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談判歷史性協議已然達成 世界政壇卻依舊漣漪陣陣

歷史性協議之後 伊核談判還差什麼

  在達成歷史性協議之後,伊核問題並未結束。

  剛剛結束的伊核問題談判膠著的焦點之一是聯合國對伊朗的武器禁運和制裁。根據透露的全面協議內容,伊朗和西方各退一步,對伊武器禁運最長將可維持五年,對伊彈道導彈技術轉讓禁令最遲在八年後取消。伊方認為,伊核問題全面協議達成後,常規武器特別是導彈禁運沒有存在的必要。但西方擔心導彈可用來運載核彈頭,更擔心解除武器禁運會增強伊朗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影響力,威脅西方在中東地區的盟友和利益。

  此次伊朗將拆除2/3的離心機,將濃縮鈾庫存削減至300千克以下,並在15年內不對純度超過3.67%的鈾進行濃縮。美國智庫外交學會會長理查德·哈斯認為,協議因伊朗鈾濃縮能力設定上限,但並不足以完全抑制伊朗鈾濃縮能力,相較短期內伊朗違反協議帶來的後果,伊朗長期遵守協議問題更令人擔憂。

  另外,根據公布的協議內容,伊朗必須允許在至多25年的時間裡接受對其境內核設施、非核設施的廣泛監控,以及對鈾礦及離心機工廠的監督,不過這些都需要聯合國核查人員在向伊朗方面提出申請並獲准後方能進行。有專家認為,一方面,對伊的核查需先申請後進行,體現了對伊朗國家主權的尊重,以及雙方為達成協議所做出的妥協;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在協議達成的同時討論如何恢復對伊制裁,其背後體現的是美伊兩國之間的高度不信任。

  值得關注的是,伊朗從事有限鈾濃縮活動和核技術研發的權利得到承認,並且大部分核設施得以保留。作為交換,伊朗同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核活動水平,並提升核計劃透明度,向國際社會證明其核計劃的和平性質。

  對於這份協議,伊朗看上去相當滿意。因為所有涉及伊朗國家利益最核心的部分,包括「反對分兩階段達成協議」、「對伊朗核技術的限制不能超過10年」等在最終協議中均得到了遵守。而協議達成後,將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伊朗經濟現狀,並在一定程度上緩和美伊關係及地區局勢,對國家形成有利的態勢。

  從美國方面看,伊核全面協議有待國會批准。此前,美國國務卿克裡帶領的談判團隊被指責讓步過多,受到猛烈抨擊。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表示,伊核協議只是把伊朗限制在了核武的門檻上,能否真正限制伊朗核能力仍存疑問。

  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伊斯表示,伊核協議執行後,伊朗最終能獲得超過1000億美元的海外解凍資金,數倍於伊朗的年度軍費預算。如此巨額的資金將讓伊朗的支恐活動復活,美國的伊核問題談判團隊在事關國家利益的每一步上都讓步。

  儘管美國國會議員對伊核協議的批評聲音不小,但協議獲國會通過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協議改變地區安全秩序

經過17天的談判、連續兩次錯過最後的談判期限,國際社會就伊核問題達成了全面協議,如果這一協議能夠履行,持續十幾年的伊核問題有望得到解決。這一協議的達成不僅關係到中東地區的無核化,更重要的是可能會改變中東地區的安全結構,伊朗不再是戴著鐐銬跳舞的地區秩序的「玩家」。正因如此,伊核協議的達成遭到了以色列和沙特的反對,尤其是以色列認為這是向邪惡軸心的投降。在美國退出中東的大背景下,伊核協議可能開啟了中東地區秩序「自我生成」的序幕,至於這個過程是和平的還是動蕩的,還要看該地區大國的外交舉措和妥協能力。

伊核協議的達成是最近一年半艱苦談判的結果,也是伊朗和美國緩和的成果,雙方都認為達成全面協議是外交勝利,對美國來說,奧巴馬在即將卸任之際接連「化敵為友」,完成了歷屆總統都沒有做到的和解,也是奧巴馬主義的重要外交遺產;於伊朗而言,協議的達成,與美國關係的緩和使之可以擺脫多年來的制裁,「輕裝上陣」參與到中東地區秩序的重構之中。另外,各方最終能夠達成全面協議,意味著伊朗和國際社會形成了初步的諒解和信任,也為伊朗對外開放打開了通道。

2012年以來,美國及其西方盟國對伊朗施加了一連串的制裁,對伊朗的石油貿易產生了很大的衝擊,伊朗財政收入減少,通脹高企,失業率不斷攀升。魯哈尼上台之後,伊朗政府改變了此前比較強硬的姿態,而表達了欲與美國進行和談的意願。伊朗需要通過和談來擺脫日益逼仄的制裁體系,另外還要捍衛自己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而美國則希望與伊朗化解敵意,2003年伊拉克戰爭之後,美國無意中幫助伊朗推翻了一個主要的對手,伊朗在中東的地位得以凸顯,尤其是敘利亞陷入混亂、「伊斯蘭國」坐大,美國需要一個「不敵對」的伊朗。

伊核協議會不會帶來美伊關係的全面回暖,這是中東諸國比較關注的問題。上溯到1979年,伊朗發生霍梅尼革命,親美的國王巴列維被迫流亡,美伊兩國反目成仇。這一重大變故讓吉米·卡特連任的夢徹底破碎。加上蘇聯在1979年侵入阿富汗,美國在中東的軍事介入也成為常態。美國此後便全力扶植以色列、沙特、埃及等盟友,這些國家與伊朗的對立幾乎成為中東秩序的一個前提。伊核協議的達成將改變這一前提,正因如此,沙特、以色列才如此激烈地批評美國做出的妥協,內塔尼亞胡就認為奧巴馬「很傻很天真」。即便大國與伊朗達成了妥協,積累了信任,中東地區內的各個強國也很難達成諒解。這也是中東秩序的一個軟肋和痼疾。

自近代以來,中東秩序就是由外部強國強加的,由於宗教、邊界、教派等諸多因素,區域內的國家彼此缺少信任,大國干預已經成為常態。結束制裁之後,伊朗有望加入到全球經濟秩序之中,至少可以名正言順地進入全球能源市場,伊朗經濟也會得到極大的提振,中東的權力格局也將隨之一變,沙特將處於制衡伊朗的第一線,敘利亞、伊拉克、葉門也可能成為兩國鬥法博弈的前沿陣地。以色列並不相信伊朗能夠真正棄核,中東有可能上演「核競賽」的暗戰,美國和以色列的關係在奧巴馬為數不多的任期內也無法得到改善。

從長遠來看,伊核協議的達成避免了中東乃至全球層面的核擴散,有利於中東地區的和平;但短期而言,美伊敵意的消解卻改變了中東既有安全秩序的支柱,中東地區的「敵友之辨」已經模糊。中東地區是否能夠在沒有敵友分別的前提下建立一種各方都接受的秩序呢?考驗的不僅是伊朗,還有沙特、以色列。

美國政壇也褒貶不一

圖為7月14日,民眾在伊朗德黑蘭街頭慶祝「伊核協議」達成。

  美國東部時間14日早晨,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副總統拜登陪同下發表講話,稱讚「伊朗核協議」是美國通過外交努力帶來改變的例子,「這種改變將制止核武器擴散,從而使中東乃至全世界變得更加安全」。

  白宮:奧巴馬14日強調,「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的達成不是基於美國對伊朗的信任,而是基於可以確切核實﹑確保伊朗不具備發展核武器能力的客觀評估。

  奧巴馬說,這項最新協議符合早些時候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德國與伊朗所達成的臨時協議所定出的底線,切斷每項發展核武器所具備的要件,並且讓監察人員可以徹底核實。

  奧巴馬說,該協議達成後,伊朗無法生產作為核彈必要原料的高濃縮鈾以及武器級別的鈈;伊朗將銷毀能夠生產高濃縮鈾離心機數量的三分之二;伊朗將永久性地將這些核原料和離心機置於國際機構監督之下。

  美國國防部長卡特稱,此次達成的全面核協議透明度很高,進入核設施條款「可操作性很強」,「能夠保證我們了解我們想了解的,以及需要了解的全部事實」,「因此,美政府有信心促使伊朗履行承諾」。

  美國能源部長莫尼茲認為,伊核全面協議達成後的幾個月或一段時間內,協議能否得到切實執行十分關鍵。

  國會:早在「伊朗核談判」進行期間,美國會就有一片喧囂之聲。協議達成後,聯邦議員們的觀點基本上是以黨派分野。

  在維也納談判關鍵期,反對伊核談判的「急先鋒」、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科頓在美國廣播公司電視(ABC)節目中表示,「作為反美、支持恐怖主義非法政權的伊朗應當只有簡單的選擇:要麼完全放棄核項目,要麼經濟遭重創、核設施遭軍事摧毀」。

  協議達成後,國會共和黨人質疑奧巴馬政府向伊朗讓步太多。「美國之音」網站援引國會眾議院議長博納的話說,奧巴馬政府放棄了諸如伊朗無權提煉濃縮鈾、必須永久性拆除核項目基礎設施等最初標準。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科克爾稱,「我懷疑協議是否能夠切實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國會將加以仔細審議,評估美國是否值得拆除花費十幾年時間建立起來的制裁機制」。

  與共和黨人排斥伊核全面協議不同,國會中的民主黨議員持謹慎樂觀態度。眾議院民主黨領袖佩洛西說,「全面協議對伊朗核項目進行積極限制和檢查,為阻止伊朗製造核武器提供了最好的長期計劃」。

  此間分析人士指出,儘管國會共和黨人反對聲音不小,但並不會對「伊核協議」實施構成實質性威脅。首先,「伊核協議」並非美國與外國簽訂的條約,不會自動進入國會表決,更談不上需要在參議院獲得三分之二的投票才能獲得批准。其次,即便國會拒絕解除對伊制裁,奧巴馬仍有權暫停國會對伊朗採取的制裁措施。最後,儘管奧巴馬錶示歡迎國會議員就「伊核協議」展開辯論並仔細審議,但誓言要「否決任何阻止協議成功執行的立法」。

  美媒:《紐約時報》認為,協議使持續20個月的談判終於修成正果。奧巴馬一直尋求達成該協議,以作為其總統任期內的最大外交成就。在政變、人質劫持、恐怖主義和制裁籠罩伊朗數十年後,這項協議或預示美伊開啟新關係。

  《華爾街日報》指出,美國、歐盟和聯合國取消制裁後,伊朗石油出口可能迅速增加一倍,1000億美元海外資產也將解凍,其經濟在未來幾年每年增長7%~8%。

  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說,該協議凸顯了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外交政策,似乎將重塑伊朗和西方國家之間的關係,其影響可能波及整個動蕩的中東地區。

  彭博社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就這份協議發表了講話,並表示這將「停止中東的軍備競賽」。

這場「傷不起」的談判與中國有啥關係?

當地時間14日下午,精疲力竭的記者們終於從維也納發出了伊朗核問題談判達成全面協議的消息。經過17天的連續作戰,伊朗核問題六國(安理會五常加德國)和伊朗關於伊朗核問題的談判,終於揮去了最後的疑雲,為近13年的伊朗核問題談判畫上了句號。

關於伊朗核問題的談判始於2003年。西方國家懷疑伊朗借其核計劃秘密發展核武器,對中東地區尤其是以色列構成威脅。他們希望通過談判達成一項全面協議,以阻止伊朗擁有核武器。伊朗則希望在保留其和平利用核能權利的前提下,解除西方對其長達十多年的經濟制裁。

十多年來,伊朗與西方之間「鬥智斗勇」,談判時緊時松,幾近破裂,談判對手更替幾茬,青絲白髮。談判久拖不決,主要原因在於伊朗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之間存在嚴重的不信任。

今年4月初,伊朗核問題六國在瑞士洛桑與伊朗達成談判框架協議後,談判進入加速階段。儘管在這期間,為談判設置的最後期限3次被打破,但並未妨礙談判繼續下去。各方的現實需要和十多年的努力讓談判至此已經失敗不起,誰也無法承擔談判失敗的責任,它只能成功。

儘管如此,被認為是只佔不到4%的技術問題仍然讓來自7個國家的外交部長和300多名隨行的外交官經歷了有史以來在同一個地方,就同一個問題進行的最長時間的部長級會談,也讓前來採訪的600多名記者連續苦熬了17個日日夜夜。

伊核問題協議的達成,無疑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雖然目前還難以根除以色列對伊朗核問題的懷疑態度,但如果協議能夠得到嚴格的執行,必將有利於增強中東地區對和平的信心,有利於爭取更多國家一致打擊恐怖主義。

前往維也納參加伊朗核問題談判的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14日在維也納表示,近13年的馬拉松終於跑過終點,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日子。他說,中國一直是伊朗核問題談判的建設性參與者,特別是在談判的最後階段持續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正如王毅所說,在整個談判中,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擔負起對國際和平與安全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始終以建設性姿態參與伊朗核談判全過程,以公正、客觀的立場積極開展斡旋。特別是在談判的一些重要節點,包括談判遇到困難、陷入僵局時,中方總是從各方共同利益出發,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途徑,提出中國的方案。可以說,中國發揮了獨特的建設性作用,得到各方高度讚賞和肯定。

王毅還指出,達成協議是開端,落實還有一個十年的過程。他呼籲各方首先應建立和鞏固信任,同時要切實履行各自做出的承諾,把協議的各項規定真正落到實處,使協議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地區穩定、改善各方關係發揮應有的作用。

伊核協議引發地緣政治擔憂美國防部長將再訪中東據英國路透社7月15日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將於下周派國防部長卡特到訪中東地區,以消除其盟國以色列和沙特對伊核協議的擔憂。

據報道,伊朗核談判歷史性協議14日達成後,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盟國,如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擔心伊核協議會影響美國對其安全做出的承諾。為此,美國總統奧巴馬將派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到訪以色列和其他中東國家。

報道稱,14日達成的伊核協議會改變中東地區。伊朗是中東地區主要的什葉派穆斯林國家,一直以來與以色列和遜尼派掌權的沙烏地阿拉伯處於敵對狀態。沙特盟軍和伊朗盟軍幾十年來一直都在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和葉門進行宗派代理人之爭。美國同意減輕對伊朗制裁,或許會給伊朗軍隊及其海外代理人帶來大量的資金。

美國防部長卡特14日在一份關於伊核協議的聲明中表示,美國隨時準備「檢查伊朗的惡性影響」,並表示美國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其中東盟國加強安全。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前高官菲利普·戈登表示,美國需要向中東盟國解釋伊核協議並不是他們擔心的那樣「籠統」。如果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盟國需要更多國防和情報方面的合作,美國將跟他們進行商討。

根據美國白宮的消息,美國總統奧巴馬14日與阿布扎比王儲和沙特國王薩爾曼通電話,強調將與海灣地區夥伴國合作打擊伊朗「破壞協議的活動」,並幫助他們加強防務能力。

以色列沙特唱伊朗核協議反調

  據路透社耶路撒冷7月14日報道,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說,伊朗和世界主要大國周二就德黑蘭的核計劃達成的協議是歷史性的錯誤,並表示他將盡全力遏制伊朗的核野心。  內塔尼亞胡在耶路撒冷會見荷蘭外交大臣孔德爾斯時說:「伊朗將走上穩妥的核武器之路。本應可以防止伊朗獲得核武器的許多限制將被取消。」

沙特國王薩勒曼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

  據路透社維也納7月14日報道,14日達成的伊朗和協議立即遭到華盛頓在中東最親密盟友的敵視。  以色列副部長類托弗利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這份協議是西方向伊朗為首的邪惡軸心的歷史性投降。以色列會用所有手段竭力制止這份協議獲得批准。」  協議受到在野黨共和黨控制的美國國會的嚴厲審查,共和黨對奧巴馬政府向伊朗示好持懷疑態度。美國在該地區的盟友,特別是以色列和沙特,也都擔心協議可能讓伊朗得到好處。  據美聯社耶路撒冷7月13日報道,以色列國防部長摩西-亞阿隆說,西方大國將與伊朗達成核協議,這將迫使以色列「依靠自己保護自己」。  以色列一直是伊朗核談判最為激烈的批評者之一,稱世界正在作出不必要的讓步,卻並未從毫不掩飾好戰意圖的伊朗那裡獲得足夠的回報。  他說,這個「糟糕的核協議」不會關閉哪怕是一個反應堆,也不會銷毀一台離心機。他表示,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土耳其和其他中東國家與以色列有相同的擔憂。  據路透社利雅得7月14日電,一名沙特官員今天說,伊朗核協議如果能夠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那麼達成協議的日子是「快樂的一天」,可是如果該協議只會讓伊朗政府「在本地區製造災難」,那麼這就是一份糟糕的協議。  這名官員說,伊朗在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和也能的做法破壞了整個中東地區的穩定,如果該協議對伊朗讓步,整個地區將變得更加脆弱。  據路透社華盛頓7月14日報道,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林賽-格雷厄今天表示,與伊朗達成的協議「可能是對以色列的死刑判決」,並將「使一切變得更糟糕」。  這位美國參議院在接受採訪時稱該協議「很糟糕」。他說:「這是我觀察中東局勢那麼久以來見到過最危險、最不負責任的舉錯。奧巴馬和克里對中東問題的認識大體上已經天真到危險的地步。議員投票支持該協議就是投票支持中東出現核軍備競賽,就是在投票贊成給予這個最大的恐怖主義贊助國180億美元。」

以色列反應強烈前後耗時近13年的伊朗核問題談判終於在本周結束長跑達成全面協議。不過,達成協議並不意味著沒有爭議。在國際社會普遍對協議表示歡迎的同時,伊朗和美國的保守派卻堅決反對這項協議。當然,反應最激烈的還是以色列。

以色列外交部副部長齊皮·霍托夫利率先在推特上指責「西方國家向伊朗投降」,稱「以色列將採取一切手段阻止該協議正式簽署」。隨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批評談判各方對伊朗作出重大讓步,表示將盡全力阻止伊朗的核野心。內塔尼亞胡還認為,伊朗如今走在成為核國家的道路上。內塔尼亞胡當晚與美國總統奧巴馬通電話時也強調伊核協議危及以色列及全世界的安全。當天晚上,以色列安全內閣召開會議,全體成員一致投票反對伊核協議,重申內塔尼亞胡的表態——「以色列不會受協議束縛,我們將永遠保衛自己」。

以色列中間黨派未來黨主席、前財政部長拉皮德批評內塔尼亞胡關於伊核問題的外交政策很失敗。拉皮德說,由於內塔尼亞胡的錯誤,導致白宮將以色列關在門外,不願聽以色列說話。在過去一年的談判里,以色列完全靠邊站,在維也納沒有代表,和美國的情報合作也受到損害,奧巴馬總統也不再向以方通報情況。拉皮德認為,現在的外交努力必須立即轉移到對伊核計劃的國際監督機制上。


推薦閱讀:

和前夫簽10年荒唐性協議
租房協議書怎樣寫
明星的婚前協議好搞笑啊!哈哈
GSM 駐網 註冊 打電話 流程總結(精華)
比較詳細的robots.txt協議文件寫法 |SEO教程

TAG:歷史 | 世界 | 談判 | 協議 | 政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