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重生:把自己打碎,讓改變發生 (《紐約時報》暢銷書;華語身心靈暢銷作家 張德芬 傾情作序)

破碎重生:把自己打碎,讓改變發生 (《紐約時報》暢銷書;華語身心靈暢銷作家 張德芬 傾情作序)

  • 內容簡介

       或許,很難再找到一本書能像《破碎重生》這樣,給我們的心靈和精神帶來如此巨大的衝擊。僅在北美,其銷售量就超過一百萬冊;被翻譯成二十種以上的語言;得到脫口秀女王奧普拉、著名教練菲爾傑克遜、身心靈導師張德芬等各界精英的極力推薦。這是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蹟。   《破碎重生:把自己打碎,讓改變發生》是作者對於生命的誠實告白,幫助我們探索打破自己、獲得重生的路徑,引導我們過上嶄新,寧靜而豐富的生活;它幫助我們學習面對痛苦,也學習成長;它教誨我們成為更稱職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怎樣活得更好。   正如本書開篇所言:「只有轉身面對自己的陰影,我才得以破碎開來」。伊麗莎白?萊瑟讓我們更加清楚:勇敢地擁抱生命的無常,追尋生命中更有意義的部分,我們就掌控了命運,就有機會過上充滿激情、智慧、自由、喜悅和成功滿足的生活。

    作者簡介    伊麗莎白·萊瑟(Elizabeth Lesser),奧普拉心靈系列節目常駐主持人,美國最知名靈性機構奧米茄學院的共同創始人。每年平均有兩萬人來這個機構參加研討會及工作坊。  萊瑟擔任過助產士,畢業於紐約市的巴納德學院及舊金山州立大學。她有三個已成年的兒子,目前跟丈夫住在紐約州的哈德遜谷。·查看全部>>目錄 Part1——公開的秘密——人人都在隱藏陰暗自我巴士上的小丑——風趣,不裝模作樣敲開痛苦的硬塊沉睡巨人與陌生天使——傾聽內心深處的呼喚活著的喜悅——凝視陰影,才能遇見光明Part2——鳳凰涅包袱里的心靈功課恐怖開始之處,奇蹟發生猛烈的恩典——幫你奪走「小我」可畏的生命之旅——痛失愛子之前與之後破碎的心,才是敞開的心——在重傷中清醒以你扭曲的心愛你扭曲的鄰人Part3——我的故事離開父親之屋婚姻的數學巫士情人以全生命渴望的吻出現了十字路口——決定走上真相之路願赴死以成長承認錯誤的喜悅Part4——養兒育女是一場令人敬畏的成長把對孩子的愛降低99.9%為何不讓小兔子做它想做的事?孩子活在當下,父母被困在正常中狂野的陌生小孩與有控制欲的陌生自我男孩們的「轟轟基因」放開孩子,他可以找尋自己的路把家的圈子擴大,愛便流了進來Part5——生命的意義身後拖曳著榮耀的雲朵無生,無死——平靜而無懼好好哀傷,在空缺中儲存能量練習死亡,擺脫奴役死亡的靜心練習Part6——改變之河享受時間的推移工作坊天使信任現實,讀出背後的信息安住於變化之中破碎時刻,心靈會唱出智慧之歌破碎的「神靈之屋」附錄裝滿練習方法的工具箱靜心靜心指南十步驟的靜心練習心理療法導師、治療師與療愈者祈禱後記:綻放的時候到了·查看全部>>前言   推薦序   一個英雄的鳳凰之旅   身心靈作家 張德芬   對那些有相同旅程的人來說,本書是最好的安慰和鼓舞,也是一部指南。   什麼旅程呢?就是英雄尋找聖杯的旅程、鳳凰浴火重生的過程。   我們人生的旅程不可能永遠是順遂如意的,很多時候,我們也真的需要置之死地而後生。也許是健康出了問題,也許是婚姻出了狀況,也許是事業一蹶不振,也許是心愛的人驟然辭世或生了重病。   源自人生無常的失去和失落,是最讓人覺得情何以堪的。   當初看到這本書的原文版《Broken Open》時,我就愛不釋手。作者的文筆非常優美流暢,而且除了有助於心靈成長和啟發之外,它本身也可以說是一部優美的文學創作。她引經據典地摘錄了許多大師和詩人的話語,尤其是我最喜愛的波斯詩人魯米的詩作,讓人讀來常常怦然心動。   然而這本書最打動我的,還是作者本人的誠實告白與勇敢面對。她是美國最著名的心靈成長機構奧米茄學院的創始人,結婚多年之後,不由自主地受到致命吸引力的牽引,開始了一段婚外戀。她選擇隱瞞,持續與她的巫士情人(Shaman Lover,書中有說明巫士情人的意義為何)交往,最後在看不到未來的情況下選擇分手。然後,她勇敢地告知她的丈夫,展開一段「要離,不要離」的掙扎過程。   作者如實地記載了她的心路歷程,願意暴露她的陰暗面,並且勇敢地接納。書中也記載很多人的「鳳凰涅槃」過程,與我們分享在面臨不同的困境時,別人是如何走出來的。最後,所有的故事都導出相同的結論:困境能夠打破我們,幫助我們重生為原有的最佳狀態。所以本書的書名就叫《破碎重生》。   我最喜歡其中的一句話:「當緊縮在花苞里終究比綻放更痛苦,時機就成熟了。」我們都希望生命是平穩順遂的,然而,正是在人生的風浪顛簸中,我們才能重新定義自己,並且選擇要緊縮在花苞中,用安全模式運作自己的人生,還是願意破繭而出,享受綻放之後的美麗。   所有人生的困境,都是我們心靈的召喚。就像魯米的詩所說的:「破曉的微風有秘密要告訴你,別回去睡。你必須尋求你真正渴望的,別回去睡。人們在兩個世界交接處的門口舉步不定,圓形的門敞開著,別回去睡。」啊,這樣的詩多麼能打動我們的心啊!你要選擇破碎重生還是回去睡?繼續無意識地過機械式的人生,還是願意冒險縱身跳下懸崖,然後發現原來自己是有翅膀、可以飛的?   書中對20世紀最有名的心靈成長導師之一拉姆·達斯的描述,對我也很有啟發。作者說拉姆·達斯是很好的老師,但是在與他工作的過程中,兩人衝突不斷,這讓她備感挫折!所以,她認識兩個不同版本的拉姆·達斯。然而,在拉姆·達斯中風之後,她親眼見到了一個新的拉姆·達斯誕生,這個新的拉姆·達斯展現出他的心靈,他的真實自我,讓其他兩個拉姆·達斯都退讓開來。   我的感觸是,連如此著名的大師都要經過這樣的谷底經驗,才能真正展現他的自我,我們是否也該無懼地往前,接受人生所有的挑戰?心靈成長不是光靠拜師、磕頭、誦經、修持等行為就可以有所成的,最重要的還是看你在困境當中的表現。當生命把我們不想要的事物帶到我們面前,或是奪去我們不想失去的珍寶時,我們能否有鳳凰重生的勇氣,去浴火赴死而戰?其實我們要戰的不是困境,而是對困境的排斥與抗拒。願意讓自己的小我死去,願意讓自己的渴望、執著死去,就像歌德的詩中所說:「只要還沒經歷過這件事:赴死以成長。你就只是這個黑暗塵世里,一個不安的訪客。」   本書除了有無數發人深省的優美文句和智能結晶之外,也兼具相當的實用性。作者提供了難得一見的育兒指南——用她一貫分享而不是說教的方式——同時也談到她對死亡的一些觀點、態度。而在附錄部分,她更以簡單的靜心和祈禱,給了我們修行的最佳工具。   最後,以魯米的詩與大家共勉:「鼓聲飄揚在空中,我的心也隨之飄揚。節奏中有個聲音在說,我知道你累了,但跟我來。就是這條路。」   這是一條引領你回家的路,不要害怕。路上有很多前人的足跡,他們都回家了,你也可以。   感謝方智出版社接受我的建議,在台灣地區出版中文繁體版。很高興得知北京磨鐵圖書即將在大陸出版中文簡體版。期望這本書讓更多在鳳凰涅槃、英雄旅程中的人,可以獲得最佳的鼓舞與慰藉!·收起全部<<精彩書摘    活著的喜悅——凝視陰影,才能遇見光明   人們說我們都在追尋生命的意義。   我不認為那是我們真正追尋的。   我認為我們追尋的是一種活著的體驗……   這樣我們才能感覺到活著的喜悅。   ——約瑟夫·坎伯   約瑟夫·坎伯花了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探索宗教、神話與藝術中埋藏的智慧。在他悠久學術生涯的尾聲,名記者比爾·莫耶斯問他什麼是生命的意義,坎伯的回答讓莫耶斯很驚訝——他說人類長久以來追尋的不是意義,而是他所謂「活著的喜悅」。多年來,坎伯不僅研究,還參與了各種有組織的宗教傳統與原住民儀式,這讓他認為每個人——不管是來自古希臘、非洲部落或現代美國——並不是渴望擁有特別的使命或拯救地球的任務,或是在學術上探索何謂開悟,我們想要的,其實是活生生而濃烈的活著的體驗。如果為人類服務或尋找內心的渴望是來自對生命著迷的投入,那麼我們的奉獻與追尋就會開花結果;但我們若想從一口乾井中去愛、去帶領、去工作或去祈禱,那我們只能提供一杯苦水給身邊的人,而且從未真正活出我們被賜予的生命。   當看到電視傳道牧師漲紅的臉孔,或是遊行抗議的憤怒社運人士僵硬的身體時,我真想把這些人拉到一旁,按摩他們的肩膀,撫平他們皺著的眉頭,喂他們可口的食物,逗他們笑。我想說:「不用這麼緊張、這麼激烈、這麼嚴厲。你可以設法減輕社會的病狀,同時愛這世上所有的哀傷與美麗;你可以感覺活著的簡單喜悅,並讓那種喜悅成為你的北極星;你可以被一種平靜的喜悅引導。」   為了喜悅而活,看起來像是少數人士才擁有的自私之舉,或享樂主義的華麗辭藻。其實不然。喜悅不是自私的情緒,它是純然的感恩,自由地流經身體、心靈——感恩什麼?感恩呼吸、色彩、音樂、友誼、幽默、天氣、睡眠與覺察;它是自願投入生命整個混亂的奇蹟。世上的苦難大多是由不快樂而沉悶的人想做好事所造成的,而不是那些怡然自足的人。   到頭來,當來世上工作時,唯有對自己感到自在的人——那些愛這個受傷的世界與它破碎的家庭的人——可以移山填海。宗教的創始者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療愈與喚醒群眾的能力,首先來自他們自己破碎重生的體驗。過去或現在每一個偉大的英雄都踏上艱辛的自我覺察旅程,然後找到他們的喜悅。佛陀花了多年時間坐在森林中,獨自與痛苦搏鬥,而他的開悟照亮了百萬人的道路;耶穌打破傳統,離開家庭與族群,進入沙漠40個晝夜,就像在他之前的希伯來先知一樣。在森林中、在沙漠里,他們面對內在的惡魔,然後找到了自己。他們想要為這個世界導正的,先在自己的心裡這樣做,如此一來,也獲得了謙遜與真實。他們深入黑暗之中——深深地接受並改變自己犯下罪惡的能力——出來時帶著一種喜悅,永遠不會消失。   很奇怪,我們若排斥痛苦,只會找到更多痛苦,但如果擁抱內在的一切——如果無懼地凝視陰影——我們就會遇見光明。「有一次,我們在討論受苦時,」比爾·莫耶斯談起他與坎伯的對話,「他同時提到了《尤里西斯》的作者喬伊斯與伊瓜卡朱。『伊瓜卡朱是誰?』我幾乎念不出這個名字。『噢,』坎伯回答,『他是加拿大北部卡裡布因紐特人的心靈大師,他告訴來訪的歐洲人,真正的智慧是遠離人群的,存在於極端的孤獨中,只能透過受苦才能獲得。』」   極端的孤獨就像毛毛蟲所承受的那樣,它把自己裹在繭里,展開漫長的蛻變過程,從蟲蛹變成蝴蝶。而當過去已知的生命告終——當我們覺得當個毛毛蟲並不真實,卻還不知道應該變成什麼時——我們似乎也要經歷這樣的時期。我們只知道某種更偉大的事物在召喚我們改變,雖然必須獨自踏上旅程,而受苦是唯一的同伴,但很快地,我們就會變成蝴蝶,品嘗到活著的喜悅。   我的冰箱上貼著一張卡片,上面是一個女人崇敬地站在打開的冰箱前說道:「真奇妙!又有了完美的冰塊。」這就是我說的簡單喜悅。我知道我們來到這世上不是要像個傻瓜一樣站在冰箱前讚歎冰塊,但你可以問自己這個好問題:如果完美的冰塊、夕陽或收音機里的一首老歌最近都無法讓你心動,這是為什麼?我可以向你保證,你無法在明亮的房間中找到答案。要想擁有濃烈的生命,你必須進入黑暗,你內在想要活著的那一部分,會在漫長的孤獨之後出現——就像我一樣。   轉變的旅程有數百種不同的名稱:奧德賽、追尋聖杯、大灌頂、死亡與重生過程、終極之戰、心靈暗夜、英雄旅程。這些名稱都描述了對極端困境臣服的過程——讓痛苦將我們打破,然後重生,變得更強壯,更有智慧,更仁慈。所有宗教經典中都有沉淪與重生的故事,從喬納被鯨魚吞進肚裡,到耶穌被釘上十字架,從印度史詩中的戰爭英雄阿朱那,到放棄一切成為佛陀的悉達多王子,在我們之前,這些偉人都曾經踏上這段旅程。當比爾·莫耶斯問約瑟夫·坎伯關於英雄旅程時,坎伯說:「傳奇英雄通常是某種事物的創始者——新紀元、新宗教、新城市、新生活方式的創始者。」   莫耶斯反問:「這不是讓我們這些平凡人望塵莫及?」   「我不認為有所謂的平凡人,」坎伯回答,「聽到有人說『平凡人』時,我總覺得不自在,因為我從來沒遇見過任何一個平凡人,不管男女老幼……你可以說,某種生活的創始者——你的生活或我的,如果我們過著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模仿他人的生活的話——也是源自一趟追尋。」   我對這種追尋有自己的稱呼——我稱之為「鳳凰涅槃」,是為了向那只有著金色羽毛、流傳千古的神鳥致敬。人們把那隻鳥稱為鳳凰,相信每隔500年它就會重新追尋一次真實自我。鳳凰知道只有在舊的習性、防衛與信仰死亡之後,新的才會誕生,於是用肉桂與沒藥做了一個柴堆,點燃後把自己燒死。然後,它從灰燼中升起,成為新的生命——融合了以前的自己與新生的自己。一隻新的鳥,但更接近自己;有所轉變,但還是那永生的鳳凰。羅馬詩人歐維德是這麼說鳳凰的:「大多數生物是被其他個體所生,但有一種生物會自己生自己。」   你我都是「鳳凰」,同樣可以從困境的碎片中重生。每次遭遇內在與外在世界的改變時,我們的生命就會要求我們打破自己,然後重生。當我們一路往下墜入失敗的深淵,帶著敞開的心,在黑暗與痛苦中耐心等待時,就能帶著生命的甜美與內在成長的喜悅回到上面;當再也沒有什麼可失去時,我們會找到真實的自我——無缺、豐足的自我,不再需要他人來定義自己,或是讓自己完整,而只是在旅程中彼此相伴。   這才是活出充滿意義與希望的生命的方式,擁有真正的快樂與內在的平靜。這就是鳳凰涅槃。   要點火必須先有火星——利用餘燼、火柴,或是穩定地用一樣東西摩擦另一樣東西。一旦點燃了火,你需要一種不同的熱度,來將逆境的烈焰變成鳳凰涅槃的智慧。我們畢生都會經歷改變與失去——透過重大且劇烈的生命地震,以及較小、較慣常的方式——要花費一番功夫才能利用危機與壓力工具實現轉變。本書這部分的所有故事都是關於其他人的生命如何被點燃,以及他們如何艱辛地把火焰變為鳳凰涅槃,而下一部分則是我自己的鳳凰涅槃過程。我的故事沒有接下來的幾個故事那樣創痛,但寓意是一樣的。我在離婚後成了另一個人,雖然我不建議把心與家庭的破碎當成轉變之道,我仍然感激在路上所學到的功課。   每個人的鳳凰涅槃都不一樣,因此這是一趟未知之旅。把某人的旅程與其他人的相比較,這樣做不但是錯的,甚至沒有幫助——所有的旅程都不一樣,也沒有任何一趟旅程比其他的更深刻或更重要。重大狀況——例如失去子女、重病、國家災難——能夠改變一個人的生命,但比較沒那麼創痛的事件也可以。重點在於我們如何面對生命的無常本質,如何勇敢地接納發生的任何事,如何傾聽火焰中的信息,從灰燼中挖出寶藏。   無論面對什麼樣的狀況,每個人都在灰燼中尋找同樣的寶藏。我們都在尋找自己最真實、最有活力、最豐富且最有智慧的自我。阻擋在自我與我們之間的事物,會在火焰中燃燒。我們的妄想、僵硬、恐懼、怪罪、缺乏信心和分離感,這些強度與組成各不相同的一切都必須死去,更真實的自我才能升起。若想把痛苦的事件變成鳳凰涅槃,就必須找出自己內在需要被燒掉的部分。我在工作坊中觀察到學員在設法找出他們鳳凰涅槃的特定元素時,與各式各樣的問題搏鬥。有些人明白必須被燒掉的是他們的恐懼——對自身力量、對改變、對失去,以及對他人的恐懼;有些人找到的是失去感受能力、嚴重的譏諷、羞愧感,以及憤怒的態度。   我注意到對很多女性而言,當她們向自己承認,她們厭倦了做所有事情都只為了取悅他人時,鳳凰涅槃過程就開始了。這些女性了解到,她們很不尊重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想法,而在危機的火焰中,她們突然明白什麼必須被燒盡。當新的鳳凰升起時,她們也獲得了正面的力量。這些女性了解並信任自己,因此對他人而言,她們也更為可靠、更值得信任。而男人之所以會進入火焰中,通常是因為變得麻木,或者因為無法感受到愛與憐憫,只能半死不活地過日子。他們內在擁有珍貴的寶藏——未曾被感受的歡愉與悲傷——等待著火焰的熱來解放;當他們從灰燼中站起來時,會得到坦然、同理心,以及生而為人更多的經驗作為禮物。   當然,你自己獨特的過程不在於性別,而在於性格、成長背景、時機與需求。我們每個人的沉淪與重生都跟我們的相貌一樣獨一無二。在一生之中,我們每一次改變與成長,都會帶著自己不同的部分進入火焰,然後每一次升起都將得到新的禮物。   雖然我了解每個人的過程都不一樣,但是當我經歷困難或痛苦的轉變時,總能在其他人的故事中得到極大的力量與安慰,因為他們從鳳凰涅槃的火焰中生還且茁壯。這些人在看似無法忍受的經驗中破碎重生,讓我獲得啟發,因此我想告訴大家這些故事。   包袱里的心靈功課   人類最終的自由,   在於選擇以何種態度面對任何情況。   ——維多·傅朗克   我最好的朋友的父母親曾經歷納粹大屠殺,雖然僥倖逃過,但除了他們的性命之外,沒有太多東西留下來。我朋友的母親名叫魯思,她是她家中唯一倖存的人。她在19歲時抵達加拿大,認識了朱利葉斯,他後來成為她的丈夫與我朋友的父親。朱利葉斯身材高大,很有幽默感且威風凜凜。他比魯思年長很多。在集中營里,他不僅失去了父母與兄弟姐妹,還失去了他的首任妻子與5歲的孩子,但我朋友等到她父親年老臨終時才知道這件事。   大多數逃離納粹來到美國的人都帶著悲傷與記憶,他們把這些都緊緊綁在一個包袱里,藏在某處,如此他們才能融入20世紀50年代的積極氣息中。朱利葉斯把他的記憶放在一個高高的架子上,沒人找得到,然後繼續過日子。他賺了很多錢,讓自己身邊圍繞著朋友與美國生活的快樂事物;他盡一切力量帶著家人前進,遠離過去的陰影。   魯思則努力把她的記憶深藏在心中。她是個嬌小美麗的女子,有著精緻的五官與清透的皮膚。她來自波蘭一個富裕有教養的猶太家庭,是家裡最小的孩子。當納粹開始集中猶太人,把他們遷移到華沙的貧民區時,魯思的父親想出一個讓家人生存下來的計劃。他付錢給他認識的一個天主教徒——此人曾經為他工作——在他房子的地下室建造一個房間,然後魯思與她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會一個一個地從貧民區逃出來,藏身在那個房間里,而那位天主教徒與他的妻子會照料這一家人。   魯思是第一個逃進地下室的人。她母親把鑽石縫入她外套的折縫中,給她偽造的文件,上面是新的姓名與天主教徒的身份。她父親叫她要勇敢,說其他家人都會隨後而來,然後就帶她來到貧民區邊緣,由一位抵抗軍偷偷帶她離開。   魯思在地下室待了幾周,等待她的家人。他們從未出現,但有別人來了。某天早上,那個抵抗軍過來尋找魯思外套中的鑽石。他對天主教徒與他的妻子說,魯思若不把鑽石給他,他就會把他們都交給納粹禁衛軍。那對夫妻嚇壞了,要求魯思離開。於是當德軍開始轟炸華沙時,魯思就躲在街上,而她的父母與兄弟姐妹全都死在了貧民區或集中營里。   納粹後來還是找到了魯思,把她送進天主教孤兒的勞動營。她沒有對我朋友多談在勞動營的歲月,只說她在一個農場工作,而當戰爭終於結束時,她來到某個難民營,直到一個遠親資助她前往加拿大。她在那裡認識朱利葉斯,他娶了她,然後帶她到紐約,幫助她將過去拋在腦後,「放在它應該存在的地方。」她這麼說。但她的眼神訴說著不一樣的故事——一個更殘酷的故事,而幾年前,她把故事帶進了墳墓。   魯思曾對女兒說過一個快樂的故事——是她小時候聽到的、關於一個男人和皮箱的笑話。這些年來,我朋友跟我經常提起那個笑話,我們已經不知道自己是否弄對意思,或者我們認為那個笑話的含意,跟魯思以為的是否一樣。魯思過世的幾年前,我朋友跟我曾經請魯思再說一次那個笑話。   「噢,那不是個好笑話。」她先聲明,「有個男人在擁擠的火車上對他旁邊的乘客發脾氣,因為他不肯從座位上移開他的行李。我不懂你們為什麼這麼喜歡這個笑話。」魯思揮著手說道,彷彿要趕走這個故事。   「它對我們有更深的含意。」我解釋道。   「更深的含意?笑話能有什麼含意?」   「再說一次,我們就會告訴你。」我朋友說。   「好吧。有個男人在火車上,」魯思開始說,「火車很擁擠,他要鄰座的人移開行李。
    推薦閱讀:

    【原創課程之五】請查收——孤獨送給你的禮物
    胡因夢︱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心理能量決定戀愛能力
    生命的軌跡與轉化:談占星學的流年推運
    在生病痛苦的時候 要體會心是心 身是身 病是病

    TAG:紐約 | 紐約時報 | 作家 | 改變 | 自己 | 暢銷書 | 心靈 | 重生 | 身心靈 | 身心 | 《紐約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