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書法中的動與靜


動的事物才具有生命力。研究清楚書法中具有哪些運動的方式、方法,對書寫者完善自己的作品有極大好處。

  一切皆流,無物常駐。物質的運動屬性也滲透到書法的創作與欣賞過程中。正如漢代蔡邕《筆論》中所說「為書之體,須人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卧若起,若愁若喜, 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雲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行走、飛動、往來、水火皆為形容書法的動態美。書寫的漢字只有具備了動態意象才能算的上是書法。那書法里會有哪些動態呢,我怎樣把握這些動態才能算的是書法呢?

1整體的動與局部的靜

  動靜作為一組陰陽矛盾,動為陽,靜為陰,相生相剋。沒有動也無所謂靜。作品中一味的動則讓人感覺煩躁不安,焦灼。一味的靜則似於死亡之沉寂,了無生機。如圖徐渭《杜甫詩軸》整篇動勢被宣洩的淋漓盡致,然仔細觀察不難發現作品中「夜」字,「生」字,「台 」字,「根 」字等字形較小,字勢穩定,用筆穩定沉著,含蓄,雖處於次要的地位,卻為穩定全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徐渭書 2整體的靜與局部的動

  八大的書法用筆提按幅度較小,筆勢內斂。以簡取勝,字間、行間疏朗,玄淡。作品以靜為主調,雖靜但無一筆為死筆。

八大書3整體的靜與局部的靜

  老子《道德經》曰:「道沖,而用之久不盈,深乎!萬物宗。挫其銳,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起誰之子,象帝之先。」又曰:「萬物負陰而抱陽,充氣以為和」,所謂「沖,虛也」虛實相生,虛多實少,則蕭疏,玄遠。《老子》中又雲「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故在國人的思維里,無勝有,白勝黑,疏勝密,靜勝動,簡勝繁等等。蘇東坡有詩云「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之句。

  在書法藝術里,居靜格的作品有不少,或可分為簡靜,蕭疏,淡遠。此三者章法上字間、行間距都較大,但又有著各自的不同。簡靜者如《虢季子白盤》,線條內斂,寓動於靜。蕭散者如《韭花帖》,用筆恬靜、從容、細膩有力,結構雅緻。淡遠者如董其昌書作,董其昌善用淡墨,墨色較灰,與白紙對比較弱,近實遠虛,有隱退狀。八大,弘一書作也屬於此類。

董其昌書4整體的動與局部的動

  五體書中行草書無疑是動感最強的,尤其是狂草。在動感較強的書體里,歷代書家在表達自我追求的同時又有著各自的習慣手法。也就是說在同是具有動感的書體,書家不同所用手法也不近相同。如圖張芝《冠軍貼》在書寫的過程中,手腕的翻轉幅度較大,左右翻飛。線形由粗到細,由細到粗變化較大。在寫橫或點的起筆時故意調整一下角度,增加逆勢,甚至由於手腕翻轉幅度較大的原因,纖絲比筆畫還粗。此手法在王獻之《忽動帖》,《委屈帖》等中一脈相承。

張芝《冠軍貼》

王獻之《忽動帖》

  張旭《古詩四帖》中最具個性的動感方式是在字與字連綿中,運筆絞轉與提按同時進行,即筆鋒在絞轉的同時又有提按,運動方式複雜。線形上,上弧線與下弧線自覺交替使用,也就是說當運用幾根上弧線後緊接著伴隨下弧線的使用,尤其最後一段最為明顯。由於用筆的複雜性,其形式規律隱藏其中,不易被發現。這也成為張旭書風區別於其他書家的一明顯特徵。

張旭《古詩四帖》

  顏真卿《劉中使帖》用筆酣暢,既有對張芝,王獻之草書的繼承又有自身特點。使用長線,圓筆鋪毫,下筆中實,線形寬厚潤澤,更見沉著濃郁。其「耳」字末筆豎畫縱筆取勢,一泄千里。

顏真卿《劉中使帖》

  黃庭堅《諸上座位帖》起筆角度類似於張旭《古詩四帖》,點的使用,曲線波動以及上下字的連綴方式構成了其草書的主要面貌。用筆動蕩不安,靈活恣肆。

黃庭堅《諸上座位帖》

徐渭《白雁詩卷》用筆的絞轉被大量的提按所取代,用筆提按、彈跳靈活,我們會感覺到強勁有力的下筆,打點、頓挫。詩尾部增強橫向連接,如「西風卷落葉」節奏漸入激蕩。線條反覆提按是他不同於先賢用筆方式的一大特點,乃至整個明代都廣泛使用此種提按法。

學 書 法 必 關 注

若是能幫到你

求求你,表揚我;

請給我點贊!

推薦閱讀:

不得不讀噢,關於男女的經典哲學!
關於灰指甲,你一定有很多疑問
八一八關於坐月子的各種經驗和教訓(所有小老婆將來都會需要吧)
關於梨花的好詞好句好段
關於吞咽障礙者的康復方法

TAG:書法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