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中國歷代君主帝王12春秋戰國齊國國君(田齊)(前379年/前221年
2010-01-16 11:28:51|分類: 帝王將相 |標籤: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以下原文轉載自hubao.an的博客齊國(田齊)
田敬仲田完
春秋時陳國公族。厲公之子。公元前707年,陳國發生宮廷內亂,厲公被殺,太子完被貶為大夫。後宣公太子禦寇,被宣公寵妃謀殺;完和禦寇相好,恐禍及己身,便離陳出走,投奔齊國,史稱「完公奔齊」。完公奔齊後,齊桓公要拜他為卿,陳完推辭,齊桓公就封他為「工正」(管理百工的官),並賜給他很多田地。為了感恩答謝,陳完又改姓「田」(古時陳、田同音)。齊懿仲欲將女兒嫁給田敬仲,使人占卜,占曰:「是謂鳳皇於蜚,和鳴鏘鏘。有媯之後,將育於姜。五世其昌,並於正卿。八世之後,莫之與京。」卒妻完。田敬仲奔齊,齊桓公立十四年矣。
陳完的後代以「田」為姓,陳完就是田姓始祖,這也是「陳田一家」的由來。傳九世至田和而代齊。
田孟夷田稚
名稚,系本作「夷孟思」,字孟夷。是齊國田氏家族的首領之一,為田氏家族第二任首領,承襲父親田完擔任田氏家族首領。田孟夷死後,兒子田孟庄繼位。
田孟莊田湣
名湣,一作『田孟芷』,系本作「閩孟克」,字孟夷。是齊國田氏家族的首領之一,為田氏家族第三任首領,承襲父親田孟夷擔任田氏家族首領。田孟庄死後,兒子文子田須無繼位。
田文子田無須
名須無,是齊國田氏家族的首領之一,為田氏家族第四任首領,承襲父親田孟庄擔任田氏家族首領。田文子是齊莊公的大夫,晉國的大夫欒逞作亂,來投奔齊國,齊莊公厚禮相待。晏嬰與田文子勸諫齊莊公不要這樣,齊莊公不聽。田須無死後,兒子桓子田無宇繼位。
田桓子田無宇
也稱作陳無宇、陳桓子,春秋時期齊國人,陳國公子完五世孫。公子完在陳國競爭君位失利後,逃到齊國,在齊桓公手下任職,從此陳氏便在齊國立足,亦稱為田氏。田無宇時齊景公立,慶豐代崔氏專權,廣結仇怨,慶氏家臣王何等作亂欲殺慶豐為齊莊王報仇,時無宇正與慶豐田獵,其父陳須無(陳文子)察覺將生事變,派人找借口將無宇召回。無宇心知肚明,回來的路上破壞了渡船和橋樑,同時,王何等人殺了慶舍,摧毀了慶氏的勢力,慶豐打獵歸來才發覺事變,攻城不下,逃亡魯國。此後田桓子的勢力大有增強。公元前532年,田無宇和鮑國聯合向齊惠公子孫欒氏、高氏進攻,沉重打擊了舊貴族的勢力,並領封邑高唐,田氏勢力進一步壯大。此後經其子田乞(田僖子)、其孫田常(田成子)的發展,至其曾孫田盤(田襄子)時就已經控制了齊國政權,基本完成了齊國由姜姓向田姓的轉化。 到了陳完第十代孫田和時,田和自立為齊太公,並受到周天子和諸侯列國的承認,不久,田和廢除齊康公,並把他逐到東海海濱。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田代齊姜」。戰國時田姓齊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田無宇的兒子田乞,在齊景公時任大夫而得寵,齊景公給他賜姓孫氏,就是齊國孫氏的鼻祖,這支齊國孫氏名人輩出。春秋末,有大軍事家孫武,著有《孫子兵法》;戰國時,有大軍事家孫臏,為齊國軍師,著有《孫臏兵法》。後世還有三國時期東吳政權孫氏,孫權就是孫武的後代。
田武子田開
名開,是齊國田氏家族的首領之一,為田氏家族第六任首領,承襲父親田桓子擔任田氏家族首領。田武子無子,死後弟弟厘子田乞繼位。
田厘子田乞
謚號厘,史稱陳厘子、田厘子。是齊國田氏家族的首領之一,為田氏家族第七任首領,父親田無宇,承襲兄長田開擔任田氏家族首領。歷仕齊景公、齊晏孺子、齊悼公三代。兄長田開無嗣子,田乞得立。田乞向百姓徵收賦稅時用小斗收進,賜給百姓糧食時用大斗,向百姓施以恩德,晏嬰多次向齊景公進諫,齊景公卻不干涉。晏嬰出使晉國,暗地裡對叔向說:「齊國之政卒歸於田氏矣。」田氏傍系司馬穰苴擔任司馬,田氏勢力擴大警惕的高張、國夏對齊景公說穰苴的壞話,司馬穰苴被免官。田乞立志要除掉高氏和國氏。
前490年,齊景公死後、年少的公子荼即位為齊晏孺子,高張、國夏專權。前489年六月,田乞聯合鮑牧等大夫攻擊高張、國夏,十月晏孺子退位後被暗殺。田乞擁立晏孺子異母兄公子陽生為齊悼公。田乞擔任齊國的宰相,田氏勢力更加穩固。田乞死後,兒子成子田恆繼位。
田成子田常
名恆,漢朝為漢文帝劉恆避諱,稱為田常。是齊國田氏家族的首領之一,為田氏家族第八任首領,承襲父親田乞擔任田氏家族首領。前485年,田成子唆使齊國大夫鮑息弒殺齊悼公,立齊簡公。田成子和監止(又名,字子我)任齊國的左右相。前481年,田成子發動政變,殺死了闞止和齊簡公,擁立齊簡公的弟弟為國君,就是齊平公。之後,田恆獨攬齊國大權,盡誅鮑、晏諸族。田成子的封邑,大於齊平公能管轄的地區。史稱田成子選齊國女子身高七尺以上為姬妾,後宮以百數,而不禁賓客舍人出入後宮。在田恆死的時候,有七十個兒子。田恆死後,兒子襄子田盤繼位。
田襄子田盤
周朝齊國相。生卒年不詳,謚襄子。田常之子,田白之父。
田常死後,田盤代立,繼續擔任齊宣公相。齊宣公三年,韓、趙、魏三晉殺智伯,並瓜分其地。此時,田盤派其兄弟宗族擔任齊國各重要城邑的大夫,並與三晉互通使節,使田氏幾乎擁有整個齊國。田襄子為相時也是田氏奪權的重要一步。他死後,其子田白代立,繼續相齊宣公。
田莊子田白
(?─前411年),名田白,父為田襄子田盤,陳完之八世孫,子為田悼子。在他的努力下,田氏控制了齊國的實權。
田悼子
(?─前405年),父為田莊子田白、弟為田和。陳完之九世孫。立六年死。
齊太公田和
(?─前384年),本名田和,父為田莊子田白、兄為田悼子。陳完之十世孫
田子和元年在前404年。前391年,田和自立為齊君。放逐齊康公于海島,使食一城,以奉姜姓之祀。
康公十九年(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姜姓齊國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以示別於姜姓齊國,史稱「田氏代齊」。前379年齊康公死,田氏並其食邑,姜太公至此絕祀。
齊廢公田剡
(?─前375年),本名田剡,齊太公田和之子。
前379年齊康公死,田氏並其食邑,太公望至此絕祀。
《史記》未載他的生平。《竹書紀年》稱:「齊康公五年,田侯午生。二十二年,田侯剡立。後十年,齊田午弒其君及孺子喜而為公。」可以知道田剡被田午所弒。前374年田午即位,是為田齊桓公。
齊桓公田午
(前400年─前357年,44歲),戰國人,生於齊康公五年,田氏代齊以後的第三位齊國國君,謚號為「齊桓公」,因與「春秋五霸」之一的姜齊的齊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稱「田齊桓公」或「齊桓公午」。
田齊桓公本名田午,史載他「弒其君及孺子喜而為公」,意思是說他殺了齊廢公田剡而自立。在位時曾創建稷下學宮,招攬天下賢士,聚徒講學,著書立說。一時人才薈萃,彬彬大盛,齊宣王時規模達到鼎盛。
相傳名醫扁鵲曾為他看病,在起病由輕到重衍變時連勸了三次,田午因為諱疾忌醫而不聽,後來扁鵲再來時,現其已病入膏肓,無法醫療;扁鵲只得轉身而退,並連夜逃往秦國,不久田午就病發而去世了。(不過此事也有記載發生於「蔡桓公」身上,究竟是誰諱疾忌醫還是兩人都有類似的事情發生,目前仍無定論。)
齊威王田因齊
(?~前320)
中國戰國時期齊國國君。媯姓,田氏,名因齊,田齊桓公田午之子。公元前378年繼位,在位36年。以善於納諫用能,勵志圖強而名著史冊。 k2t?e:)3zr
因齊初立,見吳越兩國俱稱王,自己不甘居下,也便自稱「齊王」。
威王初即位,日事酒色,不理政事。以致韓、魏、魯、趙等國都來入侵,出現了「諸侯並伐,國人不治」的局面。但他虛心納諫,立即振作起來,下定了「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決心。平民鄒忌以鼓琴求見,勸威王用賢臣、除奸佞,恤民養戰,經營霸王大業。威王見鄒忌是個人才,三個月後就用為相國,加緊整頓朝政,改革政治。
即墨(今山東省平度市東南)大夫,勤理政務,荒地得墾,人民富饒,不但人正直、不善結納近臣,故時有毀言謗語;阿城(今山東陽谷縣東北)相反,田地荒蕪,倉庫空虛,防務鬆弛,但對阿大夫卻日有美言。齊威王派人查得真情,立即召回二位大夫,當眾給即墨大夫加封萬戶土地的封賞;對阿大夫則處以烹刑。由是,齊國上下震動,人人不敢隱過飾非。
威王還下令全國:不論朝廷大臣、地方官吏或老百姓,能當面提出君主過失的,得上賞;用書面指出君主過失的,得中賞;在廣眾中議論君王過失的,得下賞。由於廣開言路,不一年,弊除政清,齊國大治。
齊威王決心王霸天下,他鑄鼎聲稱:「皇考孝武桓公、恭哉大謨克誠。其唯因齊,揚皇考昭統,高祖黃帝,邇嗣桓文,朝問諸侯,合揚厥德。」在這裡,他表示要以黃帝和齊桓公以及晉文公的功業來發揚乃父桓公(田午)的令名令德。
他精選郡守,加強邊防。使南子守南城拒楚,田肹高唐拒趙,黔夫守徐州拒燕。用種首為司寇以安境內;用田忌為司馬,孫臏為軍師,教兵習戰,以謀征伐。他把這些人才看作比夜光珠還要珍貴的國家至寶。
公元前353年和前341年,齊國出兵救趙救韓,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桂陵戰役和馬陵戰役。兩次打敗了強大的魏國,開始稱雄於諸侯。到齊威王末年,齊國成為諸侯國中最強盛的國家。
鄒忌諷齊王納諫
(原文)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鄒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艷美麗。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端詳著鏡子里自己的形象,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徐公相比,誰更美?」他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問他的妾說:「我與徐公相比,誰更美?」妾說:「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與他相坐而談,問他:「我與徐公相比,誰更美?」客人說:「徐公比不上您美。」第二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認為不如徐公美;又對著鏡子審視自己的形象,更感覺遠不如徐公美。晚上睡覺時思考這件事,說:「我妻子說我美,是因為偏愛我;妾說我美,是因為怕我;客人說我美,是因為想要有求於我。」
(翻譯)
鄒忌於是上朝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於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現在齊國的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裡的王后嬪妃和親信侍從,沒有誰不偏愛大王,滿朝的大臣,沒有誰不害怕大王,全國範圍內的人,沒有誰不有求於大王。由此看來,大王所受的蒙蔽太嚴重了。」
齊威王說:「好!」於是發布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夠當面指責寡人過錯的,得上等獎賞;上書勸誡寡人的,得中等獎勵;能夠在公共場所議論指責寡人讓我聽到的,得下等獎勵。」命令剛剛下達時,大臣們都來進諫,宮廷里像集市一樣人來人往;幾個月以後,有時候間或有人進言;一年以後,即使有人想進言,也沒有什麼可進諫的了。
燕國、趙國、韓國和魏國聽到這種情況,都到齊國來朝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勝別國。(來源:知識博覽網)
公元前356年齊威王即位伊始,「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於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史記·滑稽列傳》)
但他虛心納諫,振作起來,下定了「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決心。
首先從治吏入手,向他的左右了解地方管吏的政績情況,左右都說阿大夫是最好的,即墨大夫是最壞的。齊威王又親自深入到各地明察暗訪、向老百姓調查了解,其結果與左右說的截然相反,事實是即墨大夫管理的即墨地區「田野辟,民人給,官無留事,東方以寧」。而阿大夫管理的阿地卻是「田野不辟,民貧苦。」(《史記·田敬仲完世家》)那麼,為什麼左右瞞報實情,顛倒黑白,把好的說成壞的,把壞的說成好的?
原來,即墨大夫為人正直,一心為人民辦事,不善結納朝廷的左右近臣,所以大官們都說即墨大夫不好。反而阿大夫善於用賄賂手段買動人情,巴結朝廷左右大臣,因此大官們都說阿大夫是好官。
齊威王掌握了實情以後,就把各地的官吏召集起來,對確有政績的即墨大夫「封之萬家」;對阿大夫以及那些因受了賄賂而隱瞞實情的大臣「皆並烹之。」(《史記·田敬仲完世家》)此後,「群臣聳懼,莫敢飾非,務盡其情。齊國大治,強於天下。」(《資治通鑒》)
齊威王治吏在歷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給後人留下了諸多啟示。筆者認為其中最主要的有兩點。
1、正人先正己,己不正難以正人。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齊威王即位之初,正是因為他貪圖享樂,沉湎於酒色,左右大臣和地方官吏才敢不擇手段謀取私利,以致百官荒廢,國人不治。還是這個齊威王,當他幡然醒悟,勵精圖治,「一鳴驚人」的時候,欺騙造假沒有市場了,所以人們也就「莫敢飾非,務盡其情」了。上行下效,上有所求,下有所好,古今如此。比如,哪一個執政者喜歡受人吹捧,其來自下面的多是阿諛奉承;哪一個執政者喜歡好大喜功,其下必然大造「形象工程」;哪一個執政者不講實事求是,下面必然會刮造假浮誇之風。因此,各級領導幹部應該認識到,上面刮什麼風,下面就會下什麼雨。官德影響著政風,政風影響著民風。領導幹部思想道德素質的好壞決定著國家政風民風的好壞。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我們應該十分重視官德建設,重用那些官德高尚、清政廉潔、任勞任怨、幹事創業的幹部。讓每一位幹部都成為下屬垂範的表率,群眾學習的榜樣。
2、偏信則暗,兼聽則明。齊威王真是一位知錯就改、求真務實的實幹家。從他治吏這件事,我們可以想像到,如果當時他只是聽了左右大臣的彙報就下結論的話,其結果會截然相反,被烹的肯定不是阿大夫,而是即墨大夫了。如此,後果就不堪設想,他的治吏改革不但達不到扶正壓邪、揚善除惡的目的,反而會助紂為虐,官場不正之風不但得不到遏制,反而會愈演愈烈,改革就會失敗。官,是一個國家或地方的決策和指揮者,如果一旦出現決策指揮錯誤,受害的是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古人都明白:「國之所以亂者,廢事情而任非譽也。」(《管子·明法解》)何況今人呢,今天的領導幹部更應該知道自己肩負的責任之重大,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努力倡導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注重調查研究,不偏信,多兼聽,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抓住事物的本質,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才能作出符合客觀實際的科學的決策,指揮才會盡量避免失誤。
古為今用,以史為鑒,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才疏,以上僅是自己的一孔之見。目的是拋磚引玉,希望讀者從博大精深的齊文化中受到更多的啟迪。(來源:齊文化網)
雄霸關東 以令天下——齊威王
齊威王,名田因齊,公元前356年,父田齊桓公去世後即位, 至公元前319年,在位37年。
齊國雖然在春秋前期和春秋中期,曾經稱霸諸侯,顯赫一時。 然而由於姜齊後期幾代國君腐敗的統治所致,齊國從春秋末期到 戰國前期的一段時間裡,卻已積貧積弱,從昔日的霸主地位上一 落千丈了。田氏代齊之後,雖然也採取了一些改良的政策措施,然 而由於種種原因,仍然無明顯起色,未能從根本上扭轉長期積弱 的局面。威王即位伊始,荒於酒色,不問政事,齊國的統治已如 履薄冰了。據史載:「威王初即位以來,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 之間,諸侯並伐,國人不治」(《史記·田敬仲完世家》)。「齊威 王之時……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 亂,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史記·滑稽列傳》)。九 年間,比較大的侵齊戰爭就有:「齊威王元年,三晉因齊喪來伐我 靈丘。……六年,魯伐我,入陽關。晉伐我,至博陵。七年,衛 伐我,取薛陵。九年,越伐我,取甄」(《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這幾段古老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上荒下嬉,內亂外患,國 將不國的破敗圖。
可是後來齊國卻發生了戲劇性變化
威王十五年,魏伐韓,韓求救於齊。齊以田忌、田嬰為將,孫 臏為師,率兵直趨大梁,圍魏救韓。次年在馬陵大敗魏軍,史稱: 「齊人伐魏,殺其太子,覆其十萬大軍。魏王大恐,跣行按兵於國, 而東次於齊」(《戰國策·齊策五》)。齊威王打垮魏國後,又對其 他侵齊者個個擊破。如二十五年和三十年兩次聯魏伐趙,殺趙將 韓舉。二十五年,乘燕文公之喪,奪取燕國十城。其他國家如宋、 魯、衛等也都一戰即潰,紛紛「還齊侵地」(《史記·滑稽列傳》)。
馬陵戰後,魏王徹底屈服了。威王二十三年,魏惠王為了討 好齊國,在徐州尊齊侯為王,齊國也承認了魏惠王的王號,是為 「徐州相王」。此為齊國君主稱王的開始。之後,秦、韓、趙、燕 等才相繼稱王。
魏國屈服後,韓、趙、燕、宋、魯、衛等國也都對齊畏敬順 從。史稱;馬陵戰後,「韓破魏弱」,兩國的國君都「北面而朝田 齊」(《戰國策·齊策一》)。韓君稱王的次年,又和魏惠王一起, 會齊威王於平阿,求其認可。另外,趙君也到齊邑平陵朝會齊君。 威王三十六年,約會燕、趙、楚的相國相會,各國也都前往。齊 國代替了魏國的地位,稱雄關東。
這時,經過商鞅變法後的秦國,日益強大,曾多次打敗韓魏, 把勢力伸向東方,成為齊國的強大敵手。一次,秦國借道韓魏,進 攻齊國,齊軍大敗秦軍,使秦王稱臣謝罪。從而進一步提高了齊 國雄霸的地位和聲望。史稱:「威王始以齊強天下」(《史記·六 國年表》)。又稱,威王時,「齊最強於諸侯,自稱為王,以令天 下」(《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那麼,為什麼在齊威王統治的後期,齊國發生了如此巨大的 變化,迅速地由弱變強、稱雄天下呢?主要是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尊重人才,重用人才
齊國向來有尊重人才的優良傳統,然而把人才提高到國寶高 度來認識的,唯有齊威王一人。據史載:威王二十四年,與魏王 會田於郊。魏王問曰:「王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魏王曰: 「若寡人國小也,尚有經寸之珠照車前後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 萬乘之國而無寶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為寶與王異。吾臣有 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東取,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 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吾吏有黔夫者, 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者七千餘家。吾 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將以照千里,豈特十二乘 哉!」魏惠王慚,不懌而去(《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基於人才是寶的深刻認識,齊威王能夠做到不拘一格地任用 賢才。他一面選用宗室中有智能的人為官,如田忌做將軍,田盼 子守高唐。一面又選用大批門第寒微的士人,委以重任。比如,因 受妒而慘遭迫害的著名軍事家孫臏,從魏國逃歸時本是刑餘之人, 是被追殺的囚犯,而到齊國後,以其豐富的軍事理論和卓越的指 揮才能,在田忌的推薦下,受到齊威王的信任和重用。史載:「忌 進孫子(孫臏)於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後欲拔為將, 卻被孫臏本人婉言謝絕了:「齊威王欲將孫臏,臏辭謝曰:『刑餘 之人不可。」(《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再如出身「贅婿」,受過 髡刑、且相貌醜陋的淳于髡,因「博聞強記」,滑稽善辯、善於諫 諍,而受到齊威王的賞識和重用。史載:「淳于髡者,齊之贅婿也。 長不滿七尺,滑稽善辯,數使諸侯,未嘗屈辱。……齊王……以 髡為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嘗在側」(《史記·滑稽列傳》)。又 如平民出身的鄒忌,毛遂自薦,鼓琴論政,得到威王重用,三月 得相印,次年封侯。史載:「鄒忌子以鼓琴見威王……見三月而受 相印……居朞年,封以下邳,號曰成侯」(《史記·田敬仲完世 家》)。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一個人的評估,威王視其主流。他對人才白璧微瑕似的缺點表現出相當的寬容。比如齊欲伐魏,魏 國用「寶璧二雙,文馬二駟」賄賂淳于髡,從而使魏國兔於戰爭 之苦。事後有人檢舉了此事,威王只是責問了幾句(《戰國策· 魏策三》)。
(二)嚴刑重賞 以法治國
齊威王之所以能夠成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功 者賞,有罪者罰,賞罰分明,嚴刑重賞,以法治國,前面講到齊 威王賞即墨大夫、烹阿大夫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例。威王這種不 偏聽偏信,探查真實情況,基於事實上的嚴刑重賞,致使「齊國 震懼,人人不敢飾非,務盡其誠。齊國大治。諸侯聞之,莫敢致 兵於充二十餘年」(《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三)廣開言路 獎勵進諫
能否納諫,以及納諫程度是衡定一個君主是否開明、以及開 明程度的一條重要標準。就此言,齊威王無疑是一個佼佼者。比 如威王即位之初,沉湎不治,內政不理,外敵並侵。淳于髡就以 隱語「國中有大鳥」相諫,被威王所接受。
再如威王喜歡飲酒,往往置酒後宮,通宵達旦,淳于髡諷諫 說: 「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皆然。」齊威王聽後,連聲說 「善」。從此「罷長夜之飲-,以髡為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嘗在 側」(同上)。威王在納諫方面,《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表現得更 加突出。
總之,齊威王不愧為古代社會一位賢明的君主。田齊雄霸關 東,以令諸侯,實賴威王之力。
齊宣王田辟強
(?~公元前301年) 田辟疆,公元前320年繼齊威王為田氏齊國第五代國君。
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內亂,他乘機發兵干涉。只50天就攻佔了燕國都城—薊(今北京市),幾乎滅亡了燕國。
他見到西方秦國招攬賢士,得人而治,越來越強大的情勢,便也著意文化事業的發展。他說:「寡人憂國憂民,因願得士以治之。」(《戰國策·齊策》),他不惜耗費巨資招致天下各派文人學士來到齊國「稷下學宮」,使稷下學宮進入鼎盛。《史記·田敬仲世家》中說:「宣王喜文學遊說之士,自如騶衍、淳于髡、田駢、接予、慎到、環淵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是以齊稷下學士復盛,且數百千人。」見於記載的著名人物,還有兒說、告子、騶奭、宋鈃、尹文、彭蒙、季真等人;儒家大師孟軻長住稷下30多年;集百家大成的荀卿,15歲就來齊國,是稷下學宮中資格最老的一位導師,曾三為祭酒,充任學宮最高領導。
稷下學宮。它集中了儒、墨、道、法、兵、刑、陰陽、農、雜各學派的學人,著書立說,開展學術研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百家爭鳴,創造了我國燦爛的「先秦文化」。
宣王獨少一愛
一次,齊宣王對手下大臣淳于髡說:「先生談一談寡人喜歡的是什麼?」
淳于髡說:「古代王者所喜歡的有四,而大王喜歡的有三。」
宣王十分奇怪,禁不住問道:「這話怎麼說呢?」 ,
淳于髡說:「古代王者愛馬,大王也愛馬。古代王者愛美味,大王也愛美味。古代王者好美色,大王也好美色。古代的王者尊崇有才德的人,而大王卻不尊崇才德之士。」
宣王搖了搖頭說:「國中根本就沒有傑出的才德之士,否則我也會尊崇他們,喜歡他們。怎麼能說我不尊崇有才德的人呢?」
淳于髡說:「古時有驊騮等好馬,可是現在沒有,大王就從不惜花費重金,從所有的馬中去挑選,可見大王真的喜歡馬。古時有豹象等動物的腸肚或嫩脆可口的肉,可是現在沒有,大王就命令手下人不辭辛苦從眾多美味中去挑選,可見大王真的愛好美食。古時有毛嬙、西施那樣的美女,可是現在沒有,大王就從當今天下的眾多美女中去挑選,可見大王真的喜歡美女。至於才德之士,大王就一定要等到有堯舜禹湯時代的賢德之士出現,然後才去尊崇他們、喜歡他們;那麼如果禹湯時代的賢德之士知道了,會覺得大王不是真心喜愛人才,也不會喜歡大王的。」
宣王聽了靜默在那裡,不知怎麼答話。
大謀略:在進行批評教育的時候,既要觀點正確,又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時間接的批評比直接的批評要有效得多。
王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王曰:「棄之。」曰:「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
翻譯:
孟子有一次對齊宣王說:「有一個人,因為要到楚國去,把老婆孩子交託給他的朋友,請予照顧。等到他回來的時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凍挨餓,那位朋友根本沒有盡到照顧的責任。你說這該對這種朋友怎麼辦?」
齊宣王答道:「和他絕交!」
孟子又說:「有一個執行法紀、掌管刑罰的長官,卻連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說這該怎麼辦?」
齊宣王說:「撤他的職!」
最後,孟子說:「全國之內,政事敗亂,人民不能安居樂業。你說這又該怎麼辦?」
齊宣王環顧四周,把話故意扯到別處去了。
傳齊宣王的王后鍾無艷是一位樣貌奇醜的女子。
齊湣王田地
(?—前284)戰國時齊國國君,湣誤作泯,亦作閔、愍,故亦稱齊閔王、齊愍王。齊湣王名氏是田地,亦作田遂,齊宣王之子。齊宣王在位十九年去世,他的兒子田地即位,湣王元年約為公元前323年。齊湣王乃,曾有過一番作為,幫助趙國滅了中山國,他藉助當時齊國的強大,放棄東帝的稱號,聯合韓、魏,大敗楚軍於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征討宋國的暴君等;燕國內亂時,齊軍大敗燕軍,進入燕國都城,一時聲勢煊赫,這些都提高了齊國的威望,但他是一個好大喜功的人,驕傲輕敵,不知道節度,甚至要滅周氏而代之,一路征伐,弄得勢窮力孤。湣王四十年,引來燕相樂毅率五國軍隊來圍攻,聯軍在濟水以西打敗齊軍。齊軍隊潰散退卻,齊國被燕將樂毅乘勝深入,攻破齊都臨淄,佔有大部分齊地,全部掠取了齊國收藏的珍寶禮器。湣王出逃到衛國,這時楚國派淖齒領兵救援齊國,齊湣王任他為齊相,讓他輔佐,結果淖齒竟把齊湣王殺了,並與燕國一起瓜分了侵佔齊國的土地和掠奪的寶器。齊國幾乎滅亡,僅余莒(今山東莒縣)和即墨二城。
湣王遇害之後,自他以後齊國就再也沒有什麼大的作為了,雖有齊襄王五年時的田單復齊,但這次慘敗使齊國一蹶不振,無法挽回齊國的衰亡了。
齊襄王田法章 ;
(?─前265年),本名田法章,齊湣王之子。湣王死於淖齒之手,法章到莒太史中作傭人。前283年莒人立法章為齊王,田單破燕軍,迎接襄王返回都城臨淄,但此時齊國已大傷元氣,無法強盛如昔。有一次經過淄水,見一老人涉水,受不住寒凍,出水後無法行走,田單就脫下皮衣,給他穿上。襄王看了很不舒服,認為田單在收買人心。貫殊給他出主意,勸他不如順水推舟,嘉勉田單的善事,讓老百姓知道田單愛民是君王教的。死後田建即位,田建母君王后輔政。
齊王建田建
(約前280年─前221年,約60歲),名田建,是戰國時代田齊的亡國之君。他於前264年至前221年在位,長達44年。在這44年間,長達41年國家因為得到太后君王后的扶持而得到安定,另一方面也由於秦國實行遠交近攻的策略,籠絡齊國,優先進攻韓國、魏國、趙國等三晉,齊國才得以安享太平。
君王后逝世後,王后的族弟後勝執政。後勝是個貪官,在秦國不斷賄賂之下,齊國對其餘五國袖手旁觀,終於到五國滅亡後,田齊亦為秦國所滅。齊王建也死於流放之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