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無端平潭起風波

聯合報社論:無端平潭起風波

(台灣) (2012-03-21)

fieldset { width: 306px; border: 1px solid #990000; align: center;}legend { font-family: Arial,"宋體"; font-size: 12px; font-weight: bold; color: #990000;}

  (聯合早報網訊)台灣聯合報發表社論稱,陸委會將之界定為「一國兩制」的實驗區;經建會主委尹啟銘提醒對台商的風險很高;海基會副會長高孔廉認為,兩岸交流應「政治少一點,經濟多一點」;行政院長陳冲則一方面說「對岸的目的不單純」、「會給人一國兩制的感覺」,但另一方面亦說「最好在ECFA的架構下談」。北京國台辦發言人楊毅則說:「我們的感覺,對於發展兩岸關係,陸委會經常扮演消極的角色。」

  風波起平潭,看來對此不僅兩岸齟齬,且台灣當局各涉陸機構的口徑也有微妙差異。

  其中,陸委會的發言最具衝突性。因為,北京方面並無言詞或文字指平潭是「一國兩制」實驗區,但陸委會先一手將平潭貼上「一國兩制」的標籤,在戰略上當然可有這種政治風險的警覺,唯在戰術上輕率為平潭貼上「一國兩制」標籤的動作,卻可待商榷,話會不會說得快了一些?

  平潭稱為「綜合實驗區」,自有其超越單純經濟特區之目的,這從「五個共同」的原則即可看出。不過,即使北京在這個方案上有較濃厚的政治企圖,但平潭也不可能真正成為「一國兩制」的實驗區,而北京若明火執杖地宣示平潭為「一國兩制」實驗區,必有適得其反的效果。

  先簡述前一點的理由。平潭不可能真正成為「一國兩制」實驗區,比如說,北京總不能把民進黨也搬過去吧,且平潭也不可能成為中華民國總統的選區;缺少了這些重要元素,這種「實驗」有何意義?再略論後一點的理由,「一國兩制」在台灣沒有政治市場,北京若宣示平潭為「一國兩制」實驗區,而將平潭貼上了這張政治標籤後,只會添增台灣民意的疑慮與抵制,當然會有適得其反的效果。

  當前的氛圍是:台灣不願見平潭出現「一國兩制」的意圖,而平潭果若貼上「一國兩制」的標籤亦對北京未必有利。則平潭未來若能朝「少一點政治,多一點經濟」的方向發展,應是兩岸在平潭的共同出路。

  行政院長陳冲的觀照或許比較均衡。他一方面警惕平潭可能挾帶的政治因素,但也指出「最好在ECFA架構下談」。換句話說,只要能降低政治意味,在經貿觀點上也許平潭不是不能談。而陳揆所指「在ECFA架構下談」,應是指ECFA第六條第六款:「研究雙方產業合作布局和重點領域,推動雙方重大項目合作,協調解決雙方產業合作中出現的問題。」倘朝此一方向發展,當然就不一定會有「消極的角色」。

  但是,基本的前提是北京對平潭必須「少一點政治」。其實,兩岸的經貿及文化交流,本身就是在累積政治的互信與共識;但在政治的互信與共識不足時,勉強在經貿及文化交流上挾帶政治目的,卻會適得其反。因而,在平潭欲帶動發展出兩岸經貿的新模式時,若賦予「一國兩制」實驗區的政治任務,那一方面是絕對做不到,另一方面更是何其不智?其實,北京若欲「實驗」兩岸關係,爾今台灣每次大大小小的選舉,皆可謂是兩岸政策最真實而直接的「實驗」,又何必在平潭擺個盆景,好看卻無意義。

  北京的平潭計畫,最根本的目標仍是想要贏取台灣的民心與好感。但是,欲贏得台灣的民心與好感,不能只籠絡台商,更不能只打造平潭,而是最後仍應關照台灣本體的人心與民意。比如說,北京若讓台灣人覺得,平潭的動作是在掏空台灣的零和操作,而不是欲藉平潭與台灣建立更佳的互補與平衡關係;則北京即使修剪出一株漂亮的平潭盆景,卻可能反會因而失去了台灣人民的信任與好感。也就是說:平潭是「請君入甕」,還是「與卿共舞」?

  因而,若欲平潭議題不要太過枝蔓甚至失控,兩岸當局應迅速透過真誠協商,將平潭的「政經比例」做出務實合理的調整,經濟是可以互利共享的果實,政治則切勿強摘未熟之瓜。如此,陸委會的示警發言,也算是有了切中要害的「積極」作用。

  對兩岸而言,平潭皆是充滿風險也充滿機會的「實驗」;因而,若有正面思維,即不妨積極面對;倘若潛藏過多的負面因素,則何妨再作斟酌。我們希望,平潭能為這幾年來兩岸的「和平發展」添增動力,切莫因平潭而讓大局走樣變調。

推薦閱讀:

70年前,人民日報竟專門發過一篇教你寫公文的社論...
南都社論:願奧林匹克精神閃耀世界每個角落
老米評論講堂 | 人民日報如何寫社論?
社論:擴大公眾政治參與不能止於代表結構調整(南方都市報 2008-3-2)

TAG:報社 | 社論 | 平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