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紀念我們失去的歲月

—轉載請註明轉載並帶原文鏈接,謝謝—

慈禧的清朝。

中國人在境內辦的第一份民間報紙就是在慈禧太后期間創辦的。那是1873年,一個叫艾小梅的人在漢口創辦了昭文新報。

雖然北京從明朝起就一直有民辦的京報,但那是機關報「邸報」的翻印板,是原腔原調一個音符都不走板的主旋律的揚聲器。

而昭文新報卻不傳播主旋律,不登載衙門文件和講話,而是刊登些軼聞趣事詩詞小品之類的文章。在中國新聞史上,艾小梅是第一個吃螃蟹自辦媒體的。儘管昭文新報,因銷路不暢辦了不到一年就停刊了。但它的歷史意義還是非同尋常的。慈禧為太后也很了不起,它允許艾小梅吃第一個螃蟹,允許民間辦報。

民間大量辦報是在戊戌變法時期,那時候形成了辦報高潮,一共辦了大約100多份報紙,其中有70多家是改良派或改革派的報紙。戊戌變法失敗後,一些報紙被查封,但沒過幾年,進入20世紀,又掀起了一個民間辦報的高潮,據統計,從1901年到1908年,全國各地創辦的各類報刊達302種。1906年,僅上海就有66家報刊,出版刊物達239種。

那時民間辦報紙沒有限制,一個人出資幾個人湊錢或什麼會社辦都行,康有為的強學社就先後辦了兩份報。

中國的第一家通訊社中興通訊社,也是在慈禧時期創辦的,當然也是民辦。那是1904年在廣州由一個名叫駱俠挺的人辦的。

1904年11月,在慈禧70大壽期間,有個叫林白水的記者寫了一幅對聯刊登在《警鐘日報》上,公開譏諷慈禧太后窮奢極欲喪權辱國,全國報紙竟然爭相轉載。我們來看看對聯的內容:

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頤和,何日再幸圓明園,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

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東三省!五萬里版圖彌蹙,每逢萬壽必無疆!

在報紙上對慈禧如此大膽地譏諷,而且是在君主至上的大清朝,慈禧並沒有封刊拿人,只能忍氣吞聲。

慈禧時期民間辦的的媒體也分派別,有保守派,改良派,還有革命派。其中改良派是主體。無論哪一派,都不會按朝廷和指示辦報。報紙不是奉旨而辦,遵旨宣傳。自主辦報是那個時代報紙的特徵。

長沙的湘學報和湘報有吃辣椒人的衝勁,公然大膽抨擊封建君主專制,鼓吹民權思想,提倡民權平等。它們還大量報道負面新聞,反映動蕩不安、民不聊生的社會現狀。貪官污吏都極為害怕。在天高皇帝遠的極權專制社會,地方官吏為所欲為,有了可以報道負面消息的報紙,他們必然顧忌。

天演論,向中國人介紹達爾文的進化論的嚴復更是個說話大膽的人,他在報紙上發表文章,明確指出封建君主是大盜竊國,壞民之才,散民之力,漓民之德。國家真正的主人不是慈禧而是人民。統治者害怕國家的真正的主人,必然使之弱而愚,使人民無所知覺,以便自己得以長期竊國。

嚴復的言論可以在報紙上公開發表,可見大清朝慈禧對言論的容忍度。

皇城根下也有仗義執言的報紙,京話日報。這家報紙1904創刊,它敢於公開揭露王公貴族暴行和官僚貪贓枉法營私舞弊的醜聞。敢於揭露黑暗,反映下層人民的疾苦,仗義執言為民請命。如,那王府的王爺指使管家活埋了侍妾,就被京話日報曝光;宛平縣令受賄,也被公之於眾。對於這樣一家在慈禧眼皮子低下為大清盛世抹黑的報紙,慈禧太后不僅不禁止,還傳旨要送來報紙給她和光緒皇帝看。這樣一份報紙居然辦了2年後才被封,當時大清封報的借口是報紙的主編結交改良派人士,屬於「附和匪徒」。

時務報是改良變法派的喉舌,1896年創刊於上海,由梁啟超主筆。這家報紙系統全面地宣傳變法維新的主張和要求。公開譴責慈禧壓制民權,主張報紙的作用就是要監督衙門。

我們來看看當時時務報上的一段話,原文是文言文,整理成今天的語言。這是一段警告以慈禧為首的朝廷必須變法的話:國家必須變法,變也得變,不變也得變,與其被別人強迫變,不如自己變。自己變可以操縱局勢,別人變就由不得你了。只有主動變法,才能挽救國家危亡。至於如何改變,根本在於要變教育,關鍵在於要改變衙門制度。

慈禧時期畢竟是皇權統治時期,當然不可能實行民主制度下的徹底的言論和新聞開放,但大清也沒有去控制,強迫他們統一發出一個聲音,統一用皇家的通稿,或者只說正面消息不準負面消息;更沒有要求媒體必須去讚頌朝廷,去高歌慈禧有理的主旋律。至於舉國上下每天都祝願太后萬壽無疆,高喊太后萬歲萬歲萬萬歲。那更是慈禧太后絕對不敢奢望的。

最後,大部分人都喜歡開玩笑的說:大清亡了。是啊,大清為什麼亡了?

推薦閱讀:

朗誦 | 走不回的歲月
歲月如歌人生如潮
歲月有愛,聆聽花開
歲月低眉,溫婉了光陰

TAG:歲月 | 紀念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