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益劑之補血篇
二、補血
適應證:血虛(心、肝、脾)證
臨床表現:頭暈眼花,面色蒼白無澤;唇色淡,爪甲枯癟;心悸,失眠;大便乾燥;婦女經水愆期,量少色淡;舌淡紅,苔滑少津,脈細數或細澀。
配伍用藥:
四物湯(《仙授理傷續斷方》)
方歌:四物地芍與歸芎,血家百病此方通,補血調血理沖任,加減運用在其中。
功效:專於補血調血,使補中有行,血流通暢,以復其常。
主治:營血虛滯——驚惕頭暈、目眩耳鳴、唇爪無華,婦人月經量少或經閉不行,臍腹作痛、舌質淡、脈弦細或細澀。
四物湯應用源流:
1.原為跌打損傷而擬;
2.《局方》用於婦人胎前產後諸疾(源於《金匱要略》膠艾湯去阿膠、艾葉、甘草而成);
3.明代始用於治療多種血虛證候。
4.汪昂將其列為補血首方,又稱其為「血病通治方」
現代應用:
1.為補血調經的基礎方,多用於血虛而又血行不暢的病證。
2.婦女月經不調、胎產疾病、蕁麻疹以及過敏性紫癜等屬營血虛滯 可選用本方。
隨證加減:
兼氣虛,加人蔘、黃芪(聖愈湯)以補氣生血;
以瘀血為主者,加桃仁、紅花,白芍改赤芍,以加強活血祛瘀之力;
血虛有寒,加肉桂、炮姜、吳茱萸以溫通血脈;
血虛有熱者,加黃芩、丹皮,熟地改生地,以清熱涼血,川芎量宜小,約為當歸之半,地黃為當歸的二倍。;
妊娠胎漏者,加阿膠、艾葉,以止血安胎。
使用注意:
1.陰虛發熱,大失血以及血崩氣脫之證,非其所宜。
2.素體脾胃陽虛不宜使用本方。
3.主要用治補血,故熟地量重。
當歸補血湯 (《內外傷辨惑論》)
方歌:當歸補血東垣箋,黃芪一兩歸二錢,血虛發熱口煩渴,脈大而虛此方煎。
功效:專於補氣生血,扶陽存陰,以使氣旺血生。
主治:血虛陽浮發熱證,勞倦內傷——肌熱面赤、煩渴欲飲、脈洪大而虛、重按無力、以及婦人經期、產後血虛發熱、頭痛或瘡瘍潰後,久不癒合者。脈洪大而虛,重按無力,則是勞倦以致血虛發熱的辨證關鍵,此類虛熱證,決不能誤用表散清熱之劑,治宜補氣生血,使氣旺血生,虛熱自止。
配伍特點:重用黃芪,輕用當歸,比例5:1,其義有二:其一,「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其二,氣旺血生。少用獨用,力大而急,多用重用,則功分而緩。重用黃芪之意在於益氣固表以挽回浮陽,若以黃芪補氣生血則一般2~3倍於當歸。
現代應用:
1、本方為補氣生血之基礎方。
2、本方可用於婦人經期、產後發熱等屬血虛陽浮者,以及各種貧血、過敏性紫癜等屬血虛氣弱者。
3、陰虛發熱證忌用。
歸脾湯(《正體類要》)
方歌;歸脾湯用術參芪,歸草茯神遠志隨,酸棗木香龍眼肉,煎加姜棗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卻,腸風崩漏總能醫。
功效:益氣補血、健脾養心。
主治:1、心脾氣血兩虛證——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面色萎黃、體倦食少、盜汗、舌淡、苔薄白、脈細弱;2、脾不統血證(心脾兩虛,氣血不足)——便血,皮下紫癜,月經超前,量多色淡,崩漏,舌淡,脈細弱。
配伍特點:心脾同治,重在治脾。氣血並補,重在補氣。
現代應用:1、為治療心脾氣血兩虛證的常用方。2、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神經衰弱等屬心脾氣血兩虛及脾不統血者可選用本方。3、貧血:鉤蟲病貧血、流產後貧血。4、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症。5、出血症:紫癜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6、竇房結綜合征。
隨證加減:
崩漏下血偏寒者,加艾葉炭、炮姜炭;
偏熱者,加生地炭、阿膠珠、棕櫚炭;
胃弱納差者,加神曲、麥芽、砂仁;
貧血,可加熟地。
補血三方比較:
推薦閱讀:
※原來最天然的「胰島素」竟然是它!調血糖,養胃又補血!每天花費不超5元,告訴爸媽要多吃!
※「補血藥」管不了貧血
※補血吃大棗?大錯特錯!這些食物比大棗有效10倍!
※豬肝補血羊肉驅寒 揭食物中十大超級"鴛鴦配" -煙台新聞--水母網
※春季有助高效補血的食物
TAG:補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