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戰史觀有助理性思考中日關係
07-20
何亮亮:全面抗戰史觀有助理性思考中日關係2013年09月06日來源:鳳凰衛視何亮亮:中日釣魚島爭端這個危機爆發之後,不少中國人分開戰敗國敢占戰勝國的地方,對內還產生了諸如軟弱一類的指責,加上多年來中國國內的正面教育,強調中國才是打敗日本的主力軍,結果引起一些人的疑問,既然如此為什麼日本不肯謝罪,而且長期否定侵略,為什麼中國得不到日本的賠款,只好放棄。對此,中國的國防大學教授徐焰少將在廣州的同舟共濟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他認為全面科學的宣傳抗戰史至關重要,徐焰寫到,對於中國在抗日戰爭作用,毛澤東在接待外賓的時候,有過很客觀的評價,他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我們是一個支隊,不是主力軍,的確,當年的中國太貧弱,雖有大國之名,卻無大國實力,只是以持久戰拖住日本,世界上打敗法西斯的主力軍,從實力看還是蘇聯、美國、英國三國,日軍在戰爭中的損失,大多數是由美軍造成的。據統計,日軍在中國戰場上死亡是45萬人,僅占其戰時死亡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二,日軍在滿洲,也就是中國東北死亡九萬,絕大多數是蘇軍造成的,在緬甸死亡16萬,除了少數是為中國遠征軍擊斃之外,多數也是由英軍造成的,其餘120萬都死於同美軍交戰的太平洋戰場。如果仔細研究日本在二戰中的兵力分布也可以看出,他因為輕視中國,所以在多數時間內,並沒有把主力投入到中國,戰爭末期,日本在本土和南洋對付美英的總兵力是550萬,在滿洲和朝鮮對抗蘇聯的兵力是92萬,而在中國戰場的兵力是110萬,要客觀的看待歷史必須要重視中國當時的病弱,這不僅體現為經濟和科技水平落後,也表現為當政的國民政府的腐朽。如南京保衛戰時,11萬國軍的守軍面對同等數目的日軍的進攻,五天就全軍崩潰,國人應該堅決的譴責日軍在南京屠城的暴行,不過同時也不能迴避守軍保國為民的無能,這種民族恥辱是不應該諱言的事實。我們只有了解了作為戰勝國中國,在處置日本的時候並沒有多少發言權,人們才會明白,1948年,美國宣布日本可以免除賠款義務之後,蘇聯、英國和中國的國民政府看到索賠無望只好放棄,1972年,中國政府在對日,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時候,也不能不承認,這是一個難以改變的事實。文章最後寫到,近年中日關係緊張,恰恰說明,中國已經崛起,並且真正的讓日方有了一些警衛的心理,所以客觀全面的認識抗戰史,有助於國人以更科學理性的方式認識中日關係。刊登這篇文章的就是廣州出版的同舟共濟雜誌,這本雜誌常常有一些很的文章,徐焰教授這篇文章,我覺得是非常的發人深省,因為在中國迄今為止,我們說中國內地的教科書上,完全看不到這方面的記載,中國出版的關於抗戰歷史的書中,也沒有類似的提法,這也是造成很多中國人,特別是青年一代,不能夠準確的了解抗日戰爭,以及中國的抗日戰爭在整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當中所佔的地位看得不清楚,認識的不全面。包括客觀,也是當前中日關係,從中國角度來說,很多民眾厭惡日本,我想這種不全面,不可觀的歷史觀,也是導致中國民眾厭惡日本的一個方面,但日本方面有日本方面的責任,但是我想如何,中國古人早就講,知恥近乎勇,你只有知恥,只有知道當年中國是多麼的貧窮和落後,才能夠為今天的中國這樣一個地位,一方面感到揚眉吐氣,但是另一方面,也可以更理性的來思考中日關係。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如何提高自己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作為不可避免群體中的一員你有理性過嗎?
※如何應對群里的爭論?
※沒有人是理性的決策者——好選擇不一定是好決策
※為什麼說「我這句話是假話」即是真的又是假的,應該不存在兩重疊加的東西吧!這是屬於羅素悖論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