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思考川普為什麼會贏[1]

奧巴馬與川普在白宮會面商討交接事宜.而學姐在的深藍陣營紐約,成千上萬的民眾凌晨在街道上舉行遊行示威活動.

哥大校長發給學生的郵件,校長也是表達了沉重的事實後,提到了尊重言論自由。並且和其他學校一樣,對心情低落的學生提供幫助。

紐約大學校長的郵件,郵件里說了一大堆關於選舉帶給我們的反思和影響,在最後提到了,這個非常難過的時刻,希望能團結在一起,也希望向學校尋求幫助。

本來要上課的教授暫停課業聊聊選舉和人生,雖然校長一再表示要保持學術中立不擁護任何政黨,然而我還是深切地感受到了他老人家的憂桑…管他選誰,瓜照吃,太陽照常升起不是么?

思考川普為什麼會贏

1. 主流媒體其實早就失去公正性了,此次大選的結果體現了媒體和民調本身存在的缺陷。我們生活在一個被媒體包圍的時代之中,我們認為主流媒體的報道相對客觀,但這並不代表媒體或是媒體人沒有政治立場。政治立場並不完全等同於黨派傾向,我們並不能說今日美國是支持民主黨的,福克斯新聞是支持共和黨的,但我們可以說他們有自己的政治傾向,相較於福克斯新聞,今日美國更加傾向自由主義。相對來說,自由主義和民主黨的政策更加契合,共和黨的政策更加保守,所以當相對開明和自由的媒體報道問題時就難免會傾向於民主黨,這也可以看成川普時不時指責媒體對大選的報道有失公允的原因。在整個美國社會中傾向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的人數幾乎持平,但由於主流媒體和主流媒體的從業人員主要生活在紐約或是華府這些自由主義更加盛行的城市,所以主流媒體中偏向自由主義的相對較多。三大電視新聞網ABC,CBS,NBC還是有線電視頻道CNN,主流報紙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都傾向於自由主義,只有福克斯新聞一家偏向保守。此外,在這次大選中,川普的很多言論都非常吸引眼球,比如說在美墨邊界修建隔離牆,對於穆斯林烈士的攻擊或是個人生活的細節等,媒體大量的報道了這些新聞,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川普的曝光度。川普團隊的廣告投入不如希拉里團隊,但是通過自身的言論,不用投錢就已經實現了增加曝光度的目的。

2. 民意調查結果為什麼是不相符合的?因為就像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之前,評級機構標普(S&P)、Moody』s都給了銀行像雷曼兄弟、UBS等等AAA評級,直到次貸危機發生人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同時,大選的民意調查是有選擇性的:當支持川普的選民接受訪問時,大部分選民都不會明確表明他們的態度,只是表示還沒決定;而支持希拉里的選民接受訪問時,大部分都會明確表示支持她,所以民意調查的結果就看起來很好:還沒決定Vs支持希拉里。

民調出現漏洞的歷史也早就不是新聞,這個結果讓很多人想起了關於美國總統選舉歷史上那次關於民意調查的著名典故。在1936年的美國總統選舉中,美國的《文學摘要》雜誌社為了預測兩名總統候選人誰能當選,通過電話和車輛註冊系統上的地址發出了1000萬封調查信件,並且根據200萬封回信得出了蘭登將以57%對43%的比例勝出的結論,但最終結果卻是另一名候選人富蘭克林.羅斯福以62%對38%的壓倒性優勢勝出。《文學摘要》雜誌當年所犯的錯誤,首先它的採樣方法就帶來了樣本偏差,當時能用得上電話和汽車的,往往都是比較富裕的階層,同時願意回信的也大都是表達意願比較強的人們,所以這個調查實際上針對的是比較富裕的和比較願意表達的人群,而那些貧困的或者沒那麼願意表達自己觀點的人,並沒有放棄自己投票的權利。

這次大選中,希拉里和川普在多州選情激烈,差距很小,有較多選民處於搖擺狀態,所以通過小額樣本得出的民調同最終的大選結果出現誤差也就不難理解了。在這裡必須指出,雖然民調存在缺陷,還是基本預測對了整個大選的趨勢,比如政治學人的綜合民調就在11月7日提前預測出希拉里將在俄亥俄處於劣勢,而兩位候選人會在佛羅里達,密歇根,賓夕法尼亞進行異常膠著的競爭這樣的局面。

3. 就美國這個競選體制而言,並不是全民普選,本身就有問題。美國的選舉人團制度是贏家通吃——即不管川普贏過希拉里一票還是一百萬票,該州的選舉人票全歸川普。而競選拿票才是關鍵。川普的話能讓他的支持者蜂蛹投票,而希拉里卻沒能勸動她的潛在支持者。這些人雖然不滿川普,但明知道希拉里上台也不會有什麼好處,最終棄權。

川普的「農村包圍城市」非常成功。很多沒有黨派偏好的小鎮希拉里都沒有飛過去拉選票,然而川普卻不放過這些小的地區,親自飛去拉票,通常這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們較容易被鼓動。

健全的民主社會就是全民參與,但是同時也要尊重少數服從多數的結果,用自己國家的所謂的民主選舉選出來的結果不容易,上街謾罵遊行反而讓一直引以為傲的「民主」丟了價值,這不是打臉了自己的民主價值。如果符合自己利益就是民主,不符合自己利益就是民粹。實在不是一個發達國家該做的.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上帝創造永恆秩序後可能維持的住永恆秩序么?
關於東平縣文化旅遊業發展的調查與思考
死裡逃生是怎樣一種體驗?
由「禁肉」引發的思考
關於孩子教育的思考(完全版)

TAG: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