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要根除幽門螺桿菌嗎?——顛覆你的已有認知
前言:?
我認為
微生物是打開人體各種複雜機制的鑰匙
,所以才一直通過梳理微生物的歷史來獲得對機體和疾病最宏觀也最細微的認知,寫《大話醫學史:抗生素》
時,也是在曲折的文脈中暗含了對微生物的褒揚與敬畏,當時我拿不出太多的證據為這些神奇的小傢伙們正言,不過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範圍的擴大,我們好像確實可以從一些蛛絲馬跡中窺測出微生物與人體關係的全貌。?
正文:
這張圖是根治幽門螺桿菌(簡稱:HP)治療方案。一種抑制胃酸分泌的葯(雷貝拉唑),一種黏膜保護劑(膠體果膠鉍),一種抗菌藥物(阿莫西林),服用療程7-14天。當然這是我從某醫院拍到的處理方案,雖然並不規範,但這幾種藥物的使用,體現的正是胃潰瘍治療理念的變革。
胃部是一個酸度極高的環境,一般的微生物都會被這裡的強酸幹掉,只有很少數的例外。這裡發生了潰瘍,人們受這種想法的制約,很難把微生物致病理論和胃潰瘍聯繫在一起。於是轉念一想,將原因歸結為高酸環境。既然胃部酸度這麼高,萬一突破了胃壁的黏膜屏障,把胃壁腐蝕了,不就形成潰瘍了嗎?
所以早期的治療方案就集中在抑制胃酸,中和胃酸,增加粘膜保護上。可是這樣治療的缺點是容易複發,很難根治。直到兩位教授發現了胃裡面的幽門螺桿菌,才漸漸揭開了胃潰瘍的發病機制。這兩位教授也因此榮獲了2005年的諾貝爾醫學獎。(By the way,2004年的是關於嗅覺,2003年是關於MRI的研發)於是治療非常簡單,直接加上抗菌藥物就行了。
但是發現了一種神奇的細菌,不能不好好研究研究!
人們發現這種細菌不光是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在動物界也是一樣。而且從時間跨度來看,早在人類還沒直立行走以前,它就已經和人類共生了。
一個最簡單的邏輯問題誕生了:如果HP對人類一點好處沒有,為什麼在如此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唯獨它可以安然無恙的存在於身體最不適合微生物生長的環境呢?
進化選擇了它,一定另有深意,雖然現在的它是消化性潰瘍的元兇首惡。要知道在人類的故事裡,一些典型的大反派往往會更有令人尊敬的風度。HP會不會也是如此呢?
故事一:
人們發現,沒有攜帶幽門螺旋桿菌的人患有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概率反而比帶有細菌者更高,而且足足高出8倍。
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幽門螺旋桿菌是在長期進化中形成的一種胃酸分泌平衡器。
活在胃部車間牆壁夾層當中的幽門螺旋桿菌相當於一種遍布車間牆壁的感測器,當車間的酸性長時間偏高時,牆壁的外表面就會侵蝕的比較厲害,酸性開始刺激到幽門螺旋桿菌。而細菌一露頭,整個人體機器當中的防爆警察:免疫系統馬上就會發現,並立刻啟動炎症反應進行滅菌。隨著炎症的產生,整個牆壁紅了起來,這會激發出一種荷爾蒙信號給中控室,繼而把胃酸分泌的腺體,也就是那些胃酸噴頭的流量設定的更低,於是胃酸水平開始下降。當胃酸強度回落到一定程度後,牆壁的侵蝕減弱,幽門螺旋桿菌不在露出頭來。於是警察撤離,紅色警報解除,胃酸噴頭又逐漸加大流量。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調節手段,可以在很長時間內維持胃部車間的系統性平衡。
按照這個理論,如果根治了HP,會發生什麼呢?
如果選擇用強有力的抗生素把整個車間的幽門螺旋桿菌全部清除掉,相當於把這種抑制胃酸的紅色警報體系徹底終止,胃酸的濃度便無法有效降低。長此以往,如果食管的下級船閘再碰巧出現故障,強烈的胃酸就會沿著食管逆行形成灼燒,並有機會逐漸發展成為食管癌。
這足以說明:HP對胃酸的調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故事二:
很早以前,臨床醫生注意到胃食管返流病和哮喘之間似乎具有某種關聯性,當選擇一些藥物治療食管返流或降低胃酸時多少也會改善哮喘患者的呼吸情況。真正引起哮喘的是免疫系統的過於敏感,而幽門螺旋桿菌的缺失是不是也恰好讓身體缺少了限制免疫系統過度活躍的報警器呢?
科學家順著這個思路開展了相關的實驗,2004年布雷澤和哮喘研究方面的專家瓊·瑞普曼醫生合作,對318名哮喘患者以及208名健康者組成的對照組進行了血樣分析,結果證實攜帶幽門螺旋桿菌的人患有哮喘的幾率低30%;更具指標性的一個結果是,體內攜帶有幽門螺旋桿菌毒性蛋白cagA基因的人患有哮喘的幾率比正常人低了40%。這個研究成果被發表於2005年美國胸腔協會的會議上。
為了進一步擴大樣本量,使結果更具有代表性,布雷澤想到了一個數據金礦——第三次國家健康與營養診斷調查計劃(簡稱:NHANES)。這是一次大規模的人口健康採樣普查活動,共篩選了2萬人參與其中,留下了大量的數據和生理樣本資料。2006年,布雷澤和一位年輕的流行病研究者陳虞博士合作,從全部的樣本中找出了7600多位留存有幽門螺旋桿菌記錄和哮喘病史的人。這樣一個超過此前研究樣本規模15倍的大樣本集合被建立起來。
最後的數據分析結果和前面的項目結論幾乎完全一致,幽門螺旋桿菌和哮喘之間確實存在負相關,且攜帶cagA陽性菌株確實造成哮喘發病率偏低了40%。由於NHANES這個數據金礦礦藏非常豐富,布雷澤他們還順便對其他的幾項與免疫相關的過敏疾病進行了數據分析,結果顯示除哮喘以外,花粉過敏和皮膚過敏也都和幽門螺旋桿菌呈現出明顯的負相關性。
這種現象需要怎麼解釋呢?
其實很容易,既然HP可以長期存在於胃黏膜中,並通過炎症反應來調節胃酸的分泌量那它勢必會有一套自己與免疫系統共存的策略,經過研究發現,它的這種策略無比睿智。
胃壁中的幽門螺旋桿菌一旦出現,便會招來大量的激活性T細胞,從而產生一系列的炎症反應,這是免疫系統規避HP興風作浪的一道反應屏障,同時這種戰鬥也就成了胃炎產生的原因。然而此時幽門螺旋桿菌的獨門本領開始顯現威力,它通過樹突狀預警細胞發出信號,能夠召集來眾多的調節性T細胞(T細胞當中專門分化出了可抑制免疫系統的調節性T細胞,它可以降低免疫反應的力度)從而抑制平息了免疫反應。幽門螺旋桿菌在進化中發展出來的獨特競爭策略,就是利用你自己的指揮號令來讓你的防禦部隊收兵。
HP的這種本領很明顯是機體利用HP的一種智慧的妥協,機體讓出一部分調兵遣將的自主權,機體給它發了一個可以長期規矩生存的居住通行證,讓免疫系統網開一面,就是想獲得調節胃酸和調節免疫這兩種甚至是更多我們不知道的功能。
文章至此,到底該不該清楚HP,看上去就不那麼容易回答了。
不根除HP,一旦哪種致病菌株泛濫,勢必會導致胃潰瘍,胃潰瘍久了長期反覆修復,勢必會導致細胞增生的概率增加,這樣就給了基因複製更多的概率出錯,也就更容易導致胃癌。如果根治,食管返流勢必加重,長此以往,食管黏膜的反覆修復也會引發食管癌。
如果根除HP,除了食管癌外,免疫抑制這層因素也就去除,很多疾病都與免疫的增強有關,那這些疾病發病的風險勢必會增加,於是就有了這樣一個亘古不變的問題:任何一種醫療操作,都是在一個病情節點上,風險與收益的集合,沒有一勞永逸,也沒有有百利而無一害。所有的選擇都有風險,醫生只不過在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來幫你做出合理的選擇,並把這種選擇的風險降到最低,把你的收益升到最大。
從這個角度來看,盲目的根除HP,為了短暫的優勢而輕易地打破平衡,並不是一種最明智的選擇。
至此,HP的故事就寫完了。我還想再嘮叨一下抗生素和微生物。
故事三:
分娩時,羊水破裂,經過陰道流淌到整個大腿,這個過程中大量的乳酸桿菌被布滿到產婦全身。當胎兒通過產道時,肌肉將像一隻小手包裹嬰兒的身體,為他的皮膚塗抹乳酸桿菌,這是最有效的分子武器,可以抑制對嬰兒有害的其他病菌。當嬰兒出頭之前,吸進去的第一口汁液含有大量的來自母親產道中的微生物和腸道中的微生物,這就把母親的外部基因傳遞到了嬰兒體內,為他建立自己的代謝能力做好準備。稍後,新生兒開始本能的吸吮奶頭,此時他口中充滿的乳酸桿菌又開始充當消化劑分解乳汁中的乳糖。最初的幾口母乳被稱為初乳,裡面富含營養,但是奇怪的是初乳中卻含有嬰兒不能消化的寡糖類物質甚至還有一些母親代謝的廢棄物:尿素,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以上物質雖然對嬰兒無用,卻可以非常好的滋養某些有益的微生物,比如雙歧桿菌,而這些細菌將更好的幫助嬰兒成長。
此外研究發現:抗生素的使用所產生的種種作用主要集中在生命的早期,越早使用抗生素其增肥增高效果越顯著。而且這一過程是不可逆的,即使後來停止使用抗生素,體內的菌群也無法得到復原。嬰幼兒時頻繁使用抗生素,將很可能讓孩子在成長。後變得更重更高。而微生物系統的改變同時也將不可避免的升高孩子在未來罹患現代疾病的風險。
二十世紀後半葉在公共衛生領域出現的兩大明顯趨勢,一是抗生素的過度使用極大的改變了人體與微生物的共存關係,二是人類所面對的主要疾病和自身身體特徵正在發生顯著變化。
從這個角度講,正是抗生素的發現和使用,改變了人們的疾病譜,也讓一些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疾病接踵而至,那弗萊明到底算功臣還是罪臣呢?我想這個答案毋庸置疑,發展起來的問題肯定比不發展的問題多,這也跟醫療風險收益的問題一樣,這世間似乎從來都不存在什麼絕對的優劣,你享受了抗生素時代規避感染的文明,勢必就要承擔抗生素後時代所帶來的疾病譜系的改變,正所謂:欲戴冠冕,必承其重。
想明白了這層關係,我們就會更清楚我們的未來,解鈴還須繫鈴人啊,一切從微生物而來的問題最後還得由微生物來給出回答,也許搞清楚微生物群落的整個工作模式,將對我們人類未來的健康科技,甚至哲學產生有深遠影響。
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也許我們對付微生物的思路應該回到弗萊明的時代原點,我們站在那個分叉路口重新走出一個與微生物的新關係模式,那才是人類的未來。
全文完
後記
文章中的很多資料都來自於「古哥古點」,這裡感謝古哥對資料的整理和分享。我的這個「大微生物觀」由來已久,我也想過為一些微生物翻案,但是實在是自己掌握的證據太少,幸好這次古哥豐富翔實的資料,補充了我無例可引的空白,加上我長時間對這一問題的思考,最終彙集成此文。?
最後,鳴謝「古哥古點」!
文/半夏長安(簡書作者)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胃病會傳染,幽門螺桿菌是主因,注意一個細節可避免
※胃病的「死對頭」終於被發現了,每天吃一點,幽門螺桿菌不攻自破
※除了抗生素之外,有沒有其他辦法能殺幽門螺桿菌的?
※幽門螺桿菌患者和人一起吃飯會傳染嗎?
※哪些人需要根除幽門螺桿菌?一圖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