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片時間】第0386期:頸靜脈孔區神經鞘瘤

頸靜脈孔區神經鞘瘤病史:

男性,42歲。聲音嘶啞、左肩無力4個月。

體查:

心肺未見異常,專科檢查示:左側聲帶固定中間位,外展內收麻痹,聲門向左偏移。左側斜方肌萎縮。實驗室檢查未見異常。

圖1舌咽神經鞘瘤

A.T2WI橫斷面;B.T1WI橫斷面;C、D、E.增強橫斷面、冠狀面、矢狀面;F.HE×100影像學表現:

圖1A:左側橋小腦角區囊實性佔位,實性部分T2WI呈稍高信號,圖1B:T1WI呈稍低信號。圖1C~E:增強較明顯強化。囊性部分呈長T2長T1信號,增強掃描僅囊壁強化;左側內聽道未見擴大,橋小腦明顯受壓,4腦室受壓變形向右側移位。

手術所見:

腫瘤實性部分大小約5.0cm×4.0cm×4.5cm,色淡紅,質脆,血供豐富,同周圍組織稍有粘連;腫瘤囊性部分呈藍色,抽出淡黃色囊液。術中將腫瘤大部分切除,切除約70%;腫瘤實性部分因同舌咽神經根部關係緊密(面、聽神經、迷走和副神經等顱神經暴露良好並完整保留),未能全切,有部分殘留;部分囊壁緊靠腦幹未能全切。

病理結果:

(舌咽)神經鞘瘤(圖F)。

分析與討論:

顱神經腫瘤占顱內原發性腫瘤的7%~10%,除少部分是神經纖維瘤(往往為神經纖維瘤病的一部分)和極少數良、惡性神經節細胞瘤外,大部分為神經鞘瘤。後顱窩是顱神經腫瘤最好發的部位,其中以聽神經瘤及三叉神經瘤最多見,舌咽、迷走和副神經瘤少見,起源於動眼、滑車和展神經的腫瘤則極為罕見。

舌咽、迷走和副神經的神經根均從延髓的橄欖後溝發出,同時經頸靜脈孔出顱,這三條神經來源的腫瘤所產生的癥狀常相似或重疊,特別是腫瘤位於頸靜孔處,常有三條神經的麻痹,即頸靜脈孔綜合征。此三條神經起源的腫瘤,無論從臨床、影像學角度、甚至手術中鑒別均有困難,常統稱為頸靜脈孔區腫瘤。頸靜脈孔被纖維或骨性成分分隔成前內和後外兩部,即神經部和血管部,-般認為Ⅸ~Ⅺ對神經是經神經部出顱,但也有人認為僅Ⅹ、Ⅺ對神經是經神經部出顱。按照腫塊與頸靜脈孔的關係,有作者將腫瘤分為四種類型,A型:腫塊主要在顱內橋小腦角,頸靜脈孔輕度擴大;B型:腫塊主要在頸靜脈孔並向顱內延伸;C型:腫塊主要在顱外並向頸靜脈孔延伸;D型:腫塊呈啞鈴狀位於顱內外。

神經鞘瘤定性診斷不難。MRI上,大多數腫瘤邊界清楚,能明確為腦實質外腫瘤,且多數直徑大於1.5cm的腫瘤表現為囊實性。神經鞘瘤的MR信號有一定特點,T1WI,實性部分呈等或稍低信號,囊性部分呈低信號;T2WI,實性部分呈稍高或高信號,囊性部分信號更高;增強掃描,實性部分呈明顯強化,囊性部分不強化,整體觀腫瘤多環狀或不均勻強化。小於1.5cm的鞘瘤可呈均勻實性改變,這些腫瘤往往與相應顱神經關係密切,有助於診斷。確定腫瘤來源於哪條神經較困難。

病例1MRI上見頸靜脈孔擴大,術中見腫瘤實性部分同舌咽神經根關係緊密,因而將腫瘤定位於來源於舌咽神經的神經鞘瘤。

鑒別診斷:

①頸靜脈球瘤:該瘤是頸靜脈孔區最常見腫瘤,腫瘤內囊變、鈣化均少見,而神經鞘瘤易囊變;與神經鞘瘤不同,擴大的頸靜脈孔邊界粗糙不平,另外特徵性改變為T1WI、T2WI均可見病灶內點條形血管流空影,即「椒鹽征」,增強掃描後病灶顯著強化。②腦膜瘤:囊變較少或無囊變的舌咽神經鞘瘤需同腦膜瘤鑒別。腦膜瘤有典型好發部位,信號常較均質,在T2WI上信號多為等或稍高信號,T1WI上多為等或稍低信號,增強掃描常明顯均質性強化,有時可見鈣化、腦膜尾征等,囊變少見。③頸靜脈球瘤:頸靜脈球瘤和舌咽神經鞘瘤均發生在頸靜脈孔區,因此二者需要鑒別。頸靜脈球瘤實質在T2WI多呈明顯高信號,T1WI多呈中等或偏低信號,T1WI增強掃描呈明顯均勻強化,在T1WI,T2WI和T1WI增強各序列中,大多可見點,條狀的無信號流空血管,與瘤實質形成明顯對比,稱之為「椒鹽征」。

推薦閱讀:

你的人生很貴,沒時間浪費
分房睡時間表, 這個年齡的男孩兒還沒分就遲了!
時間不老 記憶常新 / 作者:李蘭萍
時間與愛情
2017年樂昌九峰桃花節時間及賞桃花路

TAG:時間 | 神經 | 靜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