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家說語文| 譚旭東:我對語文課和閱讀課的理解
近兩年,在北師大國內合作辦學部領導的支持下,我擔任中國兒童閱讀研究中心主任,主持「中國兒童閱讀提升計劃」項目,帶領由一線年輕的語文教學名師、特級教師、兒童文學作家、語文教研員和語文課程專家等為核心的專家團隊,在北師大多所附屬學校和廣州蘿崗區、福建福清市、河南洛陽市洛龍區、河北的曹妃甸等地開展兒童閱讀和語文教育的改革實驗,推進「中國兒童閱讀提升計劃」,組織了各種語文教師培訓和語文教學專題研討活動,取得了很好的實效。在推進項目的同時,我也研究語文教材、走進課堂、走近孩子和家長,深度了解兒童教育和語文教育教學,寫了一系列的文章,做了多場講座。這裡,也來談談對語文課和閱讀課的理解和看法。 一、我是這樣理解語文課的 目前,對語文教育和教學的看法很多,但大部分還是圍繞語文教學大綱做文章,談來談去,都是語文課要提高學生語言交際能力,要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但具體到實踐中,語文老師基本上是圍著考試轉,把其他所有的目標都放到了一邊,好像語文課就是為了考試,就是為了在統測、中考、高考中考出好成績。但我是這樣理解語文課的。 第一,語文教學的目標是什麼?其實,語文教學的目標很簡單,只有兩個,第一個目標是培養讀寫能力,也就是說,語文課要培養學生能讀善寫。能讀,就是學生要有一定的閱讀能力,而閱讀能力,則包括三點:一是愛讀書,二是會讀書,三是讀好書。不愛讀書的學生,也談不上會讀書和讀好書。因此,語文課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要讓學生對文字世界有一定的信任感,即學生相信文字是有力量的。要做到這一點,語文老師就要把美的文字世界呈現到學生的面前,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審美的愉悅。其次,語文課要教會學生如何分析文本,讓學生懂得如何去欣賞,去辨別文字的優劣,文字的真假,文字的美醜。如果語文課做不到這一點,語文老師自己都不會分析課文,那麼,語文課就很難培養學生對文字世界的信任,也難讓學生愛讀書、會讀書和讀好書。第二個目標是培養母語意識。中國人學語文,其實就是學漢語,學母語。母語是承載幾千年文化傳統的文字,是民族的文化符號。學好母語,才會有身份認同。從世界政治和文化格局來看,共同的文字就是共同的文化血緣;有共同的文字,自然就有文化認同。從小學到高考,開設十二年的語文課,如果不能培養學生的母語意識,不能讓學生對母語之美有認識,對母語的魅力有感受,那麼,語文教育就失敗了。 第二,如何理解工具性和人文性?語文教育界在這個問題上一直犯迷糊。一談到工具性,就變成了知識教育,再把知識教育扭曲為應試教育,即考試知識的教育。一談人文性,就把語文課變成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陣地。其實,語文教學,就是語文教學。語文教育,也不可能替代和僭越思想道德教育。應該讓語文課變成語文課,那麼,語文課要做什麼呢?語文課要把好的課文的好講出來,把不好的課文的不好講出來,這樣,學生心中才會有好的文字的標準,才會有好的語文課文的標準。不要簡單把語文課的屬性用工具性和人文性組裝起來。語文課的基本屬性,我的理解,應該至少有四個:一是教學生一些基本的語言知識,在此基礎上,培養語言的創造力。這是語文的創造性。二是教學生審美,讓學生建立美的標準,同時,也學會感受美,創造美。這是語文的審美性。三是教學生閱讀和欣賞時,本身也是文字遊戲,也是在享受快樂。這是語文的遊戲性。四是教學生通過語文,理解更深刻的思想,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這是語文的文化性。一句話,語文課不能只教死的知識,還應把學生引領到更為寬廣的語文世界裡去。 第三,語文老師應該具備什麼能力?從我本人多年從事大學中文教育的實踐和我對語文教育的實踐及研究來看,語文老師的能力應該有四個方面:一是基本的文學知識,其中,最重要的是文本的解讀能力。現在,有不少語文老師,拿到一首詩,不會把它當詩來讀;拿到一篇散文,不能把它的散文之美講出來;拿到一篇童話,不能把童話的魅力展示出來。這就是不會解讀文本。而不會解讀文本,說明語文老師還缺乏基本的文體常識,也缺乏基本的文學閱讀和鑒賞分析的能力。二是教育相關的知識。一位語文老師一定要有做為語文老師的背景性的知識,比如說,兒童文學知識,教育學的知識,心理學的知識,教材教法的知識,還有其他的相關知識。現在有的語文老師知識背景很單一,學語文,就有那麼點中文專業的死知識,這肯定是不夠的。三是理解孩子並與孩子對話的能力。兒童有兒童的世界,兒童有兒童的思維和思想,兒童有兒童的話語方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語文老師和其他老師一樣,都要理解孩子,並能認真與孩子的心靈對話。四是指導閱讀的能力。語文老師要做好學生閱讀的引路人,就得有閱讀的能力。而閱讀能力,是需要語文老師自己愛讀書,多讀書,會讀書,讀好書。自己不愛讀書,沒讀過像樣的文字,怎麼能夠告訴孩子什麼是好文字呢?自己不讀名著,就不知道推薦名著,就無法引導學生讀經典。 第四,語文課有什麼問題?目前來看,語文課主要存在五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語文課本的編排有問題,按主題單位來編排課文,就是強調課文的主題思想,是重內涵,輕形式。其實,語文課不可忽視文體知識的傳達,尤其是在理解文體之美的前提下,欣賞課文,可以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涵。另外,以主題單元來編排課文,使很多語文老師習慣性地在課文里找思想,找教育觀點,而不是找美。要知道,文字不美,是不會有感動的;文字不美,是不會起熏染作用的。第二,語文課文大部分是改編改寫的。對經典和作家作品的改編改寫,是很冒險的,因為一不小心就會犯不尊重經典和作家的錯誤。而且,目前的語文教材里的改編改寫很粗糙,甚至毫無美感。第三,語文課本選文不當不精美。這是一個人所共知的問題,無論人教版,還是其他語文版本,選文都不令人滿意,都沒有把母語創造的精彩和魅力體現出來。第四,教學方法有問題。長期以來,語文課採用的是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具體到課文的講解,都是「找好詞好句,分段落大意,歸納中心思想」。這樣的方法,是不對的。課文里有不同的文體,不同的文體,應該有不同的講法。第五,評價有問題。語文課怎麼評價,長期以來只有一個評價的尺度,那就是考試。但事實上,按照考試的要求來衡量學生,就會發現,不少學生不過是「考試機器」,而且是「高分低能」的「書獃子」。
第五,如何做語文?現在語文口號多,忽悠多,什麼翻轉課堂,什麼群文閱讀,什麼主題閱讀,什麼由教課文到教語文,等等,花樣百出,什麼說法都有,建議不要被各種概念和公開課迷惑。真正的語文,我覺得至少要包括四點內涵:一是教材的文字要有示範性,要有漢語之美,母語之魅。二是文本解讀能真正讓孩子享受文字遊戲的快樂。三是教師有愛,但更善於審美。四是課堂是一種對話。而且,真正的語文學習,不是靠記憶,而是靠感受、領悟、理解,然後,才有感動和想像,最後,才有創造。如果我們的語文課能夠把好作品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讀到好作品,那麼,語文課就有了吸引力。其實,好作品到了感動和想像,記憶就不重要了。而且到了感動和想像,學生寫作能力自然就有了提高,因為學生學會了文字的創造,找到了語文的奧妙,學到了真正的技能和方法。 二、我是這樣理解閱讀課的 現在各地都在開設閱讀課,以閱讀課來補語文課之不足,以閱讀課來延伸語文課的空間。但有些語文老師把閱讀課上成了語文課,甚至閱讀課還是以學習知識為目標。這就偏離了閱讀課的價值。曾經去江蘇和上海一些小學,有老師就抱怨學校開的閱讀課,等於還是語文課,讓學生感覺不出閱讀的快樂,反而是變成了語文課加班加點。我是這樣來理解閱讀課的。 首先,來談談閱讀課和語文課的區別。 第一,在面對文本方面,語文課重在文本細讀,而閱讀課重在讀的過程。語文要感受語言之美,閱讀課主要是要分享閱讀的快樂。與相對比較嚴謹的語文課相比,閱讀課是快樂、有趣的,一定要讓閱讀課快樂起來。 第二,在教師的角色定位方面,語文課堂上,語文老師不一定是詩人、作家,但他一定是一位評論家、鑒賞家。語文老師的感悟力、辨別力和分析能力,是一致的。語文課要解決文本的理解的問題。而閱讀課上,語文老師和學生一樣,都是讀者,或者說,語文老師更像讀者。 第三,閱讀課不要試圖解決所有的問題,閱讀課可以更靈活,形式更多樣,而且不要讓閱讀課解決閱讀量的問題。一堂閱讀課,時間不多,如果設定的目標太多太高,效果會適得其反。一堂閱讀課,讓學生感受一點文字之美,掌握一些基本知識,培養一些興趣,他們會在課餘找書讀的。 第四,無論語文課,還是閱讀課,都要盡量調動所有學生。但不要因為沒有全部調動起來而放棄。如果有一部分學生被調動起來了,課堂就成功了。當然,如果某些學生沒有被調動起來,可能是老師給他們表現的機會不夠多。 第五,閱讀課一定要從低年級開設起來。當低年級的學生還饒有興趣、充滿好奇的時候,一定要給他們快樂閱讀的機會。不然,到了高年級,就失去了最好的語文教育和閱讀熏染的機會。 第六,無論閱讀課,還是語文課,多給學生掌聲,多鼓勵學生,多肯定學生,效果一定是不一樣的。當學生說出可愛的話時,別吝嗇我們老師的驚喜與讚歎。 其次,來談談閱讀課開設的原則和課型。 第一,閱讀課的開設原則。要開好閱讀課,要堅持三個原則:一要以整本書閱讀為主。而且小學的閱讀課要以優質的童書、中外兒童文學名著和優質的科普書為主。閱讀能力很重要的指標,就是能否讀懂整本書,或者習慣於讀整本書。此外,整本書的閱讀,對學生的閱讀習慣、能力的培養是單篇作品無法比擬的。二要考慮閱讀主體。要注意小學低年級與中高年級的學生的識字量和閱讀能力是有差異的,而小學生與中學生在閱讀能力方面也有差異。三是與學科教學結合起來。閱讀課可以延伸語文課,也可以與其他課程結合起來。比如說,低年級的繪本閱讀課可以和美術課結合起來,科普書的閱讀可以與科學課結合起來。四是閱讀文本要多樣化,不能單推一種童書或作品的閱讀。現在有的小學單推繪本閱讀,過分放大一種童書的價值,反而會減弱閱讀課的效果。 第二,閱讀課的基本課型。根據我們「中國兒童閱讀提升計劃」項目的實踐經驗,閱讀課可以有六種課型:一是導讀課。這一般是對名著的導讀,是在學生還沒讀到名著的基礎上,進行的導讀。二是閱讀分享課。就是語文老師和學生一起分享讀書的快樂,這是以師生一起讀一部作品或一本書為前提的。閱讀分享課是閱讀課的最主要的課型。三是故事課(親子故事會)。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故事課很有吸引力,師生可以一起講故事,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講故事比賽。還可以讓家長參與講故事活動,既活躍課堂氣氛,也鼓勵家長參與課堂。四是詩歌朗誦會。也可以是詩文朗誦會。朗誦會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容易調動學生全體參與,是閱讀課的一個好形式。五是短篇作品讀寫結合課。有些短的詩歌、散文和童話,師生一起閱讀,一起分享的同時,還可以模仿寫作。六是閱讀方法指導課,主要是對閱讀方法、資料收集與如何利用圖書館等資源的指導。 以上是我對語文課和閱讀課的理解。不管怎樣,上好語文課和閱讀課是需要多方面知識和素養的。一位合格的語文老師,既要有語文教學能力,還要有較高的閱讀能力和鑒賞能力。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會遇到很多具體問題,甚至遇到一些困難。相信通過努力探索,都可以得到解決。好的語文課和閱讀課,都是學生們期待的。如果語文老師不能把學生引領進美好的文字殿堂,不能讓學生感受母語的魅力,不能讓學生愛上閱讀,學會寫作,那一定是終生的遺憾。 期待有更多更好的語文課案和閱讀課課案! 作者單位:北方工業大學中文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