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戰略在中國
07-20
作者: 胡泳 時間: 2008年04月01日 來源:財富中文網中國古人已對戰略的功能、基本範疇、相關要素、邏輯展開以及戰略實施的基本原則等都做了非常深刻和全面的概括。作者:胡泳《四庫全書總目》把《孫子》稱為「百代談兵之祖」,此書在中國的兵書中,是具戰略高度、富哲學色彩並享有崇高地位的經典。《武備志》謂:「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後《孫子》者,不能遺《孫子》。」這部中國的「武經冠冕」,就是放在全世界也無出其右。大名鼎鼎的英國戰略思想家利德爾?哈特在為由美國海軍陸戰隊退役准將塞繆爾?B?格里菲思(Samuel B. Griffith)翻譯的《孫子》(1963)作序時稱,在西方,只有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可以同《孫子》相比,但《孫子》更聰明、更深刻。儘管《孫子》比《戰爭論》早兩千多年,但它卻更有節制,不像後者那麼強調暴力。他甚至說,如果早讀《孫子》,兩次世界大戰不會那麼慘。據說,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後,讀到《孫子兵法》火攻篇中的「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時,不禁嘆息:「可惜多年前沒有看到這本書。」《孫子》首先是兵書,同時也是一部講智慧的書,尤其專擅指揮藝術。它發掘戰爭現象中最隱秘的東西,簡練而深邃。春秋時期的很多戰例被濃縮,而後寫成抽象程度非常高的書。反觀希臘、羅馬,幾乎沒有兵書。歐洲的傳統是拿史書和戰例作為兵書使用,直到拿破崙戰爭,有了克勞塞維茨和約米尼,才把戰爭原理提煉出來。中國的兵書比西方的兵書早了兩千年,其實也不是什麼值得驕傲之事,原因無他:我們的戰爭規模比歐洲大。18 世紀以前的歐洲,很少出現 10 萬人以上參戰的戰事,而在中國,早在春秋晚期,10 萬戰士就是平均水平。戰國時期更可怕,我們知道,名將白起在長平之戰中,光是坑殺趙國的降卒就有 40 萬。那時常常聽到「萬乘之主、千乘之君」的說法,這裡的「乘」是指兵車。各諸侯國國土沒現在大,人口沒現在多,軍隊卻如此龐大,死傷輒以幾十萬計,完全是「世界大戰」的水平。這是中國兵法發達的基本背景,所以孫子在作戰篇中把將軍說成司命:「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書中到處都是警告他們的話。例如,「火攻篇」就說:「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被後世稱作兵書的書,主要是講謀略。李零教授說,尚謀輕技是中國的軍事傳統。「西方軍事傳統,他們沒有像樣的兵法,但推崇實力。他們重財力、重兵器、重技術、重製度、重訓練,看重的正是最基礎的東西。」(《兵以詐立》,第 6 頁)由此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最早的戰略在中國。早在春秋時代,中國已經形成了系統完整的戰略思想。《孫子兵法》已是戰略理論的成熟之作。在西方國家對戰爭現象進行直觀描述的時候,中國古人已對戰略的功能、基本範疇、相關要素、邏輯展開以及戰略實施的基本原則等都做了非常深刻和全面的概括。關於戰略的功能和作用,中國古人明確指出:「兵略者,所以明戰勝攻取之數、形機之勢、詐譎之變,體因循之道,操持後之論也。」(《淮南子?要略訓》)關於戰略的基本範疇,孫子談到:「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斗眾如斗寡,形名是也;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幀投卵者,虛實是也」(《孫子兵法?勢》),明確提出「分數」、「形名」、「奇正」、「虛實」等戰略術語,指出了戰略的多個層次。關於戰略的相關要素,孫子提出了「五事七計」:「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孫子兵法?計》)關於戰略的邏輯展開,《淮南子?詮言訓》說得好:「能成霸王者,必得勝者也;能勝敵者,必強者也;能強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能自得者,必柔弱也。」關於戰略實施過程中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中國古人也作出了高度的提煉和概括。僅舉兩條。一是剛柔相濟的原則。中國兵學史,不乏有主張持強硬態度以剛兵取勝的,但也有主張貴柔守雌、以柔弱勝剛強的。其實,片面強調剛或柔的作用,都同樣有害。只有剛柔相濟,方能收到最佳效果。《黃石公三略》里對此做了絕妙的概括:「能柔能剛,其國彌光。能弱能強,其國彌彰。純柔純弱,其國必削。純剛純強,其國必亡。」二是後發先至的原則。後發制人還是先發制人是兩種相反的謀略意識。前者指先機發動,乘彼不虞;後者指後於對方發動,以待其陣久氣衰。《孫子兵法?軍爭》主張「後人發,先人至」。戰國末年,荀子和臨武君在趙孝成王面前辯論軍事。趙孝成王問,什麼是「兵要」,即軍事上什麼最重要,臨武君說,「後之發,先之至」就是「兵要」。這是孫子的名言。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王湘穗:中國對美戰略核心就一個字
※「中國拐點」及其戰略意義
※美國的東亞戰略與對華戰略
※奠定楚國霸業的戰略決戰
※買傢具,白撿了個商業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