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有人說兵家必爭之地,基本都瞎扯的,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就別說
我從小就喜歡看歷史,但是也給我帶來了很多的困惑。直到我看的書越來越多,知道的越來越多,有些疑問才開始慢慢解開,而有一些疑問有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得到答案。
今天要說的就是曾經困擾我很久的「兵家必爭之地」。我從很早的時候,大概是上歷史課,和聽電視里的歷史講座的時候吧,就聽講師或老師說,某某地方是兵家必爭之地。一開始聽這句話,會引起重視。因為是必爭之地嘛。
但是時間長了,也就產生抗體了。所有人都說是兵家必爭之地,但他們從來不解釋,什麼叫做兵家必爭之地。我就很奇怪了:怎麼所有的地方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有沒有一個地方不是兵家必爭之地的?
長安是兵家必爭之地,洛陽是,陳留是,徐州是,宛城是,太原是,北京是,南方的襄陽、江陵、南京、成都等等等等,你就告訴我哪一個不是必爭之地就行了?
小縣城不是,農村不是,大城市都是。我真是氣死了。那還說什麼兵家必爭之地呢?直接就說大城市不就行了?看來大家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真的是很不負責啊。
直到我慢慢知道的多了之後,我才知道,實際上很多的老師或者講師之類的,也就是隨口一說、泛泛之談而已,說的並不是很嚴謹。
【先說長安】
我先說說長安為什麼被稱為「兵家必爭之地」吧。
長安——形勝之地。
準確說應該是長安和關中。這片地方從秦朝開始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秦朝統一六國以這裡為根據地;後來的楚漢相爭中,劉邦也利用這個地方發家致富;唐高祖李淵起義後第一個目標也是關中;宋太祖趙匡胤基本統一了中原和南方後,也想要遷都到長安去。長安這個地方,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兵家必爭之地」了,這一點大家都能達成共識。
這塊地方的「必爭」的含金量將遠遠超過其他所有地方。其他地方,你再「必爭」,只不過是占點便宜而已,這個長安+關中的「必爭」,爭到了就是王霸之資本,定鼎天下的基業。
我說了這麼多實際上只是舉了歷史上的例子而已。那麼就要從軍事地理學的角度來看看,這塊地方到底是為什麼大家要爭?
我們先看一張隋末的地圖。
這張圖裡面的大興就是原來的長安。就看這張圖,考考大家,為什麼長安是兵家必爭之地?
行了,打住吧,不要胡編亂造了,這張圖上什麼都看不出來。大家都一樣,沒什麼分別。
那麼我再借用另一張地圖來看一下吧。
這張圖,我從網上找來的,是講解三國的,但是不要緊,用來解釋隋末唐初也沒問題,因為地形基本沒變化。
這張圖上我圈出來的地方就是所謂的「關中」了。這下大家能看出,為什麼關中是塊好地方了吧?因為他下面全是山,右邊有黃河擋住,從軍事防禦上來說,位置極佳。你下面的軍隊想要來打關中,你過不來,全是大山。你右邊的軍隊想要打關中,有黃河作為阻擋。雖然你硬要過來也行,但是過河就有軍事風險,等你渡到一半的時候可以突擊你。長安和關中擁有了這樣的地形上的優勢,易守難攻。所以稱之為「兵家必爭之地」,這個當然是無可置疑的。
再看看其他城市,沒什麼軍事屏障。
幾年前我玩到一款叫「三國志11」的遊戲,這個遊戲的地圖的繪製,讓我驚嘆。我從來沒有玩到過一款遊戲,能夠從軍事地理學的角度,把中國的地形、城市繪製的如此相似。
我就放一個三國志11中關中和長安的圖吧。(因為全中國的圖太大了)
這張圖上我畫黑線的地方都是山,是無法通過的。劃紅線的是兩個城市,左邊的是長安,右邊的是洛陽。藍色的是關卡,洛陽的右邊是虎牢關,左邊是函谷關,長安外圍的是潼關,最下面的關是武關。那長安的形勝,就很容易理解了,周圍全是山,你根本過不來,要是想硬攻過來,那你首先要攻破好幾座易守難攻的關卡。
用這張圖來解釋秦末的戰爭就很容易理解了。陳勝想要入關,誅暴秦。一共派了兩路人馬進去,第一路是吳廣,這路兵馬想從虎牢關打進去,但是在滎陽被秦朝的兵馬纏住了過不去。然後陳勝就再派了一路人馬,從南面的武關殺進長安。也就是進長安,共兩條大路,一條是上面的從虎牢關-函谷關-潼關進入,第二條是從下面的武關-潼關進入。後來劉邦入關也是走的南面的武關,相對而言容易一點。
大凡打過這個遊戲的人,都知道,奪得這塊地方多麼重要。不管外面打的怎樣的熱火朝天,我把潼關死命守住就行了,任你百萬大軍、千萬大軍都難以越過雷池一步,只要防守得當,不犯錯誤。
這就是所謂的「進可攻、退可守」。躲在裡面悶聲發展經濟,種田、徵兵,等到強大了再出去爭天下,很逍遙。但是關外的勢力不能這樣逍遙,因為地勢沒有這麼好,只要有敵人打過來,就會疲於應付。
光有有利的地形也還是欠缺的。北方的晉陽也算是大家口中的「兵家必爭之地」了,形勢也屬於易守難攻型的,有山阻擋。但晉陽的所謂「必爭」,含金量就比長安、關中差太多了。因為晉陽地方太小了,發展有限。而長安和關中就不一樣,土地廣闊,夠吃夠穿,後勁無窮。
長安一定是和關中整個連成一片的,如果光光只有長安,那也沒有多大的優勢可言。
在亂世之中,能夠搶到這塊地盤,備糧備戰,待時而動,是一個政治家非常渴望的。這個地方可以當之無愧「兵家必爭之地」。
【再說陳留】
在戰國時,這個地方叫大梁,秦朝到兩漢的時候叫陳留,宋朝改叫汴京、開封。
我在《百家講壇》看過一個節目,講劉邦反秦的,說到陳留的酈食其。當時老師說「陳留是個大城」,然後加了一句「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我估計這句話也就是他順口一說而已,沒有想那麼多。
就像我們上學時,初一的時候老師說是從小學到初中的適應過渡,很重要,到了初二說是整個初中的承上啟下,轉折點,很重要,到了初三,衝刺中考了,更重要。那就請你告訴我什麼時候是不重要的吧?其實說這種話也不過是隨口說說,嚇唬嚇唬你而已。
說陳留是兵家必爭之地,估計也就是這麼一層意思,把課講得更加大氣一點。
細細來分辨的話,陳留的「兵家必爭之地」,是值得商榷的。至少含金量非常低。
宋朝的時候,這裡改叫開封了。宋太祖趙匡胤安定了天下之後,有一次到洛陽、長安一代去,覺得這裡的地形非常好,就說要遷都。先第一步遷都到洛陽,最終遷都到長安去。趙匡胤所考慮到的就是國都在天下形勢中的位置,一旦將來產生天下大亂,宋朝能夠憑藉險關固守,保有基業。這充分說明了開封、陳留的地理位置比長安的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由於北方的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遼國,把國都定在開封這個地方,就更加不安全了。本來中國對於外族的抵禦還可以依賴北方的防線,但這塊地方沒有了,外族的騎兵南下後,開封就直接暴露在敵人眼前,無險可守,必須要硬碰硬打對攻。
澶淵之盟的時候,遼國軍隊直接衝下來,宋真宗差點嚇得遷都到南方去。靖康年間,宋朝皇帝還是要往南方跑,丟掉開封不要。這樣的無險可守的地方怎麼能稱之為「兵家必爭之地」呢?
陳留,或者開封,充其量只不過是一個大城而已。城池稍微堅固一點,人口更加多一點,僅此而已。
【說大城市】
秦漢時期,採用的是郡縣制,一個郡有好幾個縣,一般郡的治所所在的那個縣要比其他縣城池高、人口多,那麼在這一片地方,得到郡治所在地的意義會比得到其他的小縣更重要。但這種作用非常有限。很多人喜歡把這樣的郡治所都誇張成「兵家必爭之地」,實際上遠遠談不上。
陳留就是這麼個地方,不過是個大城市而已。
【說徐州】
我發現很多人把徐州也說成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那就跟讓人不理解了,他「必爭」在哪裡呢?
答曰:是南北要衝,連接南北的中點。
行了,甭廢話了,就跟初一、初二、初三都是轉折點一樣,等於沒說。這麼解釋,等於什麼都沒說。徐州上面的地方也是必爭之地,因為他連接著徐州和更北的地方。全天下都是必爭之地了。
劉備在投靠徐州的時候,陶謙想把徐州交給劉備,劉備推脫不要。為什麼不要?這裡是四戰之地,袁紹、曹操、袁術等等都虎視眈眈。沒有實力的話,今天是你的地盤,明天就成了別人的,只不過是臨時宿舍而已,有什麼用?
既然說「必爭」,一定要說出跟其他城市的區別。
【說關寧錦防線】
最後要說是防線上的必爭之地。明朝末年的關寧錦防線就是很著名的例子。滿清要入侵的必經之路上的軍事據點。不攻破這道防線,就進不去。這樣的地方肯定是必爭之地。
更準確的說法是險關。跟潼關、虎牢關、武關、劍閣等等一樣。關寧錦防線是整個明朝相對於滿清的必爭之地,潼關、武關是關中和關東之間的必爭之地。劍閣是巴蜀和關中的必爭之地。
還有人說,囤積的大量的錢糧、物資的城市,是兵家必爭之地,那也有一點道理。但是當把錢糧、物資都運走之後,這個地方還是必爭之地嗎?
弘揚正統歷史,不寫宮闈野文。歡迎關注,我是:劉弘文
推薦閱讀:
※清代公主與駙馬相見須通過嬤嬤 有人數月難見
※孫允珠: 我們都一樣, 推開所有人, 然後又抱怨說自己太孤單
※有人說這位65歲的日本女人以一己之力 供養著華語樂壇的整個黃金時代
※妻子有人, 男人會用什麼方法解決
※妻子在丈夫葬禮上爆笑致辭,卻感動了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