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殯葬文化.風水講究.出殯習俗.下葬規矩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漢族人的殯葬禮數與風俗習慣 作者:劉澤良來源:中國九宮風水網 瀏覽次數:843 日期:2013年5月20日

漢族風水殯葬文化習俗

大概在公元前五千年開始,現在漢族的主體華夏族就在黃河流域一帶起源,並且從此開始了徐徐的發展走進了新的石器年代,並前後度過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時期,公元前兩千七百年左右, 生活在陝西地區中部的一個姬姓部落,當時的首領就是黃帝,在他的南面位置就生活著一個以炎帝為首領的姜氏部落,在那個時期這兩個部落之間時常會產生一些矛盾和衝突,有一天這兩大型部落終於爆發了一場戰中,這就是歷史記載的阪泉之戰,這時候的黃帝率領其本部落民族擊潰了炎帝從這以後,這兩個部落之間就合手聯盟了,而且佔據了附近的所有部落,這華夏民族的前身也就中這裡誕生了。

在秦文獻記載的傳說與夏、商、周立都範圍,漢族最早時期的先者們基本以西起隴山、東至泰山的黃河中、下游為自己的生活範圍;大多都是聚集在這一地區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這兩個類型的新石器文化,基本確定即是漢族人民遠古時期先民們的文化遺留。

一個民族的殯葬儀式是表現本民族的人們對先人逝者的敬仰的尊敬。漢族人民的殯葬形式基本都是以土埋的方式進行,這種殯葬的形式也就是常說的土葬。土葬的墓地是過世先人的場面之地,故,墓地穴位的選擇問題就是殯葬過世先人的第一件重要事情,因為漢族人們都是相信風水的,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給自己過世的先人找一塊能夠使得子孫後代興旺發達的風水寶地。他們認為墓地的穴位一定要選在地理形勢比較寬廣的而且最好能夠是山水秀麗環境,探尋生氣旺盛的風水寶地,這樣就會使先人瞑目的情況下還能保有後代的旺盛。

漢族殯葬風俗大致要經過這麼幾個階段,即初喪、哭喪、成殮、蓋棺、送葬、下葬、圓墳、守墳、做七、百日、半年、周年等儀式。最隆重的事情就是殯葬儀式。這個時候是先人在人世間最後時間的停留,所以,這個儀式是整個殯葬文化中最為注重的事情。

由於民族生活的地理位置多有區別,誕生了各式各樣殯葬文化和禮俗形式。這些下葬的儀式也是很注重講究的。抬棺材的人被稱為"八仙",鑿好靈柩的穴空稱為"打穴或開穴、開墳等"。

在開穴之前首先要祭祀開山,大孝子即燒香點燭行開山大禮。有些地區還要請地仙道士或風水師等,還要畫太歲,在開山鑿穴之際一定要要避開太歲的方位,否則就是"太歲頭上動土",福主也就會因此而降災禍。開山之際還要在做墳穴的地方前後打個木樁,接著讓大孝子在打木樁的地方用鋤頭挖三下。然後八仙就可以過來做穴,弄好之後就把太歲的畫像火花。然後就把靈柩推到裡面去的。靈柩不能落底,落底就不吉利,這就要在穴空的底部墊上兩根竹子或者是剝了皮的小杉樹。按方的時候也是有講究的,要把靈柩的上首放在上面,然後用撬棍往裡面推送,推送到裡面之後再抽掉墊底,最後鏟一些草皮把洞口封好。

靈櫬在山上停放好之後另有很多風趣的風俗。在一些地方,孝媳婦要在靈前作揖拜禮,然後捧把黃土,在懷裡包著,跑回家裡把黃土撒到豬欄雞籠和床下,聽說如許就可以得到亡靈的保佑。要是媳婦多的,就要奪取第一個祥瑞,乃至有脫失鞋子抄水路捷徑回家的。撒完黃土之後,媳婦要倉促遽忙地跑到廚房裡吃幾口飯菜,這叫做"進寶",是為了圖個吉祥。

在舊時,祭祀墓穴是人們非常看重的。祭祀的時間把一隻公雞殺去世,用它的血來祭祀。公雞不會立刻就去世去,而是在墓穴里重複撲騰,按還是時的說法,公雞去世在墓穴里的哪個部位,哪個部位的子孫就會旺盛發達。公雞撲騰下來的雞毛叫做"鳳凰毛",必須要揀失。 下葬之前還要由去世者的兒子把用五穀雜糧編成的五穀囤放在墓穴里。囤口上面蓋著一張小烙餅。在墓穴里還要放一個陶瓷罐,罐子上面放一盞豆油燈,叫做長明燈。隨著科技的前進,人們已經研發出了一種可以直接放在墓碑兩邊的太陽能墳場長明燈。有的地方還在墓室上嵌一壁銅鏡,象徵太陽。在古代的時間,有錢的人家要闊別宅兆,射三支箭,然後立刻退卻。如許不敢靠近靈櫬是由於擔心壓不住鬼邪,本身會遭殃。在靈櫬放進墓穴的時間都必須放炮,說是為去世者餞行去陰間。 按還是時的規矩,下葬的時間也是要講求的,必須是太陽落山靈櫬也落土。落土的時間"八仙"拽著棕繩緩緩放下,四平八穩之後,支屬們必須抓起土壤扔到靈櫬上,這叫做"添土"。靈櫬下去之後,先要蓋一層薄土,再把墓穴里掃出來的土撒在上面,之後要放上一隻碗,叫做"衣飯碗"。如許做是為了以後遷墳的時間行動輕些,省得轟動亡靈,招來不幸。

下葬禮數於規矩: 民間的習俗以為,人去世後的魂魄隨時大概從宅兆里跑出來,隨著活人回家。以是下葬的人必須繞墓轉三圈,在回家的路上也嚴禁轉頭探視。不然瞥見去世者的魂魄在陰間的蹤跡,對兩邊都是不利的。現實上這也是一種節哀的步伐。不然的話去世者的親人不絕地轉頭張望,總也不捨得脫離,是很難奉勸的。

安葬之後人們必須要洗手,有的還要用酒來洗。如許是表現以後再也不去眾人,用來驅除不利。接著喪家要謝吹鼓手和客人。之後還要舉行辭靈儀式,祭拜去世者的靈位。在有的地方辭靈之後,只要是支屬就要在一起用飯,這叫做"搶遺飯"。

在江浙一帶有喝"長命湯",吃"長命豆"的習俗。便是說,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去世之後,在出喪的那天喪家要準備一大桶肉骨頭湯,便是"長命湯",一大盆煮得爛爛的金燦燦的大豆,便是"長命豆"。執紼的人返來都要喝一小碗長命湯,隨意吃一些長命豆,意思便是"添福添壽"。有的地方還把又香又糯的長命豆分給鄰里左右的小孩吃,說法是,吃了長命豆,日後長又壽。

這些民間傳統的風俗風俗都反應明晰生者對付去世者的寓意和對生命旺盛的優美願望。

殯葬步伐: 漢族喪葬舊的傳統是講求重殮厚葬,而且混合著很多迷信的習俗。漢族自古盛行靈柩土葬,葬禮謹慎,分殮、殯、葬三個階段舉行。

殮: 便是給遺體穿衣下棺。人初去世入殮前要給去世者招魂、洗浴。殮分小殮和大殮兩步。小殮是給遺體裹衣衾,一樣通常用布帛,富庶人家用絲綢,有的皇族用玉衣。大殮是把遺體裝進棺材。棺材稱「壽材」,男棺刻有「壽」字,女棺刻有「福」字,有的則刻以「福祿壽」三字的合寫體。小殮時還要把米放在去世者口中,富庶人家含璧、珠等,皇族含玉,近代則含一銀元,均稱之為「飯含」。大殮時每每隨殮一些物品,一樣通凡人有衣、被及一樣尋常用品等物,富庶人家及皇族隨葬物品繁多且寶貴。

殯: 便是入殮後停柩於殯宮,殯期是非紛歧,少則3日,多則30天,重要由奔喪者而定。古代多停棺3個月而葬,至多達7個月。漢族傳統習俗,怙恃去世亡,後代必奔喪,不然為不孝。而親朋摯友未來哀悼祭祀去世者,稱之為「弔喪」或「弔唁」。奔喪者均要喪服。古代漢族喪服分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織麻五種,稱為「五服」,用粗、細差別的夏布製成,按親疏干係差別而穿差別的喪服,稱為「披麻戴孝」。近代多用白布做喪服。當代都會一樣通常興胸佩白花,臂戴黑紗。

葬: 便是掩埋去世者遺體,即靈柩入土。舊俗入葬前去往要看風水、擇墳地,謂「擇吉地」。執紼又叫出殯。執紼時,古代漢族一樣通常是「孝子」在前執紼,挽柩者唱輓歌。輓歌到近、當代演變為哀樂。親朋摯友寫輓詞或輓聯執紼,到近、當代又演釀成送花圈,花圈上寫輓聯。

禮節風俗:

古有以人殉葬的習俗(重要是嫡親、近臣和近侍,至清朝人殉仍有遺存),後漸漸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則以紙紮人像伴葬。

葬禮以後,有做七、斷七、百日、周年等追悼儀式,並將牌位送歸祠堂,這已從葬禮時對人的儀禮轉為對「鬼靈」、「祖靈」的儀禮。 別的,漢族另有「歸葬」的習俗,便是將去世於異鄉的遺體歸葬本籍。

喪事時期,去世者支屬要穿凶服,在靈堂守靈。中國古代禮法,把凶服按與去世者血緣干係的親疏分為五等,在當代漢語里另有「五服」這個詞,表現血緣干係的遠近。凶服用白布做成,這與西方民族穿白衣做制服的習俗大不雷同。清朝時有一英國人第一次到中國來,遇到出殯的步隊大家穿白色衣服,而樣子容貌形狀卻痛楚悲痛,以為非常稀罕。在古代,出殯時有人唱輓歌,晉代大墨客陶淵明生前就為本身寫過《輓歌詩》三首。後代的輓聯、挽幛便是從古代的輓歌演變而來的。

喪葬儀式範圍巨細與去世者的職位地方身份親昵相干,在封建社會對差別職位地方身份的人喪儀都有嚴酷的劃定。

尊長去世後,子孫要在家守二十七個月,其間制止外交和娛樂,做官的也必須去職回家守孝,以表現對尊親的哀悼,稱「守制」 。

我國現行的殯葬辦理政策的焦點內容是革新土葬,實驗火化

家設淺易靈堂

遺像: 已事先準備好放大照片一張,購專用像框一個。置黑綢帶。

供桌供奉: 五穀一碗(用五樣穀類),香爐一個,備香多少,時鮮水果、糕點舊式也供奉米飯一滿碗,上插筷子一雙,供大饅頭,等。 明燈: 採購喪葬物品:黑紗、白花、白布、紅布、燒紙、瓦盆(底部有孔)、

紙活: 公雞、白幡、紙馬(女用紙牛)、別墅、金銀庫逝世當日晚,由眷屬在瓦盆內燒紙,親朋來訪亦燒。第二天,到相關部門辦理刊出戶口手續。第三天,出殯。

眷屬著裝: 嫡系晚輩血親系白孝帶,同輩戴黑紗。其他支屬戴黑紗。孫輩在白孝帶上和黑紗上縫一小塊紅布。其他來賓戴白花。

準備的物品: 幾日燒的紙灰用紙包七小包或七枚硬幣、一寸照片兩張。

要帶的物品: 靈堂內的供奉、相關部門出具的去世亡證明、去世者的衣物、白酒一瓶。

出殯前: 將遺像放在頭車前面,宗子率眾晚輩血親跪於車前,將瓦盆舉過頭頂,說:「爸爸,您一起走好」,遂將瓦盆用力摔碎,越碎越好,但不行摔兩次。將紙公雞置於頭車,意為「金雞引路」。宗子(或長孫)上頭車,持幡。

車隊的每輛車上都貼有標記。為去世者年事。該去世者為八十一歲,加一天歲,一地歲。則車號為八十三。逝者為男性則貼在車的左後側,若為女性則貼在車的右後側。

也有的地方有撒紙錢的習俗。一起上不絕地撒,意為「買路錢」,也有的地方遇過橋時,將紙錢放在橋上,用石頭壓好。 靈車開始後一樣通常不絕車,在遇紅燈前,司機算好時間,緩緩前行,在遠處等候,當信號變為綠燈時加快通過。 車至殯儀館前,將紙公雞拋出車外。(有的地方用活公雞) 進入殯儀館後領取遺體,辦理火化手續。

下葬儀式: 在辦火化手續之前,選好骨灰盒和一小型靈位牌。靈位牌可請事情職員代寫。細緻男、女的寫法:先考、先妣。遺體取出後舉行「開光」儀式。遺體從冷藏櫃內取出時,宗子捧頭,其他人抱身,將遺體放到停屍車上。如必要移動時,還是宗子在遺體頭部。開光前將遺體身上的紅線剪開,將燒紙灰放入紙棺,也有的放入去世者的衣袋內,再將遺體放入紙棺。意為後代給的上路錢。

殯儀員引導孝子(宗子或長孫)開光。孝子持一棉簽,沾白酒或酒精,在去世者身上擦一下,名為開光。意為使其身材各功效復生。開光次序是重新到腳,依次為頭、眼、鼻、口、耳、胸、右手、左手、腳。殯儀員說一句,孝子複述一句,然後在該部位上擦一下。例:開鼻光,聞花香;……開右手光,寫文章;開左手光,抓賦稅;開腳光,腳踏蓮花登開堂。開光辭男女略有差別。開光時,眷屬不克不及哭,更不克不及將眼淚落在遺體身上。開光後,將遺體交給事情職員化裝。

舉行哀悼儀式或握別儀式。儀式前要向司儀交待好去世者的平生(在家事先擬好),重要來賓的名單,將一張一寸或二寸照版交給事情職員。儀式竣事後,遺體火化。同時,在宗子的領導下,舉行祭祀儀式和燒工具。

將遺像和靈位版供奉好,擺上五穀和水果、糕點,共五樣(有的地方是四樣),放鮮花、白酒、香煙等。宗子先上香一箸,然後按輩分依次上香。按先長後幼、先近後遠的次序。

燒工具。先燒紙幾張,然後將去世者的衣物等燒失,再將供品都燒失。若有花圈,要取下七朵花,留待以後「燒七時」再燒。

燒工具時,將帶來的白酒灑在衣物上,以助燃。燒完工具,葬禮竣事,將白花,孝帶撤除。嫡系支屬改帶黑紗。

除留下少數幾人外,其他人去吃喪宴。喪宴廳外備幾盆凈水,白酒和糖果,凡從殯儀館返來的人在進入宴會廳前要先洗手,用酒涑口或含一塊糖。

喪宴開始前,眷屬排隊,殯儀員主持。主持宣布:眷屬對列位親朋來到場葬禮表現謝謝,給大家鞠躬,然後由眷屬代表發言。重要內容是謝謝,略備薄酒,請大家享用。喪宴舉行中,重要晚輩血親要到各桌敬酒。

領骨灰。在骨灰盒中,放硬幣七枚,擺成斗極星狀。然後選大塊骨灰放入骨灰盒,末了一塊應是頭蓋骨。

在骨灰盒正面放上去世者照片一張。

骨灰寄存,竣事。

上一篇:水葬.火葬.草葬.樹葬.土葬.墓葬.墓葬.殯葬文化演變

下一篇:彝族殯葬文化的風俗習慣與出殯下葬的禮俗講究

所屬類別: 39民族殯葬習俗

該資訊的關鍵詞為:漢族殯葬文化.風水講究.出殯習俗.下葬規矩

推薦閱讀:

風水理論名稱的由來和發展
催姻緣風水方法,怎麼旺姻緣?
風水學巒頭篇
玄空風水父母三般卦連城派通根訣(天節聖子  一文一字網)|
風水秘籍:十大鎮宅之寶(圖)

TAG:習俗 | 文化 | 漢族 | 風水 | 殯葬 | 規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