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該多大開始學外語
07-20
孩子什麼時候學英語最好?最近媒體如火如荼地討論幼兒全美語學習的問題,大部分家長主張越早學習越好,擔心孩子錯過學外語的關鍵期,以後說英語有口音。有些家長雖不見得贊同,但是看到別人都這樣做了,怕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不得不跟進。母語的學習的確有所謂的「關鍵期」(其實心理學家不喜歡用「關鍵期」這個名詞,比較喜歡「敏感期」,因為後者彈性比較大),愈早愈好。但是第二語言也是這樣嗎?1970年,彼得·馬勒教授發現:如果把一隻白冠麻雀從小隔離長大,不讓它聽任何聲音,只在它35天到56天大之間讓它每天聽到4分鐘正常的鳥歌,那麼它長大後所唱的歌就幾乎正常;如果在它50天到71天大之間才給它聽正常的鳥歌,它長大後所唱的歌,雖然也有基本的調子,但是缺乏抑揚頓挫以及語尾顫音變化;如果太早(7天以前)或太晚(300天以後)才聽到鳥歌,那麼它所唱的歌會不正常,平板無變化。這表示太早或太晚才學是沒有用的。也就是說,出生後7到60天是白冠麻雀的關鍵期,它必須在這段時間聽過自己種類的歌才學得會唱;60天到100天為邊緣期,仍然學得會,但歌不完整;過了邊緣期後再學就學不會了。當然,這個實驗無法直接應用到人類身上。但是在1971年,美國加州曾經發生過一件受虐兒的案件,可供參考。一個女孩被精神不正常的父親關在房間里3年後獲救,因為在這段時間沒有接觸到語言,所以後來雖然有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的語言學家專門教她,她的語言始終不正常。一般認為這是因為她獲救時已過了學習母語的關鍵期,所以才會效果不好。另一個案例的受虐兒就幸運得多。伊莎貝爾也是被父母關到6歲才被救出來的,但是因為6歲仍在關鍵期之內,她的語言發展就很正常,在一年之內,不但學會了語言,還進入正常小學去讀書。也就是說,7歲的伊莎貝爾說話跟她二年級班上的同學說得一樣好。雖然別人有7年的說話經驗而她只有一年,但是她很快就迎頭趕上了。這兩個現象支持了麻省理工學院語言學大師喬姆斯基的看法,即我們大腦中有個學習語言的機制,它必須在語言學習的窗口開放時間內被啟動,以後的學習才會正常。所謂「母語」,是在自然的社會環境里學會的第一語言。但第二語言的學習到現在還沒有看到支持關鍵期的證據。史丹佛大學的憲次白田曾對「學第二語言有無關鍵期」做了詳細的研究,他最後的結論是:沒有。他說,成年後再學第二語言,跟孩子時學習第二語言的表現並無差異。第二語言的學習,基本上與母語是不同的機制。法國的迪韓發現第一語言的大腦區域都在左邊,但是第二語言就很零亂,因每個人的經驗而不同。他的8個受試者中,竟然找不到一個地方是有6個人都共同活化的。一般來說,第一語言都在左腦處理,第二語言就轉到右腦去了,而且左腦活化的強度比右腦弱。現在的研究都發現,第二語言的大腦處理位置,不是與他學習的年齡有關,而是與他使用這個語言的精純度有關。以目前所有的研究看來,母語的學習是有敏感期的,技能的學習,如運動、樂器、舞蹈等也有敏感期。敏感期的早晚,目前並無定論,大部分認為在青春期之前。但是第二語言的學習並沒有敏感期。因為第一語言已把大腦中學習語言的機制啟動了,只有學得好不好的區別,沒有前面所說的學不會的問題了。第二語言的學習在青春期之前都可以學得很好,就看自己有多努力。亞都飯店嚴長壽總裁,他沒讀過大學,沒專門學過英語,後來通過自學和工作中的應用,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這樣的例子可以舉出很多。父母大可不必急著把還不會走路的孩子送去美語補習班,童年最重要的是遊戲,不是上課。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Caffè Carpediem # Predicative Dative in Latin [表述與格]
※說外語的皇帝——暴脾氣罵死親兒子
※【收藏】一個你的西班牙語客人感興趣的話題
※E-say英語口語練習技巧
※Learn to read Chinese ... with 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