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傳謠言了,G20峰會沒有選用什麼基督教名曲《歡樂頌》
最近兩天,很多基督被這條信息刷屏了。
看題目嚇一跳,
G20峰會選用基督教名曲?
真的嗎?
20個世俗政府聯合開會,
是為歌頌我主耶穌基督?
這是千年一遇的大新聞啊!
有人激動地說:
「舉世矚目的日子裡面,
將基督教歌曲《歡樂頌》
作為晚會的壓軸節目,
讓中外人士,都一起來將榮耀歸給天上的父。」
事實果真如此?
且慢……不要急於下定論!
我們先來聽聽這首歌:
奇怪!
怎麼沒有提到耶穌基督?
沒有提到上帝?
這……有點尷尬!
但那麼多基督徒興奮不已,
原因何在?
原來是因為中國的基督徒
大部分都在用:《讚美詩(新編)》
1979年政府允許教會公開聚會,但信徒們很少有歌本的。1981年基督教協會成立了讚美詩編輯委員會,編輯了該本讚美詩,後來又做過幾次修訂。當時的丁光訓主教對編委會一位牧師說過這樣的一番話:「你們這本讚美詩如果編好的話,可以使中國教會聯合起來,如果編的不好,可能會讓中國教會分裂開來。」
他們肯定沒有想到,因為這個詩歌本,幾十年後,中國有很多基督徒陷入狂歡,大刷微信慶祝,只因為G20選擇了歌本里的一首讚美詩。
嗯,就是第18首,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奇怪……
不是說基督教名曲《歡樂頌》嗎?
我們的讚美詩為什麼是《快樂崇拜歌》?
歌名不一樣,
肯定是G20搞錯了,
本來20個國家在一起,
要讚美主耶穌的,
但是他們沒有歌本,亂用排練搞亂了?
或者……
人家根本沒有選用什麼基督教名曲?!
是,我們
自作多情了……
囧
囧
囧
我們一起來看看
這首《快樂崇拜歌》是怎麼回事
先說一下譯者劉廷芳:
劉廷芳(1891年-1947年)
他是中國教會史上的重要角色,
祖籍浙江省溫州永嘉縣大同鄉,
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
後在美國多個大學學習,
並在耶魯大學神學院取得神學學士學位。
曾在司徒雷登所創辦的燕京大學裡,
擔任宗教學院院長。
他與其他兩位中國教會史上的重要人物
吳雷川、趙紫宸並稱為"燕大三師"!
後面兩位大師我們順便了解一下,
因為……
他們寫出了基督教歷史上的兩本奇書。
(吳雷川1870—1944)
如果你看百度詞條,會發現對他的介紹有點讓人不知所云…… 20世紀20年代以後,吳雷川的基督教思想開始發生轉變。從1922年開始,他結合中國的儒家傳統,聯繫社會現實,致力於基督教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溝通,以探索使基督教在中國紮根,同時改革中國社會的道路,這種被人們稱為「折中的神學」。 看來,他是基督教中國化的先驅。可是這先驅……
筆者曾看過吳雷川的一本書,就是上面這個《基督教與中國文化》,完全被嚇到了。他根本不懂基督教,很多基本的教義都沒有搞清楚!限於篇幅筆者就不展開了,大家記住中國教會史上,有這樣一位不懂基督教的「大師」就好。以後遇到了,不要被忽悠。無論如何,定睛基督。
趙紫宸(1888年2月4日——1979年11月21日)
趙紫宸1979年去世,趕上了1949年新政府成立
此後他是中國基督教三自
愛國運動委員會常委,
並在燕京大學協和神學院、
金陵協和神學院擔任教職。
在百度詞條對他讚美之言很多,
然而,他理解的基督教,
不是我們所信仰的基督教……
趙紫宸有一本書叫《耶穌傳》。如果你是基督徒看到這本書的介紹肯定要驚呆了:作者是負有盛名的基督教神學家,同時又是深諳中國傳統文化的讀書人。該書的特色在於一反傳統的宗教聖徒傳的強烈的宗教情感,還原耶穌作為一個平凡的人,還原「人之子」的耶穌形象。饒有趣味的是,趙紫宸先生將耶穌的生平階段劃分,通過孔子、屈原、陶淵明、杜甫、朱熹的等中國聖哲的影像做喻征。讓讀者讀來,不覺得是一部外國宗教先知的傳記,而是一部打通人類共有使命的道統。作者不迷信,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將耶穌看做是一個做「事業」的能人志士,而非生而神異的天人。對歷來紛雜又迷亂的先知材料,進行分辨釐清,用中國清晰的天道觀進行重新的組織編排,再加上作者獨特細膩的視角。將教堂里的神一般的耶穌,還原成我們身邊的可親可愛的一個智者,一個導師,一個先生。
為什麼會這樣?!
因
為
他
們
所信仰的基督教,
跟我們所信的不一樣……
同一本聖經,
不同的信仰。
(司徒雷登與燕京大學)
習主席G20峰會提到的傳教士司徒雷登,
是一位「自由派」基督徒,
他聘請的"燕大三師"也是自由派。
什麼叫自由派?
中國教會屬靈前輩王明道先生說
自由派就是「不信派」——
意思是,他們不信耶穌……
我們再來看這首劉廷芳所翻譯的《快樂崇拜》,歌詞非常浪漫主義,跟唐詩宋詞一樣,原作者霍奇斯很明顯受18、19世紀浪漫主義和泛神論的影響,這裡的上帝已經過於臨在了,看起來似乎單單成了「愛之神」,神的主權和威嚴幾乎不見。當然,這都問題不大,不仔細琢磨看不出來,我們還是可以唱這首讚美詩,畢竟我們教導是以聖經為準。
好了,我們現在可以確定,G20上的《歡樂頌》不是基督教名曲《快樂崇拜》。人家歌詞里沒有唱到,歌名也對不上,只是曲子一樣罷了。
那劉廷芳翻譯來的《快樂崇拜》這首歌的曲子,最早是歌頌上帝的嗎?會不會G20的政要們唱的外國讚美詩?這真是有點高級了!中西方20個國家的領導人聚會,一起唱歌外國讚美詩?……
並不是這樣!
在18世紀的歐洲社會矛盾空前矛盾,啟蒙思想大行其道,世俗知識分子對社會不滿,對教會也不滿,他們宣揚無神論、泛神論,宣揚各種人所發明的主義、思想,以此來反對當時的教會和政府。有個叫席勒詩人就是這樣的激情分子,他寫了一組詩歌叫《歡樂頌》,以歌頌友誼為掩飾,來宣揚自己啟蒙思想家「平等、博愛和自由」的思想。後來,他的忠實粉絲貝多芬從中選出了一些段落,鋪成曲,於是《歡樂頌》有個詩、也有了曲。
(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
在創作《歡樂頌》的時候,他們並不是用來讚美上帝,更不是當作讚美詩來創作的。我們可以說他們受基督教影響,畢竟當時的歐洲人人都會受基督教影響。但是,根本上來說,在神學上他們兩人是啟蒙思想家康德的信徒,受當時流行的「泛神論」和浪漫主義思想影響;在政治立場上則傾向於啟蒙思想家們所鼓吹的打倒一切,建立新世界。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
可以說,《歡樂頌》從一開始從詩到曲都很基督教關係不大,《歡樂頌》中的泛神論和自由激進思想學界早有公認,可惜作為外文作品我們不太容易體會。由於翻譯版本的緣故,看起來裡面有神,但那不是基督教的神,就像《西遊記》也有神一樣。席勒全篇都在歌頌人本主義的追求,《歡樂頌》其實就是《自由頌》,整篇詩都在歌頌詩人發明的一個大偶像(假神),中文翻譯為「歡樂女神」,極妙。但這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罷了,跟基督教毫無關係。
當然,我們也不能確定席勒和貝多芬一生都持這樣的想法,人的思想是複雜變化的,神對每個人的帶領不同。
好了,我們現在可以確信:世俗國家的聚會,肯定不會選基督教名曲,G20表演《歡樂頌》,明顯走的是席勒貝多芬的路子,這個路子世俗世界很熟悉,全世界人民大團結,相親相愛,這契合了政治家們的需求,可以營造建立巴別塔的幻覺。
如聖經所言,整個世界都在抵擋神,基督徒們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人家偶爾唱個基督教歌曲(還不是真的),提一下基督徒名人,基督徒們就按捺不住了?這與基督何干?這是我們的自卑心理和偶像崇拜作祟罷了!信仰要復興,就要更多信徒背十字架跟從主,為這個墮落的世界向神認罪悔改,廣傳福音!G20與基督教信仰無關,與耶穌基督無關,我們不要被犯糊塗。有宗教熱情是好的,但不應該牽強附會,自作多情……
推薦閱讀:
※美國人如何看待基督教?
※如何才能知道神是否給予獨身的恩賜?
※《聖經》有什麼好看的?
※預定,永生以及關於時間的思考(2010)
※作為基督徒,我們的一生的終極目標應該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