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為什麼能》:民主制度下的一黨執政 - 復興論壇
非音時代
用戶組: 編輯
積分: 5614
威望: 3280
金錢: 1778 金幣
1# [加為好友] [發短消息]
1a.jpg (19.22 KB) 20/10/2009 10:08 AM 新加坡既可以實行國際上通行的多元民主,成為世界潮流即多元民主國家中的一員,又能保持執政黨的長期執政,保持著持續政治穩定與經濟繁榮的歷史紀錄。這種做法借用民主之形,施行威權之實,可謂一舉兩得。近日,記錄新加坡民主黨領袖徐順全博士的短短二十六分鐘紀錄片《新加坡反抗者》(Singapore Rebel)終於解禁。新加坡政府在今年修改了影片法令,使該片得以歸入M18級,可以在加註「成人內容」忠告後播映。這部影片曾在2005年的新加坡國際電影節上被禁映,拍攝者施忠明隨後經歷警方長達十五個月的調查,並被「嚴重警告」。徐順全早年在美國喬治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後執教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心理系。他於1992年加入新加坡民主黨,很快改變該黨的溫和作風,使得該黨成為新加坡建國後最成功、最激進的反對黨。此後不久,徐順全就被校方指侵吞研究資金,不當挪用百餘美元,用研究資金支付自己向美國學術期刊投稿論文的郵費。徐為此憤而絕食,表達抗議,從此逐漸棄學從政。2001年,徐順全在代表民主黨競選期間,路遇當時總理吳作棟,當面指責吳作棟及資政李光耀兩人隱瞞國會、向印尼前總統蘇哈托提供總值一百七十億新元貸款。很快,吳作棟和李光耀就向法院提起訴訟,指控徐順全誹謗。法院作出判決,徐須分別向吳和李賠償二十萬及三十萬新元(總額約兩百五十萬元人民幣)。至2006年,徐順全因未能付清款項而宣告破產。在一次美國媒體的採訪中,徐順全以昂山素姬和曼德拉自比。他因抗議行動已經多次入獄,受到折磨。甚至按照本地法律,徐順全在2011年前都不能參加國會競選。目前徐順全仍積极參与許多國際政治組織,也在2003年獲得過「議員全球聯盟」頒發的「捍衛民主獎」,但要在新加坡撼動吳作棟及李光耀的政治地位,絕對沒有可能。中國學者蕭功秦曾近距離觀察2001年度的新加坡大選,亦有同感。當時執政黨政府採用了很多技術手段,以法律來限制反對黨的活動空間。比如說,執政黨即人民行動黨宣布大選到正式大選只有兩個星期,從候選人提名到投票日只有九天,這就使反對黨沒有足夠的時間展開基層工作,也根本無法有充分時間去爭取選民。法律還規定,各黨用於選戰的經費來源必須登記註冊,以防止某些外國勢力通過支持反對黨而干預內政。新加坡選舉法甚至對安放各黨選戰標語牌的地段、方位、距離、時間、地點,都有明確的、嚴格的限制,稍有違規就會被起訴、罰款乃至剝奪競選資格。所以新加坡民主黨在1980年創立,1991年贏得三個議會席位,已是建國後最成功的反對黨。新加坡議會共有九十四個席位,憲法規定其中必須要有三個反對黨席位。民主黨贏得三個議會席位,囊括了所有三個反對席位,在反對黨中居首。但與執政黨的九十餘個席位不可同日而語。有一位外國評論家這樣評論,「在新加坡,通過法律程序迫使一些批評者破產,從而使他們退出政壇。使用誹謗罪起訴來搞倒政敵,是新加坡政界高層慣用的方式。」其實,這種污名化政治競爭對手、用法律將競爭者判為罪犯,施加懲罰,正是古今中外最常用的政治手段。李光耀夫婦和兒子李顯龍(右),新加坡無可撼動的一家。以這個角度來觀察新加坡的政治體制,顯然是不折不扣的威權政治,許多方面既不自由,也不民主。但是再來看看新加坡的經濟成就,則足以使最挑剔的經濟學家閉嘴。新加坡自1959年建國、1965年獨立以來,已經保持了近四十年的高速經濟增長,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四百美元上升至三萬八千美元。新加坡國民人均收入已經超越了西班牙和紐西蘭,是其近鄰馬來西亞的五倍之多,甚至略高於日本,居亞洲之冠。新加坡屬於發達國家,但擁有一般發展中國家才可能的驚人發展速度,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它可能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沒有民主政體、又非石油出口國的「高收入國家」。新加坡目前的人口約為四百五十萬人,面積僅有六百九十九點四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六千二百人,乃世界人口密度第二大的國家,僅次於摩納哥。除了交通便捷以外,沒有任何資源和能源可言。這種特徵的小國,經濟上只能依附大國、順應潮流,新加坡在這幾十年內步步踏准,節節高升,幾代領導人確實表現出駕馭經濟的傑出才能。經受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新加坡經濟迅速調整方向,重新起飛。從十年後的數據看,新加坡各方面的恢復水平都要比它的主要對手——中國香港好很多。香港已經把大多數工廠都轉移到了中國大陸的南方諸省,而新加坡通過產業升級來解決問題,製造業依然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到約百分之二十五的份額,尤其造船業和生物製藥業更是以每年百分之四十的速度增長。但是本輪危機爆發,小國很難抵禦,必定遭受重創。淡馬錫公司因投資美林遭受到不小損失,但最近也開始觸底反彈。總的來看,新加坡政府和大公司面臨衝擊應對合理,危機導致的衝擊比預想要小,新加坡的經濟根基也未動搖。今年上半年,危機影響最深,裁員不可避免,但大多數新加坡大公司努力避免大規模裁員,失業率為百分之三點三,這已是了不起的成績。總理李顯龍表示,新加坡經濟情況目前開始穩定,政府對長期經濟發展抱有信心。政府預計今年全年經濟將萎縮百分之四到百分之六,已經比上半年估計的百分之八至百分之十要樂觀不少。前總理吳作棟更是表示,目前這場全球金融危機,一定會加快全球經濟重心向東方轉移。金融危機打擊了美國神話,倒有可能使新加坡領導人對自己這套威權政治模式更有信心。李光耀很早就堅定表示:「新加坡的政治制度一定會不斷演變,但是這些改變不是為了滿足人權組織、非政府組織和西方媒體的要求。」資政吳作棟更是用「信託」來概括新加坡政府的執政模式,毫不避諱有違民主的政策決議,「政府像人民的信託人,一旦在選舉中受委託以負責看管人民的長期福利時,它就以獨立的判斷力來決定人民的長遠利益,並以此作為它政治行動的根據。實際上,新加坡政府的政策從來就不是由民意調查或人民投票來決定的。因此,在執行正確的長期政策時,有時難免會收到良藥苦口的反應。但是,正因為新加坡採取了這種託管式民主模式,它才能成功地推行一些雖不討好但有利於經濟長遠發展的政策。有些國家的政府往往會討好老百姓,老百姓說不行就不敢做了。我們應該拒絕避重就輕……」李光耀、吳作棟以及李顯龍都有強烈的家長作風,李光耀隔代傳位於長子李顯龍也絕非偶然。吳作棟交班時曾表示:「不是他的父親選擇他,更不是我,他必須經由他的同事和國會來選擇。」然而對比他前面的「信託」說,不難理解「由他的同事和國會來選擇」背後的真正含義。李光耀退任資政之前,故意避嫌,國會議員李顯龍總被安排在一些不敏感的部門。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李顯龍為當時的國家經濟委員會起草一份報告,名為《二十一世紀新加坡》,實質是新加坡未來發展的藍圖,轟動獅城,成為李顯龍重要的政治資本。1990年,李光耀交班於吳作棟,而吳作棟也任命李顯龍為副總理。吳作棟執政期間,李顯龍也經歷了十四年副總理的鍛煉。吳作棟請辭總理之際,順理成章地交班於李顯龍。李顯龍現任妻子何晶,長期擔任新加坡財政部控股的淡馬錫投資公司執行董事長兼總裁,今年初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請辭,但仍未找到接班人。李顯龍的弟弟李顯揚曾任新加坡最大國有企業新加坡電信的總裁,他的妹妹李瑋玲醫生則是新加坡國立腦神經醫學院院長,全都位居要職。民間不乏關於李氏家族「裙帶關係」的質疑,但在缺乏「切實證據」的情況下,任何公開質疑都可能會遭到控告,走上徐順全式的不歸路。在李光耀、吳作棟、李顯龍三代領袖的觀念中,這些問題恐非緊要。政治合法性的關鍵一般不在於是否家族壟斷,而在於經濟是否有活力,政治是否保廉潔。儒家文化向來「只反貪官,不反皇帝」,只要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廉的目標,那麼一切之前的威權控制都能獲得合法性認同。政治學大師羅伯特·達爾就說過,民主不能保證它的公民生活幸福、事業興旺、身體健康,不能保證他們聰明、和平和公正,實現這些目標,實在超出了一切政府的能力,民主政府也不例外。對一個小國,威權統治在短期內很有可能比民主政治獲得更好的績效。儘管如此,新加坡也一直在推進自身的民主化進程。理論上,新加坡的政治體制追隨英國威斯敏斯特體系。總統是國家元首,卻只擁有象徵性權力。1991年以前的總統實際一直由議會任命。1991年憲法修改,總統開始由民選產生,任期六年。新加坡實際的政治模式仍然是:精英治國、唯才是用(meritocracy)、廉潔政治、多元種族主義、一黨主導(one party dominant)、負責任的報章(包括其他媒體)、法治、法律許可的自由,還有集選區制度、非選區議員、官委議員等等,基本都由資政李光耀一手打造。李光耀設計政治制度的理念可作如下概括:運用執政黨歷史上形成的權威資源,通過對政治資源、經濟財政資源與社會資源近乎壟斷的控制,通過對程序立法的精心設計,以及經過對選戰策略的一系列精巧的技術性安排與處理,而把反對黨的活動有效地限制在對執政黨不可能造成任何實質性的政治挑戰的範圍內。如此一來,新加坡既可以實行國際上通行的多元民主,成為世界潮流即多元民主國家中的一員,又能保持執政黨的長期執政,保持著持續政治穩定與經濟繁榮的歷史紀錄。這種做法借用民主之形,施行威權之實,可謂一舉兩得。李光耀特別喜歡倡導儒家倫理,主張用儒家的和諧理論來化解社會矛盾,對西方的憲政民主則抱有深深懷疑。他曾說,在東方社會裡,最重要的目標是建設一個井然有序的社會,讓每一個人都能享有最大的自由。這種自由不同於西方的自由。哈佛大學的杜維明教授對此頗為贊同,他主張新加坡應充分發揮多元文化的特色,讓華族、馬來族、印度族、歐亞裔盡量地發掘、創造自己的文化資源,使新加坡的整體文化資源厚而不薄,才能有效地面對庸俗的歐美次文化的衝擊。哈佛大學的已故政治學家亨廷頓也承認,對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而言:「首要問題不是自由,而是建立合法的公共秩序。人類可以無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無秩序而有自由。」亨廷頓讚揚李光耀治理下的新加坡是個「近乎完美的社會」,但認為要長期維持這樣的社會幾乎不可能,人治很難比法治更穩定和更長久。李光耀自稱新加坡已經發展出廉潔和有效率的獨特政體,可這種憑藉個人威權建立的體制很有可能人亡政息。亨廷頓已經去世,第三波的民主化浪潮肯定已經過去。李光耀在形式上放棄權力,但他兒子掌控的威權政治沒有半點疲態,反倒可能在克服金融危機之後更趨穩固。李光耀說過:「在新加坡,無人有權來推翻我!」目前確實如此,不過歷史總要後人來寫。
推薦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能與民主兼容嗎?
※民主有什麼缺點?
※專制和代議制民主的本質都是精英治國,這樣說對嗎?
※解析 | 儒家思想與現代民主制度
※有人說集中力量辦大事,做其國家資本主義做不了的大事!有人說是犧牲當代中國人利益把國家弄的千瘡百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