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才不會講給你的日本歷史

這是一個被譽為傳世經典的畫面,六個圈圈代表著片中的六個武士,一個三角代表既是武士又是農民的菊千代,而那個位於所有圖案最下方的た字,則代表著大地,或者說是農田。

黑澤明想表達的意思很明確——武士,或者說整個武士階級,都是建立在土地的基礎上的。

正是如此。

話說在天平十五年(743),為了改變當時日本貧窮,糧食產量低下,土地無法被全面開墾的悲慘局面,聖武天皇特地頒布了一部名為《墾田永年私財法》的法律。

這部法律文如其題,就是無論何人,只要去開墾了土地,那麼除去每年按照一定比例上交給國家公糧之外,剩下的無論是糧食也好土地也罷,都將永遠是此人的私有財產。

常識與教科書之外的日本史是什麼樣子?

——幕府未必保守落後,新政府亦絕非開明進步。

日本崛起的真正原因又是什麼?

——不是桂,也不是假髮,更不是坂本龍馬或者高杉晉作。

日本近代史上各種猛料黑幕到底有多黑?

——從赤報隊覆滅到新選組局長近藤勇之死。

這難道就是日本維新六十年的歷史?

——有浪客劍心也有薄櫻鬼,更有銀魂!

是什麼讓日本成了今天這樣一個國家?

——從黑船來航到明治天皇駕崩,這幾乎是完全改變了日本國運的60年。1853日本的實際統治者德川幕府宣布開國,1867年,幕府還政於天皇,維新派宣布「王政復古「,倒幕派,佐幕派,攘夷派,開國派陸續登場。1875年,日本宣布進入預備立憲期。1890年,日本召開國會,隨後,開始了瘋狂擴張,發動了中日甲午海戰和日俄戰爭。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勝利讓日本一躍成為世界一流強國。1912年,明治天皇駕崩,明治時代宣告結束。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也是另一個瘋狂時代的開端。

領主

而這些開發者,也有一個法定的名稱,叫開發領主,簡稱領主。

那些田,也是有專門的稱謂的,叫做名田,即有名字的田,換言之就是私人的田。所以領主們有時候也會被叫做名主。

再後來,有的領主因為名下的田地很多,地盤很大,於是便被人叫做大名。

武士

而給大名看家護院的,叫「侍」,也就是傳說中的武士。

說白了大名就是一方諸侯,武士就是他們的家臣。

家臣混得好,也能混成大名;大名混得差了,同樣得淪落到當家臣,這兩者其實是共通的。

諸侯

織田信長

再說諸侯這種職業,聽起來是很牛逼沒錯,不管地盤大小,再怎麼樣也是說一不二的一方豪強,更何況日本諸大名的家業從來都不小,儘管比不上中國春秋戰國的前輩們,可較之格林童話里歐洲的那些只能堪稱鄉長村長的王子王孫們,那真的是不知高到哪兒去了。

只不過在江戶時代,日本大名的日子有點苦逼。

雖說他們祖上也曾經風光過,但那也距黑船來航三百多年前的故事了。那會兒日本尚且還處在一個你打我我打你的血腥亂世,史稱戰國時代。

在那個年代,一批批的大名靠著自己的文韜武略機智陰謀如同閃耀的群星一般登上歷史舞台,比如織田信長,比如武田信玄,又比如上杉謙信,德川幕府的開創者德川家康其實也是大名出身,最後越混越厲害,做大了,統一了,搞了個幕府做上了將軍而已。

維新明治の図 徳川幕府刑事図譜の附録で、従來知られていない部分。「芬録」は、よい評判を書きとめたもの。洋風建築の街をゆく鉄道馬車や電柱、洋裝の人物など明治維新後の文明開化した社會を描き、時代の変革を印象づけている。

不過日本所謂的統一,著實是相當的不徹底。儘管頂頭有個幕府,但下面依然是由各大名自行分封管理,屬於標準的封建社會。

而將軍真正能管的著的,不過也就是整個日本的五分之一罷了,這五分之一的領地,叫做天領。

光憑這百分之二十的領地和一個幕府將軍的頭銜是不足以統治整個日本的,這點江戶時代的開創者德川家康非常清楚。為了不讓戰國亂世重演,他在幕府成立之初,便制定了三個大體方針用以治國,分別是法律,時間和金錢。

法律,就是通過制定律法規矩來約束各路大名。一部《武家諸法度》,苛嚴而又細緻地從衣食住行婚娶喪假等各方面規定了大名們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但凡有違法亂紀的,一律照章辦事,或削減領地,或剝奪家業,或…拖出去勒令切腹。那年頭為了一口吃的而被砍掉一半領地的大名都大有人在,數百年後那句著名口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德川幕府早已切實地用在了各路諸侯的身上。

白洲の図 刑事?民事の裁判で罪人や証拠を取調べ、判決を言い渡す法廷の場面。白い砂利を敷きつめ清廉潔白を表わした。庶民は,白洲に莚を敷いて座らされ、通常は吟味方與力が審理を進め、同心?小者が縄取り?警備のため付き添った。

時間,就是來回折騰各路諸侯,浪費他們的時間。為了貫徹這一點,德川幕府開創了即便是世界範圍都相當罕見的一種制度——參勤交代。

簡單來講,就是當時全日本的大約三百諸侯,原則上每年每人都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從自己的領地出發來到江戶,幫助將軍處理一些政務工作,這叫參勤;工作完之後,你還得在規定的時間原路返回自己的領國,準備明年再來一次,此謂交代。

此外,為了讓大家在造反的時候能有一種投鼠忌器的感覺,各大名的老婆孩子照例都是要留在江戶做人質的,而且這一留通常就是一輩子,尤其是世子,不等到老爹撒手人寰,基本是很難再回老家了。

當然,這世界上畢竟還是有這樣一類人,他們視法律為糞土,將家人當做累贅,老婆死了可以再娶,兒子沒了能再生,總之,就是要造反。

對於這樣的變態,德川家康也早就做好了預防對策,那就是金錢。

自然,不是出錢跟大名們搞好關係,而是讓大名們拚命花錢,將收入甚至是家底花得乾乾淨淨,窮得造不起反。

這並非說笑。讓大名燒錢,歷來是德川幕府的基本國策。而這項國策分為兩部分。第一個部分叫做「支援幕府建設」,幕府要造城了,你給錢;幕府要修理河道了,你給錢;幕府要賑災了,你給錢;將軍要出去打獵泡妞覺得手頭緊了,還是你給錢,給的少了,給得慢了,給的時候臉色不好看態度不端正了,一律依法嚴懲。

第二部分其實就是大名們在江戶參勤交代時候所消費的生活費,千萬不要小看這筆錢,這錢的數目其實比為幕府修路造橋更厲害,要知道,大名並不是來江戶看一看將軍,批幾個文件就能拍拍屁股回家的,一年裡他們有幾乎一半的時間是留在江戶的,而且,大名畢竟是大名,是有身份的人,所以不可能孤身一人來出差,手下保鏢的,打雜的,輔佐的,搞不好還有幾個小老婆,這些人都得吃飯都得花錢,事實上,大名在江戶逗留時候所花費的金錢,基本上是自己領國年收入的百分之四十到六十左右。

這麼一折騰,別說造反,很多大名不靠舉債度日都已經算祖宗保佑了。

總之,在江戶時代,諸大名整天過的就是兢兢業業工作,謹慎細微度日的日子,生怕哪一天自己干錯了什麼,說錯了什麼,甚至是吃錯了什麼穿錯了什麼,都會換來平地一聲驚雷,被剝奪家業,甚至是身首異處。

公家

說完了大名來說公家。

公家也叫公卿,就是宮廷貴族。他們的名字辨識度比較高,一般古代日本叫藤原某某,一條某某,近衛某某的,多是公卿出身。

日本自源賴朝創建鎌倉幕府,進入武士時代之後,便成為了一個二元政治的國度。統治階級分為兩派,一派叫朝廷,以天皇為首;另一派叫幕府,尊將軍為大。

將軍的小弟叫武士,這個你已經知道了。天皇下面的,便是公家了。

當然,名義上大家都是天皇的臣民。

這群人雖然美其名曰貴族,但其實並不怎麼對得起這個稱號。他們從小就嬌生慣養好逸惡勞,除了一部分人好歹還讀讀書練練字啥的,其餘的基本都只會靠著一張家譜在朝廷混飯,在武士勢力還沒有完全崛起的時候,倒也一度做了好幾百年的大爺,可當武士們紛紛拿著真刀真槍來到他們面前爭地盤搶財產的時候,他們就徹底沒轍了。

戰國時代,是公家們受苦受難的時代,儘管他們擁有著正三位,正二位的高官頭銜,卻也依然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悲慘生活,不得不靠變賣家中財產過日子,再慘一點的則只能賣孩子——將女兒下嫁給那些曾經讓他們一度看不上眼的武士,換取一些彩禮錢。

一個國家的貴族階級能普遍過上這種日子,放眼全世界也就日本了。

好在後來和平了,解放了,德川家康考慮到讓這些個人繼續苦巴巴的過日子實在有些不合適,於是給了他們一些地產,打那時候起,公家才算是重新走上了溫飽小康的道路。

當然,也就是溫飽小康而已。如果誰要想再在吃飽喝足後多干點別的,比如參政議政啊,針砭時弊啊,那就真對不起你了,接著回家賣女兒吧。

雖然考慮到眾公家們本身實力能力有限,不太可能掀起什麼大風大浪,但小心駛得萬年船的德川家康仍是制定了一部《禁中公家諸法度》,來限制他們的行事。

這是一部相當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法律,表面上說的是公家,其實真正針對的,是天皇。

天皇是日本自古的國家象徵以及統治者,不過,在更多的時候,這統治者三個字前,還得加上「名譽」二字。

他們除了自古以來被奉為真龍天子,號稱是神不是人之外,也沒啥神通,所以,在講究實在本事的戰國時代,日子一樣不好過,據說過年的時候,連年糕都吃不上。

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評價這種事兒。

要說不幸,做皇帝做的那麼窮確實夠不幸的。

可反過來,過的那麼窮居然還能接著當皇帝,也是真夠幸運的。

幕府寫真 揚弓的武士

德川家康搞定日本後,給了天皇以及全體公家總共10萬石的領地,供他們吃喝住用,於是,這哥們兒總算也能在過年的時候吃上幾塊年糕了。

石,日本古代體積單位。一石糧食一般有180公斤左右,差不多夠一個成年人吃一年。

所謂10萬石領地,指的是這片領地的年度總產值為10萬石糧食,或許風調雨順成了12萬,也可能因大災大難變成了8萬,總的平均基本就是這些,那些所謂的百萬石大名也是這個意思。

說白了就是GDP嘛。

10萬石,放在大名中間,充其量也就算個中產,而且這10萬石領地里,其中的7萬屬於廣大的公家同志,真正給天皇的,只有3萬,這簡直就是小資產階級了,要是江戶時代日本鬧起無產階級革命,那天皇妥妥的就是被團結對象。

更要命的是,這小資還不能白做,得聽話。

在總條數為17條的《禁中公家諸法度》里,第一條就明文規定,天皇的職責絕對不是什麼勤理政務讓人民幸福之類的,而是研究學問,搞那些鬼都看不懂的高深莫測的學問,比如鑽研鑽研假名有幾種寫法啊,和歌有幾種念法啊以及日本八百萬諸神背後有什麼故事之類。

反正就是請皇上您消磨時間也好浪費生命也罷,但凡過年您還想再吃年糕的,就別關心政治。

而公家的職責,是幫助天皇一起研究學問,說白了,就是大家齊心協力,一起混吃等死盼天黑。

總而言之一句話,在德川幕府的統治下,絕大多數的大名和公卿,基本上都是無緣中央政治的人。

現在好了,這規矩被打破了,還是被幕府的首席老中給打破的。

當然阿部正弘也是一片好心,他很清楚這次不比從前了,整個日本面臨著兩千年來未有之變局,若是再靠幕府一家之言來定奪乾坤,恐怕是不妥,更何況將來如果因此搞出什麼偏差,後果不堪設想。

抱著這樣的想法,他搞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大民主,要求聽取諸侯和公卿的意見,以便做出下一步對策。

消息傳出,全日本都震驚了。

向來獨斷專行的幕府居然會書面行文要諸大名們給出自己的意見,這簡直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的感覺。相較之下,黑船來航都已經不算什麼大事了。

震驚過後,是群情激奮。

三百年一遇的參政議政機會,不用白不用啊。

於是一個月不到,各藩的意見書就跟雪花一般呈送了上來——藩,就是大名領國的通稱,也叫藩國。

面對大家的積极參与,阿部正弘卻並不怎麼高興,因為他發現事情和想像中的不一樣。

根據阿部大人的預計,三百來個大名一百多個公卿,怎麼著也能想出一兩個與眾不同的好辦法,可結果是這四百多種意見竟然被非常均勻地分成了三種,除了廟堂之上已如水火的開國,鎖國之外,還多出了一種新想法——攘夷。

所謂攘夷,簡單來講就是讓外國人都去死——無所謂鎖國開國,反正只要在日本境內看到外國人,要麼打殘了趕出去,要麼打死了丟出去。

顯然,這裡的外國人並不包括中國人和荷蘭人。

比較要命的是,攘夷一詞語源《春秋》,所謂「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對於歷來信奉中華儒學正統的日本人而言,支持攘夷,無疑也是一種政治正確。於是原本的雙方對立變成了三方大戰,場面愈加混亂了。

而比權貴們更激動的,是老百姓。

絕大多數日本群眾都是鎖國派和攘夷派,他們抱著非吾族類其心必異的想法,認定洋鬼子沒一個好東西,同時,對於幕府非但遲遲不攘夷反而還和洋鬼子接觸,大家都表示很不爽,此外,就阿部正弘打破常規問政地方一事,老百姓們也表現出了擔憂和懷疑。

他們非常淳樸地認為,一向獨裁的幕府,若不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怎可能會找諸侯們商量事情?

關於這一點,其實諸侯們也是這麼想的。

雖說山窮水儘是肯定不至於,但在諸大名看來,德川幕府的威信,已是大不如從前了。

平心而論,比起專制獨裁,民主固然是好的,然而很多時候,好的,未必就是對的。

來源:大麥公社


推薦閱讀:

跟著課本游魯迅故里
【六一特輯】差點忘了我們曾有項技能叫「背誦並默寫」
桐鄉這六個地方有股神奇魔力,瞬間讓你穿越成課本人物!
中國歷史課本中的歷史
課本3

TAG:日本 | 歷史 | 日本歷史 | 課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