11個3.腹部型7個4.喉部型4個 5.胸部型7個6.肩沖型4個。此為日本劍道界公認的劍道練習定式。雙人演練純熟,對敵時,事不過三,三刀內結束戰鬥。對敵時,三刀簡單的結束戰鬥;但背後,卻是幾十種三刀組合的磨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事不過三。刀法組合,三刀足矣。再由三刀回到一刀制敵,返璞歸真。」「基本技法:十五種基本步型,二十四種身體移動法;三十七種刀法,此為構成型的基本元素,要單項練習。此外,長刀七式,短刀三式。基本連續擊,有六型;二本連續擊,有19型;三本連續擊,有18型;一本試合,有14 型;二本試合,有21型;三本適合,有11型。」「槍拳要以神意為先,機勢次之,專講力量斯為下矣。人人有路通玄關,靈活容易化則難,人有無處我無有,人還去時我去還,劈提崩打任火藥,手足膀胯如雲煙,過此便是蓬萊客,三而一兮一而三,長知短,不要搶,短敵長,不用忙。」武術散招,是武術實戰的具體表現形式。關於武術散招,也是中國傳統武術的核心所在。創編武術套路,以套路形式進行武術教學傳授、演練和複習,是中國傳統武術所特有的一種存在和表現形式。國外武術體系很少有中國傳統武術中所普遍存在的套路形式。訓練和傳承用套路,實戰用散招,它也是中國傳統武術區別於世界各國傳統武術的一個明顯特點。關於武術套路的本質,中國近代武術名家吳圖南先生在回答弟子關於「太極劍法的套路能用於戰場殺敵嗎?」問題時,談到:「劍術套路是實戰招法編在一起構成的,它的作用有三個:一是本門精華招法的貯藏庫;二是練習手、眼、身法、步;三是練習功力。」「劍術套路有的好,有的不那麼好,差別很大。好的套路里包含有非常好的招法,它是古人用血的代價換來的,不是一代人能悟出來的,這叫「傳承」。中華武術必須有傳承,所以必須練套路。這裡指優秀的傳統劍術套路。西方擊劍,因為沒有套路,所以談不上傳統,反覆練的就是簡單的幾下,把人訓練成機械。這裡,西漢劉向(魯石公劍》講得最清楚了:『感則能應,迫則能劍。』顯然把對抗雙方視為一體,這是「天人合一」的整體觀。西方是打散劍,你一劍,我一劍,格來刺去。」在談到套路與散招問題時,吳圖南先生指出:「套路中的招法要單獨反覆操練,叫『單操』,(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散招),單操須二人對抗實戰演練,有危險性,僅練套路是不成的。」武俠名家古龍先生在他的名著《楚留香傳奇》中,在談到日本武術時,說:「東瀛的武功,本是唐時由我邦傳入的。只不過,他們稍加變化而已。東瀛武林最著名的柳生流、一刀流等宗派,大多講究以靜制動,後發制人,正與我邦內家心法相似。至於他們劍法之辛辣、簡潔,也正與我幫唐時所盛行的刀法同出一源,大同小異。」「忍術這兩字,聽來雖玄妙,其實也不過是輕功、暗器、迷藥以及易容術的混合而已。」「只是他們天性最善模仿,又有一種殉道精神,學會了我邦之物,不但能據為己有,而且竟還能將之渲染得跡近神化。」中國近代武術名家唐豪先生在對比研究日本劍法與雙手劍法《朝鮮勢法24勢》時說:「何良臣在他的著作《陣紀》中,評價很為精到。何良臣說:『日本刀不過兩三下,往往人不能御。則用刀之巧,便可知矣』,蓋專精而得要歸,遂能稱絕也。」「日本古昔文化,多自中國吸收融會,豈於明代以前,早得中土劍法?否則,何其相合之若斯也歟?」「茅子曰:『古之言兵者必言劍,今不用於陣,以失其傳也。』。。。。。而日本至今演劍法絕精,此可為有志研究中國古劍法者借徑也。」散招,是武術在實戰中的表現形式。散招,可由一個動作或多個動作構成。正如邵發明老師所說:「有時,一個絕妙的招法,只有一個動作,而這個動作往往致人於死地;有時,一個絕妙的招法,由許多動作組成,各動作之間巧妙結合,有引誘,有欺騙,有追殺等。」日本武術刀法,多以散招為表現形式。這個特點,應該為我們所學習和借鑒。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正確訓練刀法,在實戰中,可以迅速作出反應。道理是,在做中國傳統武術套路練習時,有幾個禁忌事項:一忌「停」。練習拳械,要到成勢時止住。不到成勢時止住,是為將勁打斷,名曰「停」。犯此,無論如何鍛煉,勁不連接,終無致用;二忌「流水」。到每一招勢成勢時,要稍稍止住,勢勢分明。每招到成時一頓,意貫下招,是為勢斷意不斷。練習時,勢與勢之間的動作,要分明,要似停非停,不能一味地連接下去。如不停頓,一混做去,謂之「流水」。犯此,到發勁時,因勢無節制,勁無定位,必致勁無從發。因此,在做兵器練習時,必須符合這些拳理,做到招招清楚,勢勢分明。每一勢的兵器動作,都要規範、準確、到位,到位後稍有一頓,但動作要勁斷意不斷,使兵器的演練節奏清楚,用意分清,一定要避免那種招不到位和招勢不清,從頭到尾一氣打完的含糊不清的練法。日本武術刀法以散招為表現形式,好處在於,一,可忌「流水」。因為它的散招,本來就是一招,不會存在中國傳統武術套路練法一招接一招的連續演練問題。二可忌「停」。反覆單獨練習一個散招,做多了自然就專而精,容易理解與正確掌握招勢的發勁等問題,做到練習招勢時,到成勢時止住,在發勁時,勢有節制,勁有定位,必致勁有從發。關於這個問題及其好處,中國古代武人是很清楚的。在傳統武術中,在套路練習初期,多是分開來一招一式練習,以讓學習者體會運氣使力、攻防技擊的含義。而這種練習反覆不斷地進行,正是為了在實戰中,能夠條件反射式地使出相應的招式,也可以仔細體會招式的功效。另外,中國傳統武術的「以技擊實戰為核心、基本技術為基礎、套路為輔助訓練形式」的完整的技術體系,是直到明清時期才最後形成的。在此之前,武術是多以散招形式存在的。應該說,中國歷代武術前輩創編套路的一個目的和作用,是便於武術相關技術內容的記憶、掌握和傳承。套路的產生,對於武術的傳承、傳播和發展,是具有其獨特的積極意義的,具有其自身的作用與價值。套路的創立和存在,一是便於記憶,以利於武術的傳承和發展。武術套路創編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保存武術的技擊動作,作為武術的基本訓練需要。古代武術家之所以創編套路,主要是為了把武術攻防格鬥技術的精華動作,用固定的程式形式串連起來,以鞏固其攻防經驗,以便於記憶、掌握和傳承。套路的創編和產生,對於武術的傳承和發展來說,具有不可替代的積極和特別重要的作用。套路並緊密圍繞著攻防格鬥技術的發展而發展。學習中國傳統武術,最為關鍵的一點,是要能夠正確認識、理解兵器每個招式的攻防內容和含意。習練兵器,必須要有兵器的使用意識。武術兵器套路的創造、設計,在過去冷兵器的時代,都是為了對抗使用的,一招一式都有明顯的攻防含義。兵器的每個招式,都有實在的攻防內容,都有明確的攻防含義。如果不知道兵器招數的意義,要練好兵器是不可能的。只有認識、理解了兵器每個招式都有的實在的攻防內容和它的含意,才能更好地將兵器的練好。日本武術刀法以散招為存在和表現形式,正是暗合了這些拳法武理,因此,在訓練和實戰中,頗具實效。明白了這個道理,下一步,就涉及到選擇所要學習的招數的問題了。選擇招數,主要是要去選擇那些實戰效果顯著的招數去學習。學習中國傳統武術,最為關鍵的一點,是要能夠正確認識、理解兵器每個招式的攻防內容和含意。只有這樣,才能有意識地對這些招數進行有選擇性地去學習。具體招數的選擇,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大原則是,冷兵的實戰招術,貴精不貴多。由於冷兵一擊必殺的搏殺特點,決定了它不象手搏,即冷兵打鬥絕不會出現相互糾纏的局面,兩人相互碰撞的瞬間同時,也就是分出高低上下的瞬間,誰抓住機會,作到搶先一擊得手,誰就有可能是贏家。所以,冷兵追求的是快速、兇狠,一擊必殺,而不過分追求體力的旺盛和招數的繁多!招數選定後,要注意,要把這些招數分開,以散招的形式,借鑒日本刀法的練法,一招一勢反覆明練習。只有這樣,先正確認識、理解了兵器每個招式的攻防內容和含意,才有可能把這一招數練好。在反覆的練習中,反覆體會招勢的練習發力順暢與否,做到勢有節制,勁有定位,必致勁有從發。只有把一招真正練習明白了,再去學習下一招。膽條件的,還要練習對練和模擬實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學習到能夠學以致用的真東西。同時,還要注意,要堅持不輟反覆練習。學習武術,必須要保證訓練不間斷地長期進行。初學者掌握技、戰術,實質上是暫時性神經聯繫的建立,是條件反射和動力定型的形成。訓練中斷,就會使建立起來的暫時性神經聯繫逐漸減弱、中斷,條件反射減退,使技、戰術生疏,以致接連失誤,影響技、戰術水平的提高。「拳打千遍,身法自然」。反覆練習,是鞏固民已掌握的技術的一種重要手段。每練習一遍,就應有一遍的效果。通過不斷複習,鞏固已學會的動作和套路,使已經掌握的技術規格形成正確定型,逐漸形成正確動作的動力定型,然後在鞏固的基礎上提高。在學練過程中,不斷揣摩總結,熟悉套路動作後,進一步提高動作水平。還有一個問題是,有些朋友,在實戰中,在固定的招式的攻擊落空後,會不知後面怎麼打,或在多次進攻不得手時,就會心中急躁,不知所措。這裡面就涉及到了下一個問題,就是在實戰中單個散招的連續使用問題。其實,對於這個問題,中國傳統武術已經給出了一個成熟完整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創編武術套路。套路,可以培養習武者在實戰中保持技擊動作連續性,能夠做到勢勢相承,進行組合搏擊,連攻連殺。關於套路的這一作用與功能,正如程沖斗在《單刀法選》中所說的,「以前刀法,著著皆是臨敵實用,苟不以成路刀勢,演習精熟,則持刀運用,進退跳躍環轉之法不盡,雖雲招招實用,猶恐臨敵掣肘,故列成套路。」臨敵搏鬥,生死在電光火石之間,所以,具備有隨時作為肌體自身反射可以施展的、簡潔卻又有力的技藝套路,具有性命攸關的重要意義。因此,套路所講求的,一是每個招勢要簡潔有效,二是招勢的連續和組合,使用組合連擊搏殺法,不是單一的技法攻防,而是將各種實用技法組合運用,連攻連殺。在實戰搏殺中,每一招發出,都是連續的招法緊隨其後,依靠一系列的殺招變化,使敵人沒有喘息、反應、思考的時間餘地,從而最終被戰勝。這種組合搏殺招法,只要研習熟練,在任何情況下,不必經過思考,就能自然做出反應,發出相應的動作。此正所謂「以不變應萬變,以熟知打不知」。這也正是中華傳統武術實戰技擊的精奧所在。傳統武術的實戰價值還是很高的,關鍵是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古代所創編和流傳下來的傳統套路,多為一些有實戰經歷的武術家,基於實戰經驗和實戰檢驗,將其攻防經驗和其攻防格鬥技術的精華動作總結而成,其創立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實戰,因此,其套路內容的實戰內容較多,實戰價值和實戰意義較高。而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環境的不同,現當代人所創編的套路,由於其實戰經歷欠缺,即使講到實戰,也是想當然的成分較多,特別是有些套路的創立本身目的,就在於健身和用於娛樂與表演,因此,套路內容的實戰內容要較少。這一點,也是習練者在進行學習和選擇時需要加以考慮區分和要注意的。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乒乓球實戰中的步法運用][乒乓網]
※中國古代武將真實戰鬥力排名,呂布墊底項羽僅第二,第一無人不服
※大成拳實戰技擊側剪手和反背錘
※太極拳是最省力能實戰的散打
※(1)風水實戰二十四法 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