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要三顧茅廬才肯出山
根據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從《三國志》的記載來看,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還是可信的。諸葛亮在當時的確小有名氣,他的出山代表了一部分人的願望。劉備為了逃避蔡瑁追殺誤打誤撞來到水鏡庄遇水鏡先生司馬徽第一次提了卧龍鳳雛劉備自此立志要請出二位賢士。徐庶主動登門拜見了劉備併當了劉備第一任軍師可惜被曹操抓了母親不得已離去臨走回馬薦諸葛第二次提了諸葛亮并力保諸葛亮自此劉備開始三顧茅廬.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劉備對諸葛亮的認識,以司馬徽和徐庶為代表的荊州士人集團起了推動作用,這也促成了後來的三顧茅廬。那麼,三顧茅廬的真實過程是怎樣的呢?它是不是真如小說中所說的那樣呢?
劉備兩次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誠心誠意地邀請他出山,輔助自己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但都沒有見著。那麼為什麼諸葛亮要不而不見,簡單的說就是不能太容易就答應劉備,不然不會被重視。初來乍到,難免會被人輕視,人微言輕,這不是諸葛亮想要的結果,如果想的話,大可以去投曹操,為什麼沒去呢,因為曹操的多疑。沒打敗袁紹之前,曹操赤腳相迎,打敗了袁紹,只因一言不合,被許褚砍了,這差距.......
還有完全可以利用諸葛瑾的關係去投東吳,為什麼也沒去呢!因為江東人才也不少。雖說質量不怎麼好,但是數量絕對的足最後選了劉備,那是因為劉備身邊沒有像樣的謀士,這樣諸葛就可以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況且劉備還對他言聽計從,簡直就是老闆的不二之選。
冬去春來,劉備決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都不同意。張飛嚷道:「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知果不來,我只要用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張飛答應不再無禮,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裡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卧龍。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就上前輕輕敲門,出來開門的童子告訴劉備,諸葛亮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階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諸葛亮翻了一個身,又朝里睡著了。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
諸葛亮分析了群雄紛爭的形勢,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後取勝的策略。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雲霧見到青天。
諸葛亮出山後,劉備把他當作自己的老師,兩人同桌吃飯,同榻睡覺,一起討論天下大事。劉備高興地對關羽、張飛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
推薦閱讀:
※《隆中對》為諸葛亮偽造
※死諸葛能讓活伯溫下跪,可謂:一物降一物。
※名相諸葛亮的武侯墓為何數千年來無人敢盜?
※他是諸葛亮血親,聰明絕頂,最後卻死於亂刀之下
※諸葛亮最終敗在體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