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戰略][推薦]【謀霸與反霸】國際社會與美國大博弈

『國際觀察』 [大國戰略][推薦]【謀霸與反霸】國際社會與美國大博弈點擊:539039 回復:10171

作者:誰知我是蒼鷹 發表日期:2010-12-17 13:11:00
回復

*1從世界地圖看,亞歐大陸是面積最大的大陸,是世界的主體、世界的中心。從歷史角度看,亞歐大陸是世界歷史的主體地帶,它的歷史幾乎是人類歷史的總和,數千年來人類最輝煌的歷史基本上都發生在這片土地上。從政治角度看,亞歐大陸是世界核心舞台和地緣政治中軸,當前世界很大程度上是亞歐大陸外加孤懸於外的美國而已。二戰後美國力量大規模介入亞歐大陸,形成美蘇對峙以及中美蘇三足鼎立的局面,後來的中美關係緩和促進了蘇聯的解體,美國趁中國戰略轉型、俄羅斯跌入低谷的千載良機,謀求控制亞歐大陸,構建全球霸權。在新舊世紀之交的20餘年裡,美國在亞歐大陸反客為主,這是歷史上破天荒出現的現象。上世紀90年代的亞歐大陸,發生了兩場有重大影響的戰爭,分別是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海灣戰爭發生的背景是,蘇軍剛剛從阿富汗戰場潰敗、蘇聯在全球範圍內陷入戰略收縮,美國抓住這個戰略機遇期,在中東地區實行戰略擴張,精心策劃和主導這場戰爭。幾乎在20世紀後半葉的所有地區性衝突中,人們都能看到美蘇鬥爭和對峙的影子,但戈爾巴喬夫上台後推行改革和新思維,在政治、軍事、外交上向西方靠攏,放棄與美對立的立場。蘇聯軍隊於1989年2月全部撤出阿富汗,其中亞戰略、中東戰略陷入被動態勢,美國正是瞅准了這個時間點,朝著中東方向進行戰略出擊。歷史將證明,美國很好的把握住了戰略機遇,它趁蘇聯虛脫、觀望、猶豫的時候,成功地把數十萬軍隊開進中東。1989年11月,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韋伯斯特與科威特情報負責人會晤,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聲稱獲得了這次會晤的備忘錄,科威特外長在阿拉伯首腦會議上見到備忘錄外泄而昏了過去。該備忘錄的摘錄如下:「雙方都認為我們應該利用伊拉克的經濟困難,來迫使該國政府同意確定我們之間的邊境。中央情報局向我們展示了他們認為是施加壓力的正確方式,他們說我們應該廣泛地合作來使我們的行動高度配合。」伊拉克方面聲稱,這份備忘錄說明美國和科威特陰謀破壞其經濟和政治穩定、科威特在美國鼓動下有計劃地向伊拉克領土伸展,而美國中央情報局和科威特方面稱,這次會晤是常規性的,備忘錄是偽造的。在奧斯曼統治時期,伊拉克和科威特的領土連成一片,科威特既是巴士拉省的一部分,又是半自治的阿拉伯君主國。一戰期間英國佔領科威特,二戰後科威特獲得獨立,但伊拉克拒絕承認其獨立身份。1990年8月2日,伊拉克軍隊入侵,推翻科威特政府並宣布吞併科威特。8月3日美蘇達成共識並發表《聯合聲明》,要求伊拉克「無條件地從科威特撤軍,充分恢復科威特的主權、合法政權和領土完整」。雖然伊拉克是蘇聯在中東的主要盟友,但為了避免與美國在中東問題上的對峙,蘇聯選擇了犧牲伊拉克這個昔日的兄弟,戈爾巴喬夫的表現讓老布希感到非常滿意,這成為他後來獲得獎的重要砝碼。正是蘇聯在關鍵時候的退縮,使聯合國安理會順利通過制裁決議,它支持美國組織多國部隊出兵海灣,使美國可以自由的採取各種軍事行動。在上世紀80年代前,伊朗是美國在中東的重要盟友,伊拉克是蘇聯在中東的主要盟友。伊朗伊斯蘭革命後,為了支持伊拉克對伊朗的戰爭,美國給予伊拉克大量軍事援助,美國解密檔案資料顯示,美國曾幫助伊拉克修建化學武器庫,包括國際禁用的化學用品和生物製劑。兩伊戰爭中,伊拉克對伊朗進行多次化學武器襲擊,大約造成五千餘人死傷,世界譴責伊拉克使用化學武器,五角大樓官員毫不介意的說:那只是種殺人方式罷了,死於子彈或者毒氣,其實沒有什麼不同。尤其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美國國家安全檔案館解密資料表明,為了幫助伊拉克具體實施核計劃,美國政府還幫助其研製核武器,甚至允許向其出售部分核技術。現在我們知道,美國的慷慨是用心險惡的:先用美國武器間接殺伊朗人,然後用美國武器直接殺伊拉克人;與其說幫助伊拉克發展化學武器和核武器,不如說是為了給日後收拾伊拉克製造把柄,美國曾經向伊拉克提供實實在在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若干年後還要製造出純屬虛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卻是真正的的國之殺器。兩伊戰爭中,美國讓伊拉克和伊朗相互消耗;兩伊戰爭結束後,用伊拉克消耗伊朗的行動已經完成,在這個事項上伊拉克已經很好地完成使命、而沒有利用價值了,現在到了從更高層面上利用伊拉克價值的時候,也就是到了美國直接面對伊拉克、拿下伊拉克的時候了。所以兩伊戰爭剛結束,美國喉舌不遺餘力的製造反薩輿論和渲染反伊氣氛,美國國會就開始在外交和貿易上孤立伊拉克,國務院也指示智囊機構和學術人士攻擊薩達姆。  戰爭結束後,伊拉克千瘡百孔、百廢待興,美國卻向海灣國家施加壓力,阻止它們向伊拉克提供經濟援助,讓它們把戰爭期間給的無償援助變成債務,而伊拉克抵制了伊朗激進伊斯蘭革命的擴張,對整個阿拉伯世界是有功的。美國的行動是全方位的,更大的手筆在於操控油價,即有計劃有目的的壓低油價,在沒有任何市場原因的情況下,科威特和阿聯酋超產壓價,使伊拉克面臨收入減少的困境,使其經濟恢復遇到很大障礙。薩達姆認為,這等於對伊拉克發動經濟戰爭,軍事戰爭是通過流血屠殺人民,經濟戰爭則扼殺了復甦的希望。在1990年5月的阿拉伯國家首腦會議上,薩達姆再次指責海灣國家超限額生產石油,從而引起世界石油市場價格下跌,他說石油價格每下降1美元,伊拉克國庫收入就每年減少10億美元,如果海灣國家繼續違反石油生產限額,就等於是向伊拉克宣布發動經濟戰爭。7月,薩達姆拋出「帝國主義和猶太復國主義陰謀說」,他說帝國主義和猶太復國主義使用新方法(操控石油價格)來反對伊拉克,而有些阿拉伯人則充當了其工具,用有毒匕首從後面刺了伊拉克一刀。  1990年4月12日,以美國參議院共和黨領袖羅伯特?多爾為首的參議院五人代表團,在阿普里爾?格拉斯皮大使的陪同下前往摩蘇爾拜會薩達姆,在薩達姆批評美國政界和媒界掀起的反伊和制伊浪潮後,多爾宣稱,「議會並不代表美國總統喬治?H?W?布希和美國政府的意見」,表示布希將否決所有對伊拉克採取制裁的行動。這好比是給薩達姆吃定心丸,讓其不必介意美國輿論,儘管放心大膽的去做。  7月25日,伊拉克在科威特邊境大量駐軍,薩達姆召見美國大使格拉斯皮進行私人談話。在這次談話中薩達姆表達了對科威特的氣憤,格拉斯皮僅說美國對伊拉克的武裝力量調動表示關注,稱美國「對阿拉伯的內部紛爭表示中立,比如你們與科威特邊境的爭端,我們沒有什麼意見可說」。為了特彆強調這點,她說「(美國國務卿)詹姆斯?貝克指示我們的發言人強調這點」。在黑雲壓城的關鍵時刻,女大使片面強調「美國將加強與伊拉克的良好關係」的立場,等於向薩達姆傳達「美國不反對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信息。  3天後,老布希給薩達姆回了一封由他親自簽名的絕密電報,格拉斯皮經伊拉克外交部長阿齊茲把電報轉交薩達姆。老布希在密電中說:我歡迎你發表的關於伊拉克願意同美國友好而不是對抗的聲明;正如我的大使、參議員多爾和其他人所做的那樣,讓我向你保證,我的政府希望繼續與伊拉克保持更加良好的關係;正如你所知,我們對伊拉克的某些政策和行動仍憂心仲仲,我們將繼續本著友好和坦率的精神向你提出我們的擔憂。這封語氣溫和的密電的主要信息是:美國希望同伊拉克保持更加友好的關係;美國對薩達姆向他的鄰國焙耀武力感到擔憂,僅此而已。事實證明,布希發給薩達姆的這封密電意義重大,它實際上起到了戰略模糊、戰略掩護的作用:在美國發動輿論宣傳戰、進行軍事備戰之際,美國總統、三軍總司令親自發話,傳達美國的「真實」想法,消除薩達姆的後顧之憂;在伊拉克兵臨科威特城下的時候,美國人用無關痛癢的字句,給予薩達姆行動的勇氣。  薩達姆不了解美國政治,不知道美國民主遊戲的精髓,沒有看清美國的真實意圖和行蹤套路,必然淪為伊拉克廢墟的獻祭者、美國霸權宏謀的犧牲品,當美軍力量大規模集結海灣時,他仍不願相信美國會發動戰爭。這場戰爭不可避免的來臨了,美軍使用推土機填沒了戰壕,將裡面的伊拉克軍人活埋,扔下至少300噸的貧鈾彈,後來令許多人致癌,諸如此類。海灣戰爭是非對稱戰爭,伊拉克剛從戰爭硝煙中爬出來。美國總統老布希、國防部長切尼、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共同主持了戰爭,美國依靠壓倒性的情勢對比、壓倒性的軍事實力、壓倒性的盟友支持、壓倒性的話語權,取得了壓倒性的、非常典型的美國式勝利。打贏海灣戰爭後,美國實現對中東的控制,而美軍從伊拉克撤出,保留薩達姆代言的「惡性政權」,給了美軍長期駐紮中東的理由。接下來美國推進的戰役是,用石油武器拖累蘇聯經濟,用民主炸彈炸垮了蘇聯政治,把它送進萬劫不復的歷史黃頁。  海灣戰爭爆發時,中國力量尚未大規模進入中東。海灣戰爭改變了中東格局,實際上也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東亞事態,朝鮮對美國侵入伊拉克作出了敏感反應,而這將極大影響未來數十年內的東亞形勢。雖然美國領導的多國聯盟在聯合國安理會授權下,高擎著恢復科威特領土完整的旗號發起海灣戰爭,但對始終處於冷戰陰雲籠罩下的朝鮮而言,冠冕堂皇的說辭下面從來都是冰冷的現實。1992年美方稱朝鮮正進行核開發,美韓針對朝鮮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朝鮮立即停止有關《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對話。1993年美韓再度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朝鮮宣布全國進入准戰爭狀態,同時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於是朝核問題正式發生,第一次朝核危機形成。  蘇聯解體以後,冷戰隨之結束,全球總體的大氣候變了,世界形勢開始發生戰後最深刻的變化,世界進入了新舊格局交替的過渡時期。美蘇對立的主要戰場在歐洲,冷戰結束主要是在歐洲結束,突出表現為柏林牆的倒塌,歐羅巴上空的氛圍發生質的改變,冰凍已久的歐洲必走上融合之路。1993年誕生的歐盟追求獨立自主,它承載著無可轉化的歷史基因,有意擺脫美國的管控,清除前蘇聯的舊勢力範圍,拓展被冷戰壓縮的生存空間。但以新生的歐盟的實力,要做到上述兩點很難,特別是由於軍事實力有限,想打掃前蘇聯地盤難上加難,只能寄望於借美國之手來實現。  歐盟迫切希望加速內部整合,經營原邊緣區的東歐和南歐,現在歐盟東擴進程已經啟動,考慮到東歐位於俄羅斯家門口,只能選擇小心翼翼的穩步推進。南歐方向的操作很強,南歐問題主要是巴爾幹問題,很大程度上就是南聯盟問題,這可以通過科索沃槓桿來解決。再者,東歐諸國已經倒向歐盟,南聯盟政權依然親俄羅斯,於是拔掉南聯盟這顆鋼釘,全面掃清整合之路上的障礙,成了歐洲政治家的心頭大事。歐盟不得不請求美國的幫助,請求美國同意以北約的名義,繞開聯合國發動科索沃戰爭。美國人最擅長製造戰爭紅利,它很樂於趁俄羅斯孱弱和歐盟稚弱的機會,在兩大戰略級對手之間打入自己的存在。美國政客考慮得較多的是,如何在這個巨大的歷史機遇下,精準把握軍事介入的最佳時間點。1999年元旦歐元誕生,新生的歐元表現搶眼,給美元帶來巨大壓力,大量資金從北美流向歐洲,如果任由該趨勢持續下去,美國金融將很快陷入困境,新經濟泡沫將會提前破裂。在可量化的數學模型的指導下,不冷不熱的美國像被打了雞血,柯林頓政府答應了歐盟的請求,在歐盟方面出錢出力的配合下,指揮北約部隊發動了科索沃戰爭。  歐盟希望先拔掉南聯盟這顆鋼釘,整合巴爾幹半島和地中海沿岸區域,在穩定的歐洲大環境下再啟動歐元,那麼歐元的前景將是無可限量的。柯林頓政府等到歐元啟動後開打,是要打壓新生歐元的蓬勃發展勢頭,並且將以超出歐洲政客預料的方式,借戰爭給歐元的未來發展釘入釘子,用其後續發展干擾歐洲的整合和穩定,從而限制歐元的發展空間、維護美元的霸權地位。所以我們要看到,歐美之間的矛盾很尖銳,但雙方把矛盾整合到了美國的全球戰略之中,使得它們在科索沃戰爭中能夠進行親密合作,但隨著美元的持續走弱和歐元的茁壯成長,若干年後它們將在金融危機形勢下相互絞殺。  1999年2月,在美國和北約的壓力下,(南聯盟的)塞爾維亞和(塞爾維亞的)科索沃代表在巴黎附近舉行談判,談判的基礎是美國特使希爾草擬的方案。該方案的主要內容是:尊重南聯盟領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聯盟軍隊撤出科索沃,北約向科索沃派遣多國部隊。主持談判的美國和北約表示,這個方案沒有商量餘地,否則就要進行軍事打擊。  3月24日,科索沃戰爭爆發,北約對南聯盟的空中打擊開始了。當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進行狂轟濫炸的時候,西方的宣傳機器繼續向世界大規模拋出新聞製品,既是經過精心策劃的、也是充滿陳詞老調的和粗製濫造的偽劣品。4月,美國國務院宣布50萬科索沃阿族人失蹤,1個月後,美國國防部長科恩宣布有10萬到了服兵役年齡的人失蹤,6月,美國總統柯林頓宣稱有1萬名科索沃人被塞族殺害。就像後來的「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那樣,該「美國製造」的「南聯盟種族清洗罪」根本就是扯蛋出來的。如果某方宣布美國有1萬人下落不明,或者宣布有1萬名印第安人神秘失蹤,或者說美國的政策導致某國1萬人喪生,進而向美國發動大規模暴力襲擊,那這個世界就亂套了。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的軍事目標和基礎設施進行了持續78天的轟炸,西方媒體稱北約要把這個巴爾幹國家「炸回到石器時代」。一位塞爾維亞老人站在多瑙河畔望著天空說:「上帝啊!你要是可憐塞爾維亞人,就讓北約從天上下來吧!在地面上打一仗,是勝是負快點結束吧!」當地媒體報道說,空襲警報和爆炸聲已經持續兩個月,貝爾格萊德動物園的動物神經都有點不正常了。這些動物讀不懂也聽不明所謂的解放、自由、人權,它們只顧著神經紊亂、內分泌失調、絕食和撞牆了。北約沒日沒夜、沒完沒了的轟炸,沒有任何生命能夠忍受這種久烈的摧殘,人們已經體會不到停電停水、生活不便的痛苦,也失去了去大街上遊行、用身體保護大橋的熱情,連從床頭爬起來躲避炸彈都有氣無力,防空警笛聲何曾斷過!塞爾維亞老人在北約的人道主義救援的爆炸聲中,期待的是弓箭手直面熱兵器時代的侵略者的訣離與悲壯!美國和北約打著「人權高於主權」的大旗,以「防止科索沃人道主義危機」為借口,令數十萬南聯盟人無家可歸、100萬科索沃難民流離家園、憑空製造出20世紀末最大的人道主義災難。  在整個戰爭過程中,美國拒絕採納派出地面部隊儘快結束戰鬥的合理建議,借口要實現信息化模式下的最小代價、甚至零傷亡,用長達兩個多月的漫長空襲,把剛剛啟動的強勢的歐元拖軟,將南聯盟軍隊完整保存下來(而不是像若干年後在伊拉克作的那樣,就地解散伊拉克軍隊和安全部隊)。再聯繫到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美國偏不讓心急的歐盟吃熱豆腐,硬是將科索沃獨立問題冷凍下來,還時不時的製造局勢不穩的消息,在歐洲腹地掀起不大不小的風浪。  大國博弈是歷史的永恆主題,我們再從美中俄角度談談這場戰爭發生的大背景。蘇聯已經四分五裂、俄羅斯處境艱難,中國埋頭於國內經濟建設,昔日的美蘇中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國統治者不會放過這個稀缺的戰略機遇期,制定出分割和控制亞歐大陸、進逼和夾擊中俄的戰略。針對美國追求單極世界的野心,中俄兩國自然選擇了聯合抵禦,1996年中俄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表明雙方將在國際事務中加強協作;1998年中俄發表《關於世紀之交的中俄關係的聯合聲明》,聲明中特別表達了對科索沃局勢的關注,強調尊重南聯盟主權和領土完整,遵守聯合國憲章和公認的國際法準則。但這時候的中國正致力於入世談判,對科索沃事態基本採取了不干預政策,後來也沒有參加政治解決科索沃危機的國際調解會議,僅在聯合國對政治解決科索沃問題的決議投了棄權票。由於中俄力量和歐美力量的懸殊、中俄配合和歐美配合的懸殊、科索沃位於歐洲腹地的事實,科索沃戰爭無可阻擋的發生了。  科索沃戰爭與中國有關係么?怎麼可能與中國沒有關係!「炸館」事件是最好的說明。美國B-2重型隱形戰略轟炸機從密蘇里州懷特曼空軍基地起飛,即從美國本土出發、經15個小時長途飛行、直撲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  在這場非正義戰爭中,美國鞏固了其軍事霸權形象,中俄歐都暴露出自身的弱點。歐洲沒有獨立、強大的軍事力量,連自家院里的「家事」都要勞駕美國人,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將繼續被美國人操控;俄羅斯經濟、軍事實力迅速下降,連蘇聯的舊地盤、自家的斯拉夫兄弟都保不住,還要面對北約東擴、美國導彈防禦系統進逼(TMD)的挑戰;中國在大使館被炸後不得不隱忍行事,深感自身實力不逮,尤其是軍事領域。  科索沃戰爭結束後,歐盟對這場發生在家門口的戰爭進行反思,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國感受到受制於美國的切膚之痛,決心發展獨立的防衛力量、防止美國主宰歐洲安全、並與美國實質性拉開距離,導致北約內部矛盾擴大、大西洋聯盟裂痕加深、歐美戰略矛盾不可調和。1999年12月,歐盟作出推動歐洲獨立防務建設的決定,計劃組建5萬至6萬人規模的歐洲快速反應部隊,以使歐盟有能力在北約不參與的情況下獨立實施軍事行動。2008年喬治亞戰爭後,歐盟將在建設獨立防護力量的基礎上,嘗試用「歐俄新關係進程」平衡美國主導的北約機制,用「歐俄新關係進程」和北約共同塑造歐洲新秩序。  俄羅斯人丟掉了幻想,重新站到了北約的對立面,不再追求融入國際社會、博取西方的讚美,在世界格局大變革的背景下,俄羅斯在各方間積極遊走,迅速恢復了國力、回歸強悍本色。在信息時代的戰爭模式的啟示下,以及在「炸館事件」的強烈衝擊下,中國在軍事上追求成為世界強國,全力發展自己的全球導航系統、太空載人系統、深空探測系統,並將很快迎來北斗系統、載人航天、探月計劃的碩果。  科索沃戰爭標誌著美國實力達到了歷史巔峰,它是20世紀末世界格局轉型進程中的重要事件,當時的中國、歐盟、俄羅斯都無力挑戰美國的地位,所以歐盟不得不請美軍伸張訴求,俄羅斯不得不把傳統勢力範圍拱手讓出,中國不得不對「炸館事件」忍聲吞氣。在4年後的伊拉克戰爭中,中國、歐盟、俄羅斯開始聯合起來,打破美國企圖主導世界新格局的戰略幻想。  
推薦閱讀:

美國畫家?JEFFREY?R.?WATTS
74部美國大片
美國科學史家伯納德·科恩 I.B.Cohen辭世
開弓沒有回頭箭,美國共和黨向分裂宣戰,美國下屆總統結果出爐
美國紅楓第一大品牌

TAG:社會 | 美國 | 推薦 | 戰略 | 國際 | 國際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