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王朝到底存不存在?
夏朝的真實性,一直是一個歷史頗有爭議話題,關於這個話題,我們可以從民族產生、文字演變、歷史的發展去尋找答案。
首先,中國古代的許多王朝的命名大多以家族的封地或地方命名,如子姓的商朝,受大禹封於商地;姬姓的周朝,發跡於周原;嬴氏的秦朝,受周王封於秦地;劉氏建立的漢朝,受項王封於漢水;楊姓的隋朝,受封於隨地,隨國公;李氏的唐朝,李姓氏族受封於唐地,唐國公;趙氏宋朝發跡於宋州。。。
傳說中的夏朝,夏幾乎與地名無關。四千年前,娰氏族人建立的世襲制政權,為什麼稱『夏』?『夏』民族的概念,早在三皇五帝時期已經形成,傳說中的「夏朝」借用夏民族的稱謂被普遍認可。放眼全球,以主體民族的名字命名的國家比比皆是,如俄羅斯、日耳曼、哈薩克、蒙古、泰國等等,「夏朝」以夏族的名字命名也在情理之中。
我們知道,民族意識形成於部落聯合與對外戰爭。漢民族的祖先女媧和伏羲是傳說中很早的部落聯盟的首領,遠古的部族一般是誰生的孩子多實力強,誰就會被推選為首領。她們創立部族社會關係與管理的準則,研究天文為農事及狩獵服務,結繩記事,用符號描繪事物…她們帶領著漢族先民走向文明,隨著部落聯盟與對外戰爭,不斷壯大,民族意識逐漸形成,『夏民族』由此誕生。
為什麼這個民族成稱為『夏』?我們講到漢文明或華夏文明時,我們不由想到『農耕文明』或『農耕文化』,古往今來漢民族對農業高度重視,強調『以農為本』,漢民族的祖先歷史上是一個農耕民族,是有別於游牧民族和山林狩獵的民族。古老的象形文字『夏』,完美的詮釋了這個民族的由來,象形文字『夏』,可以描述為「一個拿著農具的人」,漢族人的先民,與游牧部落和山林部落不一樣,是一群以耕地為生的人。『夏,中國之人也-《說文》』,故夏族,即漢族最早的稱謂。華夏,也由此演化而來,華,形容詞,本意高貴的、光榮的、繁盛的。包括之後的『中華』,也是在前邊加了個方位詞,本意是『世居大地中央的高貴昌盛的夏民族』。
大禹的兒子打破傳統的椫讓制,通過世襲繼位,把『公天下』變成『家天下』,有一定的家族實力作為基礎。當時的夏部族聯盟的勢力範圍主要集中在黃河中下游與淮河流域,其中大禹所屬的娰氏部族的地盤主要分布在當今的河南西部,山西南部,湖北北部。大禹時期發生了大洪水,地勢低的關中谷地與黃淮平原人口損失嚴重,使得佔據山地丘陵地勢的娰氏族部落一家獨大。這個時候,大禹的兒子啟打破椫讓傳統,世襲稱王,其他夏族部落由於人丁單薄,實力衰落而無力反對,即使有些部落起兵討伐,也很快被擊敗。
娰氏部族的首領啟為何借用夏民族的名字自稱「夏王」,無非是聯盟首領霸主心態,自稱是夏族人的王,同時也是為了爭取西部部族與東部部族的民族認同,使周邊的部族分支臣服。
啟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制定律法規則,懲處違反法規的人,同時社會制度得到進一步規範,促進生產,國家統治機器開始形成,國家的雛形顯現。作為第一個帶有『國家』統治性質的政權,這一切發生得不知不覺。他們也不曾想到,一個部落聯盟的政權,會被後世認為是一個國家和朝代。最終,這個政權在成立四百多年後,被大禹冊封在商地的子姓部族聯合其他夏族部落所滅,關於它的存在,多是後人的記載。
娰姓部族的首領也許只是為自己的血脈世代作為夏族人的王者,建立了家族世襲的政權,使夏族部落聯盟永遠拜其為王。這到底是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朝代呢?可以說是,它建立了世襲王權的制度,社會分工,階級開始分化,維護階級利益的律法逐步完善;也可以說不是,當時的人沒有國家的意識,還處在民族部落聯盟的思維里,因為是無模仿沿襲的首創,它更像是一個國家和王朝的「雛形」,並不完整,屬於一個過度時期。
查看原網頁 反饋問題
推薦閱讀:
※聖經所顯明的三種屬靈存在 Ⅵ( 人 )
※銀河系存在「暗物質」有證據了?
※有兩種理論,一說沒有找到的不能說明他不存在,一說找不到的就說明他不存在,如何理解?
※輕傷害案件中是否存在共同加害問題探究
※在中國存在190年國家,歷史記載異常少,全因一人將它徹底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