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明初政治人物黃淮

黃淮(1367年-1449年),字宗豫,號介庵,江浙等處行中書省溫州路永嘉縣(今浙江溫州)人,明朝政治人物、大學士、進士。

生平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黃淮應薦入南京國子監。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應天府鄉試中舉人,次年登進士春榜二甲第五名,授官中書舍人。

靖難之役後,明成祖即位,黃淮召對稱旨,被命與解縉常在左右詢政,有時至深夜,朱棣入寢,仍然賜坐到榻前對話商談機要。同年八月,黃淮與解縉、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共七人先後進入文淵閣,黃淮改為翰林編修,之後升為侍讀,專掌制敕。同年,其與解縉等奉敕撰《列女傳》;另奉敕與楊士奇編撰《歷代名臣奏議》。

當時朝議立太子事,黃淮請立嫡長子朱高熾。儲君確立後,黃淮晉陞為左庶子兼侍讀。永樂五年,解縉被罷免,黃淮進右春坊大學士,次年與胡廣、金幼孜、楊榮、楊士奇共同輔導皇長孫朱瞻基。永樂七年,明成祖北巡,命黃淮與蹇義、金忠、楊士奇等人輔助皇太子監國。監國期間,長沙妖人李發良造反,朱高熾命豐城侯李彬討伐,當時漢王朱高煦忌太子有功,詭言李彬不可用。黃淮則稱其為老將,必能平叛。結果叛亂果然平定。之後,明朝遷都北京,有官員請求「南人官北地不即歸附者,當編戍」,而黃淮則堅決反對,主張「恐示人不廣」。其意見得到明成祖贊同。此外,漠北元主本雅失里部屬阿魯台歸款,請統一屬吐蕃諸部並要求明廷刻金作誓詞,使得諸酋長得以結盟。朝廷官員均認為可以,唯獨黃淮則稱:「他們勢力分開則易於管制,統一的話則很難做到了。」朱棣因此讚許道:「黃淮論事,如立高岡,無遠不見。」

永樂十一年,朱棣再北巡,仍命黃淮留守。次年,朱棣北征瓦剌,因為太子朱高熾遣使迎接稍遲,加上漢王朱高煦向朱棣譖言,東宮官屬均因此下詔獄,黃淮、楊溥、金問均因此下獄十年。不過,黃淮在獄中仍撰寫出文集《省愆集》兩卷。

朱棣(1424年七月十八日)駕崩後,朱高熾(八月十五日)即位,為明仁宗。八月十六日黃淮出獄,七任通政使司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學士,與楊榮、金幼孜、楊士奇同掌內製。之後因母喪丁憂乞歸制,不得批准,敕命允其「乘驛傳回溫奔喪,即返京任職」。次(1425)年正月初五日,朱高熾手諭晉陞黃淮為榮祿大夫少保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仁宗(1425年五月十二日)駕崩時,太子朱瞻基仍在南京。漢王朱高煦此時叛變蓄謀已久,當時朝廷內外均議論紛紛,黃淮此時憂慮以致嘔血。宣德元(1426)年,即位的明宣宗親征其叔父朱高煦叛變,命黃淮等留守。次年,黃淮因病請歸,得到批准。黃淮父親黃性年有九十,黃淮奉養甚勤。黃性於1431年享年九十三歲逝世,明宣宗敕諭禮部按一品禮祭葬。因此,黃淮從溫州跋涉三千里地赴北京謝恩,被宣宗賜留過年,宣德八年(1433)年被命主持癸丑科會試主考官。當其歸鄉前,明宣宗在太液池設宴款待,並寫長歌送別,並說:「明年我生日的時候,您再來。」次(1434)年,黃淮於二月初七抵京入賀宣宗三十六歲(二月初九)萬聖節,並逗留至九月初九重陽節後才乘驛返回溫州。明英宗(1435年)即位後,黃淮再次入朝進香,五月初四(即黃淮生日)啟程返溫州。黃淮晚年居住於茶山南柳壽征庵達二十來年。正統十四年六月初三日,去世。謚文簡、贈太保。賜葬南柳黃府山。

著作

黃淮學識深厚,其主要的文集被後人收錄為《黃文簡公介庵集》,共十一卷。其中包括《退直稿》、《入覲稿》、《省愆集》等,《省愆集》亦收錄於清朝《四庫全書》中。此外,永樂元年,其與解縉等奉敕撰《古今列女傳》、《文獻大成》、《歷代名臣奏議》。永樂九年,奉命重修《明太祖實錄》。宣德元年,奉明宣宗朱瞻基敕,擔任總編纂修《明太宗實錄》、《明仁宗實錄》。正統年間,曾主編《溫州府志》。

更多歷史,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推薦閱讀:

老梁說天下之金正恩中的老梁學習中的軼事都有什麼?
巴勃羅·埃斯科瓦爾:一代毒梟的傳奇歲月(一)
是什麼讓你學會了敬畏,敬或者畏?
如何評價小說《白鹿原》中的白嘉軒?

TAG:政治 | 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