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氣撲鼻的荔枝蜜,還有那童年時候記憶猶新的童子麵茶花開了
荔枝,或許是世上最鮮最美的水果。蘇東坡寫過這樣的詩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荔枝蜜,特點是成色純,養分多。廣東的人多半喜歡吃這種蜜,滋養身體。廣東天氣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閑著,釀的蜜也多。
荔枝蜜香甜無比。
想起荔枝蜜,想起童子麵茶花,不能不說一位名叫楊朔的作家,他曾儘力地鼓吹當時的社會建設新成績,但他個人的遭遇卻令人感嘆。
楊朔以優美的散文著名。楊朔最優美的散文,如收在中小學語文教課書中的《荔枝蜜》、《雪浪花》、《茶花賦》,都寫在 1961 年,那個年代人活著都不易,他卻在謳歌。從題目就可以看出,這些散文寫的都是一些被普遍認為美的好的東西。同時,借物抒情,他通過描寫這些東西來表現他的感情。
比如他寫荔枝蜜:
「吃著這樣的好蜜,你會覺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比如他寫茶花:
「如果用最濃最艷的硃砂,畫一大朵含露乍開的童子麵茶花,豈不正可以象徵著祖國的面貌?」
比如他寫浪花:
「老泰山(文中的一個人物)恰似一點浪花,跟無數浪花集到一起,形成這個時代的浪潮,激揚飛濺,早已經把舊日的江山變了個樣兒,正在勤勤懇懇塑造著人民的江山。」
然而,如果看到當年發表這些優美的文章的雜誌,1961 年的文學雜誌,會叫人吃驚:印刷那些文章的紙張糟糕極了,不但粗糙,而且根本不是漂白的。直白地說,就跟從前人們上廁所用的草紙差不多,因為現在的人用的衛生紙質量不同。
無語的1961 年,正值大飢餓的年代……當時不僅嚴重缺乏食物,也嚴重缺乏別的東西,比如,紙張,布匹,做飯用的鍋子,吃飯用的碗,小學生用的作業本子,全都買不到。雜誌用草紙一樣的紙張印書,就是由於沒有平常用的白紙。
無語的時代,楊朔卻沒有無語,有位網上文章寫道:從楊朔那一時期的文章看,他常常在外國;在中國的時候,也總在旅行,住在風景區的旅館裡,比如,在廣東的從化溫泉、四季如春的昆明,北戴河,那裡分別有荔枝蜜、童子麵茶花和雪浪花。他顯然是一個有特別的權的人,也許沒有餓肚子。但是他不是聾子瞎子,楊朔一定不會不知道普通人民在經受的苦難。他應該知道,高級賓館裡的生活並不是大多數人的生活。浮腫的人並不是營養過剩引起的肥胖。1961 年的生活里沒有蜂蜜,飢餓中的祖國不象含露乍開的茶花……但是 1961 年的苦難現實好象一點都沒有影響到他的筆。他寫出的文句,和現實中的飢餓和貧困好象沒有一點聯繫,如果不是印在那麼劣質難看的紙張上的話……直到1968 年,楊朔在單位里被列為重點的批的斗的對象。他在「斗的爭會」上被「斗的爭」。他自而殺的時候,55 歲。1980年代,楊朔的文章重新被印入中學語文教科書,但是,他的死卻沒有真實地記載在百科全書里他的小傳中——說出真實,仍然不是一件能得到許可的事情。
荔枝蜜,童子麵茶花開了,似乎並非香甜的,而是苦澀和難以下咽的。歷史會真實訴說這一切。
將來吧。
推薦閱讀:
※?? 往事是一首變奏的歌,吟唱在歲月的記憶里
※記憶若可以遺忘【情感美文】
※綿綿秋雨,淋濕了誰的記憶
※嚴歌苓談《芳華》:多重況味的青春記憶
※塵封記憶里的憂傷{情感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