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過剩是罹患癌症的重要原因

一位38歲的時尚女士在黑龍江省醫院查出了乳腺癌,頓時嚇得六神無主,痛苦不堪。短期內,她走了哈爾濱醫科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等附屬的四家「三級甲等」醫院,各家醫院結論基本一致:確系乳腺癌。無奈,只好做了一側乳房切除手術。這乳腺癌是怎麼得的?今後在工作和生活中該怎麼辦呢?她特地找到哈爾濱世濟中醫院院長、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中醫腫瘤專業研究生導師金昌鳳教授。  據了解,這位時尚女士家境不錯,聽說女性35歲雌激素分泌開始減少,就不斷進補,什麼西洋參、多元維生素、大豆異黃酮、雪蛤等,陸陸續續沒少吃。最近一段時間,吃了將近一年雪蛤。金教授告訴她,乳腺癌一般是因為體內雌激素水平高導致的,和體內蛋白質、脂肪偏高也有關係,你的乳腺問題很可能就是吃雪蛤吃出來的。  金教授告訴她,雪蛤又稱蛤蟆油、蛤仕蟆、哈士蟆、紅肚田雞等,學名:中國林蛙。主要生長於東北長白山、小興安嶺、張廣才嶺等地勢高而寒冷的溝澤地帶,冬天潛入冰川河底冬眠長達五個月之久,因其耐寒,故名雪蛤。經現代科學分析測定:雪蛤蛋白質含量高達 51% 以上(雪蛤油蛋白質含量高達約 56% ), 還含有脂肪和多種礦物質,並含有人體所需的 18 種氨基酸、蛙醇(膽醇)、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亞麻酸等)、核酸、磷脂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和鉀、鈣、鐵、磷、鎂、錳、硒等 13 種微量元素。 雪蛤同時富含天然激素睾酮、雌二醇、孕酮等,雌激素含量較高。雪蛤雖然是名貴的補品,但吃得太多太頻也會受到其副作用的影響。因為藥品雪蛤其實就是雌性雪蛤的輸卵管,不僅蛋白質含量很高,還含有較多的雌激素。對於女性來說,營養偏高、尤其過高的雌激素是導致婦科疾病的重要原因,嚴重者可能患乳腺癌、宮頸癌等女性特有的癌症。  專家認為,雪蛤亦食亦葯,一般來說,每次大概用10克~15克即可,普通人一周食用一次已經足夠。雪蛤比較脂膩,吃完以後難消化,所以脾胃虛弱的人、消化能力弱的人以及老年人要慎用。 另外,陽虛的人、患有感冒的人、大便溏稀的人,都不適合食用,否則可能加重癥狀。  金教授提醒,普通人不要盲目進補。進補要適量有度,要講究針對性、科學性、合理性,最好在醫生和專家的指導下進補,否則,很容易補出問題來。  攝入較高蛋白質致癌?  雪蛤的蛋白質、雌激素含量都較高,盲目進補容易導致乳腺癌,這和美國的柯林·坎貝爾博士的研究結果是相一致的。經多年調查和科學研究,柯林·坎貝爾博士得出重要結論,攝入的蛋白質、脂肪偏高,是罹患癌症的重要原因。  坎貝爾博士最早是從關注菲律賓兒童營養不良發現這個問題的。  肝癌本來是一種在成年人中發生的疾病,但是在菲律賓兒童中肝癌的發病率卻異乎尋常地高。當時認為,這可能與攝入的黃曲霉毒素有關。黃曲霉毒素是一種在花生和玉米中常見的毒素,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強的致癌物之一。  當時廣泛接受的理念是:世界上許多兒童營養不良主要是由於蛋白質攝入不足所引起的,特別是動物來源的蛋白質攝入不足。坎貝爾博士負責協調在菲律賓針對營養不良兒童的研究技術援助,就是希望能保證菲律賓兒童增強體質,儘可能多攝入動物性蛋白。  就是在這個項目中,柯林·坎貝爾博士發現並揭開了一個十分隱秘的事實:那些蛋白質攝入量最高的孩子卻最容易患肝癌,而這些孩子通常出身於最富裕家庭。這一事實,讓坎貝爾博士自己都感到有點震驚,因為這與之前所學的一切都是相悖的。「攝入更多的蛋白質並不能讓人更健康」——這個結論已經很驚人了;而這「高蛋白質攝入促進癌症發病」就更驚人了!  此前,印度科學家做過大鼠與蛋白質攝入之間關係的實驗。試驗者比較了兩組動物蛋白質攝入量和癌症發病率之間的關係,其中一組試驗動物飼以黃曲霉毒素和含20%蛋白質的飼料,另一組給予同樣劑量的黃曲霉毒素和含5%蛋白質的飼料。20%的蛋白質比例大致相當於西方人膳食中攝入的蛋白質比例。攝入20%蛋白質飼料的這組大鼠都發生了肝癌,或癌前病變;而攝入5%蛋白質飼料的這組大鼠,沒有任何一隻發生肝癌。  肝癌發病率之比為100∶0!這一結果證明:在癌症發病方面,營養比化學致癌物甚至比極強的致癌物的影響更大。這也可能就是動物性蛋白攝入較高的美國人,為什麼罹患癌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經過進一步的研究和觀察,坎貝爾博士發現:低蛋白膳食不僅能抑制黃曲霉毒素誘發癌症,而且,即使癌症已經發生,低蛋白膳食也能顯著地遏制癌症病情的惡化。換句話說,低蛋白膳食可以顯著地抑制這種強致癌性化學物質的致癌作用。只要調整蛋白質的攝入量,就可以激活或者抑制癌症的發生和發展。  值得警惕的是:目前,有些商家大力推銷蛋白質粉,打廣告提倡「每日一勺」,其實大可不必。普通人每日正常進食,攝入的蛋白質就已經夠消費了,沒必要進一步添加。過多的蛋白質有害無益,雖然還沒發現植物性蛋白質致癌,但動物性蛋白質致癌的結論已經很令人震驚了。  脂肪和刺激性食物致癌?  金教授接觸的一位年輕的胃癌患者給她印象非常深刻。  20多歲的小曾平時愛吃火鍋、麻辣燙,胃一直不太好,如今已被確診罹患早期胃癌,他找到金教授尋求最佳治療方案。據了解,吃火鍋和麻辣燙時,鍋內的湯一直處於沸騰狀態,而長時間沸騰、反覆燉煮的湯會產生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是公認的致癌物。另外,不少人認為火鍋、麻辣燙等要趁熱吃才好,這是一種誤區。其實,人的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一般最高只能耐受50℃~60℃的溫度,太燙的食物會損傷到人的口腔黏膜、食管黏膜和胃黏膜。這些黏膜受傷後會自行修復,而反覆修復就會變成慢性炎症,黏膜細胞就會發生改變,進而可能癌變。  火鍋中一般涮食的是牛羊肉,牛羊肉動物性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很高,這也是可能罹患癌症的潛在因素。  資料統計顯示:不規範的飲食習慣和不良的營養搭配,讓19歲~35歲年輕人胃癌發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  專家認為,高脂肪攝入與癌症有一定關係。  加拿大西奧蘭多大學的肯·卡羅爾教授的研究證明,膳食脂肪和乳腺癌之間存在著非常強的關聯性。中國農村人口動物性食物的攝入很少,乳腺癌的發病率也很低。調查證明,當膳食脂肪含量從24%下降到6%時,乳腺癌的發病危險也降得很低。就是說,如果減少動物性脂肪的攝入量,就能降低乳腺癌的發病危險。  這種乳腺癌和膳食脂肪的關係,實際上是乳腺癌與動物性食物的關係。這就是說,可能是由於攝入的動物性蛋白、膳食膽固醇或是其他成分使人罹患癌症。在脂肪與腫瘤相關性的研究中證實,癌症發病率較高的人群,不僅是脂肪的攝入量較高,而且動物性食物攝入量也比較高。就是說,動物性食物使人罹患癌症的風險加大。從這一點上說,增加植物性食物很有必要。
推薦閱讀:

學會看食品營養標籤 讓你購選起來更放心
擔心孩子營養不夠,趁五一勞動節放假了趕緊做這個美味給他補補
飲食與營養:平衡營養的食物搭配
運動後需補充的營養元素
老中醫奶奶的故事第695 血虛女性人數多 補血更要補營養

TAG:癌症 | 營養 | 原因 | 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