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你為什麼會失控?
題圖:來自網路。
當孩子大哭大鬧時,你有沒有也開始對她吼?當孩子不聽你話時,你有沒有生氣?當父母這麼久,你有沒有情緒失控過?
我曾經以為我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但三周前,在獨立帶小D快兩年的時間,我第一次出現了情緒失控。
事情的起因
從小D出生在NICU開始,就不斷有護士和醫生對我們說,你家這個姑娘以後不好帶啊,非常倔強啊。走過了將近兩年,正當我準備得意洋洋地說,其實還好啊,也會有無理取鬧的時候,也會有打人的時候,但我都有方法引導她啊。
最近,她開始出現了Terrible Two的苗頭,脾氣變得愈加的大,出現了Tantrum,翻譯成中文是那種停不下來「歇斯底里的大哭」。她的哭有多厲害呢,她可以哭到把飯菜全部吐出來;她可以邊哭邊在地上打滾還拉扯頭髮;她停止用語言和我溝通,全部用哭和喊來進行。而這樣的Tantrum的大哭,不是像以前那樣抱抱哄哄就可以解決的。
三周前的某一天,她哭到我們走廊另一頭的鄰居都報警了,理由是擾民。那一刻,成了壓倒我的最後一根稻草,我也奔潰了。當送走鄰居關上房門後,我也開始大哭,對著她大叫。
今天先不寫如何應對小D的情況(目前已經摸索出一些規律了),先說說這段經歷後我的反思吧。這三周,我一直在問自己三個問題,我把這三個問題寫在了紙上,每當夜深人靜時,我就心平靜氣地和自己對話,讓自己誠實地回答。
我為什麼會情緒失控?
一開始,我給自己找了很多理由,小D大哭大鬧已經持續1周了;她的哭喊消耗了太多我的精力;我一個人帶娃太累了,等等。是的,只要你想得到的借口,我都找到了。
但靜下心後,我發現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允許自己這麼做。很多時候我們可能都沒有意識到這點。通常面對孩子的發脾氣,我們第一反應就是我需要管好我的孩子,而不是對自己說,「等一下,我需要先管好自己的情緒,再來回應孩子。」
於是,我就讓小D的行為左右了我如何應對的情緒。這就相當於在說,「這個房間里沒有成人,我已經失控了,所以我需要你,你這個小孩改變來讓我感覺好受點。」有的父母甚至就會「修理孩子」,因為這是最快捷「讓我感覺好」的途徑。
當我失控時,我真正憤怒的是什麼?這是我問自己的第二個問題,一樣的,一開始我有很多答案,「小D太難管教了」;「我不知道她到底哪裡出問題了」 等等等等。慢慢地,我發現了其實我是在氣惱我自己。當小D不停息的大哭大鬧而我無法解決時,潛意識裡我覺得是自己的無能,我沒有管教好她,我把她的所有行為都歸咎到自己的問題上。於是,鄰居的投訴就成為了最後一擊,把我潛意識裡的所有對自己的負面情緒全部激發出來了。
相似的情況其實每天都在發生,孩子不聽話,孩子大叫,孩子打人,我們就容易生氣。我們生氣的根源就是作為父母,我們覺得我們需要對孩子的這些行為負責;如果孩子沒有按照預想的結果發展,那就說明我不是個稱職的父母。
其實,我們需要分清,我們不需要對孩子的行為負責,我們需要做的是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平靜地引導孩子。我們不需要對孩子不聽話負責,但我們需要對我們如何應對孩子不聽話時自己的表現負責。
如果事情再次發生,我會如何做?1、提前做好準備
我開始有了一個心理預期,小D慢慢進入即將到來的2歲和3歲,她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情緒狀況發生,一定不要把她所發生的任何情緒脾氣歸咎到自己的身上。
我告訴自己,當一個孩子認知上覺得自己已經可以獨立、可以無所不能,但能力上卻還有差距時,她一定會有沮喪,一定會發脾氣(如果你的寶寶恰巧像小D那樣,是個特別有主見的),那她表現的形式就會更加極端。而作為母親的我,我的職責就是保持平靜,這樣才能盡我所能幫助她度過「理想和現實還有落差」的這段時期。
2、我不對這個負責
這是最近我想明白的事情,作為家長很容易混淆,哪些事是我們負責的,哪些不是我們需要負責的。當我們對本不受我們控制的事情感到要負責時,自然就會產生沮喪,從而上升到焦慮,繼而變成憤怒。
比如,孩子不聽話。我們不對孩子是否聽我們話負責,但我們需要對自己如何面對孩子不聽話時的行為負責。試問,孩子憑什麼一定要聽我們話?一定要按照我們的想法進行呢?這個不在我們可以控制的範圍,相反,我們需要控制的是如何應對。
我不對小D的情緒失控負責,但在小D情緒失控時,我可以負責的是什麼?我可以負責的是自己保持冷靜,我可以負責的是幫助她學會如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一味地哭,我可以負責的是當鄰居來投訴時,對她說抱歉,也希望她理解我的女兒正在經歷她成長發展很重要的一個階段。
3、提前準備一些「口號」做暫停鍵
很多時候父母的情緒爆發就是一瞬間的事情,當冷靜下來想想,也許就會覺得沒那麼嚴重,我怎麼會這樣。因此,要時刻注意自己的情緒,當發現情緒正在不斷累積、快要爆發時,深呼吸,和自己對話:「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我發火真的可以幫助嗎?」 「這個真的很重要嗎?」 「深呼吸,冷靜!」「我不對這個負責!」
這些是我的「暫停鍵」,你可以選擇對你有用的暫停鍵。這些話是什麼本身不重要,關鍵是這些話會讓我想起我問自己的前兩個問題,會幫我找回理性思考的那個自己。思考本身其實是可以讓人恢復理智的,而控制情緒的最關鍵一點就是找回自己身體里「理智」的那個自己,而不是被「情緒「受控了。
經歷了這三周,我更加感同身受那句話,「孩子都是天使」,他們的到來是來幫助我們克服人性中很多軟弱和醜陋的一面。如果沒有小D的這段經歷,我從來不曾如此深刻地理清過自己的情緒,也從未如此深刻地明白,為人父母,歸根到底是自己的一場修行。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綠茵繼承者梅西與之握手的那幾個孩子的行為?
※孩子出現以下表現, 家長就要考慮分床睡了, 不能心軟!
※黃磊:父親做好這7件事,孩子氣質想不出眾都難!
※如何不通過打罵管教好孩子?值得學習!
※熊孩子一再「作惡」,癥結到底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