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繼承愛國傳統 弘揚民族精神

第二章 繼承愛國傳統 弘揚民族精神第二章 繼承愛國傳統 弘揚民族精神作者:raozbb 來源:理論課部教學網 錄入:raozbb 字體:


第二章 繼承愛國傳統 弘揚民族精神[教學目標]: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大學生在正確理解愛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精神內涵的基礎上,引導大學生將遠大的理想與對祖國的高度責任感使命感結合起來,繼承、發揚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堅持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和擁護祖國的統一,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化作效國之行。[教學重點]:愛國主義的科學內涵;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和擁護祖國的統一;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必須弘揚愛國主義與怎樣弘揚愛國主義。[教學難點]:如何弘揚以改革創新精神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愛國主義精神的發揚。[教學方法]:課堂講授與案例分析相結合、互動交流等方法[教學時數]:6學時[教學內容]:導入語:「我的中國心」 · 黃霑河山只在我夢縈,祖國已多年未親近,可是不管怎樣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心中一樣親。留在心裡的血澎湃著中華的聲音,不管身在他鄉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剛才我們聽到了張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國心》,表達了一個赤子對祖國深沉的熱愛,世界上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愛國主義傳統。千百年來,愛國主義就像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滋潤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心田。它動員和鼓舞了中國人民團結奮進,成為推動我國社會前進的精神支柱和巨大力量。今天,在加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的新形勢下,我們更應當繼承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優良傳統,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化為效國之行,做一個堅定、忠誠的愛國主義者。佳作欣賞:可愛的中國(方誌敏)(讓學生聽愛國主義歌曲《大中國》)下面我們一起學習第二章《繼承愛國傳統 弘揚民族精神》。案例導入:在這裡,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一個名叫李立的中國留學生.講述了他在美國留學時的一段經歷。李立的鄰居是一個人靠賣藝為生的吉卜賽人,男主人叫阿普杜拉。他開朗樂觀、為人誠懇很快就和李立成了好朋友。一個休息日,李立和阿普杜拉一邊喝咖啡一邊聊.談到吉卜賽人四海為家的習俗,李立真誠地對阿普杜拉說:「我很欽佩你們吉卜賽人的才華和生存能力,無論世界的哪個角落,幾乎都有你們吉卜賽人。」阿普杜拉也高興地說:「不錯,我們吉卜賽人無論到哪裡,都能被那裡的人民所接納。」但突然,阿普杜拉的聲音變得低沉了許多:」但這也正是我們吉卜賽人的悲哀,因為我們沒有祖國。」說到這裡,一向樂觀粗獷的阿普杜拉,眼裡噙滿了淚水。李立被深深地震撼了,他突然感到,與阿普杜拉相比,自己是多麼的幸福,因為在自己的身後,有一個歷史悠久的偉大的祖國。可見愛自己的祖國是世界各民族公認的價值標準或共同遵循的價值標準。在古羅馬時代,克呂西翁王波幸拿率兵侵入民族英雄暮各啊斯赤伏刺的國家,為了解除祖國的苦難,暮各啊斯赤伏刺去行刺波幸拿,但不幸被俘。敵人為了使他投降,將他的雙手放在熊熊的烈火上燒灼,直到雙手變成了灰,他也不投降。這個故事受到俄國學者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注意和讚歎。可見,愛國作為一種調整個人與國家和民族關係的道德準則,它早已超出國家和民族的界限,成為全人類公認的美德。自有國家以來,世界各族人民都以是否熱愛自己的祖國,能否為國家貢獻力量作為尺度,來評價一切個人、集團、政黨、階級的言行,並據以評判一個國家的社會先進狀況。因此,熱愛祖國的思想和行為,在人類社會生活中具有深遠的意義。人們把是否熱愛祖國作為分辯美與丑、善與惡、是與非,決定讚揚還是唾棄、效法還是懲戒的準繩。事實上,愛國也是世界各個國家弘揚的主旋律。世界各國都很重視對國民進行愛國教育。儘管人們較少接觸到其他國家宣傳愛國的政治論文,但認真觀察一下也不難發現,世界各個國家種種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措施,無一不同進行愛國教育,加強民族凝聚力,強化國家意識密切相關。例如,幾乎每個到過美國的人,都能深切地感受到美國人那種極強的自信力和自豪感。美國人的這種精神狀態不僅來自於對自己國家富強的良好感覺,更取決於美國人接受的政治與道德價值教育。眾所周知,美國人十分重視自己的民族傳統,也非常珍惜自己的民族歷史。雖然美國的歷史並不悠久,但它很注意發揮歷史與傳統的價值和力量,用以傳播美國精神,鼓舞民眾的士氣。美國有許多全國性的節日:獨立日、國旗制定紀念日、哥倫布日、華盛頓誕辰、退伍軍人節、陣亡將士紀念日、感恩節等等。眾多的節日活動,實際上是對國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方式。有這樣一個故事:在費城,一位長者路遇一位中國遊客,主動提出要驅車為素不相識的人作嚮導。整整一天里,他帶著客人游遍了費城的大小名勝,如數家珍地介紹每一處的歷史,一座有著百年歷史的建築,甚至塊獨立戰爭時期的磚。當那位滿懷感激之情的中國遊客向長者告別時,長者回答說:不必客氣,他歡迎世界各地的人們到他的家鄉觀光。他在費城生活了一輩子,他熟悉這塊土地,熱愛這塊土地。故事中長者對自己的家鄉和國家的熱愛之情溢於言表,這應歸結於美國對國民進行愛國教育的成效。日本是一個具有集團主義傳統的國家。二戰後,在短短的時間內,日本即從戰敗的衰微中一躍而起,迅速成為舉世矚目的經濟大國,並向政治大國邁進,在國際社會中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日本人為此沾沾自喜。日本人何以擁有如此的優越感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日本大和民族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以及由於國家富強、民族團結帶來得自信力和自豪感。這種民族自信力和自豪感的取得也正是實施愛國教育的結果。新加坡是東南亞一個美麗的海島城市國家。它的國土面積很小,資源不豐,但它卻在短短的二十幾年內迅速發展成為亞洲僅次於日本工業國,與韓國、香港和台灣並稱「亞洲四小龍」。新加坡經濟的騰飛,除了與其政治制度、經濟政策的原因外,還與它善於用儒家文化的人本、諧和、合作精神培育國民直接關係。如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經在公開演說中說:「我們不是馬來人,不是中國人,不是印度人,也不是西歐人。我們應該不管人種、語言、宗教和文化方面的差別,大家作為新加坡人團結起來。」以此為精神,新加坡掀起了造就「新加坡人」的運動,要人人都意識到自己是「新加坡人」而不是某一種集團的成員,號召「不分種族。都要在國旗下效忠。」自新加坡共和國成立以來,各屆政府都奉行各種族人一律平等的政策,強調各種族之間要相互協調、相互寬容、和睦相處。這也成為新加坡政府對國民進行愛國教育的重要內容。其它國家,諸如俄羅斯、德國、法國、英國、伊朗等,都十分注重對本國民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德國,凱興斯泰納(1854—1932)的教育理論影響相當深遠,他的教育思想在當時被國家法律認可。凱興斯泰納的公民教育理論的基本內涵是:教育要培養公民確立為國家服務的觀念。他認為,國家是引導人們進入到道德生活的一種人類團體。他主張對學生進行有關公民知識的教學,教育者的責任是使學生「了解國家的任務,激發學生由於對國家任務的了解而產生的公民責任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時,對學生進行「性格訓練」,即對學生進行公民的道德教育和訓練,培養學生的愛國心和忠誠精神。當然,我們所倡導的愛國教育與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所推崇的「愛國主義」有著本質的區別。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所謂的「愛國主義」教育往往與侵略、掠奪、擴張、霸佔別國的領土和利益相聯繫,這是由這些國家的社會制度的本質決定的。社會主義國家所倡導的愛國教育,包括反侵略、反霸權的內容。在人類歷史發展中,中華民族雖歷經風雨滄桑,但總能克服困難,不斷前進。她的歷史、她的文明從來就沒有中斷過。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劫難而奮發圖強,展現出強大的活力和生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千百年來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中華民族是富有愛國主義光榮傳統的偉大民族,愛國主義是鼓舞民族志氣,凝聚民族精神,增進民族團結的一面旗幟,是推動我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力量,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作為新時期的大學生,傳承民族精神,弘揚民族精神,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那麼中華民族具有什麼樣的愛國主義傳統呢?我們又將如何踐行這種傳統呢?下面我們來一起學習一下第一節第一節 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和優良傳統,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精神動力。一個民族需要民族精神,一個時代需要時代精神,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結合。新時期我們仍然需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首先我們應了解愛國主義的內涵。一、愛國主義的科學內涵(1)愛國詞典的解釋:熱愛自己的國家。愛國,是熱愛祖國、忠於祖國、報效祖國的簡潔表達。它指公民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以及所具有的國家意識、愛國覺悟和愛國行動。愛國思想的系統化和意識形態化就是「愛國主義」。(2)愛國主義詞典的解釋: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的思想。規範含義:愛國主義體現了人民群眾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反映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係,是人們對自己故土家園、種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與榮譽感的統一。它是調節個人與祖國之間關係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則和法律規範,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列寧說: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列寧選集》)第3卷,第608頁)。這裡突出了愛國主義的感情。其實,愛國主義既是人們對自己祖國的偉大情感,也是人們對國家忠貞不渝的堅定信念,還是人們發自內心的、對祖國母親的一種責任感,更是激發人們自強奮發、努力工作、拯救國家、為民族爭光的強大推動力。1925年3月,身在美國紐約的著名詩人聞一多獨居異域他邦,有感於時事,對祖國和家鄉產生了深深的眷戀;在西方「文明」社會中親身體會到很多種族歧視的屈辱,更激起了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聞一多寫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愛國思鄉之作。把被帝國主義掠走的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大,比喻為七個與祖國母親離散的孤兒,並寫出了七塊土地對祖國母親的眷戀,澳門便是七子之首。澳門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母親,我要回來,母親!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演唱。七子之歌

香港、澳門、台灣、九龍、威海衛、廣州灣和旅大(旅順、大連)。作者:聞一多  《七子之歌》的全文是: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詩人作《凱風》以愍之。吾國自尼布楚條約迄旅大之租讓,先後喪失之土地,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臆其悲哀之情,蓋有甚於《凱風》之七子,因擇其與中華關係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亦以勵國人之奮興云爾。國疆崩喪,積日既久,國人視之漠然。不見夫法蘭西之Alsace-Lorraine 耶?「精誠所至,金石能開」。誠如斯,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澳門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掠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母親,我要回來,母親!香港我好比鳳闕階前守夜的黃豹,母親呀,我身份雖微,地位險要。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母親,我要回來,母親!台灣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灣。我胸中還氤氳著鄭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水一戰。母親,我要回來,母親!威海衛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的海,這邊岸上原有聖人的丘陵在。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到了。我背後葬的儘是聖人的遺骸!母親,我要回來,母親!廣州灣(今天的廣東省湛江市)東海(島)和硇洲(島)是我的一雙管鑰,我是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 你為什麼把我借給一個盜賊?母親呀,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母親,讓我快回到你的膝前來,我要緊緊地擁抱著你的腳踝。母親,我要回來,母親!九龍我的同胞兄香港在訴他的苦痛,母親呀,可記得你的幼女九龍?自從我下嫁給那鎮海的魔王,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淚濤洶湧!母親,我天天數著歸寧的吉日,我只怕希望要變作一場空夢。母親!我要回來,母親!旅順,大連我們是旅順,大連,孿生的兄弟。我們的命運應該如何的比擬?兩個強鄰將我來回的蹴蹋,我們是暴徒腳下的兩團爛泥。母親,歸期到了,快領我們回來。你不知道兒們如何的想念你!母親!我們要回來,母親!【詩中的"東海"為"東海島","硇洲"為"硇洲島"]法國統治湛江期間,西方建築傳入,霞山出現一批歐式特色的近代建築,雖然由湛江人施工,但由法國人設計,因此,建築物完全西化,反映了法國當時流行的建築風格。這些法式的建築遺迹,成為了解湛江歷史的珍貴「化石」。法式的主要建築遺迹有: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 維多爾天主教堂 ,廣州灣法國警察署,現湛江市霞山區警察分局 硇洲燈塔  這篇組詩作於1925年3月,當時聞一多正在紐約。其序辭中Alsace-Lorraine通譯為洛林地區,位於法國東部浮士山腳下,普法戰爭中割讓給德國,《凡爾塞和約》後歸還。在詩中,聞一多以擬人的手法,將我國當時被列強掠去的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詩歌一方面抒發了對祖國的懷念和讚美,一方面表達了對帝國主義列強的詛咒。  「『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有一句話說出就是禍,有一句話能點得著火。別看五千年沒有說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緘默?說不定是突然著了魔,突然青天里一個霹靂爆一聲:「咱們的中國!」這話叫我今天怎麼說?你不信鐵樹開花也可,那麼有一句話你聽著:等火山忍不住了緘默,不要發抖,伸舌頭,頓腳,等到青天里一個霹靂,爆一聲:「咱們的中國!」   ——聞一多《一句話》

從這種深切的呼喚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什麼叫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可以體會到詩人對自己祖國的感情,這就是愛國主義。由此可見,對祖國的熱愛是愛國主義的最基本的內容,愛國主義的基本要求就是對於故鄉、人民、文化、國家的熱愛。愛國主義的基本要求:1、愛祖國的大好河山。古今中外,人們都把自己的祖國比作母親,對她懷著極其深厚的感情。偉大的音樂家肖邦,年輕時就已經很有名了。當時,波蘭正遭受沙俄的侵略,出於對熱愛祖國的熱愛,他想留在國內。但殘酷的現實會窒息他的藝術才華,所以他接受了師友們的建議:到國外去深造同樣也可以祖國爭光。出國前,朋友們送給他一個銀瓶,裡面裝著波蘭的泥土,勉勵他不忘祖國。後來,由於波蘭反動政府不讓肖邦回國,他在法國、德國等地顛沛流離了19年。那隻裝滿泥土的銀瓶也一直沒離開他。1849年,肖邦在巴黎重病不起。臨終前,他對妹妹柳德維卡說:「我死後,波蘭反動政府是不會允許把我的遺體運回華沙的。但你們至少要把我的心臟帶回去。」肖邦病逝後,朋友們按照他的遺囑,把他的心臟帶回華沙,保存在聖十字教堂里。可見,肖邦的愛國之心也勝一切。祖國,從來都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她首先就是我們腳下這塊世代生息、繁衍的廣袤土地,就是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故土家園,我們對祖國的愛就源於對這片哺育自己的土地的最樸素而真摯的愛。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人最初認識和熟悉的都是自己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隨著社會閱歷的不斷豐富,人們逐漸增加了對祖國廣闊土地及其風貌的認識,從而將對故鄉的依戀之情擴大為對祖國的熱愛和眷戀。無論是遠離故鄉的遊子,還是遠涉重洋的僑胞,都對故鄉、故土有著深深的愛戀。祖國的大好河山在人們的心中佔據著至高無上的地位。毛澤東在他的《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是這樣概括我們祖國的偉大形象的:「我們中國是世界上最大國家之一,……在這個廣大的領土之上,有廣大的肥田沃地,給我們以衣食之源;有縱橫全國的大小山脈,給我們生長了廣大的森林……秀麗的長江像一條系在祖國母親腰間的藍色飄帶,鋪展於雲山天海之間;奔騰的黃河似一條生機勃勃的飛龍,舞動於錦繡大地之上。」又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所描述的:「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對祖國的山河進行了熱情的謳歌,如此壯美的祖國,怎能不深深激蕩起我們熾熱的情感?試想,當我們泛舟西湖,欣賞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美麗景色時,當我們置身戈壁,感受那「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廣袤遼闊時,當我們登臨泰山,領略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磅礴氣勢時,我們的心中怎能不油然升起一種「江山如此多嬌」的情懷呢?在很早的時候我們的前人就把祖國大地稱為「神州」,這是對祖國的熱愛。所以愛國主義首先是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當然,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絕不是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的愛,而應該體現在行動上,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保護祖國的環境、珍惜國家的資源。一方面,每個人都要愛護我們共同生活的這個環境,因為環境的維護需要群體的努力。(材料事例1:是天安門廣場還是垃圾場?(PPT))。作為中國人總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吧,這是五一期間,一位普通民眾帶女兒一起去天安門廣場在降旗時間,記錄下來的情景。當時人山人海地將國旗圍繞了個水泄不通。降旗過程沒開始,圍觀的人群早已內內外外至少七八層。為保證後排的遊客能夠正常觀看,同時也為了保障廣場秩序,武警要求前幾排遊客蹲下或坐下,只聽外邊一聲似曾相識的聲音響起:「坐地報!坐地報!既可看,也可坐!一元錢一份了!」開始還有些沒怎麼明白過來他在喊什麼,回頭一看,才發現原來是賣報者在吆喝。呵呵。這一招還真靈:許多前排的遊客為了能坐下又不至於弄髒衣服,紛紛掏錢來買這份「坐地報」。好傢夥!這可是當天的北京報紙呀!什麼新京報、參考消息、北京晚報等等無一倖免,根本不被人看一眼就成了屁股下的一張廢紙了……  降旗過程悄無聲息、按步就班地結束了。人們開始撤離。看著撤離後的人們相互交流著觀感,我突然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一片垃圾,垃圾一片……這就是我們全國人民的廣場?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素質?黃金周期間,天安門廣場每天清理的垃圾達到27噸,是近五年來垃圾最多的一個黃金周。 據負責天安門廣場清潔工作的北清集團統計,今年黃金周期間,共出動了38輛垃圾車,共清走約190噸垃圾,平均每天27噸左右。如果用一輛載重10噸的大貨車來裝,車隊能從天安門排到王府井大街口,創近五年來之最。  此外,天安門廣場上專門在黃金周增設的8座流動廁所也「爆棚」。據北清集團介紹,七天共有40萬人擠進廁所,北清集團24小時不停抽糞,清理掉的污物達150多噸。所以愛祖國就要熱愛自己的河山,愛護我們的環境。同時愛祖國還表現在要珍惜各種自然資源,中國雖然地大物博,可我們各種資源的人均數在世界上是排名靠後的。(材料事例2:數據統計:我國各種資源在世界上的人均擁有量和消耗量(PPT))。我們的國家是個具有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文明古國,從絕對數量來說,我國自然資源豐富,但因人口眾多,人均佔有資源相對不足,應樹立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愛惜祖國的一草一木。另外,對中國的國情我們也要全面地認識,既要從了解祖國的錦繡河山中激發熱愛之情,也要從認識我國自然條件的某些不足之處增強憂患意識。比如,對中國」地大物博」就要全面認識。據國家國土資源部常務副部長蔣承菘講,隨著礦產開發年代的推移、深度的增加、品位的下降,2000年以後我國部分礦產將呈短缺之勢。目前我國的礦產開發規模居世界第2位,其中濫采濫挖的現象很嚴重,小礦場、小煤窯等造成了很大的浪費。礦產資源是億萬年前生成的產物,大都開採後不能再生。所以我們一定要十分珍惜、節約,合理開採。再比如水資源的問題,據有關資料介紹,我國的人均淡水資源只有世界水平的1/4,居世界第121位,因缺水每年影響到2300億元的工業產值。所以,我們要重視節水問題。中國有句話叫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吃山」,「吃水」確實振興了當地經濟,但由於只注意了「持續開發」,而沒有注意「可持續開發」,結果導致森林被大量砍伐,水土大量流失,沙漠瘋狂肆虐,江河濁浪滾滾……我們必須接受教訓,增強環保意識,合理利用國土資源。 我們要樹立起資源緊缺的意識,提倡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風尚,樹立節約型消費方式。2、愛自己的骨肉同胞。愛自己的骨肉同胞,反映的是對整個民族利益共同體的自覺認同。我們祖國之所以可愛,不僅僅因為她擁有幅員遼闊、物產豐富、山河壯麗的國土,更重要的是因為她擁有世世代代生存在這片國土上勤勞、勇敢、善良、智慧的億萬各族人民。「民為邦本」,沒有人民的土地,無論怎樣富饒美麗,也不過是一塊未開墾的原始的蠻荒之地。各族人民是偉大祖國之本,是偉大祖國的創造者,祖國和人民是密不可分的。沒有人民的祖國是不存在的,離開人民談愛國是不切實際、毫無意義的。歷史證明:所有愛國者都熱愛自己的人民。我國古代就有許多如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為民請命」的愛國之音,到了近代乃至現代更有無數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無產階級愛國者,鄧小平就曾在1981年英國出版的《鄧小平文集》序言中情真意切地寫道:「我榮幸地以中華民族一員的資格,而成為世界公民。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可見,熱愛祖國最根本的是熱愛那些創造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各族人民。愛自己的骨肉同胞,表現在一個人不僅要愛自己的家人,愛身邊的人,還要有「大愛」「博愛」,愛這個社會上所有的人民群眾,不管他出身高貴或是貧*。(材料事例3:感恩中國:一個人的網站(PPT))。(聯繫汶川大地震關愛生命、救助同胞的感人事例)一個人的民間救助——「感恩中國」網站站長張仁傑

  張仁傑,安徽六安人,23歲。2004年年底,從武術學校畢業的他經朋友介紹來到北京當健身教練兼家庭教師,用自己的行動和微薄的收入來救助街道上的流浪兒和病患兒。2005年7月,他在自己租的1.8平米住處創辦了「感恩中國」網站,以通過網路的力量來救助更多的困難群體。他不僅花光了自己的積蓄,每天還累得只有三四個小時的休息時間,網友們戲稱他為「丐幫幫主」。如今,他和他的「感恩中國」網站救助病殘、流浪、乞討者近200人,其活動範圍也早已超出北京,「感恩中國」網站也成為大多數網友心目中名副其實的中國感恩門戶網站。 張仁傑放棄正常的生活而歷盡艱辛地進行他的「感恩事業」令很多人難以理解。對此,他只是很簡單地談到自己對「感恩精神」的理解:「我也只是社會中的普通人,但我認為感恩是每個人基本的道德良知。做人應該懂得奉獻和回報,想一想,誰沒有無助或絕望的時候。」其實,張仁傑自小出身貧寒,他曾親眼看著兩歲的妹妹沒錢治病而夭折,自己卻受到一位叫姜濤的武漢老人資助在武術學校學了四年散打,並憑此在北京找到了健身教練的工作。他現在正是用行動實踐自己的「感恩精神」。感恩中國網站上,張仁傑在記錄一位乞討老人的經歷的文章後面寫道:「或許我們的幫助太卑微了,但是我們這樣卑微的幫助或許能給他們帶來一點點的安慰,哪怕是很微小的安慰我就滿足了。」  張仁傑所說的「卑微的幫助」就是為流浪的人送一件禦寒的冬衣,送一份熱麵條;給無錢治病的孩子聯繫捐款、醫院;為乞討的老人拍下照片,尋找家人……為做這些事情,張仁傑每天早出晚歸。為了最真實地了解流浪人員,有時候,他甚至會和流浪者住在一起,一住一兩個月。有一家電視台曾做了個模糊統計數據: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張仁傑共救助150多名各類病殘流浪乞討人員,其中20多人被送往救助站,幫助10多個老人回家,為8個高度殘疾的孩子完成了手術。  「我的原則是能做一點就要做一點,不想考慮很多。我總覺得尊老愛幼的傳統不能丟,從我的角度來說我給的是人道,不是人格。我只是覺得正常的人都應該知恩感恩,感謝生活所給予我們的今天,能幫助別人就幫助別人,能幫一個是一個。」張仁傑對記者這樣說。張仁傑用照片記錄的事情被網友廣泛轉載,他的感恩中國網站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道,要求捐款和幫助的人也多起來,但張仁傑卻一直拒絕直接接受捐款,他在網站的每一篇文章後面都標明:感恩中國不接受您的捐款,感恩中國僅提供內容的真實性和內容的跟蹤報道。「感恩中國」網站的運作模式也充分體現了他的理性。「現在我主要是關注那些最困難、最底層的群體,用我的相機記錄下他們的真實狀態,自己能幫的就幫,不行的話就把他們的資料放到『感恩中國』網站上去。『感恩中國』也就是搭起一個橋樑,絕不直接接受捐款,而是捐助者和受助者建立起『一對一』的模式,幫助受助者渡過難關。因為需要救助的人太多,網站的捐助說明中就規定『在受助者渡過難關之後即停止捐助』,他們希望藉此幫助受助者面對現實,讓他們和家人一起承擔應有的責任。」3、愛祖國的燦爛文化。廣義的文化是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文化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文化傳統作為一個民族群體意識的載體,常常被稱為國家和民族的「胎記」,是一個民族得以延續的「精神基因」,是培養民族心理、民族個性、民族精神的「搖籃」,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礎。愛國主義情感表現就在對自己祖國燦爛文明的熱愛。這也是各國人民共同的情感。法國小說家都德的愛國主義名作《最後一課》,就描寫了法國人對祖國的燦爛文化(語言文字)的熱愛,以及對失去祖國語言權利的悲痛。小說中的教師韓麥爾先生在給孩子們上最後一堂法語課時,也沒有忘記對學生們進行熱愛祖國、熱愛祖國文明(包括祖國語言)的教育。他告訴孩子們,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象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文明的偉大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不僅創造了豐厚的物質財富,也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用她璀璨的文化時刻影響著世界人類的文明和進步,創造了許多輝映萬古的燦爛業績。我國古代文化璀璨奪目,光彩照人,舉其要者有如下述:商代的青銅文化和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記錄;春秋時期關於哈雷慧星的世界最早記載;戰國時期產生的世界首部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始皇陵兵馬俑;比西方早500年提出的勾股定理特例;比西方早800年問世的藥典《唐本草》;早在二千多年前就發明了造紙術;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發明了雕版印刷;在一千一百年前發明了火藥造炮技術,等等。這一切都是世界科技史上的珍奇,其中四大發明是使我國成為四大文明古國的重要標誌,它的西傳則對西方文明的發展產生了盡人皆知的影響。據有關資料統計:在世界科學成就中,從公元前六世紀到公元1500年止,世界最重要的發明創造有54項,其中中國就有31項。而由英國人李瑟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發現,在十六世紀以前,中國人僅在科學技術方面領先於世界的發明就有一百餘項之多,從而證實了中華民族歷史文明的偉大創造。我國古代科學家,燦若群星,令世人矚目:東漢科學張衡,創造出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轉動的渾天儀和測定地震方位的地動儀。後者比歐洲出現的第一台地動儀要早1700多年。他還在世界上首次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南朝科學家祖沖之,推算出圓周率兀的值在3.141526和3.1415927之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數值準確到小數點以後七位數字的科學家。他提出的兀的密率355/133要比歐洲早1100多年。唐代的天文學家僧一行成為世界上測量子午線長度的第一個人。元朝科學家郭守敬和王恂、許衡等科學家共同編製了《授時歷》。該歷同現行公曆即1582年提出的格列高利歷一年的周期相同,然而比後者的確立早300年。李時珍是明代傑出的醫藥學家,經過27年艱苦勞動。終於著成世界上內容最豐富、考訂最詳細的藥物學著 作《本草綱目》。我國古代科學家作出了卓絕的貢獻,使我國的傳統科技直到明朝時為止一直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應該說,以和合為核心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在其源遠流長的歷史中,充滿了輝煌與苦難、成就與挫折。這一切,不僅深刻地聯繫著每個華人的心,決定著他們的思想感情,而且影響著眾多其他外國民族和異域文化的發展進程(公元7世紀日本的大化革新便是一個典型)。因此可以說,中華文化既是海內外中國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礎,也是歷史、現代和未來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中華文明蜿蜒奔騰了五千年,當她進入第六個千年之際,人們在回顧,在反思,在警醒。要讓她更加繁榮,更加勃發,為這個越來越多元化的世界作出新的貢獻,是我們每個華夏民族成員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4、愛自己的國家。人們在談論愛國主義時,常常容易把「國家」和「祖國」當作同等概念來理解。實際上,在階級社會裡,兩者是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概念。「祖國」更突出民族性和自然屬性,指居住在一頂疆域內的單個或多個民族的人民經過長期共同生活、勞動,進行物質文化交往,形成的集自然、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和心理關係於一體的社會共同體,主要包括國土、國民和國家機器等基本要素。「國家」則強調政治性和階級屬性,指在階級社會中,為了維護社會共同體的秩序、安全、主權和穩定,而由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為實施階級統治而建立的政治共同體,主要由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軍事警察機關等強力政治機構組成。一個國家的政治前途如何,國家是分裂還是統一,是興盛還是衰敗,都與國土完整與否、與國民的命運休戚相關,因而愛國主義就必然包含著愛國家的政治內容。因此世界各國均對自己的國民,尤其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美國人也講愛國主義。美國人崇尚肯尼迪的一句名言:「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些什麼,先問你能為國家做些什麼!」他們富有很強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總是自恃「我作為一個美國人是幸福的,是值得驕傲的」。他們不僅一貫對國民、包括對兒童灌輸這種思想,還採取多種形式不斷強化。就拿國旗來說,每逢節日、慶典或集會,家家戶戶,包括汽車上都掛著國旗。2001年「9.11」事件後,國旗的銷售量大幅度地增加。他們在很多產品,包括開心果、杏仁等小商品包裝上都印有美國國旗的標誌,連兒童的電子遊戲,都有組合國旗的類似項目。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傳統源遠流長,自古以來,愛國的思想和行為就受到人們的褒獎和景仰。愛國主義又是具體的,歷史的,在不同的歷史時代和文化背景下所產生的愛國主義,總是具有不同的內涵。愛國主義的豐富性和生命力,正是通過它的歷史性和具體性來表現的。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愛國主義主要表現在為致力於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把黑暗的舊中國改造成光明的新中國。在現階段,愛國主義主要表現在獻身於建設和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獻身於促進祖國統一大業。愛國主義隨著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發展而發展。在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世界上國家消亡後,愛國主義就會失去存在的條件和意義。在階級社會中,愛國主義具有階級性,不同的階級對待祖國的感情,既有一致的方面,也有差異的方面,甚至有對立的方面。愛國主義是對整個民族大家庭的熱愛,要以實際行動維護中華民族的大團結,當外敵入侵、國家民族面臨生死存亡威脅的時候,中華民族大家庭總能團結一致、共同對外。愛國主義的這些特點,要求我們以歷史唯物主義態度,去認識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愛國主義,將其放到歷史發展的鏈條中,依據當時的具體條件去進行評價,尊重歷史,不苛求古人,既充分肯定歷史上的愛國人物、愛國情感、愛國思想和愛國行為,又看到這些人物、情感、思想和行為的歷史局限性,從愛國主義的豐富表現中,升華出愛國主義的普遍情懷。愛國主義是一條重要的政治原則。我們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丟掉國格人格。作為一名中國人,無論身在何方,我們都應該熱愛自己的國家。二、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優良傳統源遠流長。自古以來,愛國的思想和行為受到人們的褒獎和敬仰。我們要在新形勢下進一步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優良傳統。那麼中華民族具有哪些愛國主義優良傳統呢?首先我們提到的是1、熱愛祖國、矢志不移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中華大地,自古人傑地靈,近代群星璀璨。從戰國時期屈原《離騷》「伏清白以死直」以明志,投身汨羅江愛國自刎的行為,到漢代蘇武牧羊19年的堅貞愛國情操,從南宋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民族英雄的愛國主義氣節,從到近代孫中山、毛澤東為了國家人民的幸福貢獻一生的愛國舉動。在中國這塊用鮮血染紅的土地上,許多英雄人物的動人事迹,成千上萬中華兒女表現的英雄氣概和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譜寫了一首首中華民族的英雄史詩。因此,不管我們個人身處順境還是逆境,我們的祖國是發達還是落後,愛國應是忠貞不渝的。我國才華橫溢的核物理專家錢學森,美國海軍師長金波爾稱他「無論走到哪裡,都抵得上5個師」。由於美國的阻撓,他花了5年時間,才回到國家。錢學森是新中國導彈事業的開創者。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導彈核武器研製成功,美國用了13年,而我國僅用了兩年多的時間,這一成就震驚了世界。美國一位專欄作家這樣說:「金波爾的話說錯了,錢學森在科學上的價值豈止只抵三、五個師的兵力,他替中共研製的飛彈,不但完全平衡了中共與美國之間戰略武器的差距,也使中國對蘇聯的威脅產生抗衡。像錢學森這樣的科學家還有許多:錢三強、李四光、華羅庚、鄧稼先等,都是從國外學成以後歸國的,在他們看來,事業和成就只有同祖國緊密聯繫在一起才是最有意義的。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國主義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發生髮展起來的,是由人們與祖國的利益關係所決定的。人們生活在一定的國度里,個人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緊的連在了一起,個人的生存依賴於祖國的生存,個人的發展依賴於祖國的發展,個人的地位取決於國家的地位。祖國興則國民榮,祖國辱則國民恥,這是歷史的經驗。顧炎武就曾經說:「保天下者,夫之,與有責焉耳己」(顧炎武《日知錄》)意思是:保衛天下,就算沒有任何地位的平民百姓,也有參與的責任。顧炎武是明清之際著名思想家、文學家。他認為每個人都應以國家大事為己任,也就是後來更加簡練而通行的格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以天下為己任,無論身居何位,都心憂天下、關心國家命運和民生的苦樂,自覺地把個人的前途與國家的興衰聯繫起來,把愛國的思想付諸實際行動,這是中華民族傳承悠久的愛國情懷。3、維護統一、反對分裂。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是在祖國的統一和分裂不斷交替、民族融合和衝突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統一體,雖然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在歷史上合合分分,分分合合,但主流、主導的趨勢是聯合是統一。在學過中國歷史的都知道,從孔子的「一匡天下」、孟子「定於一」、荀子的「文王載百里而天下一」到董仲舒「萬物之統皆歸於一也」,都體現維護國家和民族統一的思想,還有歷史上的傑出人物,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乃至清朝的康熙皇帝等,也是符合各族人民的統一意志並得到了人民的支持,才為國家的統一創造了不朽的業績。由此可見,中華民族的團結統一具有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歷史基礎。民族團結和睦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是我國各族人民最高利益和神聖職責。統一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如果有人卻不顧人民和國家的強烈反對,試圖分裂祖國,這是違背社會發展潮流的,不符合人民的利益與發展需要,是不得人心註定要失敗的。所以保衛國土、愛我家鄉、維護祖國領土完整和統一是每一個公民神聖使命和義不容辭的義務。4、同仇敵愾、抵禦外侮。中華民族是一個酷愛自由,勇於反抗侵略的民族。面對外來侵略,各族人民團結一致,同仇敵愾,奮起反抗,譜寫了無數偉大的愛國詩篇。也正是在抵禦侵略、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的過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堅持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的民族品格;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民族團結意識;不畏強暴、敢於同敵人血戰到底的民族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勇於依靠自己的力量戰勝侵略者的民族自強精神;開拓進取、善於在危難中開闢發展新路的民族創造精神,堅持正義、自覺為人類和平進步事業貢獻力量的民族奉獻精神。如南宋民族英雄岳飛在《滿江紅》中面對外侮,「怒髮衝冠」,發出了「還我河山」的吶喊。明將戚繼光,面對倭寇的侵擾,組織了」戚家軍」,為了保衛國家,抗擊侵略,「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刀馬上行」——《馬上作》,終於經過10年的征戰,掃清了東南沿海的倭患,使人民安居樂業。民族英雄鄭成功,率軍收復台灣,趕走了荷蘭殖民者,使淪陷了38年的寶島回到了祖國的懷抱。1898年法國強租廣州灣,引起中國人民的強烈不滿,現在湛江的「寸金橋」,就表現出中國人民對外國侵略者寸土不讓的決心。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遭受帝國主義列強的欺凌,面臨著深重的民族災難。受到壓迫的中國人,從來就沒有屈服過。為了反抗外敵侵略,挽救民族危亡,中國人進行了前仆後繼的鬥爭。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鬥爭,太平天國農民英雄痛打「洋鬼子」「洋槍隊」的鬥爭,台灣人民的抗日鬥爭,到義和團的反帝運動,無不顯示了人們英勇頑強的愛國主義精神。中國人在積極反抗侵略的同時,其中的先進分子也在苦苦地探索著變革圖強、振興中華的良策。「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告誡人們要「師夷長技以制夷」,康有為掀起了維新變法的高潮。「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又領導人們走上了探索革命救國的道路。為了革命,為了救國,孫中山數度流亡,奔走海外。據統計,孫中山一生曾四次橫渡太平洋,四次橫渡印度洋,六次橫渡大西洋,七次到檀香山,四次到美國,四次到英、法,七次到越南,八次到新加坡,十多次到日本,足跡遍布全球,航程達20萬里,等於繞地球轉了五圈,真是不辭辛苦,不遠萬里。為了革命,為了救國,他一次次地發動武裝起義,單是辛亥革命前他就組織領導了10次起義。起義,失敗,再起義,再失敗,可說是屢敗屢戰。孫中山有一手行醫的好技術,如果為了個人生活的安逸,他完全可以不必如此奔波操勞。愛國主義貫穿著中國人民創造整個近代歷史的始終。 由此可見,愛國行為不僅是一種個人的實踐活動,更是全體人民的集體實踐活動,正是在群眾性的愛國主義實踐活動中,才產生了無數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譜寫了愛國主義的壯麗篇章。三、愛國主義的時代價值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範疇,它隨著歷史條件和歷史階段的變化而發展變化。在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隨著各民族發展的不同歷史任務具有不同的時代內容和時代價值。古代愛國主義的時代內容是創建文明統一的中國。中國古代曾經歷了漫長的封建時代,在封建社會階段,愛國主義總是同反對分裂、反對民族壓迫、反對統治階級內部昏庸腐朽和封建專制的鬥爭相聯繫。 近代愛國主義的時代內容是拯救危亡困境中的中國。鴉片戰爭以後,各國列強運用軍事、政治等各種高壓手段,把中國由一個封建主權國家逐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面對強大的敵人,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的愛國者,在捍衛祖國的獨立和主權的鬥爭中,把強烈的憂患意識與堅定的民族自信心、抵抗外國侵略者的鬥爭精神與向外國學習的虛心態度、熾熱的報國之志與積極探索救國之路結合起來。現代愛國主義的時代內容是建立獨立自主的新中國。現代愛國主義注入了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新鮮血液,使新民主主義革命從一開始就是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相結合的社會運動。當代愛國主義的時代內容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現階段,愛國主義的主要表現為獻身於建設和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事業,獻身於促進祖國統一的事業。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深刻把握愛國主義的時代價值,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一)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繼往開來的精神支柱打開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冊,每一頁無不閃耀著愛國主義的燦爛光輝。中華民族的愛國志士,不畏強權壓抑,不懼虎豹豺狼,為了人民的幸福,為了民族的自由,為了國家的獨立和昌盛,譜寫了一曲曲愛國主義壯歌。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強大的精神支柱,是不可戰勝的偉大力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致力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建立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集中整個民族的智慧來謀求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振興。正如胡錦濤指出:」包括大陸同胞、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都應該為自己是中華民族的成員而感到無比自豪,都應該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都應該以自己的努力為中華民族發展史續寫新的光輝篇章。」(二)愛國主義是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紐帶愛國主義是一種偉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民族紛爭和國家分裂的局面,由於愛國主義支配和調整著個人與民族、國家的關係,總是能夠平息風浪,維護了祖國的統一,使我們這個多民族國家始終成為一個堅如磐石的整體。從鴉片戰爭以來的100多年中,祖國多次遭到外敵人侵,但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我國各族人民團結對外,奮起反抗,譜寫了一篇又一篇英勇豪邁的偉大史詩。歷史實踐證明,什麼時候團結統一,國家就強盛安寧,什麼時候分裂內亂,國家就積貧積弱。歷史的真實景象,已牢牢地銘刻在中華兒女的歷史記憶之中。因此,團結統一始終代表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代表了中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國家的核心利益。在反對分裂國家這個重大原則問題上,中國人民絕不會有絲毫猶豫和退讓。骨肉離別和紛爭,是讓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只有骨肉團聚,祖國統一,才是中華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三)愛國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輝煌燦爛的中華古代文明,曾經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並且遠播海外。但從鴉片戰以來的100多年中,我國幾乎到了亡國的邊緣。無數愛國仁人 志士,努力探求救國救民之道。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艱苦的奮鬥,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天,實現全面建設 小康社會的各項發展目標,並在此基礎上基本實現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項宏偉而艱巨的歷史任務。要完成這一任務,需要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齊 心協力進行長期的努力和奮鬥。在奮鬥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和困難,甚至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風險和考驗。但實踐證明,愛國主義會以其強大的凝聚力 和感召力,最大限度地動員各種社會力量,為祖國的統一、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幸福和社會的進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四)愛國主義是個人實現人生價值的力量源泉愛國主義不僅體現了我們每個人對祖國的熱愛,還體現了我們每個人對祖國的一份責任。一個熱愛祖國的人往往有著明確的目標和崇高的理想。愛國不僅僅是一種主觀的精神,還是一種堅定而執著的行為。一個人對祖國愛得越深,歷史責任感就越強,人生目標就越明確,人生信念就越堅定。錢學森在被評為「兩彈一星」的功臣,受到國家的表彰時,他是這樣說的:「說是表彰我對中國火箭導彈技術、航天技術和系統工程論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我想這裡面『中國』兩個字是最重要的。」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要把愛國主義情感轉化為矢志報國的行為。我國在奧運會上拼搏的運動健兒(29屆奧運會)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總之,愛國主義是一種強大的凝聚力。愛國主義是由人們與祖國的利益關係所決定的。人們生活在一定的國度里,個人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緊的連在了一起,祖國興則國民榮,祖國辱則國民恥,這是歷史的經驗,也是世界各個民族的公識。正因為如此,愛國主義是凝集人們的巨大精神力量,使人們凝心聚力,同心同德,反抗侵略,振興國家。在我國多民族的大家庭里,各民族的發展歷史有長有短,風俗習慣、宗教信仰、語言文字多有不同,經濟文化的發展存在著較大差距,甚至由於種種原因,在一些民族之間還曾發生過流血衝突。但是,歷經數千年大風大浪的考驗,整個中華民族卻一直保持著蓬勃的生機和旺盛的活力。是什麼力量把這眾多的大小民族團結、凝聚在一起的呢?正是偉大的愛國力量。愛國主義是一種巨大的向心力。過去,許多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正是在這種力量的驅使下,一心投向偉大的愛國事業。他們為了祖國的解放、建設和改革,不顧生活的環境、背景,甚至不顧生命危險,出錢出力,獻計獻策。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其圖民族之強事業曾得到很多海外僑胞的鼎立相助;新中國的建立,也凝聚著海外僑胞的惓惓之忱。昔日的陳嘉庚,當今的楊振寧、李政道等,之所以身在異域而心繫祖國,就是因為有愛國主義這一巨大的向心力存在。愛國主義還是一種強大的感召力。祖國養育了她的國民,國民為國效力作為回報,這是人類的一種崇高的責任感和知恩圖報的精神。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愛國主義是一種巨大的道德力量,一種高度的責任感。人們對光明和美好的前景充滿信心,為此努力學習和工作,直至在特殊情況下不惜犧牲個人的生命。視頻資料——2006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丁曉兵第二節 新時期的愛國主義一、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和擁護祖國統一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蓬勃興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愛國主義被賦予了新的歷史內涵和突出新的時代特徵。這主要表現在:(一)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的一致性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首先體現在對社會主義中國的熱愛上,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每一個公民必須堅持的立場和態度。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的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以後,愛國主義就與社會主義密不可分。歷史上的中國,都與剝削制度相聯繫起來。但是,到了社會主義的歷史時代,情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社會主義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為先進的社會制度,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當家作主,對國家實行管理。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的立國之本。社會主義作為一種先進的社會形態,其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削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經過長期革命鬥爭得出的正確選擇,是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愛國主義是社會主義的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傳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對於生活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廣大中國人民來說,愛祖國,也就必然愛社會主義。因此,把愛國主義同社會主義有機統一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本質要求。針對過去出現的「不愛社會主義不等於不愛國」的論調,****有過明確的說法:「在今天,我們講愛國就是要愛社會主義祖國」。當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已成為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有機地統一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之中。愛國主義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重要的精神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愛國主義提供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有力的政治保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需要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只有融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才有強大的生命力。社會主義中國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經過流血犧牲,長期艱苦奮鬥建立起來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同樣是中國的歷史和現實所昭示的真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國家繁榮昌盛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奮鬥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矗立著一座座愛國主義的豐碑。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是高舉愛國主義旗幟並躬身實踐的光輝典範。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愛中國共產黨、愛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內在一致性。(二)愛國主義與擁護祖國統一的一致性愛國主義是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紐帶,熱愛祖國就應包含著擁護祖國的統一。自古以來,愛國主義的一個基本內容,就是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回顧歷史我們清晰地看到,維護祖國的獨立統一就像一條紅線始終貫穿於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發展史之中。中國古代先賢早就提出了「大一統」的政治哲學思想,維護國家統一也成為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傳統中最重要的理念。熱愛祖國,就要反對一切分裂祖國、破壞祖國統一的行為,牢固確立國家主權神聖不可侵犯。祖國尊嚴重於一切的堅定信念。要和一切破壞祖國統一、分裂祖國的行為坐鬥爭,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當前,由於種種原因,台灣問題遲遲沒有得到妥善解決,海峽兩岸仍然被人為地分割著,「台獨」勢力依然十分猖獗。這種分裂狀況嚴重違背了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國各族人民的利益和願望,也成為制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的一個最大障礙。在這種情況下,尤其需要強調把維護祖國統一作為愛國主義的基點,使之成為動員和激勵人們為實現祖國統一而戰的強大的精神支柱。愛國主義與擁護祖國統一的一致性,不僅是對生活在中國大陸的中國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對全體中華兒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僑胞的基本要求。在這個問題上,愛國與否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則。鄧小平曾經指出:「港澳、台灣、海外的愛國同胞,不能要求他們都擁護社會主義,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對社會主義的新中國,否則怎麼叫愛祖國呢?」作為中華兒女,你不一定贊成大陸實行的社會主義制度,但卻不能損害社會主義祖國的利益,不能不擁護祖國統一。只要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就能夠求維護祖國統一之同,存意識形態之異。在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發展史上,維護祖國統一、反對祖國分裂是中華兒女愛國情懷的重要體現,也是對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及民族感情的認同。任何旨在製造國家分裂、損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言行,都會遭到具有強烈愛國主義精神的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堅決反對。案例探討:課堂上的交鋒一位原為記者的中國留學生,赴法國巴黎某大學就讀,在第一堂對話課時就受到了教授的「挑戰」。教授:「作為記者,請概括一下你在中國是如何工作的。」留學生:「概括一下來講,我寫我願意講的東西。」教授精心設計了一個陷阱:「我可以知道您來自哪個中國嗎?」「先生,我沒聽清楚您的問題。」「我是想知道,您是來自台灣中國還是北京中國。」霎時,全班幾十雙不同顏色的眼睛一齊掃向了中國留學生和一位台灣同學。中國留學生沉靜的說:「只有一個中國,教授先生,這是常識。」隨後,那位台灣同學在教授和同學的注視下也重複一遍說:「只有一個中國,教授先生,這是常識。」教授似乎不甘心,提出一個更大難度的問題:「我實在願意請教,中國富強的標準是什麼,這兒坐了二十幾個國家的學生,我想大家都有興趣弄清楚這一點。」中國留學生站了起來,一字一板地說:「最起碼的一條是:任何一個離開國家的我的同胞,再不會受到像我這今日承受的這類刁難。」教授離開了講台走向中國留學生,一隻手放到他的肩上,輕輕地說:「我絲毫沒有刁難您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國人是如何看待他們自己國家的問題的。」然後,他大步走到教室中央大聲宣布:」我向中國人脫帽致敬。」是的,整個世界對中國的評價就是從我們自己的表現的來的。我們自尊、自強,並且深深地熱愛自己的國家,才能贏得世界人民對中國和中國人民的尊重。二、愛國主義與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是當今時代發展的重要趨勢。它的發展使世界各國在經濟上的聯繫日益緊密,同時也影響到世界各國的政治和文化,對愛國主義也提出了挑戰。正確認識當今時代的愛國主義,必須聯繫並把握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及其影響。(一)經濟全球化形勢下要弘揚愛國主義經濟全球化的一個特點是超越民族和國家的界限。在經濟全球化中,商品的運動、資本的流動、跨國公司、大眾文化等因素導致了對民族國家界限的超越。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某種程度上地球已經變成了「地球村」,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之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差別越來越小,各國共同利益不斷增加,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共同利益增多。但是,民族國家依然是當今世界國際關係中最基本的行為主體,追求其國家利益仍然是其行為的出發點和根本任務。經濟全球化不僅使競爭的範圍擴大到全球領域,而且使競爭的激烈程度不斷強化,也使各國之間各種利益衝突的可能性也增加。於是,要想在競爭中獲得最大的利益,把損失減少到最小程度以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尊嚴,各民族國家必然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我們所處的時代仍然是全球化趨勢與民族國家觀念並存的時代。全球化沒有導致民族國家時代消失。民族國家觀念和意識的倫理價值趨向――愛國主義要給予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永遠是我們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和永恆的主題。我們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必須堅定地捍衛自己國家的利益,這就更需要愛國主義的支撐。不能籠統說由於經濟全球化的出現,民族國家的時代就完全過去了。發達國家之所以對超越民族國家界限感興趣,是因為這一界限對它們的跨國公司來說,更像資本積累的消極界限除非它們面臨更強大的發達國家的欺壓。至於發展中國家之所以對民族國家界限不能忘情,乃是因為這一界限是它們發展的有力屏障和積極推動者。因為一個具有堅定的民族國家意識、獨立自主地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勢政府是第三世界國家擺脫依附地位的先決條件。既然發展中國家的人口要佔到全世界人口的4/5,並且他們或遲或早都要走上現代化的道路,都要藉助民族國家充當其發展的有力屏障,那麼,西方學者預言「民族國家時代已經過去」的論斷,未免言之過早。當前世界經濟結構在某些環節上,存在著全球化對民族國家傳統思維和行為模式的衝擊;但在更多的環節上,甚至可以說在總體上,依然是民族國家的觀念和意識支配著人們的行為模式。這是因為國家之間的利益差異和對立並沒有因全球化而消失。且不說美國的霸權主義日益激發、加深著伊拉克、古巴、利比亞、南聯盟等發展中國家的領導者和人民的民族國家意識,就是在發達國家內部,美國與歐洲聯盟各國之間的種種利益差異與矛盾,也時刻刺激著歐洲國家人民對美國的不滿情緒,從而不時發出「經濟愛國主義」的呼聲。如果說,作為工業發達國家的法國尚且提倡「經濟愛國主義」,我們作為發展中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面對強手如林的險惡國際環境,面對國外敵對勢力妄圖西化和分化我國的戰略,就更不能不講愛國主義了。我們要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加速提高中國的國力。經濟全球化將給中國帶來怎樣的結果,是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還是國力衰退?應該說,這兩種可能性都是存在的。經濟全球化對中國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會。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國,有成熟的心態和足夠的經驗應對世界的新情況。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只有充分利用它所提供的機會,積極應對挑戰和風險,既要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提供的機會,又要充分認識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和危險,維護國家的安全,發展國力,才能實現民族復興的目的。(二)經濟全球化與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把握經濟全球化趨勢與愛國主義的相互關係,我們就要樹立以下觀念。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報效祖國之心不應有差別。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公民在世界範圍內流動,但作為中華兒女,不管你身在哪裡,也不管你政治立場和你的信仰如何,愛國之情應終身不渝。都應當以自己的方式來報效祖國。(材料事例6:世界華僑華人聲援祖國抗擊非典(PPT))。當中國兩岸三地遭受的非典型肺炎疫侵襲時,全球華僑華人關心國內的親人朋友,並以各種力所能及的方式支持祖國的抗擊非典戰役。   美國東西海岸的華僑華人社區不約而同地發起了聲援活動,紐約、舊金山、洛杉磯的主要華僑華人社團動員起來捐款捐物。紐約僑界募捐大會一次就籌集了10萬美元捐款;舊金山僑界已先後兩次募集了大量醫療用品和器械裝運回國;洛杉磯地區華僑華人社團也積極行動,募集了2萬多美元捐款和6萬多美元的藥物支援兩岸三地抗擊非典。   美國華僑華人專家也組織起來為中國抗擊非典貢獻力量。由旅美華裔專業社團發起的「非典救援基金會」在紐約成立,基金會將不僅在美國各地募捐活動,還將在廣大旅美華裔專業人士的支持下,幫助有關亞洲國家加強非典治療和臨床研究,許多社團負責人紛紛獻計獻策,宣布各自組織為幫助祖國人民戰勝非典出一份力量、獻一份智慧的具體設想。   在歐洲,旅法華僑華人社團和留學生組織倡議為戰鬥在防治非典第一線的國內醫護工作者捐款,以實際行動支援祖國抗擊非典的鬥爭。全法中國學者學生聯合會倡議每一個有愛國心和責任感的同學立即行動起來積極支持捐款活動;法國華僑華人會主席團召開會議專門討論如何資助國內抗擊非典,華僑華人代表說,在祖國受到非典威脅的緊要關頭,海外華僑華人應該與祖國人民站在一起。   在南美洲,巴西華人文化交流協會致信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向戰鬥在抗擊非典前線的醫務工作者表示慰問。慰問信說,在非典這一嚴重的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醫務工作者臨危不懼、捨生忘死,戰鬥在第一線,為患者帶來福音,為國家奠定安寧,巴西華僑華人向醫務工作者及其家人致以最良好的祝願和最親切的慰問,希望他們在危險、繁忙的工作中多多保重。   在東南亞,菲律賓華商聯總會(商總)向中國國務院僑辦發出慰問信,對中國在抗疫作戰中積極採取各項防治措施、從而受到國際社會肯定表示敬佩,並祝抗疫戰爭早奏凱歌;商總永遠名譽理事長陳永栽先生也以個人名義向僑辦致信表示,願為中國的抗疫工作竭盡全力。   在大洋洲,紐西蘭惠靈頓的新華人聯誼會組織了「獻愛心,抗非典」募捐活動,得到華僑華人和紐西蘭人的熱烈響應。聯誼會在當地媒體刊登廣告說,祖國人民目前正萬眾一心地與非典進行著勇敢的鬥爭,我們無時無刻不挂念萬里之遙、身處抗擊非典第一線的國內親人和朋友,聯誼會號召會員們慷慨捐款,為祖國人民早日戰勝病魔貢獻一點力量。2、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科學無國界,但科學事業的發展和科學家的命運都與自己的祖國有著密切的關係;科學知識是無國界的,但科學知識的運用卻不能離開具體的國家。(材料事例8:華羅庚(PPT))。愛國主義對祖國的最深厚的情感,就是為了祖國人們可以拋棄自己的一切,包括榮譽、事業、優越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等。我國許多旅居海外的科學家,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克服艱難困苦,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從國外回國效力,為祖國建設、民族繁榮作出巨大的貢獻,這也是深厚愛國情感的生動寫照。著名橋樑建築專家茅以升,二十三歲在美國獲得工科博士學位之時,人們紛紛向他投來尊敬、讚美的目光,一份份誘人的聘書也向他招手。有人勸他留在美國,說是科學沒有國界。但是茅以升卻斬釘截鐵地回答:「不!縱然科學沒有祖國,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我是中國人,我的祖國更需要我!」他毅然踏上了回國的歸途。正是對祖國的熱愛,茅以升才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條件。這一點反映了科學家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辨證統一。各國科學家為自己祖國的科學事業忘我工作,力爭多出成果,同時又把自己的科學成果無償或有償貢獻給世界各國人民,為世界和平和全人類幸福服務。真正的科學家,首先是真正的愛國主義者,同時又是國際主義者。3、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要始終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尊嚴。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某些國家打著經濟全球化的旗子來推行他們的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念,別有用心的傷害他國的主權和尊嚴。當今世界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念呈現多元化的特點,企圖用一種政治制度、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去同化他國,統一世界,是根本行不通,只會危害到世界的和平和發展。對此,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認識,一方面我們要利用全球化帶給我們的機遇,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步伐,另一方面我們要始終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尊嚴。(材料事例9:保釣運動(PPT))。保釣運動二十年   釣魚諸島位於台灣基隆市東北約92海里的東海海域,主要由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和北小島及一些礁石組成。釣魚諸島總面積是6.3平方公里。在這些島嶼當中,釣魚島的面積最大,4.3平方公里,海拔大約是362米,釣魚島上長期無人居住,在中國的歷史上也叫釣魚台,這個釣魚台列島也叫釣魚島列島。明、清兩朝均將釣魚諸島劃為我國海防管轄範圍之內,已明確為中國領土。釣魚台是屬於中國的!日本京都大學歷史系教授井上清在"釣魚台諸島的歷史及其領有權"文中強調,從明清二代及日本琉球的歷史記載,"釣魚島諸島,歷來是屬於中國的"。但因自一八四二年鴉片戰敗後,中國積弱不振,引起了日本侵佔野心。  一八七九年,日本派遣軍艦,攻打琉球,廢除琉球王,改琉球為沖繩縣。日本雖已并吞琉球,但琉球王政府與琉球人民,正如井上清所認定,從未表明釣魚台為琉球所有。日人古貨辰四郎等曾再三申請開拓釣魚台之許可證,都被沖繩縣與日本內政、農、商各部迭次駁回。足見,釣魚台不屬於日本。1895年4月17日甲午戰爭爆發,中國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及釣魚台割予日本,這些島嶼被日本劃歸沖繩縣管轄。1951年9月8日,日本同美國簽訂《舊金山和約》,將釣魚諸島連同日本沖繩交由美國託管。  但在一九六八年六月,日本發現釣魚台附近有石油礦苗後,日本外相福田妄稱,"日本除對釣魚台有主權外,並保留索取東海大陸層的權利"。日人遂於一九六九年五月在釣魚台逕行豎立水泥標柱,正面寫"八重山尖合群島釣魚台",背面寫"沖繩縣石垣市字登野城二三九二番地"與"石垣市建立"字樣。  一九六九年十一月,美日聯合公報決定:將琉球於一九七二年五月十五日"歸還"日本。並在一九七一年六月十七日,美日正式簽約,又將釣魚台包括在琉球之中。在美日聯合公報發表後第一二年,即一九七○年八月,琉球議會通過,確認釣魚台屬於沖繩縣石垣市。同年九月,據日本共同通訊社報道:"沖繩縣警察局將釣魚台上青天白日旗拔下撕毀,並將台灣漁船驅逐"。  消息傳到美國後,普林斯頓大學中國留學生,鑒於國土受侵,漁民受辱,激於愛國熱情與義憤,遂於一九七0年底,普林斯頓大學沈平、李德怡等人組成了"保衛釣魚台行動委員會"(以下稱保釣會),強調以行動"警告日本"、""抗議美國"、"呼醒國人"。  全國各地中國學生,先後紛紛響應。馬利蘭大學中國學生聯合了美利堅大學、霍德大學、約翰霍布金大學等同學,也組成了"保衛釣魚台行動委員會華府地區分會"。至1971年初,「保釣行動委員會」幾乎遍及全美各地近60所高校。1971年1月29日,北加州金山灣區9所高校的500名留學生在伯克利分校的呼籲下,自發集結在舊金山市,發起保釣遊行示威活動。同一天,紐約市、芝加哥、西雅圖和洛杉磯均發生了類似的留美學生「保釣」遊行,2500名中國留學生於聯合國總部外舉行保釣示威。並於一九七一年一月三十日集含了六七十人到日本大使館示威,由三位代表提送抗議書。當日晚,第七與第五電視台及次日華盛頓郵報,都有報道。  一九七一年一月三十日的連鎖示威遊行,激發了全美華人保衛釣魚台的熱情。"全美釣魚台行動委員會"決定於一九七一年四月十日在華盛頓舉行擴大示威。抗議對象,不止是日本大使館,還有美國國務院與台灣大使館。據報道,當日參加遊行的約二五○○人。1971年2月28日,香港40多人前往日本領事館遊行示威。1971年4月10日,來自全美30餘所高校,17個地區的近4000名留學生、華僑齊聚於華盛頓憲法大道與二十三街的廣場,保釣運動達至高潮。1971年8月28日,美國西南地區10多所大學的保釣會在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魯日舉行美西南大會,約有百餘人參加討論保釣方向及具體行動,會中通過了四項原則,反對任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國際陰謀。  國務院對示威代表宣稱:釣魚台主權誰屬問題,應由中日雙方會商決定,美國保持中立。示威後,保釣會特別邀請楊振寧、吳仙標、盛毓真、鄭志雄等人向美國參議院遊說,但效果不大。  一九七二年五月十三日,也就是美國將琉球釣魚台正式移交"歸儲"日本之前兩天,保釣會又在華盛頓示威。口號是:保衛釣魚台、打倒日本軍國主義、粉碎佐滕大東亞共榮圈、反對美國偏袒佐滕陰謀、中國人民團結起來。此次示威,因中央日報報道徐守騰事件,引起同學之間互相猜疑,誰真誰假、誰被利用等分裂問題,致多數同學裹足不前。此次示威人數,反比上次減少一半。  示威人數雖僅約一三○○人,但情緒高昂。在聽過三人發表演講後,整隊走向國務院。國務院日本事務組副組民Levine對代表說,美國只是將行政權交與日本,並不涉及釣魚台主權。示威的人,繼又經過台灣大使館,前往日本大使館抗議。因日本使館人員說,"釣魚台是日本的領土,這是沒有疑問的"。他的答覆,引起了群眾強烈憤怒。遊行車上吊著的日本軍人人像,立即被人摔下撕毀,並高呼打倒日本軍閥口號。  1996年7月14日,日本青年社在釣魚島北小島設置太陽能燈塔,台灣民間保釣人士前往「日本駐台協會」,表示抗議。1996年9月2日,香港成立「保釣行動委員會」,9月8日約三千名市民參加首個保釣大遊行。9月16日「全球華人保釣大聯盟」宣布在周日率先駕「保釣號」到釣魚台,成為首艘搶先在港出發向日本抗議的船隻。9月18日,港台兩地市民藉九一八事件舉行抗議活動,6000多名香港市民到尖沙嘴文化中心廣場參加燭光晚會。9月22日,由全球華人保釣大聯盟主辦的「首航釣魚台」突擊隊18名成員和42名中外記者,乘坐「保釣號」出發前赴釣魚台,,豎立中國國旗及計劃拆毀燈塔,以顯示中國擁有釣魚台主權。同日,香港保釣行動委員會成員與台北縣議員金介壽分乘三艘深海漁船赴釣魚台,並會試圖登岸,拆除日本青年社所建立的燈塔。9月23日,保釣行動委員會10名代表及台灣保釣人士一行60多人分五船進入釣魚台水域,受到日本軍艦圍堵,對峙兩小時後放棄搶灘計劃回航。同日,美國及加拿大海外華人紛舉行保釣示威活動。9月25日,保釣號在進入釣魚台十二海里範圍後,被八艘日本艦隻包圍。 9月26日,「全球華人保釣大聯盟」召集人陳毓祥在保釣號跳下釣魚台附近水域,表達中國人有權在國土領海中游泳時不幸遇溺身亡。9月29日,50000多名本港市民齊集在維多利亞公園,參加由六大保釣團體聯合舉辦的燭光集會,追悼在釣魚台海域逝世的陳毓祥。10月5日,「保釣行動委員會」赴台灣集合再赴釣魚台。10月7日,港台保釣人士陳裕南、曾健成及金介壽成功登陸釣魚台, 並在島上插上五星紅旗及青天白日旗宣示主權。2003年6月22日,中國大陸民間組織了首次出航保釣運動。大陸公民馮錦華倡議首登島宣示主權,廣大愛國者自發組織,自發籌款,得到了社會各界及港澳台同胞的大力支持。15名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愛國人士組成的中國民間「保釣團」,從中國浙江省玉環縣出發,抵達距里釣魚島約3海里的海域,遭遇日本海上保安廳的艦艇以及飛機的圍堵,無法登島,志願者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宣示了主權並向釣魚島三鞠躬,歷時51個小時後,於2003年6月24日上午返回。2003年10月7日,由大陸民間人士組織,兩岸三地愛國人士進行了首次聯合出航保釣,抵達距釣魚島僅100餘米處。並在10月8日下午發表了《海峽兩岸與香港聯合出海保釣聲明》。2003年12月26-28日,全球華人保釣論壇在廈門召開,會上通過了《保釣宣言》。正式決定在廈門掛牌成立中國民間保釣聯合會(籌),負責協調中國大陸、港台、海外保釣活動的具體事務。2004年1月中旬,中國大陸企業界和民間保釣人士首次聯合租船赴釣魚島海域考察。3月1日,由中國民間保釣聯合會籌委會組織的保釣訓練營在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正式開營。3月24日,大陸民間保釣第四次出航保釣,馮錦華等6位勇士成功擺脫日艦,登上釣魚島。2005年2月15日,全球華人聯合行動,包括香港、北京、江蘇、湖南、廣州、北美紐約、台灣等於同日上午11時同步前往當地日本領事館,抗議竊管釣魚島上右翼分子所設之非法燈搭。2005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宣布授權日本民間企業前往與中國有經濟專屬權糾紛的東海海域勘探石油和天然氣。4月17日,逾萬人和平參予香港保釣行動委員會主辦的"四一七"反日入常"大遊行。中國內地十多個城市舉行了反日示威遊行。6月9日,百艘台灣漁船集結在石垣島西方30海里處,宣示主權,為抗議日本影響漁民生計。2006年6月8日,香港保釣行動委員會召開記者招待會,紀念1996年紀念陳毓祥逝世及十周年登島成功,並宣布現已購得船隻"保釣二號",10月前《保釣再上路》遠航宣示領土主權。因此,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增強國家意識和民族觀念,維護國家統一和利益,捍衛國家主權和國家安全,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現實要求。如果認為,在經濟全球化的新情況下,愛國主義教育變的沒有必要的話,那是極大的錯誤。事實上,越是在國家之間交流增多和經濟一體化的時候,越是加強對國民進行國家觀念、民族利益觀念、防止侵略和滲透觀念的教育。帝國主義一刻也沒有放棄過侵略和掠奪意識,政治上擴張,經濟上擴張,文化上滲透,這是它們的本質所在。因而,在這種情況下,愛國主義教育仍是非常有必要的,維護本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反對侵略和顛覆。三、愛國主義與弘揚民族精神什麼是民族?斯大林曾經指出:「民族是歷史上形成的一個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於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共同體。」所謂民族精神,是指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形成的,為民族大多數成員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道德規範、精神氣質的總和。民族精神集中地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精神風貌,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獨特、穩固、持久而強烈的民族意識和品質,它作為一種自覺的社會意識,是建立在一定的民族心理基礎上的。它是民族傳統的歷史積澱、民族意識的精華,也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對於一個民族來說,民族精神是其成員所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遵循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所體現的心理素質、理想信念和性格特徵的總和。相對於其他民族來說,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的自我意識與自我認同,是一個民族的集體人格的體現,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質的總和。(一)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1、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愛國主義始終發揮著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用,不僅創造了舉世聞名的燦爛文明,而且渡過了一個個使民族瀕臨危亡的歷史關頭。正是出於對祖國的熱愛,對祖國主權和利益的捍衛,中華民族才能創造燦爛的中華文明。案例: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使我們的祖國成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對東方以至世界文明發展起到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推動作用。例如:隨著世界第八奇觀——秦始皇兵馬俑一、三、二號坑的陸續發掘,令考古學家和各方面科學家感到詫異的不解之謎越來越多——一把被數百公斤重的陶俑壓彎的劍,當發掘者搬開俑時,彎劍竟慢慢地復原了。二千多年前,鐵的冶煉才出現不久,當時的秦人是怎麼鑄出這把千年彈性不變的劍的?發掘出的秦俑佩帶的兵刃鍍有一層鉻。現代科技表明,鍍鉻需要電不說,而鍍鉻工藝是美國人1937年發明的,德國人在50年代才申請到專利。二千多年前的秦俑兵刃上的鉻又是一個謎。發掘出的彩繪秦俑,其顏料均為天然礦物質,紅者硃砂,黑者碳黑,白者磷灰石,唯有紫色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經現代科學鑒定,這種紫色顏料的成份是硅酸銅鋇,可是在自然界中從未發現過,而是本世紀80年代才由人工合成。這又怎麼解釋?歷史證明,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勇敢、智慧的具有偉大創造力的民族。他們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了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捍衛民族的尊嚴和利益,中華民族同侵略者展開了殊死的搏鬥,對侵略者無比的痛恨,對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的賣國敗類極端鄙視,對為國家和民族作出貢獻的民族英雄無比崇敬。熱愛祖國是貫穿中國歷史發展的一條主線,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2、團結統一。團結統一植根於中華大地,深深地印在中國人的民族意識中,是中華民族的立身之本。中華民族素以重視整體利益而著稱於世。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華各民族人民共同勞動、生活,一起維護著祖國的大好河山,進而形成了團結統一的民族精神。「四海之內皆兄弟」和「四海之內若一家」這兩個為中國人熟悉而偏愛的成語,正是中華民族偏重團結、呼喚統一的最好體現。3、愛好和平幾千年來,中國人始終重視「與人為善」、「推己及人」,建立和諧友愛的人際關係。始終重視「親人善鄰、協和萬方」,形成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睦鄰友好關係。這不僅表現在中華民族各兄弟民族之間以和為貴、攜手共進等方面,而且表現在與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休戚與共上。「和」的思想不僅深深地融入到中華民族的血脈里,而且得到了世界上許多民族的尊重和贊同。熱愛和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崇 高體現。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中國人民都秉承了這種精神,正因為如此,中華民族在世界上享有「和平的民族」之譽,中國人民享有「和平的使者」之稱。4、勤勞勇敢。勤勞勇敢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品格。在中華民族的意識中,勤勞是一切事業成功的保證,是興家立國之本。中國人民歷來視勤勞為安身立命之本,強調「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同時又主張勇往直前。正是這種勤勞勇敢的創業精神和傳統美德,夯實了中華民族綿綿不絕的生存根基。在幾千年的發展中,她以繁榮的經濟、燦爛的文化藝術和光輝的科學技術成就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形成了自己豐富獨特的民族文化傳統。今天我們倡導這種精神,就是要充分調動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艱苦奮鬥,開拓創新,再造輝煌。5、自強不息。《易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從古至今,自強不息的精神深深熔鑄於中華民族的靈魂之中。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涵,它具體體現為剛毅品質,不屈不饒的精神,與日俱進的精神。中華民族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歷經挫折而不屈,屢次坎坷而不妥協,體現了中華民族進取的精神境界,激勵著一代代中國人發憤進取,不懈奮鬥。長征精神、香港和澳門的回歸、戰勝「非典」疫情和「神州六號」的成功發射等都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勇氣智慧和自強不息的強大精神力量。富有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進行現代化建設,不斷開拓進取的不竭動力。進入新世紀,民族精神教育不僅是人的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同時,在現代化進程中進一步凸現民族精神,還能使人們能自覺自愿地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二)要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1、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關於民族精神的弘揚,毛澤東1938年10月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文中精闢地說過:「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對於這些,我們還是小學生。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同志在建黨八十周年的講話中也說過:「我國幾千年歷史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時代精神加以繼承和發展,做到古為今用。」在「5·31」講話中更是明確地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任務,使廣大人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征途上,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現實中國是歷史中國的發展。」我們不應當割裂歷史,也不能割裂我們的歷史。毫無疑問,幾千年來民族發展的寶貴精神遺產,是我們不可多得的精神資源;繼承和弘揚這筆民族的精神遺產,是我們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們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旗幟。那麼我們應當弘揚什麼樣的民族精神呢?****同志在十六報告中說:」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不斷結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豐富著這個民族精神。」我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正是我們今天要弘揚的。2、中華民族精神的培育。民族精神的「弘揚」,主要是指在實踐中「發揚光大」已有的民族精神,包括中華民族在古代形成的傳統精神和中華民族在近代形成的革命精神。而民族精神的「培育」,則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用已有的民族精神來教育、熏染青少年乃至是整個國民,二是培育現所未有但又是現在或未來所需的新的民族精神。「弘揚」強調的是在實踐中弘揚民族精神,「培育」側重於民族精神的文化心理之「建構」。「培育」不僅僅包括現有民族精神的傳播,更是包括新民族精神的形成。所以民族精神的「培育」不僅指已有的民族精神,也指新生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中形成的。這個民族精神,同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時代精神結合在一起,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動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揚中國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揚和培育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在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偉大實踐,反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徵,反映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現實需要,反映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要以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火熱生活為源泉,批判地繼承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和道德,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和道德,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不斷豐富民族精神的時代內涵,使民族精神得到大力弘揚和培育。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所提倡的民族精神,決不等於狹隘的民族利已主義,而是注入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內容。四、愛國主義與弘揚時代精神時代精神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形成和發展的,是體現民族特質、順應時代潮流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精神風貌和社會風尚的總和。時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最新表現形式,是民族精神的時代性體現。民族精神是時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礎和依託。不積極吸納和弘揚時代精神,民族精神就會失去生機與活力;而沒有民族精神作為依託,時代精神將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同一時代精神可以表現在不同民族的社會意識形態中,使其帶有民族的特色。同一民族精神在不同的歷史時代會不斷豐富、發展,使其具有時代的內涵和特點。時代精神具有民族性,民族精神具有時代性,二者相互交融。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都是代表歷史發展、引領社會前進的強大的精神力量,所以,可以說,兩者在本質上是有機統一的。時代精神的內涵十分豐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和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於創新,知難而進、一往無前,艱苦奮鬥、務求實效,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時代精神」。時代精神,是一個民族進步的精神動力。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每一次勝利,都與其形成的時代精神密切相關。在80多年奮鬥的各個歷史時期,先後形成了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航天精神等一系列閃爍著時代光芒的偉大精神,影響和激勵著一代代中國人,深刻地改變了一個個時代的面貌。井岡山精神:1928年4月,朱德和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井岡山,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根據地軍民團結一心,經過連續艱苦的戰鬥,多次粉碎了國民黨「圍剿」,形成了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艱苦奮鬥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理論聯繫實際、不斷開拓創新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精神。1942年12月,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高級幹部會上,第一次提出了延安精神。雷鋒精神:「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鬥志。」雷鋒精神的生命力,既在於它的無私和偉大,也在於它的平凡和一貫。「兩彈一星」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在五、六十年代極不尋常的時期,中國面對當時嚴峻的國際形勢,為了抵禦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打破大國的核訛詐、核壟斷,儘快增強國防實力,保衛和平,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果斷決定研製「兩彈一星」(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中國科學家在物質技術基礎十分薄弱的條件下,在較短的時間內成功地研製出了「兩彈一星」,創造了非凡的人間奇蹟。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現在中國已成為少數獨立掌握核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國家之一,並在某些關鍵技術領域走在世界前列。1999年9月18日,****主席在表彰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大會上,闡述了「兩彈一星」的偉大精神。****強調,「兩彈一星」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的活生生的體現,是中國人民在二十世紀為中華民族創造的新的寶貴精神財富。載人航天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我國「神舟」五號飛船於2003年月10月15日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載人航天工程,是當今高新技術發展中極具風險和挑戰的領域。我國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和部隊官兵自強不息,頑強拼搏,團結協作,開拓創新,表現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這一精神是我國航天領域取得輝煌成就的巨大動力,也是我們黨、國家和軍隊寶貴的精神財富。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隨著現代化建設的加速進行,****同志明確提出:要在全社會大力倡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緊跟時代、勇於創新的精神,知難而進、一往無前的精神,艱苦奮鬥、務求實效的精神,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我想這就是一個民族凝聚而成的時代精神。(一)時代精神的內涵一、改革創新是時代精神的核心時代精神的核心就是改革創新。改革創新是中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我國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中國共產黨永保生機的源泉。改革創新是實幹興邦的行動,是根據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按照客觀規律改造世界的創造性活動。改革創新充分體現和吸納了時代要求,為實踐的發展注入了鮮活力量,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二、改革創新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通過改革創新,不斷促進先進生產力的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輝煌成就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必由之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前進的成功之路。只有通過改革開放,才能解決阻礙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問題,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生機和活力,促進我國經濟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不堅持改革創新,不僅不能取得新的成就,而且已經取得的成就也難以保持,更談不上繼續推進我們的事業。三、改革創新是建設社會主義創新型國家的迫切需要。黨中央向全黨全社會發出了建立創新型國家的號召。建設創新型國家,就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不斷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四、改革創新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科學發展觀是中國共產黨在準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認真總結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經驗、深入分析中國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基礎上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對經濟社會發展一般規律認識的深化,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願望。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不斷推進改革創新。只有通過改革創新才能夠建立起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長效機制,才能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才能優化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體制與機制,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社會的公平和正義,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和發展的成果。(二)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1、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發須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要使我們的事業不停頓,首先理論上不能停頓。如果因循守舊,思想僵化,社會的創造活力就會被扼殺。當今世界複雜多變,我國現代化的建設不斷向前,如果沒有理論的創新,根本無法適從。因此,我們又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制度創新是其他一切創新的重要保障。制度建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和穩定性。制度建設能夠不斷消除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上層建築和生產關係的各個方面,它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求。科技創新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大力推進文化創新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需要。文化創新是一個國家不斷得以發展的精神動力。我們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體,立足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著眼於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發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長處,不斷創新形式、創新內容和手段等,提高我們中華文化的吸引力,以此激勵各族人民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2、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要自覺投身於改革創新的偉大實踐。創新的基礎在人才。弘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必須培養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要在全社會形成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環境、文化環境和輿論環境,努力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創新的希望在青年。青年是當代中國建設的未來之星,對青年學生而言,熱愛祖國、追求真理、追求進步是有著光榮歷史傳統的。回顧各個重大歷史關頭,我們總能發現青年的重要作用,他們用火熱的青春和噴薄的激情推動著歷史前進的車輪。我們從中可以看到中國青年的先進本質:始終高舉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時刻響應黨的召喚,走在時代的前列。第三節 做堅定的愛國者愛國主義包含著情感、思想和行為三個基本方面。其中,愛國情感是人們對祖國的一種直接感受和情緒體驗。愛國思想是人們對祖國的理性認識。愛國行為是指人們身體力行、報效祖國的實際行動,是愛國主義精神的落腳點和歸宿。只有做到愛國的情感、思想和行為一致的人,才是真正的愛國者。做一個忠誠的愛國者,就要自覺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自覺維護國家利益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就要承擔起對國家應盡的義務。每一個中國公民都要把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地位,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當祖國的領土和主權受到外來侵略時,自覺地擔負起保衛祖國的神聖職責;當國家的利益受到損害時,同一切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做鬥爭;當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應當服從國家利益。自覺維護國家的利益,就要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愛國應當是一種理性的行為,不是簡單的情感表達,要講原則、守法律,以合理合法的方式來進行。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既要體現中國人維護國家利益的堅定信念,又要體現出中國公民的文明形象和風範。應充分認識和尊重人類文化的多樣性,虛心學習和借鑒別國的長處和經驗,並積極承擔國際責任,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材料事例11:抵制日貨不是理性的愛國(PPT))。由於日本申請加入常任理事國,當時曾經激起我國反日貨風波。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也沸沸揚揚湧出學生遊行,更是把這個活動推向極致。抵制日貨是不是理性的愛國呢?前兩天翻閱某一雜誌看到這樣一則故事:大約在10年前,一位朋友送給作者(後文暫稱小D)一台索尼M950袖珍磁帶錄音機,其後小D幾百次的採訪都依賴於這台錄音機,三年前因過度使用而損壞,小D一直很喜歡此錄音機沒捨得丟棄。今年在北京看到一家「索尼中國保修部」就進去打聽,確實是索尼專門授權在北京建立的保修部,服務人員都是中國同胞。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小D把已損壞的錄音機拿去修理。服務員拿起錄音機隨意看了一眼,就漫不經心地對小D說:「這型機器早不生產了,沒辦法修。」小D不甘心地問:「我喜歡這機器,能幫忙想想辦法嗎。」誰知服務員調侃道:「您喜歡的東西多了,我們都能幫您想辦法嗎?您要是實在捨不得扔,那就當古董繼續壓箱底。」小D仍然不死心。後來一位朋友去日本,小D拜託她把那小機器拿到東京的索尼服務部,看看還有沒有修理的可能。兩個月後朋友帶回的被重新修好的機器跟新的一樣。朋友特意告訴小D,為了這台早已不生產的磁帶錄音機,日本東京的索尼服務部,幾乎找遍全日本的索尼服務店,才配上那錄音機的損壞零件。此外,索尼修理人員還為尚未損壞的主機進行大小31處的保護性檢修,大小主板換了兩塊,還對機器內外進行了清洗。不光如此,索尼服務部不但不收修理費,還專門給小D附來一封信:「感謝您對索尼產品如此珍愛。」記得在我讀高中的時候,地理老師是位大學畢業不久的年輕男教師,說到他當然跟「抵制日貨」能扯到一起。當年這位充滿愛國情節的年輕人自己出錢印了好多背面寫著「抵制日貨」的T恤向學生宣傳。當然由於跟學生關係處的好所以T恤的銷量也是不錯的,當然這位老師的初衷只是純粹的為「抵制日貨」做宣傳。只是買了T恤的學生們不知道裡面有多少是真正抵制日貨的。後來由於事件鬧的很大,影響到學校高層,被迫收回已賣出的T恤並且受到警告處分。這就是當年發生在我身邊的「抵制日貨」事件。當然還有一件今年暑假髮生的趣事。7月的某天與兩年未見的高中同學相約見面,剛好到了吃晚飯的時間,兩人便商量去哪裡吃飯,朋友突然笑著問我:「你不抵制日貨吧?」我說:啊,還好,對日貨還不怎麼敏感。」然後她就指著附近的「吉野家」說:「我們就去那吃吧。」我說:「哈哈,好。」當然借這些故事我們要討論的依然是:要不要抵制日貨。中國人的愛國精神一直是很高漲的,當然我並不是說其他國家的人不愛國。這是一個民族團結最有力的精神支柱。對於日本曾經對中國的惡行,令國人憤怒,一直到現在也是如此,並且會一代接一代地延續下去,日本的惡行是堅決不允許被國人原諒更堅決地要永遠銘記。那不「抵制日貨」的人就等於不愛國嗎?「抵制日貨」的行為是純粹的愛國體現嗎?最近幾年的遊行接連不斷,學生以及各界人士都參與到遊行隊伍行列,而這些行為真正能對日本造成很大的影響嗎?看到「抵制日貨」的行為,有人就會略帶調侃地說道:抵制日貨的話千萬不能用液晶顯示器(不管哪生產的),也不能看高清電視(不管哪生產的,包括液晶和等離子),所以說,革命小將不需要理性,只需要狹隘和狂熱或許還有嘴皮子。如果看到文章的人有是純粹的「抵制日貨」的傢伙,看到這就去看看自己家還有周圍有沒有同類產品包括手裡用的筆記本和相機,砸了吧,別可惜,因為你是愛國人士,你要「抵制日貨」。你這樣的行為會讓很多人為你感到自豪和驕傲,大大的榮譽感遠勝於心疼感。因為有人說了「抵制日貨」不需要理性,而是狂熱。說實話,我對日貨的概念不是很深,因為我現在也沒有多少要用到的日貨。當然「抵制日貨」的同胞可能會說你不用國產你就是不愛國。近些年國產的東西質量和技術不斷在提高,用國產東西的人也越來越多,這是一種現象,更是國家的進步。但是中國還沒有到不需要其他國家科技產品技術的水平,而且也永遠不可能不與其他國家有貿易往來,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就比如說你要在社會上生存就必須要有相互的關係作支撐,否則你就無生存之道。對於中國這樣一個高度依賴出口和外國直接投資的大型開放經濟體而言,自由貿易無疑是經濟發展的支柱之一,也是中國的利益所在。片面地主張在任何一個方向實行經貿活動的「關門主義」,最終損害的都只能是雙邊的實際經濟利益。應當看到,中國25年的改革開放帶來了今天的經濟繁榮,也使外貿依存度不斷提高:中國進出口總額佔GDP的比例2000年提高為44.5%,2002年再提高至50.2%,2003年更高達60.3%。其中進口總額的比重至2003年已達29.3%。而在此過程中,中國和日本又互為最主要的經貿夥伴:日本在華投資多年來一直保持首位,僅在前不久方始讓位美國居於第二;日本與中國內地和香港兩地的貿易總額2004年底已經高達22萬億日元(2150億美元),佔到日本去年外貿總和的20.1%,超過了日本長期以來最主要的貿易夥伴美國,足見中日經濟互為依存的局面。 在這樣的格局下,倘真得直接或變相「抵制日貨」,不僅缺乏可操作性,而且勢必從一起始就直接傷害中國自己的經濟。特別是中國目前已經成了外國公司最主要的製造業基地,日本對華出口的60%最終將銷往世界各地,這之中包括相當部分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正有助於帶動中國經濟成長、就業穩定、國民收入提高。盲目地「抵制日貨」,以情緒化態度對待與日本相關的經濟行為,就在非理性的同時有了明顯的荒謬性。 特別是現在極少數人提出的「抵制日貨」,與當前反對日本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要求日本正視其侵略歷史的政治及外交主張,完全是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問題。若真的混為一談,則極有可能使當下「政冷經熱」的中日關係演變為「政冷經凉」,阻礙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利益和地位的進一步提升。極而言之,如果非理性的「抵制日貨」招致同樣的非理性的回應,中國產品在國外遭到敵意群體的抵制,更是我們不願看到和難以接受的結果。如何在對日或其他同類問題上,能夠真正做到冷靜理智、合法有序地表達自身訴求,正在考驗我們的國民風範和公民素養。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就要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就是相信依靠本民族的力量能夠迎接挑戰、戰勝困難,使自己的祖國傲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堅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維護國家利益、促進民族進步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強大精神動力。鄧小平曾告誡我們:「談到人格,但不要忘記還有一個國格。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第三世界的發展中國家,沒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獨立,國家是立不起來的。」真正的愛國者,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把維護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體現在愛國的實際行動中。二、促進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新中國成立後,中華民族是由多民族融合而成的偉大民族。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偉大的中華民族就一直保持著統一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 56個兄弟民族堅持團結、平等、互助和共同發展,為使祖國繁榮昌盛而努力奮鬥!國家在解決民族問題上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特彆強調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傳統、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實踐證明,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實行,對於維護和鞏固祖國的統一,維護各民族的利益和權利,促進各民族的共同團結奮鬥和共同繁榮發展,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總體形勢穩定的情況下,我們也要密切注視國內民族分裂主義的動向。國際上的敵對勢力,一直蓄意挑撥我國各兄弟民族之間的親密關係,企圖分裂、肢解我們統一的社會主義祖國。極少數民族分裂主義分子,也極力鼓吹民族獨立,脫離社會主義祖國這個大家庭。例如西藏的分裂分子。做堅定的愛國者,應當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反對民族歧視和民族分裂,尊重民族風俗習慣,促進民族團結、平等互助和共同發展,共同進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中寫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確定,並將繼續加強。在維護民族團結的鬥爭中,要反對大民族主義,主要是大漢族主義,也要反對地方民族主義。國家盡一切努力,促進全國各民族的共同繁榮。憲法第5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這些都體現了愛國主義的法定原則,是全國人民根本利益和意志之所在。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維護民族團結,促進祖國統一,這不僅是每個中國人的職責和義務,也是每個中國人正確處理個人對民族、個人對國家,民族對民族、民族對國家的新時期愛國主義的重要內容。一個真正的愛國者,在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大是大非上,應始終以祖國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為前提,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堅決反對一切損害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錯誤的言行。新世紀的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更應在思想和行動上自覺維護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由於歷史和地理環境的原因,各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還不盡如人意,但我們相信在黨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之下,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有全國人民的支持特別是通過各少數民族兄弟自己的艱苦努力,那些地區人民的生活一定會走向富強和文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著中華民族的歷史開始了一個新紀元。但是,由於各種歷史的原因,香港和澳門曾分別在英國和葡萄牙的殖民統治之下,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1999年澳門回歸了祖國,台灣則仍被國民黨所盤踞,國家統一大業尚未最後完成。祖國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全中國人民包括台灣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在內的共同願望。正如鄧小平生前所說,實現國家統一是民族的希望,是民族的希望,是民族的感情,分裂狀態是違背民族意志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國際形勢的新變化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確立,在考慮和平解放台灣問題進而擴展到解決香港、澳門問題的過程中,鄧小平集中全黨的智慧,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構想。1984年,鄧小平在會見美國喬治城大學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代表團時第一次使用了「一國兩制」的提法。他說:「統一後,台灣仍搞它的資本主義,大陸搞社會主義,但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一個國家,兩種制度。香港問題也是這樣,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此後,鄧小平從各個方面對「一國兩制」構思進行了闡發,構成了完整的實現祖國統一的戰備構想,並具體提出來了一系列明確的方針和政策。堅持按照「一國兩制」構想,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解決台灣、香港、澳門問題上的既定方針。體現著解決國家統一問題的新思路,符合中國的實際,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世界發展的潮流。1997年7月,香港回歸祖國,1999年12月,澳門也回到祖國的懷抱。現在香港、澳門兩地區高度自治,社會穩定,經濟繼續繁榮,人們安居樂業,這在實踐上證明了「一國兩制」構想是切實可行的。我們相信,台灣問題也會在這一偉大構想的指導下,最終得到妥善解決。當前,由於種種原因,台灣問題遲遲沒有得到妥善解決,海峽兩岸仍然被人為地分割著,」台獨」勢力依然十分猖獗。我們要堅持胡錦濤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提出的四點意見,爭取早日實現祖國的統一。當代大學生是促進民族團結、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生力軍。青年學生要自覺做促進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大業的模範,從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從維護我國多民族統一的傳統出發,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反對民族分裂,同一切破壞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思想、行為進行堅決的鬥爭。三、增強國防觀念國防是國家為抵禦外來侵略與顛覆,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發展,而進行的軍事以及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設和鬥爭。國防觀念是指一個國家和民族對國防建設的目的、內容、途徑和重要性等問題的認識,它主要包括國防憂患意識、國防目標意識、國防價值意識、國防責任意識、國防法制意識和國防獻身意識等。國防是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安全保障。在當今時代,維護世界和平,維護國家安全、促進國家統一和發展,需要建立強大、鞏固的國防。(一)增強國防觀念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重要內容雖然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流,但局部戰爭時有發生,世界各國都爭相把國防建設擺到十分突出的位置。我國近幾十年來無戰事,一些人便隨著戰爭槍炮聲遠去而淡化了國防觀念。有的人把國防只看成是國家的事、軍隊的事,與自己無關,這是十分危險和可怕的認識。戰爭可以千日不打,觀念不可一日鬆懈。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就深刻地指出,要始終把國家安全和主權放在第一位。一個國家和民族如果安全利益得不到保障,就不會有其他利益可言。北約轟炸我國駐南聯盟大使館的野蠻行徑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必須抓緊時間加強經濟建設,使自己強大起來,更要進一步加強國防建設。我們要時刻強化自身的國防觀念,樹立有備無患、居安思危的觀念。(二)大學生增強國防觀念的重要意義1、增強國防觀念,是大學生報效祖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體現。愛國就要熱愛祖國、建設祖國、保衛祖國。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保衛祖國、抵禦侵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每一個公民的神聖職責。在歷史上,無數青年學生為了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富強,紛紛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今天,儘管我們國家處於和平時期,但「天下雖安,忘戰必危」,這就需要我們強烈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心、保國之志。大學生作為社會主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增強國防觀念,心繫國家的安危,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能挺身而出,肩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 2、增強國防觀念,是大學生履行國防義務,關心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必然要求。黨的三代領導人都一貫強調要對全民進行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觀念。毛澤東同志在抗戰初期,就明確提出對人民大眾進行」國防教育」和精神動員,並視其為堅決抗戰的八個辦法之一。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志強調要加強對公民特別是青少年的國防教育,指出國防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同志曾深刻地指出:「只要國家存在,就有國防,國防教育就要長期進行下去,作為公民的終身教育來抓」。他還強調:「越是在和平建設時期,越要宣傳國防建設的意義,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增強人民的國防觀念」。大學生既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也是國防建設的後備人才,必須具有很強的國防觀念和憂患意識,自覺關心國防並積極履行國防義務,努力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3、增強國防觀念,是大學生提高綜合素質,促進自身全面發展的迫切需要。大學生通過接受國防和軍事方面的教育訓練,增加國防觀念,掌握基本的國防知識,不僅有助於強健體魄,磨練意志,也有助於養成講道德、守紀律的良好風尚,在思想、知識、技能和體質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從而有力地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可讓學生談談軍訓的體會,從而加深學生對這方面知識的理解)四、以振興中華為己任(一)「振興中華」口號的提出。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華僑中發起成立了第一個反清革命團體——興中會。在為興中會起草的章程中他明確提出:「是會之設,專為振興中華、維持國體起見」。這便是「振興中華」這一口號的由來。只有對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滿懷深情的人,只有以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的人,才有可能在當時中華民族被西方人視為」劣等民族」的年代裡,說出如此熱情洋溢的語言,憧憬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也才能響亮地提出「振興中華」的口號。 孫中山在提出「振興中華」口號的同時,還闡述了如何「振興中華」的問題:第一,要」振興中華」,就必須反對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扶大廈之將傾」,維護國家的獨立和主權;第二,要「振興中華」,就必須進行, 反清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統治,使中國人民從封建專制主義的壓迫下解放出來;第三,要「振興中華」,就必須向西方學習,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進行政治革命,「創立合眾政府」。孫中山為此奮鬥了整整40年,將一生都貢獻給了中國人民,貢獻給了「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振興中華」的口號的提出,是時代之必然。為「振興中華」而奮鬥,是時代的要求,人心之所向。一切愛國的、要求祖國獨立和民族自由的人們,都強烈地感到」振興中華」的必要性和神聖性。事實上,許多志士仁人,也正是在」振興中華」的崇高信念的驅使下,紛紛投身到戊戌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運動中。(二)當代大學生要以振興中華為己任愛國主義不僅僅是口號和激情,更是扎紮實實的行動,大學生應當繼續堅持以振興中華為己任,把愛國之情化為報國之志、強國之行,投身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去,努力做到立報國之志、增建國之才、踐愛國之行。1、培養愛國的深厚情感:新世紀的大學生應通過多種途徑,努力培養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並將這種愛國主義情感發展為愛國主義情操,做到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社會主義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譽為最大恥辱。現代科學技術正突飛猛進的向前發展,新科學、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湧現,我們既要學習科學文化基礎理論,又要掌握最新科學技術知識,進入現代化高科技發展前沿,這樣才能為國家、為人民服務。青年大學生要以振興中華為己任,努力攀登現代科學文化高峰,發揚英勇頑強的拼搏精神,做一個愛祖國、愛科學、有志向、有作為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立報國之志——志存高遠,矢志報國。大學生要在培養真誠的愛國主義情感的基礎上確立報效國家的遠大志向。要立報國之志,應該對祖國有正確的認識,包括對祖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深刻認識。知國才能愛國,知之深才能愛之切。有了對悠久歷史、燦爛文化,歷經劫難而不倒,始終不屈不撓進取奮鬥的中華民族歷史的認識;有了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迎接挑戰,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的現實中國的認識;有了對偉大祖國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正在進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的認識,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就會形成為祖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志向。只有立大志,才能成大才。古代賢人對此有諸多深刻言論,「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報國之心,死而後己」。3、增建國之才——掌握建設祖國的過硬本領。一個國家要想昂首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受欺侮,必須有強大的綜合國力作後盾。雖然我國的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所以我們要有危機感,要為提高我國的科技實力而拼搏。大學生是科學技術預備人、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理應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當今世界,各國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目前我們國家建設都急需高素質的人才,作為21世紀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當代大學生,青年大學生,要在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中有所作為,必須掌握過硬的本領,掌握建設祖國和保衛祖國的基本才幹和技能。有了報國本領,才有了實現報國之志的條件,也才能實施報國行動。4、踐愛國之行——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大學生要以振興中華為己任,必須將報國之志落實到行動中,樹立主人翁觀念,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投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這是青年大學生實現報國之志,成長為真正的愛國者的必由之路。把愛國思想轉化為愛國行動,這是做一個真誠愛國者的重要標誌。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大家要從愛班、愛校做起,並積极參加」青年志願者」等社會活動。愛國不分先後,愛國也不在於做大事還是做小事。一個人盡己所能,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貢獻,就可以無愧於愛國者的稱號。所以,報國之志也是一顆平常心,就像在母親面前盡一份孝心。如果每一個公民都能自覺做到這一點,國家就必定會興旺強盛起來。(材料事例12:廣州中學生最認可的前10種愛國形式(PPT))  1、關心國家大事。"神六上天"了,地球人都知道,我們更要時刻引以為豪。  2、學英語固然重要,但一定要先把漢字寫好、普通話說好,作文里的錯別字盡量減少。  3、勿忘國恥。"南京大屠殺"是對中華民族的傷害,永遠不能忘記和原諒。  4、會唱國歌,無論何時聽到國歌都要起立。5、愛護環境,節約能源。  6、即使有機會去外國留學,也不會加入該國國籍。永遠都是中國人!7、愛用國貨,不盲目崇拜國外名牌。看到NIKE等誘人的廣告時,告訴自己,鞋子而已!8、吃KFC、麥當勞、必勝客等,記得索要發票,能為我國挽回巨額的稅收損失。9、熱心公益活動,愛心資助失學兒童。10、面對外賓不卑不亢。在超市遇到外賓,給他推薦國產品牌,出國旅遊時,多介紹中國的美麗富強。本章教學小結:以上我們介紹了愛國主義的基本內容,古今中外,人們都把自己的祖國比作母親,對她懷著極其深厚的感情,英文中的「祖國」的單詞是「motherland」,字面含義就是「母親之國」;對「母親之國」的熱愛,是人類的一種共同的情感。我們對我們的祖國母親懷著感恩之心,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應把感恩之心化為效國之志,為祖國母親的繁榮富強作出自己的貢獻。實踐互動教學::「知我中華,愛我中華」三分鐘演講會 活動目的:通過演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偉大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 操作步驟: (1)每個學生在圍繞」知我中華,愛我中華」的主題,進行思考和醞釀,然後完成一篇三分鐘演講稿。(2)以班級小組或寢室為單位,利用課餘時間,進行分組交流,推選出其中若干篇有代表性的演講稿,再次進行補充修改。 (3)利用上課時間,組織一次三分鐘演講比賽,由各小組或寢室推選代表進行演講,最後評出一、二、三名給予獎勵。 問題探索: 做堅定的愛國者 2001年4月3日,日本政府不顧全亞洲人民的反對,宣布審查了一年多的、2002年度開始使用的幾種日本中學教科書全部獲得通過。在這些教科書中,把二戰時日本的侵略戰爭說成了一場正義的戰爭,歪曲了歷史。把「侵略」說成是「拯救」,並否認了對其它國家,特別是中國人民的殺害行為。對此,全世界都表示了強烈的抗議,譴責日本軍國主義的抬頭,並對其表示深切的憂慮。 1、你認為導致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的原因主要是什麼? 2、我們應該怎麼對待日本的這種歪曲歷史、公然挑釁別國的行為? 3、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怎麼應付日本給我們提出的挑戰? 複習與思考題: 1.什麼是愛國主義?它有什麼作用? 2.為什麼說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3.大學生如何培養創新精神與能力? 4.試述當代大學生如何做一個忠誠的愛國主義者。愛"心"涌動 悼念四川大地震中遇難同胞(組圖)5月18日,在英國首都倫敦,中國留學生用蠟燭拼成心形圖案並擺放鮮花。當天,數百名中國留學生在倫敦舉行燭光集會,哀悼中國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罹難者並為災區祈禱祝福。 新華社記者謝秀棟攝 5月19日晚,一名長春女孩在燭光中祈禱,悼念四川省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難同胞。

  5月19日晚,南寧市民點亮蠟燭悼念四川省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難同胞。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5月19日晚,數千名年輕人聚集在鄭州二七廣場,用燭光來悼念四川省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難同胞。新華社記者 趙鵬 攝

  5月19日晚,在成都市天府廣場,人們圍著燭光悼念四川省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難同胞。新華社記者 藺以光 攝

  5月19日,山東英才學院萬名師生哀悼四川大地震遇難同胞。  全院師生圍成一個大大的「心」形,中間是一個「川」字,師生們通過這樣的方式向災區的人民表達一種信念,不管是「四川」「汶川」「北川」,還是凝結在人們眉間的「川」字,全國人民都永遠心繫災區。 新華社記者 劉寶森 攝

  5月19日晚,拉薩市布達拉宮廣場,人們圍著燭光悼念四川省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難同胞。新華社記者 胡星 攝

  5月19日,山西財經大學運城學院的師生哀悼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難同胞。新華社發(薛俊 攝)

  5月19日晚,在成都市天府廣場,人們圍著燭光悼念四川省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難同胞。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5月19日晚,桂林市的網民來到市中心廣場悼念四川省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難同胞。新華社記者 陳瑞華 攝

  5月19日晚,貴陽市三名小朋友手拉手護擁著鮮花與蠟燭,悼念四川省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難同胞。新華社記者 楊俊江 攝

  5月19日晚,貴陽市民用鮮花與蠟燭悼念四川省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難同胞。新華社記者 楊俊江 攝

  5月14日晚上9時許,江西省九江市近百名市民自發來到市中心的甘棠湖畔,為汶川地震的受災同胞祈禱。

  5月16日晚,湖北省宜昌市特殊教育學校的盲童們和校長(右二)一起圍在點燃的蠟燭旁,為在地震中遇難的小朋友哀悼,為倖存者祈福。 新華社發(劉保平 攝)

  5月14日,學生們手持蠟燭為四川地震災區祈禱。   當日,一些浙江工業大學學生在校內舉行燭光祈福活動,用這種方式表達對地震災區人民的牽掛,希望災區人民早日渡過難關。

  5月14日夜,山西太原市數十名網友自發聚集在兒童公園點燃蠟燭用點點燭光為災區人民祈福。

  祈禱完畢後,現場的同學,每人都對受災人民做了寄語。愛心中央的募捐箱也陸續接受過往同學的捐贈。

  閃爍的燭光寄託了嘉善人民的哀思。

  6000多名群眾,他們點燃手中的蠟燭以點點燭光寄託對地震遇難者的無限哀思。
推薦閱讀:

百變佟麗婭,穿出優雅小黑裙的7種新精神
為什麼我可以控制自己打寒顫,起雞皮疙瘩?
【告訴孩子:這就是貴族精神 】
精神分裂症緣何易複發
直面精神出軌

TAG:民族 | 傳統 | 精神 | 愛國 | 民族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