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有所養」、「獄有所醫」:我們拿什麼來養老?
條跟帖
近日,《中國周刊》用大篇幅報道了幾位極具代表性的中國孤獨老人的養老問題。2008年9月社會發起了一陣有關孤獨老人付達信「入獄養老」的討論,當時付達信老人因為生活貧困,是當地的「無保」人員,他靠著一年只有600元的補助過活,這平均算下來一天只有1.6的米飯錢。老人感到不堪重負之後,了解到了有人因沒錢看病而選擇入獄看病的故事,他決定通過搶劫,把自己送入監獄「養老」,在監獄中,老人如願的過上了一年多的,從為享受過的「溫飽」生活。然而,在一年後,付達信老人出獄後,被送進了養老院,他再次面臨著養老的心酸!4年後,當中國周刊記者,親身走進老人的生活中時,卻發現了,老人已在住宿留下了最後一口安置自己的棺材!《中國周刊》總編朱學東先生,在卷首語中更進一步的讓人們了解到了中國目前的養老所面臨的難題,在《養老何以成為問題》的開頭,他以一個父親的角度寫到:「爸爸,如果你們老了,我還沒長大,怎麼辦?」6年之前,我家3歲的小丫頭向我們發出了驚天之問。錯愕之下,我安慰小姑娘:「你放心,在你沒長大成人之前,爸爸媽媽是不會老的。」顯然這是一種精神勝利法。工作勞累,內心糾結,環境污染,對於晚育的我們來說,事實上在孩子長大成人之前也恐很難阻擋衰老的到來。觀點評論:新銳振鳴3歲的孩子都能考慮到自己父親未來的「老了」怎麼辦?這對於現在80後、或是90後來說,應該是很有壓力的話題。同時也展現了如今養老問題中暴露出來的個人養老問題「養兒防老」。「養兒防老」:父輩的希望;80後、90後兒女的壓力!在中國古代的理想養老意識中,我們希望「老有所養、幼有所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無有以及人之幼」,可以說從古代開始,中國人就有了贍養的概念,在傳統的孝順的文化的熏陶之下,中國古代不缺孝子,其中最為代表性的就是寫下《陳情表》的李密,在他44歲的時候,他毅然辭去了朝廷里的官職,去照顧當時已有90多歲高齡的母親。其後流傳下來的就是一種「烏鴉反哺」的人倫意識。在中國進入現代化社會之前,在傳統的孝順文化還沒有凋落的時候,中國的父母都有「養兒防老」這一觀點,在中國計劃生育政策還沒有出來之前,那時社會鮮有獨生子女,兒孫滿堂,幾世同堂的和諧畫面不斷出現,這就很大程度上的緩解了獨生子女的養老問題。可是當中國步入現代化社會之後,計劃生育政策與人們的生育意識改變之後,獨生子女日漸增多,一方面贍養老人的義務瞬時間落入了一個子女的身上,這無形之中出現的壓力之巨大,讓如今有責任意識的孝子們感到難以適應;另一方面,在現實的壓力問題之下,很多子女還沒有養老意識,在就業壓力,個人生活開銷的雙重壓力之下,很多子女都在「啃老」,如果再有兒女的婚姻問題涉入其中,那麼一個只有一套房的家庭,其父母必將給兒子的婚姻讓道。接下來老人們面臨的就有可能是飽受煎熬的老年生活。
因此,在如今一些中年父母,一些思想觀點先進的父母,早就不指望養兒能防老了!
先拿我的父親來說,我今年22歲,漸漸的開始意識到了自己除了為生活打拚的責任之外,還有了贍養父母的意識。那天,和父母在一起吃飯的時候,我說等我拿到第一筆工資的時候,我請你們去吃好吃的。我的父親則說,兒子你只要把自己照顧好就行了,30歲之前找個好的老婆,然後弄個孫子給我們抱抱,我們就知足了。養老的問題,不用你太過擔心的,我們能照顧好自己。
這是我的父親對我的期望,我知道在父親的深層意識里,還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贍養他,但是他不想給我壓力,於是給了我最大的安慰。我很能理解父母的心思,雖然我自己的贍養意識沒有改變,但是這也無形之中給我減去了許多壓力。
和我一樣的朋友有很多,他們的父母也早已為自己未來的生活,做好了打算。
父母的養老方式:「以房養老」、存錢養老、購買社會保險、商業保險養老中國人為什麼喜歡買房子,為什麼要拼房子?除去一些商人靠炒房賺錢之外,覺得多數中國人一心購房的目的,就是為了養老,希望自己在老年能有個歸處。中國人傳統意識里有個落葉歸根的想法,很多老一輩父母去世後,依然選擇最後要在自己的家裡離去。2010年,我的奶奶因得癌症去世了,為了治病當時我們家已經花掉了好多錢,我的父親在奶奶的彌留之際,甚至想把奶奶居住的房子賣掉,但是我的奶奶拒絕了他的做法。奶奶是舊社會過來的人,她沒有什麼文化,是靠自己和爺爺一輩子的打拚,把我父親姊妹三人拉扯大的,然而爺爺很年輕就去世,所以說有時我挺佩服奶奶的:一輩子為了家庭、為了子女。當時我奶奶拒絕賣房子後,唯一的願望就是能夠在自己家中離開,考慮到奶奶的要求,父親把奶奶接回了家,在一個月後,奶奶帶著一生的記憶離開了。
這個房子就這樣保留了下來,老人去世後,父親把房子裝修以後,租了出去,用於以後的養老。
其實在奶奶去世的時候,我的父親早就為自己的以後做了打算。
「以房養老」是許多中年父母,老人一輩子的奢望,但是這社會圍繞房子的贍養糾紛依舊頻繁發生:
前不久,我看到了一個新聞,一位老人拿著自家的鑰匙,對著鐵門哭喊:「兒子,讓爸爸進去啊!」原來老人在把房子過戶給兒子以後,他的兒子把自己的父親拋棄到了養老院,而老人過不慣養老院,就想著回家,可是當老人到了家裡的時候,卻發現門鎖已經換了,老人絕望了。
還有一則新聞,平時對老人很好的子女,面對財產糾紛的情況時,開始對老人冷漠了,均以贍養為目的,要挾老人給與房子。
我想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會發現,沒房子的老人可憐,而有房子被子女拋棄的老人更可憐,因此很多老人都認為子女是靠不住的,有的老人寧願把房子捐出去也不給自己的子女。這是中國道德人倫漸漸散失之後的反映,也是這個壓力社會帶來的結果。
除了「以防養老」,中國的父母還有存錢的習慣,他們會把自己一輩子生活打拚下來的錢,一點點的存進銀行,未雨綢繆。因此曾經有人說,中國人口多,為什麼大部分老百姓喜歡存錢,不喜歡消費。其中很大原因,是為了養老做準備的。但是老人一輩子存下來的錢,夠用嗎?有的人存下來的幾萬元,還不夠兒女的一次結婚,或是一次買房,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父母,開始給自己購買社會保險,各種商業保險。
但是正如,《中國周刊》總編所擔心的一樣,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社會的轉型,各種政策的變化,這些保險在最後到底能給人們的養老帶來怎眼程度的保障?
「牢」有所養,「獄」有所醫競成了孤獨老人最後的願望在以血緣關係為樞紐的個人養老漸漸失去人性光芒的時候,請求國家給予養老保障的訴求成為了老百姓的願望。在中國進入現代化社會之前,我們的父母輩的養老保險都是由國家託付給工廠機構辦理的,父母輩把自己的勞動貢獻給了國家,然後通過契約由社會進行養老保障,這是傳統的養老保障,但是當中國進入到,現代化社會之後,舊的經濟體制遭到新的體制的衝擊之下,在社會的轉型發展之下,一切的養老格局,以及社會保障都發生改變了。到如今,說句實在話,只有公務員這樣的鐵飯碗,才可以不用擔心自己的養老保障。而很多非公司的正式員工,非在編的工人,或是很多的臨時工,他們的養老很難得到保障。對於現在正處壯年的,奮鬥中的人來說暫且可以放下對老年生活的想法,但是對於一些已經進入遲暮之年,老無所依的老人來說,他們的老年生活又有誰給予保障。
在現代化中國的養老方式下,一種養老關係又從國家轉到了個人手中,國家開始鼓勵民間個人開辦一些養老所,而那裡就成了一些無家可歸的老人最後的指望。
可是養老所真的能養老嗎?去年,一則新聞報道,一名健康老人,被子女以精神病為理由,綁進了養老所。有關新聞還報道了,養老所的護工人員,竟然對老人採取暴力管制。
養老所到底能否養老?有錢人的養老所自然條件優越,但是對於窮人來說,對於一年才有600元收入的老人來說,養老所還不如監獄。
開篇提到的付達信老人,他是2008年社會關注的焦點人物,當時因為聽說監獄生活好,而選擇了通過搶劫進入監獄的做法。在體驗過監獄生活之後,老人不僅有了衣服穿,也有了饅頭和雞蛋吃。而當老人出獄後,再次回到養老院的時候,他擔心自己會熬不過去。
看到這樣的故事重現,我不禁寒心,人人都知道監獄環境是多麼艱苦,人人都不希望進監獄的,為何成了老人嚴重的安樂窩,這足以證明老人曾經所過的是比地獄還不如的生活。由此我不敢想像,我們的政府把經營養老院的私營全給予個體,真的放心嗎?難道國家政府不能為老人多建些環境好,免費的養老院。
養老之下,我不得再提一個醫療的問題。
人總會生病、而人老了更會生病。生病我們就要就醫,我們不可能去拜觀音菩薩。可是如今的醫療費用之高,讓白領金領都懼怕,而醫療保障又是那麼的薄弱,試問那些一年才有600元的老人該如何就醫。付達信老人胃不好,因為沒錢就醫,在沒有饅頭吃的時候,只能幹忍。直到到了監獄才有機會用饅頭來緩和胃酸。直到到了監獄才得到了最基本的醫療保障。
難道中國的五保老人最後真的要到監獄,才能養老?
「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溫總理常吟此詩,牽掛民生,可是不起作用。為何?因為國家的領導者中,除去一些貪官之外,很多人把對外中國經濟發展的看的比,關心自己底層的老百姓還要多。在編的一些為民請命的人少之又少,而在外的我們這些老百姓也只能在一旁空吶喊,試圖喚醒政府的意識。
中國國家是有錢的,如果一些支出能遠離那些華而不實的要花費幾千萬,上億的投資,能夠用在底層百姓的身上,把老百姓的醫療,養老保障弄好了。我想中國的發展比什麼多快。國家不是要刺激老百姓消費嗎?你如果能讓老百姓不當心溫飽,有誰不想去消費?
最後我喜望我們國家各個省市的領導人要有感恩之心:整個中國的建立,是靠我們的上輩、上上輩、經過他們的打拚得來的。我們的老一輩人本應該共享國家繁榮的結果,而中國更應該擁有感恩之心。
年輕的90後不需要國家給予我們什麼?但是國家至少要給一些,見證你成長,幫助你成長的老人一些保障吧。
註: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推薦閱讀:
※女生點進來就對了!我保證我們說的和他們不一樣!
※如來滅後,我們為什麼能得到《法華經》這部經典?
※做不了愛人,我們做什麼
※「我們有了一張嶄新的城市名片」
※紅肚兜兒 : 我們都有過背後捅人一刀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