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雕母、母錢和樣錢的鑒定 YS

我國是世界上使用貨幣最早的國家之一,錢幣是指退出流通使用的貨幣。很早就有人在收集和研究中國錢幣。錢幣可以分為綱錢和目錢。綱錢是指以國號、年號、面值或者重量及其它方式命名的,可以將中國貨幣史縱貫起來的錢幣。如國號錢有大唐通寶、大蜀通寶、宋元通寶、民國通寶等用國號命名的;年號錢自唐朝起在中國古錢中佔主導地位,如乾元重寶、宣和元寶、嘉靖通寶、康熙通寶等;以面值為錢文命名的有王莽的六泉十布、三國時劉備的直百五銖、孫吳的大泉五十直至大泉五千;以重量命名的有半兩、兩錙、三銖、四銖、五銖、太貨六銖等;其它方式命名的有布泉、五行大布、永通萬國等。目錢是由綱錢橫向派生出的,如一種綱錢中的不同字體,象宋錢中的真、草、隸、篆、行體;不同面值,如小平、折二、折五、當十等;不同的寶文如元寶、通寶、重寶,南宋四川所鑄的嘉定鐵錢寶文達十六種以上;不同鑄造特徵,如闊緣狹緣,廣穿狹穿;不同文字特徵,如大字、小字;不同錢局錢爐所鑄的如會昌開元通寶背文有二十餘種,宣和通寶背陝,清朝錢也都在錢背面鑄有局名;不同的用途,如錢樣、祖錢、母錢、樣錢、流通錢(行用錢)、鎮庫錢、掛燈錢、厭勝錢等繁多的名目,內容極其豐富。 隨著錢幣學知識在我國日益普及,各種錢幣學專著、資料和刊物的大量出版發行,我國的錢幣研究水平不斷提高,錢幣收藏的規模也不斷擴大。當前不僅對綱錢進行研究和收藏,對目錢的研究和收藏也蔚然成風。其中錢樣、祖錢、母錢、樣錢在工藝中起重要作用,存世量很少甚至極少,鑄工精湛,所以是較受重視的研究和收藏專題之一。但在對它們研究和收藏中,由於對一些資料的片面理解,囿於研究者和收藏者個人知識水平或地域的局限性,在鑒別收藏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甚至誤解。本文願意提供筆者在這方面的研究和收藏心得,以資參考。由於歷代中國貨幣史和錢幣學專著中對它們的形制鮮有論述,所以本文以年代最近,實物存世最多,錢幣形制記載也最多的清朝錢幣為主要論述對象。 清代鮑康所著《大錢圖錄》所載:「每改元鑄新錢,先選至潔之象牙刻作錢樣,呈錢法堂侍郎鑒定,然後以精銅鑿成祖錢。其穿孔(局呼金口)非錢局人不能鑿,再用祖錢翻砂鑄母錢。以後開鑄,則悉用母錢印范。頒發各省者,亦謂之母錢。」從以上敘述中,我們可以知道,清朝鑄錢的程序如下:錢樣—祖錢—母錢—樣錢(實際上是選取質量較好的,輕重合適的流通錢作為進呈樣錢)—流通錢,以下分別加以敘述。 一、錢樣 錢樣是在政府決定鑄造發行某種貨幣後,由工匠按照需要鑄行的貨幣文字尺寸,用象牙雕刻而成,呈送中央貨幣鑄造發行的主管部門——戶部錢法堂侍郎驗看。從記載看清代錢樣主要是由上等象牙雕成,也有以其它材料雕制的,如羅伯昭《沐園四十泉拓》中就收有由硬木雕成的咸豐元寶當五十寶河局錢樣(圖1)。近人羅振玉筆記《俑廬日札》中記載曾見過有人持硬木雕制的北宋崇寧通寶求售,精美過於銅錢。惜當時未買,現不知其下落。錢樣的存世量極少,多數是清朝中期以後的。近人張炯伯收藏清錢甚豐,收藏有乾隆以來的清朝雕母百餘枚,但是錢樣則只見到過咸豐、光緒二朝的。由於錢樣在鑄錢過程中僅起到鑒定通過的作用,並不在鑄錢實際過程中起作用,所以它們的製作一般都不如祖錢精美(圖2、圖3)。錢樣的製作材料特殊,比較容易辨認,這裡不再展開論述。 二、雕母 雕母亦稱為祖錢,是由錢局或指定的銅匠鋪子用精銅雕刻而成,其中央的穿孔,錢局的行話稱為「金口」,為小方孔或小圓孔(圖4、圖5),經過有關部門的鑒定通過後,再由錢局的匠人將其擴大完成。存世的雕母中有不少是金口未開的。就是當年尚未通過鑒定的或是未能通過鑒定被淘汰的,嚴格說它們不屬於正式的雕母。完成的雕母具有銅質好、文字筆劃清晰細瘦、字口較深、字口間沒有粘連不清之處、一些部位如筆劃基部或外輪內側留有雕痕、通身上下沒有任何鑄造的痕迹等特徵。 近年來,各地不斷有發現雕母的報道,其中不少是珍品,甚至是創見品。但也有一些從介紹的特徵結合拓片看,尚不能輕易地定為雕母。確定它們為雕母的主要依據是字口深,文字細瘦,錢體上有雕刻痕迹。這些特點符合雕母的要求和製作特徵,故認為應當判斷為雕母。其中有幾點值得探討。

三)還有一類錢,習慣上也稱為樣錢。它們是指存世量較少、鑄工較好、一望而知是官方發行的錢。因為它們可能只是鑄造發行,停留在樣錢階段,不一定進入流通;或者進入流通後發現使用效果不好或成本太高隨即收回。也有可能是為了特定目的鑄造發行的,如給官員發放的薪俸,為了應付中央財政主管部門的核查等,其中也會包括一些呈樣錢在內。一下作一些簡要的介紹: 1.道光通寶寶源大樣錢(圖60)。道光通寶包泉局大樣錢常見,尺寸最大可達3厘米。寶源局大樣錢則很少見,尺寸僅有2.75厘米,鑄造均精好。 2.咸豐通寶寶泉局大樣錢(圖61)。面文與頒發各省的部頒樣錢相同,製作一般,比較少見。 3.咸豐通寶寶泉局大樣錢(圖62、63)。面文咸豐二字稍扁,製作精良,單點通者製作更勝一籌。此類錢有幾種,只有圖62見到有小型行用錢(圖64),其餘似乎均未允許通行。 4.咸豐通寶寶源局大樣錢(圖65、66)。數量多於寶泉局,寶之貝字開口者又多於閉口者。不一定是樣錢,可能為發放官員的薪俸。 5.同治通寶寶源局大樣錢(圖67、68)。數量與咸豐通寶寶源局大樣錢相近,通字分為方頭通和三角形二種。細分又有大小字之分。 6.同治通寶寶濟局樣錢(圖69)。數量很小,字文淺,與機制錢相近,錢身極為厚重,厚3毫米,重達11克。 7.光緒通寶寶泉局大樣錢(圖70)。不多見,製作一般,與部頒樣錢版式接近。 8.光緒通寶寶源局大樣錢(圖71)。不多見,製作精良,有人認為是母錢。

樣錢的鑒定

(二)呈樣錢是各省局根據部頒樣錢試鑄成錢後呈送中央審查鑒定,用以核定生產成本的樣錢。咸豐四年河南巡撫英桂奏寶河局鑄大錢的工價:「按照錢之大小,分別核給。當十錢一枚給項工價錢三文八毫;當五十錢一枚給項工價錢六文三毫;當百錢一枚給項工價錢十文三毫」。根據以上記載可以認為,為了通過鑒定,核准生產成本,呈樣錢的質量當然不能太差,否則無法通過鑒定。也不應比流通錢的質量高出太多,否則鑄錢機構無法負擔的起生產成本。所以呈樣錢應當屬於流通錢中比較好的,與流通錢沒有大的差別。有些呈樣錢具有明顯的特徵,如《大錢圖錄》載:「咸豐重寶當十錢,寶泉局鑄,幼雲所收,雲以精錫和鉛鑄成,乃僅呈樣錢。」該錢為缶寶當十大樣,應當屬於鐵錢,但用與流通錢不同材質鑄成的呈樣錢核准成本,乃僅呈樣錢。」該錢為缶寶當十大樣,應當屬於鐵錢,但用與流通錢不同材質鑄成的呈樣錢通過鑒定和核准成本,並不一定能夠鑄錢保證質量,所以政府要求:(《文獻通考》)「嘉慶元年九月欽奉諭旨,從前各省局鑄錢文,局員等聽任舞弊,偷減斤兩,多摻鉛錫,以致質地脆薄,減小模糊。今開爐鼓鑄新錢,自應安部頒式樣……但恐各印鑄出錢文,不能如進呈式樣,一律圓整,又偷減輕小之敝。嗣後除進呈樣錢外,於每年十二月仍將所鑄新錢十文,於封印前送交軍機處查核」。說明在呈樣錢之外還要另外呈送查核,也同樣屬於樣錢。 呈樣錢的形制和鑄造精度與流通差別不大,有一定的辯識難度。有的版別鑄造普遍精美,如初唐開元和各類美製版宋錢,政和通寶重和樣、重和通寶等。也只能在大量的同版錢中反覆比較,最後確定。據孫仲匯先生講,在刊入《古錢幣圖解》一書中的宣和通寶昂通白銅樣錢和宣和通寶肥一白銅樣錢都是比較了大量同樣版別錢之後得出的結論。兩枚錢都極其完美,文字筆畫細如刀刃,確實與眾不同。但有不少人出於不同原因,都稱自己收藏的這兩個版別的白銅錢是樣錢。其中有的讀書不求甚解,願意自己的藏品檔次高,見到書中刊載的樣錢有與手中藏品文字版別相同,就認定是樣錢。也有的是出於牟利目的,以書本為抬價的依據,將自己的藏品拚命拔高,一求善價。

樣錢的鑒定

四、樣錢 樣錢主要可分為部頒樣錢和呈樣錢。 (一)部頒布錢是由中央統一製作頒發各省局照式鼓鑄的樣錢。樣錢制度由來已久,《咸淳臨安志》「……高宗皇帝頒降鑄錢式御札,曰:『大小錢樣付卿。烏背者,製作頗精,與開元崇寧所鑄相似,然恐費工難辦。素背者,似可作式樣』」。清朝《文獻通考》「聖祖繼位,次年改元康熙,鑄康熙通寶錢,並令將鑄成康熙通寶樣錢頒發各省局依式鑄造」。「右乾隆通寶樣錢二品……銅質精練厚重,世謂之樣錢,蓋開爐時頒發各省局依式鑄造者,故謂之樣錢」。「」乾隆六年,凡鑄錢之法,先將凈銅鏨鑿成重二錢三分者,曰祖錢;隨鑄造重一錢六七分不等者,曰母錢;然後印鑄制錢。每遇更定錢制,例先將錢式進呈。其直省開局之始,亦例由戶局先鑄祖錢、母錢及制錢各一文,頒發各省,令照式鼓鑄雲」。從以上記載可知,部頒樣前由戶局統一為各省局鑄造的。其特點是面文特徵統一,背文是各省局名。其正面文字特徵與寶泉局錢近似,但也有差別。部頒樣比較少見的是康熙、咸豐、同治、光緒幾種。 康熙通寶的部頒樣錢少見(圖48),但有時能夠發現包括寶台局大樣在內的全套,而且比較厚重,不太象清初錢的風格。 咸豐時內外交困,部頒樣錢頒發下去後只有少數省局照式開鑄,不少省局自做母錢開鑄;有的邊遠省份根本沒有鑄錢。《故宮清錢譜》中刊載的小平部頒樣錢,頒發下去後大部分省局鑄了平線,但其中只有寶昌局、寶浙局、寶雲局、寶廣局、寶桂局、寶台局等少數局按照部頒樣錢開鑄,其餘各省都自行其是。寶直局小平主要是鐵錢,也有少量與部頒樣錢同版銅錢發現(圖49),製作不精,不象是樣錢。 在《故宮清錢譜》刊載的部頒樣錢以外,應當另有一套部頒鐵錢樣錢,因為北方京師附近幾省的鐵錢版式例如寶直局、寶德局(圖50)與寶泉局小平鐵錢很近似。尤其是寶直局小平鐵錢與寶泉局一樣有爾寶、缶寶、珍寶之分,不同之處在於寶直局鐵錢通字是方頭,寶泉局通字是三角形。 同治部頒樣錢《故宮清錢譜》中沒有記載。母錢主要發現有寶廣局、寶福局、寶武局、寶晉局、寶黔局、寶陝局、寶直局、阿克蘇局、寶伊局。真正按照部頒式樣鑄錢的只有寶昌局小平錢,寶雲局所鑄的小平錢文字與部頒式樣有較大差別。寶廣局也發現有部頒式樣的行用錢(圖51),但是數量很少,不能排除是試鑄性質。 光緒部頒樣錢以前只見有十六個錢局的當十錢,小平錢只有阿克蘇局。目前發現同樣有小平寶浙局、寶福局、寶晉局、寶川局、寶雲局、寶蘇局、寶武局、寶陝局部頒樣錢(圖52、53、54、55、56、57、58、59)存世。 部頒樣錢的鑒別要熟悉各種年號部頒樣錢的文字和製作特徵。文字特徵與部頒樣錢相同還不一定是部頒樣錢,僅能先定為部頒樣式,然後從其製作的精整程度、尺寸大小和存世量多少來加以判別。

雕母、母錢和樣錢的鑒定

1、錢幣的精美與否只是在程度上的差異。現在揀選的母錢除了精美不如以前的之外,其它特徵,包括加工方式、銅製、文字筆劃的清晰程度,字口的乾淨程度都完全可以滿足作為母錢的要求。而且精美與否也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只能是相對於某一版別的錢而言。即使未經流通磨損磕碰,不同母錢的精美程度也是不同的。如果說存世的製作精度相差很大的錢幣都是用同樣精美的母錢製作的,恐怕很難有說服力。 2、《大錢圖錄》說得很明白,母錢外輪隆起如虯脊。如果這些不夠「精美」的外輪隆起的錢幣不是母錢,將其外輪加工成這樣的用意何在。將外輪加工成尖削形狀是無法按照普通錢的加工方法將錢串起上車床一起成串加工。而是將它們中間用隔墊隔開,逐一加工其兩面。費事且費力,無法解釋其目的。 3、存世的鐵母因與鐵錢文字相同,即使品相差些,也可以認定為鐵母。它們的外輪都是冷加工成尖削的。而且另一證據是圖47的咸豐重寶珍寶背寶泉當十銅錢。從版式看當然屬於鐵母,但是其背面文字殘缺不清,無法作為母錢使用。它的外輪與所有的錢都不相同:是在原有尖削的基礎上將「虯脊」頂端用銼銼平,形成兩面斜坡,頂端平頂的怪象。究其原因,是按照母錢加工後,因其背面品相太差,無法作為母錢使用,所以被淘汰了。但是,為了避免偷拿母錢之嫌,有將其母錢的主要特徵——尖削的外輪銼掉,使其變成普通錢。以上說明尖削的外輪是專門為了作為母錢而加工的。

雕母、母錢和樣錢的鑒定

(1)即使合模不嚴,鑄錢時在合模處產生流銅,由於該處在穿孔的最狹處,不會形成階台,衝去流銅時較為省力,而且由於穿孔兩端為喇叭口形狀,可以從任何一面加工。 (2)修成花穿,可以使鑄造中跑出的流銅集中在四決處,使穿孔基本保持方形,可以直接上串打磨外輪,減少工作量。如果穿孔是方形,鑄錢時產生的流銅就聚在穿孔四角,將方孔變為截角方形,接近圓形,無法直接上串打磨。必須衝去流銅才可打磨。 6、外輪穿孔的修銼:清朝母錢的外輪一般是用冷加工方法製成的尖削形狀,但也不是絕對的。寶福局和寶浙局有些母錢的外輪呈面大背小形狀,即俗稱「盆錢」的(圖39)。母錢的穿孔一般都是修銼形成的,但不是所有具有修銼成型的孔的錢都是母錢。同治通寶和光緒通寶背滿漢文局名套子錢(圖40、41),背篆書福壽(圖42、43),背楷書福壽(圖44、45),背篆書福壽、楷書辛未(圖46)等錢的穿孔幾乎都是修銼而成。這類錢相對少見,有人就根據其穿孔的修銼特徵確定其為母錢。這樣的錢單看穿孔是無法作出準確判斷的,必須結合其它特徵觀察分析,綜合判斷,作出較準確的判斷。 我國錢幣收藏和研究歷史悠久,到清朝中期有明顯發展,但當時的錢幣收藏和學者的主要目光集中在前朝錢幣。清朝貨幣由於是當時的通貨,容易收集,不引人注意;也有可能為避免嫌疑,如同現在國家禁止非法買賣人民幣同樣道理。民國後,中國古泉學會和中國泉幣學社開始注意清朝錢幣,經過竭力提倡,研究清錢開始形成風氣。發現了大量的珍貴清錢。經過前人不遺餘力的搜羅,加上錢樣、祖錢、母錢、樣錢的製作精美,普通百姓也樂於作為家傳的有歷史價值的工藝品收藏。目前品相精美的錢樣、祖錢、母錢、樣錢已經很難見到了。因為大多數是在流通錢中揀選發現的,往往都經過了流銅觀察的摩擦磕碰,已經失去原有的氣韻了,母錢特徵也不是很突出。近年發現的母錢的品相一般都比不上以前老收藏家的,有些確實失去了母錢的特徵。老一輩錢幣學家和收藏家看慣了過去精美的、傳世未受損傷的母錢,對當前揀選出的母提出疑問,主要是認為當前揀選的母錢不夠精美,因此不算母錢。實際上這個問題並不難解答:

雕母、母錢和樣錢的鑒定

(一)鑄成的尖削外輪 這類錢在具有尖削外輪錢中占絕大多數,清朝鐵錢大部具有尖削外輪。其外輪形狀尖削而略呈渾圓,鑄工一般,有些由於印模後合模不嚴,致使正背兩錢面在分型面處錯動,錢形略呈橢圓,穿孔內也有錯動,導致穿孔變小。在上串打磨外輪時,橢圓形兩長軸處外輪所受的銼磨多於短軸處外輪,分型面錯出部分受的銼磨多於縮進的。所以在同一錢外輪上有的部分已經銼磨平滑,有的局部仍保留尖削外輪。鐵錢由於質地堅硬,不易加工,而且大量發行鐵錢是在內外交困的咸豐年間,目的是為了支付巨額的軍餉,所以要求快,圖快最簡捷的方法就是偷工減料,所以大部分清朝鐵錢的外輪沒有經過很好的銼磨,有的甚至保留著澆鑄口。這些尖削外輪上留有的鑄造痕迹,說明了它們的母錢也具有尖削的外輪。 雕母、母錢和樣錢的鑒定(二)冷加工方法形成的尖削外輪 這類錢的數量很少,品相均較好,銅質細密,文字筆劃清晰,字口較深。在沒有經過磨損和磕碰的錢上可以明顯地看出車削或銼削的痕迹,甚至有些在車削加工過程中發生的「啃刀」現象都清晰可見。同時它們中的大部穿孔也是由銼削完成的。從它們的鑄造特點和加工精細來看,它們就是母錢了。筆者儘可能多舉一些例子,以支持以下的分析說明。 圖16乾隆通寶背滿文寶泉平錢。直徑2.85厘米、穿孔0.55厘米、厚0.16厘米,重6.88克。黃銅質,製作精細,地張光滑,文字筆劃清晰,無任何含糊不清之處,部分筆劃旁尚能看出雕刻痕迹。外輪尖削,穿孔無任何鑄造痕迹,系冷加工完成。 圖17嘉慶通寶背滿文寶泉平錢。直徑2.4厘米、穿孔0.55厘米、厚0.14厘米,重4.4克。黃銅質,鑄工較好,文字筆劃清晰,筆劃間尚留有雕痕。背滿文「*」字之半圈同其下橫鉤鑄成時尚有粘連,經刀清理分開。穿孔系銼成,外輪渾圓,磨損嚴重。 圖18道光通寶背滿文寶泉。直徑3.05厘米、穿孔6厘米,重9.6克。黃銅製作,品相精好,明顯的削尖外輪,穿孔為修銼而成,筆劃和外郭內緣基部留有鑄成的雕痕。 圖19道光通寶背滿文寶源。直徑2.3厘米、穿孔0.55厘米,重5.6克,黃銅質,鑄工精好,外輪銼成尖削狀,穿孔為鑄成。 圖9咸豐重寶背滿文當五十。直徑4.8厘米、穿孔0.85厘米、厚0.4厘米,重43.9克。銅質金黃,鑄工精湛。文字規整,文字筆劃細瘦高挺,筆劃邊、外郭內側、內郭外側都有很深的雕痕。這在金屬切削工藝中稱為「清根」,內孔系銼成,無鑄造痕迹。由於曾參與流通,磕碰磨損嚴重,但其外輪仍可看出尖削狀。文字之間地張上有銅塊高高隆起,但不象通常所見的光滑凸起,而是滿布刀痕,快面轉折生硬分明。彷彿取一塊厚圓銅版,在文字筆劃外、外郭內緣、內廓外緣處深刻幾刀形成錢的樣子,又將地張隨便稍稍鏟低即告完工。同樣版別的錢並不難見,而且不少錢的地張都是這種樣子,但是雕刻情況卻不盡相同。 圖20咸豐元寶缶寶背滿文寶泉漢文當百。直徑5.08厘米、穿孔0.95厘米、厚0.42厘米,重52.5克。此錢銅色金黃,鑄工精良,文字高挺細瘦,地張平坦光滑。穿孔用銼修成。外輪尖削,車削痕迹明顯。 圖21咸豐元寶缶寶背滿文寶泉漢文當百。較厚重,直徑5.1厘米、穿孔1.0厘米、厚0.52厘米,重62.5克。黃銅質,鑄工精良。文字細瘦高挺,地張光滑略有隆起。外輪為尖削狀,系用車床車成。外輪有啃刀之處9即由於車成的夾具或刀具的剛度不足,進刀時工件或工刀略向後退讓,不能隨時車掉銅料,稱之為讓刀。直至無法再讓時會突然車掉一大塊,車出的痕迹要深於正常的切削)。兩平面也留有明顯的車削痕迹。穿孔為鏟削而成。此錢元字左下角,即第一橫劃左尖端,第二橫劃的左半部及撇劃,自左上方至左下方形成光滑的弧狀凹陷。似乎受過堅硬的圓形物體的打擊。但細看元字表面無任何傷痕,鑄成時即是這個樣子。這一圓弧似乎與人的大拇指恰巧吻合,聯繫到清人筆記中有進呈蠟樣之說,可能即為用捏變形的蠟樣印模翻鑄而成的。若果真如此,則清錢中確有蠟樣矣。 圖22咸豐重寶爾寶背滿文寶泉漢文當百。直徑5.05厘米、穿孔0.95厘米、厚0.41厘米,重48.9克。銅色金黃,鑄工較精,文字筆劃細瘦高挺,寶字從「爾」不從「缶」。字口地張上還留有少量翻砂後的型砂。穿孔為鑄成。外輪尖削,系車制而成。車痕上留有震顫形成的紋路,並有啃刀現象。 圖23咸豐元寶背滿文寶泉漢文當百大樣。直徑5.3厘米、穿孔1.0厘米、厚0.4厘米,重56.8克。黃銅質,鑄工一般,文字細瘦,寶字貝字下二點距目字較遠。穿孔系鑄出後修光。外輪尖削,系用銼刀修成。 圖24咸豐元寶背滿文寶泉漢文當百。直徑5.28厘米、穿孔0.85厘米、厚0.4厘米,重51.5克。黃銅質,鑄工較精,文字高挺有力,寶字明顯向左傾斜。穿孔無鑄造痕迹。系用銼刀修成。外輪尖削,為車制而成。 圖25咸豐元寶背滿文寶泉漢文當百。直徑5.15厘米、穿孔1.1厘米、厚0.42厘米,重54克。背滿文寶字出頭,銅色金黃,鑄工較精,文字筆劃高挺,外輪尖削,為銼削而成,穿孔是銼成。 圖26咸豐通寶楷書背滿文寶泉,直徑2.33厘米、穿孔0.5厘米,重4.8克。鑄工精好,文字生動,與其它寶泉局使用的館閣體明顯不同。黃銅質。最早見於《泉幣》雜誌第十四期。由馬定祥最早發現於北平,多見於山西,為寶泉局鐵錢分局在山西平定使用的鐵母,其同類鐵錢如圖27。 圖28咸豐通寶背滿文寶河鐵母。咸豐時寶河局沒有鑄行小平銅錢,銅錢中有一種較少見到的瘦金書小字(圖29),絕大多數品相極差,可能為未被採用的樣錢。見到的多為鐵錢,此為鐵母,外輪尖削。 圖30、圖31、圖32為咸豐通寶小平寶直局爾寶、缶寶、珍寶三種鐵母。咸豐時寶直局基本沒有鑄造小平銅錢,所見的大多為鐵母或鐵范銅錢。該三枚錢鑄造精良,穿孔和外輪都為銼成,當為母錢無疑。 圖33光緒通寶背滿文寶泉平錢。直徑2.16厘米、穿孔0.55厘米、厚0.15厘米,重3.9克。銅色金黃,鑄工較精,文字纖細高挺,外輪尖削,尚留有銼痕,穿孔為銼成。 確定了清朝母錢具有不同於流通錢的,以冷加工製成的尖削外輪之後,就可以比較準確的給出母錢的特徵了。母錢應當具有銅質好、文字筆劃清晰無粘連、字口深、略大於同版流通錢的特點。銅質好,合金配製合理,鑄成的母錢不會產生變形、缺損和漏洞,影響印模的質量;文字筆劃清晰無粘連,可以印出清晰完整的錢模;字口深一方面能夠保證澆鑄時銅液的流動性,也可以提高文字的深度,以免在鑄成後打磨時將文字磨平;母錢印模作出流通錢毛坯後要清除表面粘附的型砂,對毛坯表面進行打磨處理,磨去毛坯的粗糙表層,會使流通錢的尺寸和重量都小於母錢。 雕母、母錢和樣錢的鑒定有了母錢的特徵之後在實際揀選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銅質好只是一種說法,儘管已經有人將母錢的成分進行了分析,但目前還無法很好解釋銅的成分與表面色澤有無必然關係。在存世的母錢乃至祖錢中,表面銅色有很大差別。有的母錢表面色澤金黃,經過磨檫後即變得略呈白色,然後逐漸恢復原來的金黃色。有的母錢表面本來就色澤發白;也有的母錢表面的金黃色是磨檫不去的。寶河局、寶福局的母錢中有不少是白銅的;而寶泉局咸豐母錢的包漿是其特有的深黃褐色,有經驗的人僅根據色澤即可判斷其為母錢。所以銅色一般說明不了太多的問題,銅質好應當是指銅質細密,沒有空泡和砂眼。 2、文字筆劃是否細瘦也是相對的,如上面說過的圖13、圖14兩枚同版母錢的文字存在明顯的肥瘦不同。所以一方面看文字筆劃的肥瘦,一方面還要看文字筆劃的精神,是否傳神。如圖13的筆劃儘管豐腴,但仍可以看出書寫時的起筆、收筆和轉折頓筆之處。有些錢的某一版別文字均細瘦高挺,如初唐開元和崇寧通寶、大觀通寶中某些版別(圖34)。曾經見過一枚政和通寶小平母錢,文字並不細瘦,但地張光滑,不是直接鑄成,似乎是專門修光的,文字清晰,字口間很乾凈,沒有任何流銅,母錢精神十足。對文字筆劃的粗細優劣的比較也要在同版錢之間進行。 3、字口深淺一個朝代有一個朝代的要求。主要看字口間是否乾淨利落,可以印出較好的效果。有些錢的字口儘管比較深,但筆劃、內外郭同地張交會處則壅著銅顆粒,這是在母錢印模之後凹模字口邊緣發毛澆鑄後形成的。這樣的錢作為母錢印模效果肯定不好。也有的錢字文高挺,但是筆劃頂端邊緣有缺損,不光滑整齊。

雕母、母錢和樣錢的鑒定

三)文字筆劃細瘦 同理,文字筆劃的肥瘦也是相對的概念。歷代錢文中不少是出自皇帝、書法家之手,如北宋的淳化元寶、崇寧通寶,金朝的泰和重寶,元朝的至正之寶等;錢文擬訂、寫成後再由錢局而工匠,幾經人工摹寫,而且描摹者書寫水平也不盡一致,在沒有先進的複印設備的古代,前文筆劃發生變形是在所難免的。在同樣版別的母錢身上也會產生肥瘦不同的筆劃,圖13、14是兩枚咸豐重寶寶泉局當五十母錢,其中一枚的文字筆劃明顯比另一枚肥腴。說明它們是由兩枚具有不同文字特徵的雕母印模鑄造出來的。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對具有文字筆劃細瘦、字口深峻、雕刻而成或留有雕痕的錢要進行深入的分析。首先,確定它們確實為雕刻而成的,其次,要在儘可能多的同版別錢中反覆比較,確定它們的特徵確實在同版別錢中都是突出的,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三、母錢 母錢,顧名思義是用以印模後翻砂鑄造子錢(流通錢)的。清朝以前的母錢具體產生方式目前尚未發現記載,僅在北宋《山堂考察》中載有「大觀二年,宋喬年言:『……臣令工匠鑄到錫母五文足。』」可知北宋的母錢有用金屬錫鑄造的。明朝雕制而成的錢有嘉靖通寶背十·一兩(圖15)、萬曆通寶、崇禎通寶背敕二等,且都有其行用錢。據宋應星《天工開物》所說,用錫雕母來按模鑄錢。說明明朝的母錢是雕成的,而且有相當數量是錫的。目前尚不知以上幾枚雕制錢實物是直接印模翻鑄流通錢的雕制母錢,還是用來印模鑄造母錢的祖錢。錫熔點低,比較柔軟,可以隨時熔化重新刻制新母錢。用錫雕母印模鑄錢很可能沿襲到清初。從記載看清朝母錢是經過祖錢印模翻砂鑄造而成的,實物中順治、康熙、雍正三朝流通錢的存世量都比較大,但是雕母和母錢均極為少見,少得與它們流通錢的存世比例極不相稱,應當與當時主要採用錫雕母印模鑄錢有關。 為了保證印模效果,鑄造出合格的流通錢,對母錢有較高的質量(品相)要求。錢樣由特殊材料雕成,可以從材料和加工方式上加以區別,雕母在鑄錢工藝中規定了貨幣的形制,還用來印模翻鑄母錢。雕母是雕刻而成的,而且數量較少,一般到不了流通錢鑄造環節,不易與流通錢混淆。母錢初了作用不同於流通錢以外,在鑄造方法(鑄造)與材料(主要為銅質)、文字、材質、基本加工工藝等與流通錢基本一致,在鑄錢過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分辨難度。就要求母錢除了具有與雕母相同的外觀要求如銅質好、文字筆劃清晰無粘連、字口深的特點外,還應有其特徵,以區別於流通錢。由於母錢的辯識比錢樣和雕母都要困難,所以本文的重點放在母錢上。 要在大量的雜錢中進行揀選,最基本的一條要求就是揀選者不僅要對綱錢熟悉,也必須熟悉目錢。有些人的注意力集中在綱錢上,滿足於按照中國歷史年表收集古錢中的綱錢品種。尤其注重一些大名譽品,如大齊、靖康、重和、貞佑等和時間短、存世少朝代錢如遼錢、元朝錢、地方割據政權、農民起義軍的錢,對目錢僅知道一些著名的版別錢如縮水淳化元寶、九疊篆皇宋通寶、篆書光定元寶等,而對存世量大的宋錢、清錢往往重視不夠。實際上幾乎每一種綱錢都可以派生出大量的目錢,而目錢中的珍稀錢幣數量遠遠超出綱錢。尤其宋錢、清錢由於存世量大,是目錢中珍稀品種最多的兩個朝代。 要熟悉母錢,又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大量接觸古錢實物,在接觸中熟悉歷代古錢的特徵。有些珍稀錢幣不易見到,就應利用各種展出、交流機會觀摩。不僅要注意珍稀錢幣,更要注意普通錢幣。努力熟悉每種錢的版別、當值、寶文和不同錢局錢爐成品的區別。只要熟悉了歷代普通錢幣,在揀選過程中一枚與眾不同的古錢拿在手中,即使是匆匆一瞥,也會立即感覺到它的特殊,可能是一枚值得研究或收藏的古錢。 2、積極積累資料,包括各種實物資料和錢幣學專著,加以認真的消化吸收和實踐,就可能將別人多年的古錢研究經驗和心得變為自己的。 3、多與其它錢幣收藏者和研究人員交流收藏和研究心得,沒有特殊原因對資料不保密,坦誠地互相觀摩評價藏品,包括受騙上當得來的假錢贗品。虛心向一切人請教,不斷擴大眼界,得到迅速提高。否則非常可能一輩子也入不了古錢研究的門。實際上有相當數量的古錢愛好者由於不同原因,從不與人交流,僅自己對照錢譜或歷代年表進行古錢收集,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歷代母錢有何種特徵,目前還不十分明了。從發現的兩宋鐵母來看,除了材料與流通錢不同之外,就是穿孔修琢得十分光潔,其它方面與流通錢沒有什麼明顯的區別。兩宋的銅錢母錢目前只能看其與同版別錢的加工區別來加以確認。 歷代母錢的特徵很少有文字記載,僅在《大錢圖錄》中提到:「咸豐元寶當五百、當千大錢戶工兩局鑄者並紫銅,此乃黃銅,或雲當系母錢」,「咸豐元寶當千錢,幕有星月……其邊隆起如虯脊,取便印范,亦母錢也。」可知清朝母錢的邊(外輪)呈隆起尖削狀,質地為黃銅質。實物中外輪尖削的清錢很多,不可能都是母錢,而且有的質量很差。如何從中揀選出母錢,需要對實物仔細觀察,進行分析。如果它們的外輪沒有經過嚴重的磨損磕碰,可以發現其尖削外輪的形成可以分為鑄造而成的和修銼、車削而成(冷加工)兩種。以下分別分析論述。

雕母、母錢和樣錢的鑒定

(二)字口深 與有無雕刻痕迹不同,字口深淺是一相對概念,中國幾千年來一直沿襲著鑄造方法生產貨幣,其間雖然經過了范鑄、翻砂法的不同工藝(也有可能採取過失蠟法鑄造),但在清朝末年採用機器衝壓法製作之前,手工操作一直佔主要地位。由於受當時的工具、量具等生產檢驗手段和工匠的操作水平的限制,手工操作不可能保證所有的成品完全一致,加上各朝、各局對鑄錢質量的要求也不完全一致,所以鑄造的錢幣字口深淺不一是理所當然的。如清朝嘉慶通寶寶泉局錢中樣、小樣錢的字口普遍較淺。有些錢幣就因其字口深峻而被定名為「深字」版,見圖11、圖12。所以字口的深淺不能一概而論,只能在同一版別中進行對比,得出相對的比較結果。

雕母、母錢和樣錢的鑒定

(一)雕痕 撇開它們在鑄錢工藝中的作用不提,雕母和母錢以至普通錢就其本身來說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它們產生的方法不同。前者是雕刻出來的,後二者是鑄造出來的。雕母的產生方法從以上論述中可知是用上等銅材雕刻而成。故不可能有鑄造時才會有的痕迹,如表面的砂眼,流銅,內部的氣孔,夾灰等。後者是鑄造出來的,不可避免地會在錢體上留下鑄造痕迹。鑄造痕迹是雕母的否定因素,一枚錢,不論製作如何精美,只要發現一處,甚至一點點鑄造痕迹,就可以排除其雕刻而成的可能,也就不可能是雕母。由於刻工的技術水平及各朝代的要求不同,有的雕母可能雕工精湛,已經看不出刀痕,即所謂的「刀痕化盡」;有的上留有明顯的雕刻痕迹。有人就是根據某些錢上留有的刀痕而認為是雕成的,進而定其為雕母。在實踐中,留有刀痕的錢是不難見到的,但是要具體分析刀痕產生的因素,才能下結論。 1、確為雕刻而成:這其中有兩種情況 (1)由於雕母和母錢價格相差很大,有些鑄造較好的母錢或普通錢被牟利者改刻為雕母,所以刀痕清晰可見。但是由於是用鑄造而成的母錢改刻而成,在母錢身上必然會留有鑄痕。這樣的錢只要仔細觀察,還是能夠發現破綻的。如字口間等刻刀不易加工的地方就會留有砂眼。有人作偽時將母錢上的砂眼全部刻掉,但由於砂眼的分布是不規律的,有可能在筆劃邊緣也有砂眼,所以改刻者不免顧此失彼,仍會留下漏洞。若力求刻去全部砂眼,反而會破壞原有的字型,更顯得不倫不類。圖6本是一枚咸豐重寶寶泉局當十鐵母,被人改刻為雕母。改刻者為刻去砂眼而明顯地破壞了原有的字型。如咸之「口」字和豐字收筆處等。而且一般雕母筆劃封閉中空處如「目」字內部需要刻去的地方通常是從四邊向中間斜下方切入,形成的局部剖面為「V」型,而改刻者為了刻去這些地方的砂眼,將「V」型挖成了「U」型。 (2)有些錢上留有明顯的刻痕,甚至有的錢通體都是雕成的,但錢的加工工藝不精,筆劃粗、刀痕亂,且筆劃之間還可能粘連;筆劃密集處字口往往只是隨意挖一淺坑而已。這種錢一般都是闊緣錢。它們實際上是挑選行用錢中較精美的清理刮削乾淨準備刻花的,但由於某些原因未雕花就放棄了。如圖7是一枚這種錢,與圖8的加工方法完全一致,只是尚未雕花而已。 (3)專門刻制的假錢。近年由於收集錢幣的人數大增,加上原有的雕母已經基本被收羅殆盡,雕母的價格一漲再漲,所以偽作的極多。其中一些確實達到了可以亂真的程度,一些專業人員和老收藏家也屢屢上當受騙。 2、鑄成的雕痕。由於有些祖錢上留有較明顯的刀痕,在翻砂工藝較好時,較多地保留了雕母的特徵,也會留下雕痕。就可能會被對金屬加工工藝不熟的人誤認為是雕成的。這種情況在母錢上較常見,如圖9為一枚咸豐重寶寶泉局當五十母錢,鑄成後地張上的雕痕仍清晰可見。在某些普通錢如明朝嘉靖、萬曆,以至清朝順治、康熙等錢上也較常見。因為它們有可能為雕母直接翻鑄而成的,如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說鑄錢時以「母錢百文,以錫雕成…」來印模。宋應星是明末人,他談到的鑄錢方法非常可能沿用到清初。也就是說,有相當部分的錢不是由雕母翻鑄出一些母錢,再用母錢大量翻鑄流通錢,而是由雕母直接按范鑄錢。一個印模工匠至少需要一百枚母錢,江南民諺「板板六十四」,可見在生產過程中需要較多的雕母,求多就容易圖快而忽視質量,所以會影響到部分雕母的雕刻工藝較差,留下某些刀痕,甚而有的事先未擺放安排好文字,致使文字侵入外郭,如圖10嘉靖通寶的「靖」字下方無處可擺,於是將外郭挖去部分,擺放文字,以保證文字完整。這樣在翻鑄過程中,刀痕也就會留在鑄成的錢體上。

雕母、母錢和樣錢的鑒定2008-05-08 15:18

(一)鑄成的尖削外輪這類錢在具有尖削外輪錢中占絕大多數,清朝鐵錢大部具有尖削外輪。其外輪形狀尖削而略呈渾圓,鑄工一般,有些由於印模後合模不嚴,致使正背兩錢面在分型面處錯動,錢形略呈橢圓,穿孔內也有錯動,導致穿孔變小。在上串打磨外輪時,橢圓形兩長軸處外輪所受的銼磨多於短軸處外輪,分型面錯出部分受的銼磨多於縮進的。所以在同一錢外輪上有的部分已經銼磨平滑,有的局部仍保留尖削外輪。鐵錢由於質地堅硬,不易加工,而且大量發行鐵錢是在內外交困的咸豐年間,目的是為了支付巨額的軍餉,所以要求快,圖快最簡捷的方法就是偷工減料,所以大部分清朝鐵錢的外輪沒有經過很好的銼磨,有的甚至保留著澆鑄口。這些尖削外輪上留有的鑄造痕迹,說明了它們的母錢也具有尖削的外輪。雕母、母錢和樣錢的鑒定(二)冷加工方法形成的尖削外輪這類錢的數量很少,品相均較好,銅質細密,文字筆劃清晰,字口較深。在沒有經過磨損和磕碰的錢上可以明顯地看出車削或銼削的痕迹,甚至有些在車削加工過程中發生的「啃刀」現象都清晰可見。同時它們中的大部穿孔也是由銼削完成的。從它們的鑄造特點和加工精細來看,它們就是母錢了。筆者儘可能多舉一些例子,以支持以下的分析說明。圖16乾隆通寶背滿文寶泉平錢。直徑2.85厘米、穿孔0.55厘米、厚0.16厘米,重6.88克。黃銅質,製作精細,地張光滑,文字筆劃清晰,無任何含糊不清之處,部分筆劃旁尚能看出雕刻痕迹。外輪尖削,穿孔無任何鑄造痕迹,系冷加工完成。圖17嘉慶通寶背滿文寶泉平錢。直徑2.4厘米、穿孔0.55厘米、厚0.14厘米,重4.4克。黃銅質,鑄工較好,文字筆劃清晰,筆劃間尚留有雕痕。背滿文「*」字之半圈同其下橫鉤鑄成時尚有粘連,經刀清理分開。穿孔系銼成,外輪渾圓,磨損嚴重。圖18道光通寶背滿文寶泉。直徑3.05厘米、穿孔6厘米,重9.6克。黃銅製作,品相精好,明顯的削尖外輪,穿孔為修銼而成,筆劃和外郭內緣基部留有鑄成的雕痕。圖19道光通寶背滿文寶源。直徑2.3厘米、穿孔0.55厘米,重5.6克,黃銅質,鑄工精好,外輪銼成尖削狀,穿孔為鑄成。圖9咸豐重寶背滿文當五十。直徑4.8厘米、穿孔0.85厘米、厚0.4厘米,重43.9克。銅質金黃,鑄工精湛。文字規整,文字筆劃細瘦高挺,筆劃邊、外郭內側、內郭外側都有很深的雕痕。這在金屬切削工藝中稱為「清根」,內孔系銼成,無鑄造痕迹。由於曾參與流通,磕碰磨損嚴重,但其外輪仍可看出尖削狀。文字之間地張上有銅塊高高隆起,但不象通常所見的光滑凸起,而是滿布刀痕,快面轉折生硬分明。彷彿取一塊厚圓銅版,在文字筆劃外、外郭內緣、內廓外緣處深刻幾刀形成錢的樣子,又將地張隨便稍稍鏟低即告完工。同樣版別的錢並不難見,而且不少錢的地張都是這種樣子,但是雕刻情況卻不盡相同。圖20咸豐元寶缶寶背滿文寶泉漢文當百。直徑5.08厘米、穿孔0.95厘米、厚0.42厘米,重52.5克。此錢銅色金黃,鑄工精良,文字高挺細瘦,地張平坦光滑。穿孔用銼修成。外輪尖削,車削痕迹明顯。圖21咸豐元寶缶寶背滿文寶泉漢文當百。較厚重,直徑5.1厘米、穿孔1.0厘米、厚0.52厘米,重62.5克。黃銅質,鑄工精良。文字細瘦高挺,地張光滑略有隆起。外輪為尖削狀,系用車床車成。外輪有啃刀之處9即由於車成的夾具或刀具的剛度不足,進刀時工件或工刀略向後退讓,不能隨時車掉銅料,稱之為讓刀。直至無法再讓時會突然車掉一大塊,車出的痕迹要深於正常的切削)。兩平面也留有明顯的車削痕迹。穿孔為鏟削而成。此錢元字左下角,即第一橫劃左尖端,第二橫劃的左半部及撇劃,自左上方至左下方形成光滑的弧狀凹陷。似乎受過堅硬的圓形物體的打擊。但細看元字表面無任何傷痕,鑄成時即是這個樣子。這一圓弧似乎與人的大拇指恰巧吻合,聯繫到清人筆記中有進呈蠟樣之說,可能即為用捏變形的蠟樣印模翻鑄而成的。若果真如此,則清錢中確有蠟樣矣。圖22咸豐重寶爾寶背滿文寶泉漢文當百。直徑5.05厘米、穿孔0.95厘米、厚0.41厘米,重48.9克。銅色金黃,鑄工較精,文字筆劃細瘦高挺,寶字從「爾」不從「缶」。字口地張上還留有少量翻砂後的型砂。穿孔為鑄成。外輪尖削,系車制而成。車痕上留有震顫形成的紋路,並有啃刀現象。圖23咸豐元寶背滿文寶泉漢文當百大樣。直徑5.3厘米、穿孔1.0厘米、厚0.4厘米,重56.8克。黃銅質,鑄工一般,文字細瘦,寶字貝字下二點距目字較遠。穿孔系鑄出後修光。外輪尖削,系用銼刀修成。圖24咸豐元寶背滿文寶泉漢文當百。直徑5.28厘米、穿孔0.85厘米、厚0.4厘米,重51.5克。黃銅質,鑄工較精,文字高挺有力,寶字明顯向左傾斜。穿孔無鑄造痕迹。系用銼刀修成。外輪尖削,為車制而成。圖25咸豐元寶背滿文寶泉漢文當百。直徑5.15厘米、穿孔1.1厘米、厚0.42厘米,重54克。背滿文寶字出頭,銅色金黃,鑄工較精,文字筆劃高挺,外輪尖削,為銼削而成,穿孔是銼成。圖26咸豐通寶楷書背滿文寶泉,直徑2.33厘米、穿孔0.5厘米,重4.8克。鑄工精好,文字生動,與其它寶泉局使用的館閣體明顯不同。黃銅質。最早見於《泉幣》雜誌第十四期。由馬定祥最早發現於北平,多見於山西,為寶泉局鐵錢分局在山西平定使用的鐵母,其同類鐵錢如圖27。圖28咸豐通寶背滿文寶河鐵母。咸豐時寶河局沒有鑄行小平銅錢,銅錢中有一種較少見到的瘦金書小字(圖29),絕大多數品相極差,可能為未被採用的樣錢。見到的多為鐵錢,此為鐵母,外輪尖削。圖30、圖31、圖32為咸豐通寶小平寶直局爾寶、缶寶、珍寶三種鐵母。咸豐時寶直局基本沒有鑄造小平銅錢,所見的大多為鐵母或鐵范銅錢。該三枚錢鑄造精良,穿孔和外輪都為銼成,當為母錢無疑。圖33光緒通寶背滿文寶泉平錢。直徑2.16厘米、穿孔0.55厘米、厚0.15厘米,重3.9克。銅色金黃,鑄工較精,文字纖細高挺,外輪尖削,尚留有銼痕,穿孔為銼成。確定了清朝母錢具有不同於流通錢的,以冷加工製成的尖削外輪之後,就可以比較準確的給出母錢的特徵了。母錢應當具有銅質好、文字筆劃清晰無粘連、字口深、略大於同版流通錢的特點。銅質好,合金配製合理,鑄成的母錢不會產生變形、缺損和漏洞,影響印模的質量;文字筆劃清晰無粘連,可以印出清晰完整的錢模;字口深一方面能夠保證澆鑄時銅液的流動性,也可以提高文字的深度,以免在鑄成後打磨時將文字磨平;母錢印模作出流通錢毛坯後要清除表面粘附的型砂,對毛坯表面進行打磨處理,磨去毛坯的粗糙表層,會使流通錢的尺寸和重量都小於母錢。有了母錢的特徵之後在實際揀選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1、銅質好只是一種說法,儘管已經有人將母錢的成分進行了分析,但目前還無法很好解釋銅的成分與表面色澤有無必然關係。在存世的母錢乃至祖錢中,表面銅色有很大差別。有的母錢表面色澤金黃,經過磨檫後即變得略呈白色,然後逐漸恢復原來的金黃色。有的母錢表面本來就色澤發白;也有的母錢表面的金黃色是磨檫不去的。寶河局、寶福局的母錢中有不少是白銅的;而寶泉局咸豐母錢的包漿是其特有的深黃褐色,有經驗的人僅根據色澤即可判斷其為母錢。所以銅色一般說明不了太多的問題,銅質好應當是指銅質細密,沒有空泡和砂眼。2、文字筆劃是否細瘦也是相對的,如上面說過的圖13、圖14兩枚同版母錢的文字存在明顯的肥瘦不同。所以一方面看文字筆劃的肥瘦,一方面還要看文字筆劃的精神,是否傳神。如圖13的筆劃儘管豐腴,但仍可以看出書寫時的起筆、收筆和轉折頓筆之處。有些錢的某一版別文字均細瘦高挺,如初唐開元和崇寧通寶、大觀通寶中某些版別(圖34)。曾經見過一枚政和通寶小平母錢,文字並不細瘦,但地張光滑,不是直接鑄成,似乎是專門修光的,文字清晰,字口間很乾凈,沒有任何流銅,母錢精神十足。對文字筆劃的粗細優劣的比較也要在同版錢之間進行。3、字口深淺一個朝代有一個朝代的要求。主要看字口間是否乾淨利落,可以印出較好的效果。有些錢的字口儘管比較深,但筆劃、內外郭同地張交會處則壅著銅顆粒,這是在母錢印模之後凹模字口邊緣發毛澆鑄後形成的。這樣的錢作為母錢印模效果肯定不好。也有的錢字文高挺,但是筆劃頂端邊緣有缺損,不光滑整齊。雕母、母錢和樣錢的鑒定(1)即使合模不嚴,鑄錢時在合模處產生流銅,由於該處在穿孔的最狹處,不會形成階台,衝去流銅時較為省力,而且由於穿孔兩端為喇叭口形狀,可以從任何一面加工。(2)修成花穿,可以使鑄造中跑出的流銅集中在四決處,使穿孔基本保持方形,可以直接上串打磨外輪,減少工作量。如果穿孔是方形,鑄錢時產生的流銅就聚在穿孔四角,將方孔變為截角方形,接近圓形,無法直接上串打磨。必須衝去流銅才可打磨。6、外輪穿孔的修銼:清朝母錢的外輪一般是用冷加工方法製成的尖削形狀,但也不是絕對的。寶福局和寶浙局有些母錢的外輪呈面大背小形狀,即俗稱「盆錢」的(圖39)。母錢的穿孔一般都是修銼形成的,但不是所有具有修銼成型的孔的錢都是母錢。同治通寶和光緒通寶背滿漢文局名套子錢(圖40、41),背篆書福壽(圖42、43),背楷書福壽(圖44、45),背篆書福壽、楷書辛未(圖46)等錢的穿孔幾乎都是修銼而成。這類錢相對少見,有人就根據其穿孔的修銼特徵確定其為母錢。這樣的錢單看穿孔是無法作出準確判斷的,必須結合其它特徵觀察分析,綜合判斷,作出較準確的判斷。我國錢幣收藏和研究歷史悠久,到清朝中期有明顯發展,但當時的錢幣收藏和學者的主要目光集中在前朝錢幣。清朝貨幣由於是當時的通貨,容易收集,不引人注意;也有可能為避免嫌疑,如同現在國家禁止非法買賣人民幣同樣道理。民國後,中國古泉學會和中國泉幣學社開始注意清朝錢幣,經過竭力提倡,研究清錢開始形成風氣。發現了大量的珍貴清錢。經過前人不遺餘力的搜羅,加上錢樣、祖錢、母錢、樣錢的製作精美,普通百姓也樂於作為家傳的有歷史價值的工藝品收藏。目前品相精美的錢樣、祖錢、母錢、樣錢已經很難見到了。因為大多數是在流通錢中揀選發現的,往往都經過了流銅觀察的摩擦磕碰,已經失去原有的氣韻了,母錢特徵也不是很突出。近年發現的母錢的品相一般都比不上以前老收藏家的,有些確實失去了母錢的特徵。老一輩錢幣學家和收藏家看慣了過去精美的、傳世未受損傷的母錢,對當前揀選出的母提出疑問,主要是認為當前揀選的母錢不夠精美,因此不算母錢。實際上這個問題並不難解答:1、錢幣的精美與否只是在程度上的差異。現在揀選的母錢除了精美不如以前的之外,其它特徵,包括加工方式、銅製、文字筆劃的清晰程度,字口的乾淨程度都完全可以滿足作為母錢的要求。而且精美與否也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只能是相對於某一版別的錢而言。即使未經流通磨損磕碰,不同母錢的精美程度也是不同的。如果說存世的製作精度相差很大的錢幣都是用同樣精美的母錢製作的,恐怕很難有說服力。2、《大錢圖錄》說得很明白,母錢外輪隆起如虯脊。如果這些不夠「精美」的外輪隆起的錢幣不是母錢,將其外輪加工成這樣的用意何在。將外輪加工成尖削形狀是無法按照普通錢的加工方法將錢串起上車床一起成串加工。而是將它們中間用隔墊隔開,逐一加工其兩面。費事且費力,無法解釋其目的。3、存世的鐵母因與鐵錢文字相同,即使品相差些,也可以認定為鐵母。它們的外輪都是冷加工成尖削的。而且另一證據是圖47的咸豐重寶珍寶背寶泉當十銅錢。從版式看當然屬於鐵母,但是其背面文字殘缺不清,無法作為母錢使用。它的外輪與所有的錢都不相同:是在原有尖削的基礎上將「虯脊」頂端用銼銼平,形成兩面斜坡,頂端平頂的怪象。究其原因,是按照母錢加工後,因其背面品相太差,無法作為母錢使用,所以被淘汰了。但是,為了避免偷拿母錢之嫌,有將其母錢的主要特徵——尖削的外輪銼掉,使其變成普通錢。以上說明尖削的外輪是專門為了作為母錢而加工的。

推薦閱讀:

南京寶馬案鑒定遭質疑 檢方:鑒定易被假象掩蓋(圖)
為什麼說隕石是上蒼賜予的禮物 隕石墜落在古代意味著什麼
別以為logo大就是土,為你分析YSL大logo經久不衰的秘密……
試談陽宅風水凶煞的鑒定與化解 張臘寶

TAG:鑒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