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新視角尋找課改突破口
隨著課改的深入推進,操作層面的問題日益凸顯。以合作學習為例,一開始的問題是「學生不發言怎麼辦」,現在的問題則成了「在眾多的觀點間如何選擇,如何整合」「如何自我判斷發言質量」……
問題的深入,需要從新的視角來反思我們的研究。「微研究」直指細節,指向問題發現、策略尋找、故事積累。微課程則用這種新工具將研究成果呈現出來,或深度追問,發現問題背後的問題;或推薦策略,解決現實中的具體問題;或積累故事,在真實的情境中體驗研究過程。
「問題」微課程:尋找真問題
研究從問題開始,但找到真問題並不容易。看到學生作業沒有交,我們就簡單地以為他的學習態度有問題,不認真,於是苦口婆心地講作業的價值、對未來的重要性……殊不知真正的原因是「他不會做」,進一步追問「不會做的原因」——也許是題沒有審清,也許是沒有尋找到關鍵詞……
課堂教學細節——於尋常中發現不尋常
微課程《一張照片》講了一個常見的課堂現象: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舉手。一般我們會這樣判斷:舉手的就是會了,沒有舉手的就是不會。但如果反問:「真是這樣嗎?」就會發現情況遠沒有這麼簡單。
「舉手」除了意味著可能會了,還有下面的可能:「以為會了,但事實上不會」「本來不會,為了面子」「不確定會不會,只是看到人家舉,我也舉了」。
同樣,沒有舉手的除了「真不會」,還有「不確定是不是正確」「擔心說錯,擔心同學笑話或老師批評」「不想回答」等多種可能。
教育就這麼複雜,這樣的剖析會帶給教師新的思考。
當從一種新的角度來觀察時,我們就會從習以為常的現象中找到改革的突破口。
學生行為細節——關注心靈的感受
微課程《捂本的孩子》介紹了一個真實的發現。一次聽課,我坐在一個學生身邊,想看一看他的作業質量,但是這個男孩子捂住了自己的本子。我估計他的作業質量一般,不願意讓我看。
接下來,學生開始小組合作了,同樣的情景再次出現:這個孩子同樣捂著自己的本子,一直沒有讓同伴看。
這也是一個常見的現象,過去也許並沒有在意,但是當你深究時,許多可能的原因會讓我們感到意外:「他是不是老受同學奚落?」「是不是老受教師指責?」「是不是給小組丟過不少分?」「他的回答引起過全班大笑?」……原因的深入剖析,讓教師對課堂上的學生行為有了新的思考。
類似的微課程還有很多。比如《逃跑》:得到同學的幫助本是一件幸福的事,但有同學卻受不了這種「幫助」,突然逃跑,後來又主動停下,還同情幫助他的人……你說奇怪不奇怪?比如《「好學生」的苦惱》:一個方方面面都非常優秀的學生,卻有萬般苦惱……誰來理解他?誰來幫助他?
班級管理細節——研究真正的成長
班級是學生成長的主要平台和空間,講規則、講管理、講文化……但是追問細節會發現許多意外。
《球場上的哭聲》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一次學校組織體育比賽,比賽前教師進行了激情動員,學生摩拳擦掌,信心十足地來到賽場。現實是殘酷的,最終他們失敗了。其實比賽失利很正常,但是學生們的表現卻很極端:抱怨自己,抱怨同伴,抱怨對手,抱怨裁判……最後全班哭聲一片。
可能習慣了,許多人對此見怪不怪,如果深度剖析,就會對我們的教育目標有新的思考:
比賽的目標是什麼?除了獎盃還有什麼?體育的欣賞性、娛樂性,基於比賽形成的健體方式、勝負觀,如何與「對手」友好相處……這些才是教育真正的目標,比賽結果只是一個副產品。
不論什麼改革,都需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於尋常中發現不尋常。有問題也不一定有研究,只有追問到真問題,研究才算真正開始。
「策略」微課程:直指問題解決
改革的深淺、範疇不同,關注的問題自然也不同。
年輕教師可能關注「學生不交作業怎麼辦」,骨幹教師可能關注「學生如何通過有效的求助、幫助、拒絕,組成真正的合作共同體」,思考更深入的教師可能關注「如何引導學生將知識體系建構起來」。
不論哪一類問題、哪個層面的問題,教師最終都期望得到最現實的策略,而「策略」微課程正是由此出發的。
合作學習中有許多具體問題:角色如何分配?如何促進交流?如何管理時間?如何和諧相處?如何評價診斷?如何設計教學?如何有效合作?
下面便是《合作學習》系列微課程推薦的招數:
小組角色:除了小組長、記錄員等角色外,還可培養鼓勵員、時間員、追問員、幫助員、解釋員、挑戰員、評估員等多種角色。
角色培養5招:角色卡片、角色互換、角色漂流、角色例會、角色專家。
深度交流5招:四變二、採訪、打擂台、循環貼、漂流本。
合作欣賞5招:欣賞圈、欣賞本、欣賞欄、秘密夥伴、表揚條。
激勵評價5招:鼓勵員、自我反思卡、上線清零、新鮮獎勵、專利註冊。
合作工具5招:小組牌、小組板、四色筆、小組園地、三孔夾。
合作設計5招:答案引入、想像、尋找聯繫、分類、概念發明。
微課程《書香班級》基於對目前書香班級的深度研究,開發出以下策略。
一是書香大擂台:基於書的內容,設計若干問題,以擂台賽的方式,加深理解。二是書香接力賽:同讀一本書,小組成員循環講,第一個人講到某一環節,突然停止,由下一組接著講,看能不能講下去。三是書香海報展:為書設計海報,要求有書名,有吸引人的簡介,誰推薦的書閱讀的人多,誰就是推薦大王。四是書香小劇院:依據故事情節,改編為劇本,並組織小演員演出。五是書香陷阱:講讀書故事,故事中間設一些小陷阱,讓下面的同學識別。
此外,還有變革班級管理方面的微課程。
比如基於學生情緒管理的《學生情緒調整10招》推薦了10種方式:開心詞語、開心的事、想風景、如果我是他、呼吸數數字、繞口令、找朋友、開心音樂、自願隔離、跑樓道;基於班級管理的《開學5招》介紹了5種方法:班級開學典禮、開學相(檔案留痕)、開學禮物(共設藍圖)、自我名片(個性展現)、提醒欄(監督共進)。
「策略」微課程覆蓋面廣,深受教師歡迎。
上面的微課程,一集中有一組策略,也有的微課程一集只推薦一個策略。以《「Y」圖》為例:它介紹了一種思維工具,要求學生面對一個問題時,分別從「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3個角度來思考,由此學生的思考會更精細、深入。
還比如《秘密夥伴》,它要求孩子間互相欣賞,而欣賞從關注優點開始:製作全班姓名簽,通過抽籤,每人抽到一個「秘密夥伴」,同時自己也會成為他人的「秘密夥伴」。之後大家悄悄地尋找「秘密夥伴」優點,孩子不僅感受了活動的趣味,更享受了「欣賞」的快樂!(內蒙古烏海光明路小學王凡蓮作品)
《10項「專利」》將每個孩子的長項開發為「專利」,讓其成為「專利專家」,成立「專家團隊」,去影響更多的人。(湖北宜昌天問學校張先偉作品)
《愛是什麼?》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對愛的理解,比如「愛是輔導同學做作業」「愛是看見同學好的行為要鼓勵」……基於這些兒童語言,教師提煉出班級「愛的標準」,並引導孩子經常對著這些標準思考「我今天愛了嗎」。用通俗的語言、簡單的活動,實現愛滿天下。(湖北宜昌天問學校孫江麗作品)
生命教育很重要,但生命教育很抽象。《保護蛋寶寶》讓孩子們每人領一個雞蛋,當一次「蛋爸爸」或「蛋媽媽」,讓孩子從活動中體會生命的艱難與珍貴……(福建廈門蓮花小學洪欣欣作品)
「小故事」微課程:還原真實情境
「問題」微課程直接追問真問題,「策略」微課程指向問題解決,而「小故事」微課程則將上面的「問題」與「策略」進行整合,還原真實的教育情境。
這一類微課程的結構大多是這樣的:問題——對策——新問題——新對策……層層深入,如同章回小說一樣,引領大家一步步接近問題的本質。
課堂問題的深度追問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在真正實施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這些問題怎麼解決?
一節美術課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幅「三個和尚挑水喝」的作品。課堂很順利,學生也很投入,但在小組交流作品時出了問題:學生不注意傾聽講台上同學的介紹。老師們簡單地認為「學生傾聽習慣不好」,於是就確定了「如何讓學生傾聽」的小課題,也總結出一些辦法,比如表揚傾聽學生、鼓勵他人補充、學生表達要清晰等,但總感覺這些辦法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問題出在哪裡?於是大家回頭研究當時的課堂照片,看「學生不聽在幹什麼」,結果發現真正的問題是學生沒有畫完。
顯然,不注意傾聽只是一個「表問題」,而真正的問題是「怎麼讓學生按時畫完」。再往下追問,發現學生沒有畫完的原因很多:磨蹭、不會安排時間、分工不清晰……於是,基於這個問題確定了「培養時間管理能力」的新課題,形成了「運用計時器」「設立時間提醒員」「列時間計劃表」「3分鐘提醒」等若干策略。
這類微課程還原了教育的真實情境,帶給大家更深刻的感受。
《一次關於朗讀的研究》則講了一個合作學習的過程:王老師很認同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也努力嘗試將課堂還給學生,但在實際操作中卻總是問題重重,所以合作學習走走停停,進展不大。
後來王老師調整了策略,先從最簡單、最容易操作的合作學習開始,等形成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後,再拓展到其他領域。為此她計劃從互相檢查朗讀課文開始。
本以為這非常簡單,但發現問題也不少。比如學生髮現不了問題,而且總有矛盾,怎麼辦?她用了「換書讀」的策略:互相檢查的兩個學生交換課本,互相標出錯誤。新方法解決了一些問題,但也引出了新問題:由於標註的標準不統一,矛盾依然存在。於是王老師統一了標註的標準,如讀錯音用「×」、丟字用「○」……
兩周下來,效果好多了。不過還有一個難題:學生能力不同,學習速度不同,所以時間不好安排,於是又有了「算時間,平均分」的策略:先根據班級平均朗讀速度,算出總時間,然後雙方各朗讀3~5分鐘,朗讀檢查按時間算而不按內容算。(內蒙古烏海光明路小學王凡蓮作品)
「小故事」微課程,因為有情節而生動,因為有波折而真實。
班級文化的深度追問
班級管理是班主任最關注的。班主任如何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如何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人?
《人人都是好班長》講述了一個班級管理的小故事。為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班主任設置了班長、科代表、電腦管理員等16個職位,讓學生競選。本以為很簡單的事,沒想到問題馬上來了:班長有9人競選,衛生委員等卻沒有人競選。原來學生缺少崗位意識,總感覺班長「官」大,衛生委員「官」小。怎麼辦?老師開始與學生一起討論集體與崗位的關係,同時增加「第二三選項」,新班委終於產生了。
不過新班委剛上任,問題就來了:競選時只是感覺職位很牛,而對其需要的責任意識、管理能力等根本沒有思考,於是出現了武力管理、髒話訓斥等現象,反而給班級管理帶來了更多的麻煩。
接下來,與孩子一起討論責任與義務的關係,培養學生的領導能力,研究規則制定……一個學期下來,班委在成長,老師也在悄悄發生變化。(青島福州路小學原婷作品)
《公約的背後》講述了一個關於班級公約的故事。開學後,楊老師感覺學生的體質不行,需要鍛煉,於是一改過去只給學生提要求的辦法,與學生開始討論「如何加強體育鍛煉」。學生提了很多問題,楊老師集中了一下,形成了「體育鍛煉堅持不下去怎麼辦」的4條約定:「應該鼓勵自己,為增強體質堅持,為中考而奮鬥,向好同學學習。」
有了4條約定,應該沒有問題了吧?但楊老師想錯了,剛剛好了兩天,又不行了,原來是約定出了問題,4條公約不具備操作性,過於空泛。
於是,楊老師又和孩子們討論,形成了5條約定:「約同伴一起跑,同學介紹經驗,製作『目標卡』,製作體重統計表,看體育節目。」
這些目標易於操作,但上述約定只提出了方法,怎麼堅持?於是大家又想到了一些辦法……
最終,形成了這樣的約定:為健康,為身體,為高效學習,我們一起來鍛煉:1.約同伴一起跑;2.製作「目標卡」,天天來填寫;3.每周填一次體重統計表;4.每周至少看一次體育節目。
這個約定首先有大目標「為健康,為身體,為高效學習」,有策略與執行,這樣的約定有了操作性,自然也易於執行。(深圳龍崗天成學校楊海燕、林育霖作品)
(作者單位系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教研中心)
推薦閱讀:
※生肖與八卦,尋找自己的本命位
※銷售員有效尋找客戶的十種方法
※不知道該說什麼,只是零散的尋找一點印記
※約翰·泰勒:尋找貨幣之間的「不平衡」
※2010虎年12星座怎樣尋找「財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