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我們為何不願做長期投資?
多數投資者都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流動性與收益是成反比的,要求的流動性越高預期的收益率可能就越低,或者你願意持有的時間越短預期的收益率實現的概率就越低。再加上各種進出的管理費、資費等無形中又加大了投資成本。
於是,無數老司機教你投資的時候,總會再三強調:「要堅持長期投資」!
然而,實際上真正堅持長期投資的還是很少,今天和大家一起好好反思一下:我們為何不願做長期投資?
為何不願做長期投資?
多數人直觀的原因是:擔心要用錢(流動性風險)
但真的是這原因嗎?這個不得而知。
我只想說明一個問題:不願做長期投資,其實核心不是擔心要用錢,問題的核心是:擔心會虧錢,即對長期投資的收益沒有信心。而當多數人找到類似巴菲特這樣的管理人的時候,你會發現,因為對長期收益有信心,所以即使犧牲10年的流動性,很多人也會拿錢出來長期投資。
為何對未來的收益沒有信心?
1、多數投資者,並非對長期的收益沒有信心,而是過度地關注短期的波動。其實這是人性常常犯的錯誤,譬如在指數點位較低的時候,往往都會認可長期的投資價值,即對長期的收益是有信心的,但是往往這個時候會擔心短期的進一步下跌(恐懼心理),或者認為未來還可以買到更低的價位(貪婪心理),因而一再猶豫,並最終錯過長期投資的機會。如今,面對正處於熊市的債券市場,很多人正是抱持著這種心態。
2、部分投資者,對收益的信心僅局限於某些產品或者某個管理人,其實是有認知偏差的。
選投資產品先看投資管理人、基金經理或者看各種理財榜單。
因為多數投資者靠「親身體驗」來做判斷,而不會去追溯收益來源的核心——價值投資。因此他們真正認可的是,曾經讓他賺錢了的東方紅價值投資,而不是其它有著同樣業績和投資理念卻未曾讓其賺到錢的管理人,因為他沒有購買,沒有體驗過賺錢效應。很明顯,這樣純粹靠體驗而不追根溯本的決策方式是不理智的,這和簡單的「追漲」並沒有區別,長期而言並不足以支撐長期獲取好的收益。
如何做好長期投資?
理解了沒有信心的根源,也就是不願意長期投資的根源,對症下藥就比較容易了,個人總結有三點:
1、理解人性,糾正認知上的偏差,以長期投資替代短期擇時。
人性對於短期痛苦的敏感程度總是會高於遠期的,在投資上尤其如此,因此多數人即使認可長期的收益,但當短期面臨一定的風險時,還是會選擇放棄長期的收益,或者一而再的推遲長期投資的計劃。
因此,正視人性本身的弱點,強化長期收益,弱化短期的不確定性,是走出長期投資的第一步。
2、審視長期投資收益的來源,從本質上挑選適合長期投資的資產。
審視資產長期收益來源的根本,配置真正能夠實現長期增值的資產。
再以債券為例:在不違約的前提下,債券從發行開始,就會有持續的票息收入,因此長期而言,只要收益預期符合自身需求,完全是可以長期配置的資產,特別是在市場價格下跌的時候長期配置價值就會凸顯。
3、制定策略降低資產的波動性,讓長期投資更易堅持。
多數人一直嘗試去克服人性的弱點,但我更建議「順應」人性——改進策略使其更符合人性的特質。這樣的好處很明顯:越符合人性特質的交易策略,越容易被人堅持,而只有真正被人接受並堅持執行的策略才更有現實意義。
如何改進策略使其更「順應」人性?我個人的理解是儘可能降低資產的波動性,理論上講「沒有波動,人性的貪婪與恐懼就不會產生,也就不會因此犯錯」。如何降低波動率?目前現行的方法論中,我覺得最有效的就是資產配置策略,通過量化計算,充分利用資產間的互補性(相關性),在保證長期收益不變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資產組合的波動率。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和時間做朋友的人。
提倡積極、從容、立足長遠的投資理念和生活方式,分享和時間做朋友的投資機會,在這裡,和大家一同與時間為友,傳遞有內涵、可啟發的投資之道。
推薦閱讀:
※測試:你的TA為什麼不愛你,你反思過這是為什麼嗎?
※小組合作在我校英語研究性學習中的探索和反思
※陳年 一場長達24個月的反思
※太虛大師「特重人間」與印順法師「孤取人間」(3)-反思 「印順法師」
※琳噠是我」遺書背後的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