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兵: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知識分子?-中國選舉與治理網
蔡定劍教授是一位堅忍不拔的建設者,是一位苦口婆心的佈道者。
我的同事蔡定劍教授,昨天凌晨離開了我們,我很沉痛,網路上悼念的文章很多。一個並無任何行政頭銜的學者,何以獲得如此廣泛的社會愛戴和尊敬?
如果讓我用一句話來形容蔡定劍教授,我認為他是一位古風猶存的橫議處士。我國古代把沒有做官的讀書人叫做「處士」,把直言不諱地縱論時政的行為稱為「橫議」。蔡定劍教授就是當今為數不多的橫議處士。《新京報》等媒體上他有專欄。對於社會重大事件,時常看見他作為知識分子的發言和吶喊。
這些年來,有些學者得了軟骨病,放棄了知識分子作為社會良知和正義守護神的責任,這些人其實在害政府而不是幫政府。就在去世前不久,他還發表了「民主是有利於社會穩定的制度」這一重要言論,對那些認為民主會帶來社會不穩定的謬論予以反駁。去年冬天,在中國政法大學的一次頒獎儀式上,已知自己癌症晚期的他發表獲獎感言:「我們學校有些學者,不被某些官員認同。學校領導對此要有正確的認識,要保護他們。正是這些學者為政法大學贏得聲譽,對他們要從歷史的角度來判斷,不要短視。(大意)」他說話時的調門並不高,但我感覺這是已知自己存世不久的他,對同事的我們沉重的囑託。
蔡定劍教授不僅是位理論家,而且是民主法治執著的踐行者。他對我國的人大制度有著精深的研究,對於中國的民主和憲政歷史進程有著準確的判斷,對於中國的司法改革,發表過許多重要的觀點。他與許多學者包括我自己有一個重要的不同點是,他不滿足於對於現實政治的批評,而且執著地參與著中國民主法治的建設。他將很多精力用於法治普及與宣傳,推進多處地方政改,參與制度設計,包括四川羅江縣專職人大代表工作室、四川雅安黨代表直選試驗、上海閔行區委全委會改革……
他不像某些空頭理論家,用雲遮霧罩的理論,忽悠民眾,營銷自己。他不是厭世者,整天發泄不滿,指責別人,而忘記了自己的責任;他不是革命者,從不指望民主法治可以通過激進的行動,畢其功於一役。他一再警醒社會和政府,要儘可能避免動蕩的到來;他某些言論雖然有些「出格」,但一直能夠比較順利地發出,我想這和他的建設者姿態有很大關係。他看到社會的不足,同時看到社會的進步;他用言簡意賅的文字,輕聲細語的言談,哺育著他的學生,提醒著他的民族。他是一位堅忍不拔的建設者,他是一位苦口婆心的佈道者。
大約四月前,在一場關於政府財政公開的學術報告現場。他在主席台上時,面帶微笑,完全看不出這是一位癌症晚期的病人。但報告完畢以後,他來到台下,坐在我身邊,我目睹他疲憊地用手支撐著頭部,閉目養神,額頭上滲出細細的汗水。由於擔心詢問他的病情會加重他心理負擔,我沒有說話。但在那個夜晚,在那個會場,我真心感受到,坐在我身邊這位瘦弱的同事,是民族的脊樑,是一枝明亮的蠟燭,他正在燃燒著自己生命的最後一段,滋養著學生,照耀著社會。
逝者往矣!那麼,什麼才是對蔡定劍教授最好的紀念?我想,就是更多知識分子像蔡老師那樣扛起啟蒙的使命,就是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國的民主和法治。
願蔡老師在天之靈安息。
推薦閱讀:
※我們的價值觀
※媽媽,我們是不是會窮一輩子
※(1)讀於宙《我們這一代人的困惑》
※人物 | 我們不是無所不能,但一定會竭盡所能
※我們的5800是如何走私過來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