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規模化、生態化養殖情況調查與思考
一、當前秭歸縣規模化、生態化養殖的特點
1、規模養殖、生態化養殖場建設已經起步。2009年全縣出欄50頭以上的生豬規模養殖大戶830戶,其中,出欄50頭以上的430戶,出欄1000頭以上的23戶,出欄5000頭以上的2戶。全縣出欄30隻以上的養羊大戶205戶,其中,出欄100隻以上的26戶。全縣存(出)籠2000隻以上的養雞專業戶36戶。其中,存籠蛋雞2000隻以上的15戶,出籠肉雞2000隻以上的13戶,出籠肉雞10000隻以上的6戶,出籠肉雞100000隻以上的2戶。存欄50頭以上的養牛大戶3戶。
有4個養殖大戶在建場時就從規模、環保著手,做到了保溫隔熱,冬暖夏涼;負壓通風,水簾降溫;自動飲水,自由採食;干清糞,零排放;節能降耗,綠色環保,資源得到了再利用。
如秭歸縣祥斯牧業有限責任公司萬頭豬場佔地面積83畝。採用磚混、鋼屋架結構,屋頂形式為坡式屋頂,屋面為上下兩層彩鋼板夾保溫棉三層構成。豬舍內採用水泥硬化地面,糞尿排污溝為暗溝。機械通風,水簾降溫。建有配懷舍、產仔舍、保育舍、觀察欄、待售欄共11棟5204.59平方米,安裝分娩欄232個、保育欄105個、限位欄468個。建有發酵床零排放育肥舍6棟2508.12平方米,飼料加工車間、飼料倉庫1棟375平方米,干清糞發酵房、辦公、食堂、宿舍、獸醫室、消毒室等輔助建築 798.3平方米。同時架設引水管道5000米,生活、生產用水水池一口2250立方米,建有治污處理設施800立方米,其中沼氣池300立方米,初級凈化池200立方米,終級凈化池300立方米,污水溝3500米,雨水溝6200米,建封閉圍牆6000米。豬場現存欄種豬530頭,小母豬和肉豬2898頭。元至六月選育出售種豬1650頭,出欄肉豬1860頭,創產值266.1萬元。豬場採取干溫分離、雨水與污水分離。糞污中的固形物進行固液分離、沉澱、回收,通過發酵轉化為有機肥再生利用,出售有機肥151.2噸。創產值12.1萬元。
2、種養結合的養殖模式有所體現。
"果(林、茶)園養豬"養殖場模式。豬糞尿分離後,豬糞進行經發酵生產有機肥,豬尿等污水經沉澱用作附近果(林、茶)園肥料。此類模式占規模養殖的26%,主要分布在郭家壩、水田壩、歸州、兩河口等鄉鎮的中型規模豬場。如歸鎮的養殖戶盧誼豬場,承包柑桔園65畝。2009年出欄肉豬680頭,出售柑桔20萬斤。創產值98萬元。養殖業和種植業均實現增產增效。
3、以沼氣為主體的糞污處理技術得到利用。
全縣有畜禽養殖戶118632戶,養殖戶中建有沼氣池的29058戶,占養殖戶的24.49%。豬糞污水經沼氣池發酵產生沼氣,用於生產生活;沼液用於果樹、蔬菜、農作物。實現了資源兩次利用。
4、林草雞(牛、羊)等生態化立體種養模式正在形成。
一是"果園養雞"養殖模式。利用承包的果園、林地種草放養土雞、肉雞,改善肉雞風味,提高肉雞售價,雞糞基本滿足果園有機肥需要;此類模式占肉雞養殖的60%。二是"牛、羊-人工牧草"養殖模式。糞尿進行乾濕分離,干糞堆積發酵後還田種牧草,污水厭氧發酵後入田肥牧草。此類模式佔全縣牛羊養殖量的80%以上。
5、優惠政策刺激了規模化、生態化養殖模式的發展。
為了促進全縣的規模化、生態化的發展。從2002年開始,縣委、縣政府出台了《關於發展畜業產的決定》和母豬補貼、良種補貼、貼息貸款、母豬保險、標準化養殖、良繁體系建設等項目優惠政策,制定了規模化建設的標準,對按標準建設的欄圈,在用地,用材上的優惠政策。每建設一棟"150"模式標準欄圈每平方補貼80元。每引進一頭良種母豬政府補貼400-600元。從2004到2010年上半年全縣1000頭以上的生豬養殖小區25個,建設"150"模式豬舍20棟,享受引種補貼的良種豬8592頭。全縣共按排畜牧項目資金2456萬元。
二、存在的問題
1、環境污染仍是困擾規模養殖的突出問題。
當前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相比之下規模普遍較小,短期行為導致大部分養殖場主重效益,輕環境保護,不願在環境治理上投入更多的資金。一些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畜禽廢棄物儲存設施和防溢流、防雨水淋失、防惡臭等措施不完善,個別養殖場環境意識淡薄,將畜禽養殖廢棄物向水體排放、傾倒現象時有發生,導致養殖區域環境狀況比較惡劣。隨著養殖規模化程度逐漸提高,養殖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污染也越來越集中,越來越嚴重。
以豬為例每頭豬每天消耗用水100kg以上,耗料平均每天2公斤左右。按料肉比3:1計算,每天排放1.4公斤糞便。廢水排放量約40公斤(除去水汽蒸發),全縣平均每天按30萬頭飼養量計算則一天的廢水排放為12000噸,糞便排放為420噸,總計為12420噸/天。養殖戶通過"豬、沼、糧","豬、沼、果"糞便還田利用一部分,還有大量的沒有得到處理和利用。
2、規劃建設不合理,配套設施簡陋,疫病防控難。
大多數規模養殖場建設未進行規劃設計,選址隨意,有些養殖場建在交通便利的公路沿線,人員流動性大,外來車輛多,場舍設施投入少。達到不科學的生產和動物防疫要求,為動物疫病的傳播提供了可能,易暴發疫病,且難以控制。加上飼料中所含激素和超標的銅、鋅等重金屬殘留,足以造成該養殖區域的土壤、水體和動植物全面污染,反過來又成為畜禽疫病高發的重要原因。長此以往就會形成生態災難。
三、建議及對策
從立足生態建縣,實現畜禽養殖污染減量化、生態化、資源化目標出發,畜禽規模化、生態化養殖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
1、提高新建養殖場生態化標準。
一是在新建養殖場時合理規劃,統籌安排畜牧用地。畜牧產業區域布局要按生態農業發展的要求,進行統一規劃,把畜牧場與農田、魚塘、園地一併規劃。養殖場(或小區)建設提倡與農田(水田、旱地)、茶(果、桑)園、養殖水面和山林統一布局,實行農牧結合的生態經營模式,力爭糞尿全部就近消化。原則上按1畝(耕地、園地、水塘)5頭豬(1 頭牛、10隻羊、60隻禽)的標準配套規劃建設現代化養殖場(養殖小區),努力實現從傳統農業"資源-畜產品-廢物排放"的生產過程向"資源-畜產品-再資源化"生產過程轉變。
二是加快生態養殖小區建設。養殖小區的建設對改善農村環境產生了良好的作用。建設一批配套土地和一定污水處理設施的畜禽養殖小區,實現養殖場與村莊分離,改善農村環境。小區要選擇合適的生態養殖模式,採取農牧、林牧、漁牧、肥牧結合等方式,實行生態養殖,促進農村畜禽養殖場環境綜合治理。
三是應用畜禽養殖清潔生產技術。清潔生產是將畜禽養殖污染預防戰略持續應用於畜牧生產全過程。首先採用科學合理的飼料配方,通過生物製劑、飼料顆粒化、飼料膨化或熱噴等技術處理,提高畜禽的飼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飼料中氮的利用率,並抑制、分解、轉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其次應用科學的房舍結構、生產工藝,實現固體和液體、糞與尿、雨水和污水三分離,降低污水產生量和降低污水氨、氮濃度。
2、加強對現有養殖場的生態化改造。
加強對具有一定規模豬場的改造,使其達到保溫隔熱,冬暖夏涼;自動飲水,自由採食;干清糞,零排放;節能降耗,綠色環保,資源得到了再利用的標準。從而提升全縣的生態化養殖水平。
3、推廣生態化種養模式。
在畜禽養殖上以"方便、經濟、有效"為原則,以綜合利用為主,大力推廣"果(林、茶)園養豬","豬-沼-果", "果園養雞", "牛、羊-人工牧草"等農業生態模式,實施畜禽養殖污染的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執行《畜禽養殖污染管理辦法》和《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推薦閱讀:
※記者調查:香港左翼愛國團體立場堅定反對泛民|環球時報|立場
※國人飲酒調查出爐 女人比男人更能喝酒被證實(圖)
※香港全國政協委員劉夢熊呼籲國家調查購買兩房證券內幕
※奶粉市場調查與研究
※「飛越瘋人院」調查:出逃首領講述幕後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