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最後幾天:皇帝選擇逃跑,太監卻痛哭流涕

文/鄧海春

洪武元年(1368),也就是至正二十八年,閏七月二十八日夜晚,元順帝攜皇后奇氏,太子愛猷識理達臘以及後宮、大臣等,倉皇逃出大都,直奔上都。四天之後,也就是八月二日,徐達攻破大都齊化門。八月十五日,順帝抵達上都,他恐怕不會意識到,就在這短短17天之中,大元王朝的歷史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因為史學家眼中,至正二十八年八月二日就是大元王朝在漢地統治的結束,此後殘存的元朝勢力仍舊在北邊繼續活動,是為「北元」。

受到戰亂影響,對元順帝退出大都的前後經過,元代史官的記載比較簡略,明人修《元史》也語焉不詳。多虧了一位任職樞密院的漢人官員劉佶,他隨元順帝一起逃往上都,他把當時以及隨後幾年的經歷寫成了一本叫《北巡私記》的小書。我們根據此書內容,介紹一下這段隱微的歷史。

元順帝是怎樣預備出逃的呢?

其實他早有定計。只不過順帝本心希望索性將政權交給其子愛猷識理達臘,自己退居高麗濟州島,但現在高麗既不可往,除上都之外,別無去處。故此就在至正二十八年閏七月二十八日,順帝在清寧殿召見群臣,並集齊後宮妃子、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及太子妃等人,當眾表示準備出逃上都。大臣之中,有中書省左丞相失列門、知樞密院事哈刺章等人力勸順帝不可北逃。

知樞密院事哈刺章是脫脫丞相的長子,為人比較正直,有乃父之遺風。聽到順帝打算出逃的計劃,哈刺章表示,現在明軍已經拿下通州,只要順帝一出大都,大都的留守兵將勢必士氣低落,大都定然陷落,以後再想奪回,真可謂勢比登天。當年蒙古滅金,正是因為金宣宗畏懼蒙古兵強,故此南遷至汴梁,導致金中都失守。今天如要遷都上都,正是重蹈亡金覆轍。順帝說道:「朕派也速帶著全部兵馬在直沽迎擊明軍,結果也速潰敗而歸。現在我們手中除去大都守備兵將,剩下的都是剛從前線跑回來的殘兵敗將,擴廓帖木兒現在還在山西,你們讓朕拿什麼去抵抗明軍!"

宦官趙伯顏不花痛哭流涕,勸諫順帝道:「天下是世祖皇帝的天下,陛下應當死守才是,怎麼能夠棄之不顧呢!微臣願為社稷報效死力,請將城中兵馬和陛下身邊的怯薛都調配給微臣,微臣願意為陛下出城一戰,不死不歸!」無奈順帝去意已決,對眾大臣表示「朕決不可以學宋朝的徽、欽二帝那樣,坐等明軍把朕俘虜!」眾人只得悻悻而散。

據劉佶記載,他當時任職樞密院,但因身份低微,不能與聞朝議。等到順帝命群臣退班,知樞密院事哈刺章從清寧殿退出時,劉佶上去詢問情況,哈刺章不答,痛哭而去。又去詢問中書省左丞相慶童。慶童素有老成幹練之名,此時也滿臉憂色,告知大體情況之後,長嘆一聲道:「我已經知道自己將死於何處了,還有什麼可說的呢!」出宮之後,哈刺章找到劉佶,將他帶到隱秘之處問道:「今晚宮中會有所動作,你有什麼打算?」劉佶心領神會,答道:「朝廷有何打算我不敢過問,只願跟隨在您左右,不知可否?」哈刺章點頭離去。

從劉佶這段記載來看,順帝預備北逃一事,極為隱秘,只在事先通知了一些重要的大臣,並未打算聲張出去。當夜晚間,順帝下詔以淮王帖木兒不花監國,中書省左丞相慶童協助淮王留守大都,負責防禦明軍。三更時分,順帝自帶后妃及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等人出健德門,直奔上都而去。百官隨行者有中書省右丞相失列門、中書平章政事臧家奴、中書右丞定住、參知政事哈海、翰林學士承旨李百家奴、知樞密院事哈刺章、知樞密院事王宏遠等等100餘人。劉佶事先已得哈刺章的通知,所以提前做好預備,騎馬在道中等候,遇到百官隨行經過,於是一同上路


推薦閱讀:

選擇胰島素泵治療(續)
畫眉鳥的好壞怎樣選擇?嘴,毛,眼,腳,如何看它是只好畫眉?
歷史選擇了毛澤東與新中國
除了念佛,你別無選擇
怎麼選擇風水書籍?

TAG:選擇 | 元朝 | 皇帝 | 太監 | 逃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