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聯網、智能汽車深度報告(非常深刻)

作者:中信證券張新峰、許英博、陳俊斌

汽車電子化、智能化、網路化是大勢所趨。TESLA、寶馬i3 的上市,引發消費者和投資人對於汽車革新的關注和討論。我們認為,汽車產業未來發展有望因循「電子化、智能化、網路化」的發展路徑。

層級一:汽車電子化+智能化。伴隨汽車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駕駛者對安全、便利、娛樂等方面的需求日益提升,單車電子產品用量持續增加。電子產品在汽車中的應用,將逐漸從功能型汽車電子(傳統動力總成控制、車身控制系統、汽車安全控制系統等),逐漸轉向信息服務交互型汽車電子(智能導航、車載娛樂、信息處理、移動通信服務等)。汽車電子化和智能化的趨勢,類似於手機從「功能機」轉向「智能機」的過程,更友好和便捷的服務方式和溝通界面,更豐富的應用程序和後台服務。導航和車載娛樂系統將是信息交互服務型汽車電子的最佳切入口,未來汽車有望逐漸發展為四輪上的智能終端。以單車電子件1.5-2萬元的平均用量測算,國內汽車電子+智能汽車市場空間有望接近3000-4000億元。跨國汽車電子巨頭在上述市場份額較高,包括博世、德爾福、電裝、英飛凌等;內資公司亦通過技術積累、海外併購、合資合作提升實力,如均勝電子、啟明信息、威孚高科等。

層級二:汽車網路化,車聯網。車聯網是建立在汽車電子化和智能化之上的第二個應用層級。所謂車聯網,是指藉助裝載在車輛上的感測設備,收集車輛和車內乘員的信息,通過網路共享,實現駕駛員、車、行人、車聯網平台、城市網路的互聯,從而實現智能、安全駕駛,以及享受技術+生活服務等。前裝、後裝市場並駕齊驅,後續持續服務費帶來大且穩定的市場空間。前裝車輛網,主要依託於汽車製造商,基於前裝的感測器、通信系統,進行汽車故障檢測,行車服務等功能。後裝車輛網,主要依託於汽車經銷商和運營商,針對車輛運輸、使用過程中的信息進行採集、跟蹤、匯總,並應用相關服務。此外,車聯網亦有望拉動車載操作系統和公共服務平台的需求。以單車年服務費1000-2000元測算,國內車聯網市場空間可達1000-2000億元。

層級三:人、車、路的網路,智能交通。在可用於拓展道路用地有限的情況下,城市智能交通系統可以從提高通行使用率方面減緩擁堵狀況。城市智能交通體系投資分為:1)智能交通指揮中心,2)交通監控及誘導等系統,3)軌道智能管理系統,4)城市公交管理系統四個部分。智能交通是解決大城市交通擁堵的一劑良方,也是車聯網向智能城市路網延伸的產物。概算智能交通市場空間接近500-1000億。但從操作層面,由於智能交通需要較大的政府投資,並牽扯多部門協作,實際推廣進程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並需要協作機制的進一步理順。涉及智能交通的公司包括:易華錄、銀江股份等。

上述三個層級從硬體和服務上是漸近層次,但從推進時間又有一定並行重疊。汽車電子化和智能化主要針對單體汽車的改善,是單車層面的變化,改進「人—車」的交互;車聯網針對於車和服務中心的溝通,改進「人-車-網路」之間的交互;智能交通引入公路基礎設施配套,改進「人-車-路-網路」之間的交互。層級遞進會帶帶來更多的軟硬體交流,執行和推廣難度也會逐漸提升。

投資策略:汽車智能革命是一場空前「跨界」的盛宴,涉及汽車製造公司、汽車經銷商、車聯網運營公司、電子公司、軟體公司、通信服務商等。由於未來市場空間廣闊,可能給相關公司帶來幾倍乃至數十倍的增量。涉及到的相關公司主要包括:均勝電子、龐大集團、博通股份、潤和軟體、四維圖新、榮之聯、天澤信息、啟明信息、金龍汽車、比亞迪、威孚高科等。

汽車電子化+汽車智能化

汽車電子用在哪裡?汽車如何變得更智能?

越來越嚴格的安全、環保法規使得汽車製造商不得不持續提升汽車電子產品的使用。目前市場上在售的汽車,大量使用汽車電子產品。汽車產品所取得的技術進步(包括發動機性能提升、尾氣處理標準提升、汽車安全配置等)與汽車電子技術息息相關。

汽車電子裝置主要分為「車載」和「非車載」兩種。車載汽車電子,指在汽車環境下能夠獨立使用的電子裝置,與汽車本身性能無關,通常包括:導航、音響等。非車載電子裝置,主要指與車身感測器、控制系統相連的電子裝置,直接影響整車性能。

非車載汽車電子產品,通常用於提升汽車的性能,主要包括:

1)汽車動力總成及傳動電子系統:基於汽車發動機、變速箱等動力系統的感測器、控制系統等,通常用於進行發動機燃燒控制,汽車尾氣循環處理,自動變速箱控制,汽車電動轉向等。

2)汽車安全控制系統:安全氣囊、ABS、EPS、預緊式安全帶等。

3)車身控制系統:防盜裝置、車燈控制系統,車門鎖,電動座椅調節,電動車窗,電動天窗等。

4)其他非車載電子產品還包括:電子儀錶,汽車空調控制等。

車載汽車電子產品,主要用於信息交互、信息服務、娛樂等。車載汽車電子主要包括:智能導航、車載娛樂、信息處理、移動通信服務等。類似於手機從「功能機」轉向「智能機」的過程,能夠實現「人-車」更友好和便捷的服務方式和溝通界面,並具備更豐富的應用程序和後台服務。

未來的汽車電子化、智能化,發展重心將由「功能型非車載電子」逐漸轉向「車載信息交互服務電子」。導航和車載娛樂系統將是信息服務型汽車電子的最佳切入口,未來汽車有望逐漸發展為四輪上的智能終端,以及車聯網的平台及入口。

車載汽車電子的需求提升,也給相關電子、計算機軟硬體公司提供了新的增長空間。對於汽車製造商而言,汽車電子化和智能化的進一步應用,可能成為提升產品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如福特翼虎等)。對於相關電子、計算機軟硬體公司而言,上述需求帶來的市場空間拓展則是相當可觀的!

汽車電子市場空間有多大?

以單車電子件1.5-2萬元的謹慎平均用量測算,國內汽車電子+智能汽車市場空間有望接近3000-4000億元。

中國每年超過2000萬輛的汽車產銷量,為汽車電子市場提供極大的發展空間。過去十年,中國汽車銷量維持較快增長,CAGR超過20%,汽車年產銷規模突破2000萬輛。我們判斷,未來3-5年,汽車銷量增速或與GDP增速接近,在7-8%。儘管汽車銷量增速放緩,但上述市場規模仍可為汽車電子市場提供極大的發展空間。

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汽車電子產品銷售額達1215.7億元,同比增長40%。我們估測,到2013年,該銷售額有望成長至接近3000億元。汽車電子產品市場的快速增長,既得益於過去幾年國內汽車需求的快速提升,亦受益於汽車電子使用比例的持續增加。

非車載汽車電子領域,應用範圍之廣超出普通消費者想像。平均每輛汽車在30個不同功能的電子系統中,集成70到100個處理器。在未來的汽車市場中,除了感測器、控制單元以外,微電機亦代表了一種有潛力的技術,可以應用於預緊式安全帶控制、汽車胎壓監測、發動機氣流控制等多個領域。有分析機構預測,未來平均每個車上可以使用10個以上的微電機。此外,攝像頭也會越來越多的應用在倒車影像、巡航控制、主動避撞等領域。國產納智捷大7 SUV上使用的攝像頭就有6個之多。LED亦在汽車大燈和尾燈中越來越多的使用。按汽車平均10-15%的電子化率測算,相當於單車使用電子產品1.5-2萬元,對應3000-4000億元。

車載電子領域,導航和影音娛樂系統的普及,為汽車電子公司拓寬市場空間。車載導航的應用逐漸由高端車發展為普及化,導航儀和音響的單台套金額量相對較高,通常在千元量級,優秀的音響價格更是高達萬元量級。以2000-3000元的均價測算,車載導航和音響未來的市場空間約為500-600億元。

從長遠發展趨勢看,汽車電子化率有望超過30%。由此帶來的國內汽車電子市場空間將接近萬億元量級。市場規模不容小覷!我們認為,伴隨汽車產銷規模達到2000萬輛的較高基數,汽車銷量增速放緩是必然趨勢,但汽車相關產業的投資機會並不會就此消失。對於一個年產值萬億量級的產業,任何結構性的變遷,都可能帶來受益子行業和公司的翻天覆地的投資機會。

汽車電子化、智能化是大勢所趨,巨大的市場空間,有望催生出多家收入翻N倍,乃至數十倍的公司。本土汽車電子公司,通過自身技術積累和提升,海外優秀資產併購吸收等多種方式,有望在盛宴中顯著受益。

誰是受益者?

國外汽車電子巨頭多數已進入中國市場,並具備較強的技術優勢。當前,在非車載汽車電子領域,跨國汽車電子企業幾乎壟斷了所有核心技術領域,如德國博世在汽車發動機控制系統的地位等。

本土汽車電子企業數量眾多,相較跨國對手的歷史競爭力偏弱,但技術能力和市場地位快速提升。中國有超過1000家汽車電子企業,絕大多數企業規模偏小,技術積累有限,且多集中在車載電子設備領域,如導航、音響、儀錶、電機、低端感測器領域。但由於近年來,本土自主品牌汽車製造商快速成長,以及部份優勢汽車電子公司自身能力的提升,已有一些企業的技術能力和市場地位處於快速提升期。亦出現優勢本土企業海外併購優秀汽車電子資產的案例。

部份優秀汽車電子相關上市公司包括:均勝電子(通過併購德國普銳拓展高端汽車電子市場),威孚高科(通過與博世的合資公司拓展柴油發動機電控市場),啟明信息(為一汽集團等公司配套車載導航系統)等。

車聯網:汽車從「功能機」向「智能機」的智能革命

什麼是車聯網?

車聯網=車載智能終端+物聯網+雲計算。車聯網藉助裝載在車輛上的感測設備,收集車輛和車內乘員的信息,通過網路共享,實現駕駛員、車、行人、車聯網平台、城市網路的互聯,從而實現智能、安全駕駛,以及享受技術+生活服務等。其關鍵技術包括:感測器技術及感測信息整合、智能車載終端平台、語音識別、服務端與雲計算技術、通信以及互聯網技術。

車聯網的核心在於信息獲取及反饋控制。汽車通過RFID具有對周圍環境的感知能力,收集自身及道路的相關信息,並通過無線網路將信息數據傳輸到信息指揮中心或其他車輛,實現「人與車」、「車與車」之間的信息交換網路;通過這個網路,經過信息中心處理的外部綜合反饋信息又可以送達到每輛汽車,通過這些反饋信息,汽車的駕駛路線得到優化,交通效率進而得到提高。

車聯網為現階段物聯網的具體應用形式之一。車聯網主要指的是車與信息系統之間互聯的網路,而物聯網指的是連接一切物體的泛在網路,也包括汽車,因此車聯網是物聯網在交通領域的具體應用之一。現階段,已經存在一些基於車聯網的信息服務,如面向企業的「城市交通指揮系統」及面向個人的「通用汽車安吉星」等,車聯網已經成為物聯網中能夠較快落實的典型應用。

為什麼要車聯網?

智能終端普及推動信息消費習慣,需求推動車聯網發展。首先,隨著消費電子價格的不斷下探以及無線互聯服務的不斷擴展和完善,市場對於消費電子和無線互聯服務接受度不斷提高。其次,消費者對於車輛安全性、舒適性、娛樂性等方面的需求不斷提高,要求汽車服務消費更加智能、更具個性化。最後,對於汽車廠商來說,引入汽車電子設備可以在降低油耗和提高引擎性能的同時,將其做為自身產品的賣點。順應了以上各方的需求,恰好位於汽車產業、汽車電子產業、新一代信息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交集的車聯網產業,毫無疑問將是各大產業合力發展的方向。

車聯網的普及將徹底顛覆傳統的駕乘體驗。車聯網的普及所帶來對駕乘體驗的變革不亞於智能手機普及對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首先,這將徹底改變人們在車輛行駛中獲取信息的方式。在不藉助其他產品的情況下,駕乘者能夠通過車載信息服務(Telematics)實現移動中獲取需要的信息。其次,主動互動式服務更突出個性化和人性化。藉助提供互動式服務的車載信息服務(Telematics),人們從原先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變為信息要求方,信息的獲得變得更加準確、及時和方便。最後,人和車緊密結合,實現對車輛的遠程控制。用戶能遠程獲取車輛各個模塊的詳細信息,控制車門、車窗和車內空調等,查看車輛是否需要保養以及是否存在故障等。車聯網的普及將會使人們重新定義汽車的功能。

車聯網市場有多大?

全球車聯網產業具備千億美元潛力規模

根據GSMA和SBD對車聯網市場的聯合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車聯網市場的總體規模約131億歐元,2013年該市場規模預計可達164億歐元,同比增長25%;近五年車聯網市場規模將平穩增長,2018年該市場規模較2012年有望增長3倍,達到390億歐元,CAGR將近20%。

GSMA預計,2018年全球汽車銷量有望達到1億輛,其中內置嵌入式移動通信系統的聯網汽車將超過3500萬輛,佔比超過31%;內置集成型智能手機的聯網汽車約2100萬輛,佔比約18%;而內 置tethered解決方案的聯網汽車將有1000萬輛,佔比為9%。與此同時,3210萬輛汽車將支持車內娛樂服務,2850萬輛汽車將支持導航服務,而有1480萬輛汽車將內置具有故障診斷和排除功能的車輛管理應用服務。

我們認為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普及,4G網路的覆蓋提升,5年後車聯網的滲透率有望遠超GSMA的預測,展望未來5-10年,全球車聯網服務業具有千億歐元市場潛力。

中國車聯網市場潛在規模可達2000億元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汽車保有量正快速增加。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2年我國汽車保有量超過1.2億輛,我國當前每年新車銷量約2000萬輛。根據當前中國汽車偏低的滲透率和快速提升的消費能力,我們預計,中國汽車保有量的穩態規模有望增長至3億輛以上。

隨著車聯網在中國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車輛開始裝載前裝車載信息系統。據統計,2005年中國的車聯網用戶僅為5萬,到2010年這一數據增長到350萬,車聯網用戶滲透率約為4.67%,仍然遠低於歐美和日本的平均水平。預計未來十年中國車聯網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黃金期,易觀智庫預計,2015年中國車聯網用戶的滲透率有望突破10%的臨界值,屆時中國車聯網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500億 元; 而2020年車聯網用戶將超過4000萬,滲透率將超過20%,業內人士預測該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億元。

2012年第三季度,我國搭載前裝信息系統的汽車銷量已達百萬級,其中,通用的安吉星(Onstar)、豐田的G-BOOK和上汽的INKANET佔據前裝信息系統品牌的前三甲,市場佔比分別為54.2%、6.3%和5.7%。

車聯網產業鏈分析

車聯網產業鏈的三層架構。完整的車聯網產業鏈涉及的環節較多,主要包括通信晶元/模塊提供商、外部硬體提供商、RFID及感測器提供商、系統集成商、應用設備和軟體提供商、電信運營商、服務提供商、汽車生產商等;總體而言,可以分為運營層、應用層和管理層三層架構。

TSP佔據產業鏈核心地位。Telematics服務提供商即TSP(TelematicsService Provider)在Telematics產業鏈居於核心地位,上接汽車、車載設備製造商、網路運營商,下接內容提供商。誰掌控了Telematics服務提供商,誰就能掌握Telematics產業的控制權,因此,Telematics服務提供商也成為了汽車製造商、電信運營商、GPS運營商及汽車影音導航廠商力爭的角色。

TSP主要有三類:汽車廠商、電信運營商和獨立TSP。

1)汽車廠商:汽車廠商做TSP的典型代表有通用的Onstar,豐田的G-Book及福特的SYNC。從汽車廠商的性質來看,做Telematics服務提供商非常合適,特別是在車輛的在線故障檢測等方面有其他各類企業不可比的優勢。以汽車廠商主導的Telematics也將成為前裝市場的主要模式。

2)電信運營商:韓國是典型的以電信運營商主導Telematics 產業的國家,SK的Nat-eDrive(後裝)、KTF的K-ways(後裝)及SangYongMotorEver-Way(前裝)、LG的e-zDrive(後裝)等佔據了市場的主要份額。電信運營商擁有巨大的網路平台優勢,也有豐富的運營服務經驗,有現成的規模龐大的呼叫中心平台,為其發展Telematics提供了有利條件。它所面臨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對汽車行業理解不深,缺乏汽車行業的市場渠道,無法準確把握用戶的實際需求,因此在前期業務推廣上及服務內容提供上會面臨一定的困難。

3)獨立TSP:當前也存在無汽車廠商背景,也無電信運營商背景的第三方TSP運營商,典型的有國外的MannesmannPasso、Trafficmaster及國內的Carbase等。這些廠商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在整合產業資源上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不過由於缺乏對關鍵資源的掌控,使其在市場開拓上存在一定的難度。國內不少的獨立TSP廠商是由經營行業車輛安防、監管業務發展而來,所提供的服務也較偏向於車輛的安防需求,也限制了其用戶群體的拓展。

操作系統供應商在車聯網中可能發揮主動作用

在今年的WWDC(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宣布了全新的「iOS in Car」計劃,期望將iOS 7 全面整合到各大主流汽車廠商的車載系統之中。該計劃旨在提供一個全新的技術平台,讓汽車駕駛者將iPhone的功能投射到車載系統屏幕上。與蘋果現有的Siri Eyes Free項目比較,「iOS in Car」整合度更高。在駕駛不受干擾的情況下,車主將可使用地圖導航、播放音樂、收發信息、撥打電話等功能,在不同產品形態當中推行iOS 操作系統「多屏一雲」概念。

蘋果曾表示iOS 7 將為車內整合地圖、Siri 和其它應用做更多的改進。通過該功能,用戶可以將iPhone和汽車連接,隨後汽車控制台的顯示屏就會出現一個蘋果的iOS 用戶界面。蘋果表示,目前已有包括本田、尼桑、法拉利、賓士、雪弗萊、現代、沃爾沃、起亞等在內的眾多汽車廠商參與該計劃,具體車型將在2014年陸續面世。2012年,蘋果iOS的合作夥伴僅有寶馬、豐田、奧迪、本田和路虎等,今年的合作夥伴顯著增加。

汽車製造商比亞迪近期亦宣布,未來有望推出內置蘋果、安卓操作系統的新車。公司在汽車電子領域具備領先優勢,產品電子化配置率較高。我們認為,上述表態表達了整車製造商對與操作系統供應商合作的意願和想法。未來智能汽車、車聯網的配置和服務,有望成為整車廠產品競爭的又一重要手段。

車聯網盈利模式分析

目前車聯網市場主要有以下三種盈利模式:

1)用戶付費模式,車主購買車載信息平台,還要對以後所使用的服務按月付費。以佔有近80%美國TSP市場、250萬客戶的Onstar為例(主要為通用汽車駕駛者),每台車的硬體系統花費是350美元。通用給消費者免費使用1年Onstar系統服務的優惠,之後消費者可以依照3個費用標準從每年199美元到799美元的服務套餐中進行選擇。但從目前續費情況來看,形勢並不樂觀,大部分用戶不願持續支付額外月租費。

2)廣告模式,把車載信息平台作為廣告載體,吸引一些定位高端市場的廣告商投放廣告,並由廣告商為車聯網服務買單。

3)團購模式,這是當前較為火熱的商業模式,能達到消費者、商家、車聯網產業三贏的目的。比如,保險業模式——由保險公司和車聯網服務提供商合作,實現業務捆綁,保險公司依據車主購買保險的多少來確定為車主分擔在車聯網服務方面的消費金額。例如,車主買了全險,那麼保險公司就會提供全額的車聯網服務費用;如果車主僅僅買了交強險,那麼保險公司也會支付相應的車聯網服務費用,那麼剩下的則由車主來支付。

車聯網A股相關公司分析

受益的A股上市公司包括四維圖新(與豐田等多家主流車廠合作建設與運營車聯網平台,移動互聯網領域為百度地圖提供數據支撐),榮之聯(收購的車網互聯為東風本田、廣州本田等多家客戶提供車聯網解決方案),東軟集團(產品涵蓋車載娛樂(AVNCDT全方位的解決方案)、汽車導航、車聯網服務、汽車輔助駕駛、車載通訊等,客戶涵蓋阿爾派、哈曼等知名汽車電子廠商),潤和軟體(全球車聯網服務巨頭Airbiquity(已與聯通合作推出車聯網服務)、Crosscountry等,公司也是目前豐田總部在國內唯一的直接軟體供應商)、易華錄、天澤信息(工程機械和商用車遠程信息管理)。

博通股份:陝汽借殼博通股份,子公司「天行健」是車聯網業務先兵。「天行健」服務旨在滿足重卡用戶全生命周期的更多增值服務需求,是陝重汽為用戶全新打造的基於車聯網技術的一種全新遠程智能服務。系統依靠GPS衛星定位、GPRS數字移動通信、GIS地理信息、互聯網、采控網關、雲計算等技術,採集車輛發動機ECU、車身中央控制器CAN匯流排等信息,通過車載智能終端、管理平台及呼叫中心幫助用戶實現對車輛的遠程監控、檢測、定位和管理。天行健車聯網服務系統提供了重卡專用導航、智能配貨、緊急求助、車友互聯、油料、電瓶防盜報警、行車記錄儀、可視化倒車、故障報警、休閑娛樂、信息交互等眾多強大功能,幫助用戶實現精益管理、安全運營。

金龍汽車:"展翼計劃",子 公司上海創程車聯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為平台。2011年12月,廈門金龍汽車集團宣布進軍車聯網並對外發布其核心戰略——"展翼計劃"。"展翼計劃"的核心戰略思想,歸納起來表述為:資源共享、統一規劃、建立平台、商業運作。公司致力於成為商用車界具有獨特技術優勢和領先市場份額的Telematics 服務提供商(TSP)。蘇州海格客車率先裝配G-BOS(智慧客車運營系統),這項技術自2000年誕生至今,G-BOS系統的技術不斷完善和更新,已經成為歐美先進國家客車的標準配置。

比亞迪:宣布進軍車聯網。有望推出內置蘋果、安卓操作系統的新車。據媒體報道,相關車型目前還在研發,具體配置在哪些車型上,尚處於保密階段。據了解,未來速銳、思銳等多款車型都有望配置液晶觸摸屏,與蘋果、安卓手機相容,這兩款手機上的應用都可在新開發的車型上使用,車聯網配置將成為下一步中高檔車型的配置選項。

龐大集團:通過「冀東模式」,綜合使用金融方案和車聯網技術提升商用車銷量。「冀東模式」的本質是經銷商為用戶擔保向銀行貸款,經銷商通過一系列風險防控措施來規避或化解風險。龐大集團在為借款購車人申請借款之前,對借款人的資信狀況詳細調查、核實,並且為貸款車輛安裝GPS定位系統,實時監控車輛位置,一旦出現惡意欠款,公司可以根據定位系統追蹤、追回車輛。

智能交通:人、車、路的網路

什麼是智能交通:基於信息化的交通綜合管理系統

智能交通系統(ITS,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 System)是將先進的信息技術、通訊技術、感測技術、控制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等有效地集成運用於整個交通運輸管理體系,而建立起的一種在大範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的運輸和管理系統。

ITS的目的是充分有效地利用現有道路以及交通基礎設施,減輕出行者的負擔,從而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環境、節省能源。

智能交通分別由側重管理控制和側重運營服務的7大類子系統組成。智能交通系統的應用範圍包括側重管理控制功能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統(ATMS),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以ETC應用為主),智能公共交通系統(APTS);側重運營服務功能的:運營車輛調度管理系統(CVOM)、機動車自動控制系統(AVCS)、交通信息服務系統(ATIS)和應急管理系統(EMS)等。

為什要建設智能交通:中國城市道路擁堵狀況倒逼智能交通建設

保民生/改善城市交通狀況為城市智能交通發展的首要動力。交通運輸部《公路水路交通運輸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中首次明確提出了信息化目標,包括計劃建立更加全面、高效的交通運輸運行監測網路,提升信息資源的深度開發與綜合利用水平,提升運行效率、服務公眾出行。城市交通狀況不得不作出改變的現實和政策的支持將是推動智能交通發展的首要動力。

基礎設施建設周期緩慢、投入大。解決交通擁堵的重要手段是增加道路供給,同時大力發展軌道交通等公共交通系統。但是這類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巨大,周期緩慢,難以迅速解決當前即面臨的重大交通壓力。同時目前國內主要城市道路擴建空間已經有限,加之過密的路網會增加交匯節點反而形成新的擁堵點。

一刀切式的傳統治理方式邊際效應減弱,客觀上要求更有效的智能交通管理手段。以北京為例,為治理交通擁堵,管理當局採取了尾號限行、限制牌照發放、提高城區停車費等手段,措施採取初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隨著機動車持續增長,傳統治理方式邊際效應逐漸減弱。傳統行政治理的政策空間收窄的情況下,客觀上要求更有效、更精細化的智能交通管理手段。

城市智能交通在政府投資中屬於「花小錢、辦大事」,各級政府推進的動力充足。今年上半年儘管宏觀經濟不景氣,但據中國交通技術網統計,國內智能交通項目投資仍保持接近20%增長。我們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智能交通兼具「保民生 + 促發展」的雙重效應,國家政策支持力度大,在政府投資中有望得到優先考慮;二是智能交通項目能夠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效益,屬於「花小錢、辦大事」,且有利於地方財政,因此各地政府投入動力較強。

全球智能交通市場經歷金融危機後強勁復甦,將維持20%以上高速增長。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全球智能交通市場自2010年起開始強勁復甦,美國、歐洲和日本以智能交通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紛紛加大投入。根據SBI Energy預測,全球智能交通建設開支在經過10、11年的快速回升之後,到2015年僅新建項目資本開支將達到111.3億美元,仍將維持CAGR 20%以上的高速增長。

智能交通 「十二五」整體市場空間超過千億元,重點投入城市智能交通。我國「十二五」城市道路智能交通市場規模預計在745億元左右,行業用戶車輛管理服務市場規模在175億元左右,同時「十二五」期間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同樣處在快速增長階段。我們預計軌道智能交通市場規模在150億~200億間,智能交通整體市場空間超過千億元。

未來5年行業有望保持20%CAGR增長。我國智能交通市場經歷了「十五」、「十一五」的積累,進入了快速發展期,目前智能交通建設需求空間較大,在國家政策推動的大背景下,十二五期間智能交通行業有望實現20%以上的高速增長。其中大中型城市因擁堵壓力較大,智能交通系統建設和交通信息服務需求尤為旺盛。根據北京交通智能化發展目標,「十二五」期間北京將投資56億元提升智能交通服務系統,其他一線城市在此期間的智能交通投資同樣巨大。

智能交通產業鏈分析

智能交通產業鏈主要包括硬體、軟體、集成和服務四個層面。在道路交通管理領域,產業鏈主要參與者包括交通設備硬體生產商、計算機硬體廠商、交通應用軟體開發商、系統集成商等;在車輛信息服務領域,產業鏈主要參與者包括通信模塊/RFID標籤/感測器等硬體廠商,計算機硬體廠商、系統管理軟體開發商、系統集成商、電信運營商、服務提供商等。其中硬體層廠商國內企業參與較少,且行業受益智能交通彈性較小;服務層市場當前國內尚處於一個剛剛起步階段;目前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產業鏈中的應用層。

目前A股智能交通相關上市公司按從事業務分類大體分為四類:1.城市智能交通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如易華錄、銀江股份;2.高速公路機電工程商,如皖通科技、交技發展等;3.車輛信息服務提供商,如天澤信息、啟明信息等;4.相關軟體/數據支持類企業,如超圖軟體、四維圖新等。

技術實力和資金實力是智能交通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

智能交通行業核心競爭力之一在於軟體技術。智能交通之所以被稱為「智能」,就在於其將普通的交通硬體設備,如交通信號燈、攝像頭、車速感應線圈等設備以及計算機硬體設備,通過軟體統一捏合成為一個整體,達到交通信息的有效搜集、存儲、處理、反饋,進而實現交通流量的優化以及車輛的精細管理。

持續投入研發、擁有核心技術的智能交通企業享有更高毛利率水平。持續的研發投入是保持技術領先和競爭力的必要條件。從國內上市公司毛利水平來看,從事城市智能交通,擁有軟體著作權數量較多的易華錄、銀江股份,預計其毛利率將大幅高於從事高速公路智能交通、軟體著作權較少的皖通科技、中海科技。而毛利率相對高的企業在研發投入方面也普遍高於研發投入低的企業。

BT模式的興起將重塑行業格局,更大資金規模要求提升行業門檻。BT建設方式回款周期長,資金占用大,對智能交通建設供應商資金實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擁有雄厚資金實力和豐富融資渠道的企業將加速規模發展以及提升行業市場佔有率。


推薦閱讀:

離婚「洋太太」竟如此評價中國男人
倫敦奧運會第二日:中國獲2金4銀繼續領跑
孩子不堪重壓「斷絕母子關係」 中國虎媽怎麼辦
茅於軾且慢為中國富豪「喊冤」
中國輝煌歷史的衰敗始於乾隆

TAG:中國 | 汽車 | 車聯網 | 智能汽車 | 報告 | 深度 | 深刻 | 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