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中國文化的要義》

《中國文化要義》其中要旨頗深,非有學養的人士不能細參。但從簡要言之,則是從東西方文化的對比中看出中國文化的特點和內蘊。

  中國社會經濟三千年的長期停滯不前,除卻人的質素之外,不外乎文化的因素。梁漱溟在闡述東西方文化的差別中著重說了,中國是家庭組織的社會結構,而西方是個體意識和團體組織的架構。也就是說中國更注重孝悌人倫、風教世俗的家庭生活,並視家庭為社會的最小結構。而西方人的個體意識要比中國人強烈,而團體組織的社會生活與社會結構也比中國要早。這即使到今時今日也依然存在,只是現在的中國人的個體意識和團體協作的能力和趨勢,比起梁先生主要生活的民國時期和建國初期,要有了長足的進步,而民主自由的個體意識卻沒能全面的在中國滋長,就說明了傳統文化勢力之強,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

   然後,說到宗教,雖然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三大宗教在古時先後傳播到中國,可中國文化的吸納性之強,可謂深厚。而中國實則無宗教,這一點也是文化的因素在起作用。中國是以道德代宗教,周孔的文化傳統一直沿承至今,現在的中國仍有儒家文化的影響,這是可以肯定的。梁漱溟論述宗教的定義時說,「一切宗教都從超絕於人類知識處立他的根據,而以人類情感之安慰意志之勖勉為事。」而中國文化受孔孟之道頗深,論語里有言:子不言怪、力、亂、神。「宗教,出世之謂也」,而中國文化更多的是入世的思想和教化,這一點是和西方世界有著明顯不同的地方。

   而梁先生的斷語更是讓人耳目一新,中國之不像國家。其中有:「太平有道之世,國與民更彷彿兩相忘,則是中國真情。」這樣的判斷和分析,更是深刻剖析了中國的文化得出的結論。中國對內松馳,對外亦不緊張,在民國以前,雖則有海禁,其實疏于海防。並且中國人重文輕武,民不習兵,這種傾向一直到民國中期以後才逐漸改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民族抗戰的驅動。所以,中國人素不好戰,而中國的國民一向平和,不像西方殖民者那樣血腥和野蠻,依仗武力去掠奪和打通他國的市場,以求傾銷本國製造業的產品,掠奪侵佔他國資源。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說明了我國並沒有開拓精神和世界全球觀,現在雖經改革開放,大有改觀,但人們的開拓精神和國際視角,仍然是極其有限的,這是文化的內因,需要我輩的改造和勉力!

   梁漱溟先生是我欽佩的學者和社會活動家,他在山東鄒平的鄉村建設工作,以及後來的參加民盟調解國共戰爭的努力,都是那麼的令人景仰。而梁先生關於中國文化的探究和分析,給了我們一個嶄新的視野,從而更加深入的了解本國的文化,尋求改造社會的徑路。梁漱溟先生的學術研究沒有離開對人生、對社會的關注,不是一個守在書齋里做文的先生,而更像一個社會實踐者,他用他的一生踐行著一個中國人的職責和對和平的嚮往,也必將永載史冊、激勵後人!《中國文化要義》的精髓,也必會通過歷史的檢驗,成為我們研究中國歷史文化的一面鏡子!

推薦閱讀:

粉彩瓷和琺琅彩瓷畫法有什麼區別?
外國網民有沒有使用類似「火星文」的習慣?
你們最喜歡東野圭吾的哪部小說?
[i·寧德] 小愛志願隊,暖心上線~
為什麼中國的山海經和西方的希臘神話中,都出現了有關「人魚」形象的傳說?

TAG:中國 | 文化 | 中國文化 | 梁漱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