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開普希《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教學11法》一書有感

隨著智能手機等設備的普及,教師突然發現自己的教學面臨著新挑戰。原來作為知識的擁有者,現在遠不如數字設備提供的信息豐富;原來精雕細琢的課堂,和網路視頻一比發現差距還很大;原來循循善誘的教導,不如新媒體的一個段子來得深入人心;原來是學生成長的引領者,在走進數字時代時發現需要學生引領的時候更多……

在這樣的背景下從事教學,沿用以教師為中心的觀念和教學方法是很奏效的。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只有學生自願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才能實現預期的教育目的。構建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轉變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讓師生都對學習充滿期待,是數字時代的課堂教學轉型發展的方向。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有如下幾個基本的特徵:

第一,教師和學生都對學習充滿著期待

絕大多數的學生,對每學期的春遊或秋遊都充滿著期待。從獲知外出的消息之時,就開始做各種各樣的準備,以使活動更加精彩難忘。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也應如此,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讓教師和學生都對學習充滿著期待。

開普希《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教學11法》一書中,介紹了不少讓教師和學生都對學習充滿著期待的方法。

新學期的第一周,對一位教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第一節課尤為重要。要給學生們創設一個安全無憂的環境,讓他們在課堂里沒有恐懼,感受到的是舒適,相處的是舉止文明的師生;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會對他們的成功負責,體會到新的學期註定會是不平凡的,對這一學期的學習充滿著期待;要創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良好互動的氛圍,了解學生對學習的內在需求,培養經驗分享的習慣,增進集體的凝聚力。

到一個新的環境,因為完全陌生,會有很多的不適和恐懼,最希望的就是有一張地圖,可以按圖索驥,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想想看學生的學習,每一門課程、每一節新課,其實面對的都是新的問題,新的環境。因此,無論是整個學期的教學,還是每一節課的學習,在開始之前都要給學生一張清晰的「地圖」,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起始位置在哪裡,要到達的目標位置在哪裡。當學生對學習的目標和內容有比較清晰的認知時,他就能對自己的行為做出預判,並選擇適合的路徑向目標靠攏。一步步逼近目標的過程,也讓學生和教師對學習的進程有了更多的期待。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也是讓大家對學習充滿期待的好方法。關係的構建需要師生雙方共同的努力,但教師在其中的主導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教師可以從諸多方面做出努力。比如,每一天都竭盡所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非常在乎他們;精心設計每一節課,注重與學生們的現實生活相關聯,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價值和魅力;做一名好的聽眾,隨著傾聽學生以及家長的所思所想,不要試圖去「教誨」,還能敞開心扉將自己內心的感受告訴對方;主動聽取學生對自己教學的反饋並加以改正,真誠地向學生展示自己積極的教學態度;等等。

第二,教學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學校里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情況:教師在課堂上口若懸河,講得頭頭是道,學生也很為教師的淵博知識所折服,但一堂課下來學生的收穫卻不多。原因何在?其實就在於教師將講台看作是展示自身才華的舞台,僅僅讓學生做了觀眾,課堂教學沒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作者在書中講述了一個小故事。孩子將要上幼兒園了,自己每天幫助孩子系鞋帶,並將步驟和口訣一次次地演示給孩子看。等到了入園的時候才發現,孩子已經能嫻熟地背誦這些口訣,但就是不會系鞋帶。作者由此提醒教師,學習能力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一些知識,更重要的是學以致用。

在教學中,教師關心最多的常常是教學計劃的完成,而不是學生學到了什麼。為此很多教師不喜歡和學生互動,不喜歡學生的課堂提問,因為這總是要干擾自己教的節奏。這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的典型樣態。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師在教學中關注的是學生學到了什麼,所學的知識是否可以用來解決實際的問題。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肢體語言和情緒上的細微變化,懂得隨時調整授課節奏,盡量給學生提供理論聯繫實際的機會,促進學生真正理解,幫助學生走向成功。

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需要教師轉變觀念,將課堂上話語權讓給學生。學習中的疑惑表達出來了,教師才能夠知道學生的問題出現在哪裡;從學生講出來的那些語焉不詳的話語中,教師或許能辨別出這個問題的另一種思路。讓學的比較好的同學幫助他人,雖然不是講解新的內容,但能實現學生從優秀到卓越的飛越;讓小組之間展開互動,在學生的話語體系下,原來比較深奧的問題或許就能便捷地理解。

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需要在課堂細節上多下功夫。就拿課堂提問來說,很多教師常低估學生提問的能力,其實是因為平時沒做到有意識地加以培養。如果教師將學生積極提問做為教學的準則之一,每當學生提出一個好的問題就當眾大聲念出來予以鼓勵的話,不用多長時間學生就能提出一個個有質量的問題了。作者還特別給教師提出了「兩個希望一個變化」,希望教師任何時候都不要說出你提問題的答案,把回答的權利交給學生;希望教師要求學生有問題時才舉手,而不是想回答問題時舉手;教師不能讓舉手的人回答問題,而是隨機抽取學生,以保證每個學生都積極準備回答。

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不僅僅體現在學科知識的掌握上,更體現在文化素養的提升上。優秀的教師善於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挖掘知識背後的文化,以及所承載的價值觀,讓學生獲得心靈的洗滌。

第三,學生明白靠單幹完不成學習任務

學生們來到課堂學習的意義何在?那是因為靠他自己單打獨鬥無法完成學習的任務。關於這一點,相信有不少的教師依然認識不清。滿堂灌的教學,形式化的小組學習,是今日課堂非常普遍的現象,教師或許也希望學生能夠參與教學,卻沒有做到有意識地讓學生積極地與同學互動、與老師互動、與教學內容互動、與教學媒體互動。

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儘管同時坐在教室中,每個人所獲得的信息也是不一樣的,對信息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差異,如果沒有充分的互動交流,學生很難知道自己所學的是否完整和全面,教師也很難判斷教學任務是否完成。教師要善於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自己的身上轉移到建立課堂參與的氛圍和課堂文化上來,讓學生與手頭的學習內容相互動,從而促進創新思維的形成。

有質量的學習問題是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的橋樑。比如說「在過去的50年中,你認為最傑出的美國總統是誰,為什麼?」的問題,不同的同學或許會給出不一樣的答案,要有理有據地說法別人認同自己的觀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一個人可以獨立完成的。

藉助翻轉課堂數字平台、教學視頻網站等新媒體平台,建立起來的圍繞學習內容的互動交流新方式,現在越來越受到學生的歡迎。它不僅拓展了學習的時空,更為學生的討論和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原本不願意在課堂上當眾表達的學生,可以通過這樣的平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讓教師更加全面地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所思所想,也讓學生之間通過思維的碰撞重建自己的知識結構。

在課堂上營造鼓勵學生積極暢所欲言、各種觀點都會被接納和理解的文化氛圍,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

《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教學11法》 [美]PJ·開普希 托德·威特克爾/著 趙娜/譯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15.1 (文章來源:pplong的博客)


推薦閱讀:

留學生帶165塊玳瑁背甲殼回國 犯走私動物製品罪
帶領學生走進古詩的世界
女教師穿成這樣上課,說是為學生提神
買學生票 6種情況就不行

TAG:學生 | 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