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大規模購物消費緣由在遊客嗎?
如何看待在世界各地強勁消費的中國遊客?不少人以「崇洋媚外」來片面地責怪遊客不愛國,把原本用在境內消費的錢,白白給了外國人。人們應真正了解境外購物消費的根本緣由,而不是簡單的責怪遊客。
緣由之一,進口稅費過高帶來商品境內外價差過大。
價格直接影響市場。進口商品的價格構成一般包括生產成本、稅費、流通費用和利潤4部分。調查顯示,歐米伽男表在中國與國外的售價差價為37%,施華洛世奇飾品價差為48%,普拉達女包價差為56%,愛他美嬰兒配方奶粉價差為44%,美國某知名品牌的眼部精華霜,中國官網售價為560元人民幣,美國官網售價為58美元(約合368元人民幣)。可見,國外價格優勢明顯。
巨大的價差與我國較高的進口稅費密切相關。我國對進口商品徵收的稅種主要包括增值稅、消費稅和關稅。一般而言,進口關稅在6.5%—18%之間,增值稅為17%,消費稅則根據不同商品屬性確定稅率,其中,化妝品為30%,高檔手錶為20%,部分商品更是高達56%。以一套3000元的護膚品為例,如僅按5%的稅率計算,關稅為150元,增值稅為765元、消費稅為1350元,這一套化妝品的完稅價格為5265元,稅費共2265元。表面上看對進口商品徵收過高的稅費,有一定的收益,實質上,造成的消費外溢,我們的稅款收益損失更多。
今年6月1日起,我國部分服裝、鞋靴、護膚品等14類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稅率降低。但占「大頭」的增值稅和消費稅仍未鬆動,商品境內外價格差依然明顯。
出過國的人都會覺得進口商品源頭價格並不那麼貴,為什麼進口後就有了動輒數倍的高價?除前面分析的過高稅費外,進口商品在國內流通環節過多,流通效率過低,流通成本過高,同樣造成在國內銷售的進口商品價格居高不下。據統計,在中國,全社會物流總成本佔GDP比重的21.3%左右,而發達國家則是10%左右。以進口奶粉為例,各層奶粉經銷商一般就有五到七層,每層的利潤空間在10%至15%左右,再加上高額的運費、進場費、攤位費、營銷費用和人員工資福利等,最終到消費者手裡的價格自然就被抬高不少。一罐容量為400克的普通罐裝國外品牌奶粉,在海外售價摺合人民幣僅50元,到了國內超市,就可能售價250元至300元不等。緣由之二,國內商品流通環節過多導致層層加價。
緣由之三,對國產商品品質信心不足推動境外購物。
最後,也是最讓人扼腕的原因之一便是,我國產品質量讓人缺乏購買信心。人們常講,中國是製造大國,卻是品牌小國。2013年《福布斯》雜誌報告顯示,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百強企業中,中國無一品牌入選。媒體還時不時爆料產品質量問題,消費者協會報告,2014年我國兒童產品不合格率10.9%,家電產品為12.2%,服飾產品12.1%。尤其在吃的方面,蘇丹紅、硫酸銅、焦磷酸鈉、三聚氰氨等一系列化學品名稱,令人咂舌。另外,我們把握的標準也受到懷疑。很多人認為同樣是中國製造,國外審核標準高,在國外買的就是比在國內買的放心。這無形將遊客的購買力趕向了境外,甚而大量購買在國外銷售的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商品。
由此可見,中國遊客境外大規模購物消費表象的背後,所反映的深層次緣由是進口稅費、流通環節和中國產品質量問題。不通過出境旅遊購物,人們也會選擇通過跨境電商、代購等其他形式實行消費需求。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2萬億,同比增長42.8%,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7.3%。同時,代購模式迅速成長。2014年,奢侈品海外代購市場規模為550億元—750億元人民幣,主要集中於化妝品,其次是皮革箱包、腕錶和珠寶,市場總額佔中國門店銷售額的50%。因此不能一味批評遊客境外消費,應看到其倒逼刺激作用,要求我們必須切實降低進口稅費,有序規範和減少流通環節,不斷促進國內消費品提升檔次、保證質量,增強市場信任,才能真正推動國人將錢花在國內。
責任編輯:翟忙忙來源:光明網http://www.m4.cn/opinion/2015-11/1292308.shtml推薦閱讀:
※德國(歐盟)購物退稅指南
※購物男與女
※女人,天生的購物狂
※雙十一戲精手冊:定個價而已,你怎麼這麼多戲?
※怎麼看Elie saab這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