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叔同:悲欣交集

2014-03-19 15:38:55|分類:文學藝術 |標籤: |舉報 |字型大小大中小本文轉載自傑瑞博客《李叔同:悲欣交集》活著、愛著、夢想著美盲比文盲多│遠離美盲之視頻│我讀尼采│我讀周國平│我讀李叔同│我讀吳冠中│我讀陳丹青│我看陳丹青│我讀張愛玲│我讀魯迅│看思悟我喜愛的哲學家│納蘭若容│叔本華│克里希那穆提│楊瀾訪談錄│郎咸平│國內名家│國外名家│小故事大道理│印象上海│美術大家>>

人生在某些時候,真的是有種欲哭無淚的感覺。也許人生就是這樣的,既充滿著起伏,又充滿著未知。即蒼涼,又美麗;既傷感又溫馨;即殘忍又甜蜜;既有春風得意,躊躇滿志;又有虎落平岡,即讓人疲憊不堪,又讓人歡欣鼓舞。即令人厭倦,又讓人貪戀。 人生永遠是一個充滿著愛恨情仇的「煙火人間」。難怪弘一法師在他去世前要書寫四個大字「悲欣交集」。這四個字實在是對人生最好的總結。長期以來,我心中一直敬佩、激賞和喜愛三位近、現代愛國詩僧,他們是八指頭陀、曼殊上人和弘一法師。八指頭陀專精於詩;曼殊上人能詩,能畫,能文,能翻譯;弘一法師則更為多才多藝,他除了精詣詩、詞、文、畫,還能演劇彈琴,書法和金石也得心應手。這樣的大才子總使人好一陣納罕,他的宿慧何以得天獨厚? 有人開玩笑說,弘一法師出生時,父親六十八歲,母親十九歲;孔子出生時,父親七十歲,母親十七歲;歐陽修出生時,父親四十九歲,母親二十歲;胡適出生時,父親四十九歲,母親十九歲。這就是訣竅。老夫與少妻的搭配,天高與地厚的結合,往往產得麟兒,縱然不成聖人,也會成為穎秀的才子。 在弘一法師身上,有許多個「想不到」,這樣一位奇人和畸人(他和蘇曼殊被稱為「南社兩畸人」),居然會不小心投胎世間,可能連造物主也感覺意外吧。想不到,他是第一個將西洋油畫、音樂和話劇引入國內的人;想不到,他在東京的舞台上演出過《茶花女》,扮演的不是阿芒,而是女主角瑪格麗特;想不到,他是才子,是藝術家,本該落拓不羈,卻偏偏是個最嚴肅、最認真、最恪守信約的人;想不到,他在盛年,三十九歲,日子過得天好地好,卻決意去杭州虎跑寺削髮為僧…… 太多的「想不到」拼貼在一起,仍舊是不完整的,是模糊的,真實的那個人,有血有肉有靈有性的弘一法師,他隨時都可能穿著芒鞋從天梯上下來,讓我們一睹想像中所不曾有過的另一副風采。讀了他的新詩新詞,我們笑了,他卻不笑;我們憂傷了,他卻不憂傷;我們等著他說話,他卻悄悄地轉過身,背影融入霞光,飄然而去,無跡可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殘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人生是一場為了告別的宴會,讓我們別把慾望滿滿的肉身看得太重,別把此時此際的享樂看得太重,且為各自靈魂的出路設想得更周全些吧。

弘一大師在1942年10月13日(農曆九月初四日)午後8時,安詳圓寂於福建泉州不二祠溫陵養老院晚晴室。臨終前3天,書「悲欣交集」四字並自注「見觀經」一紙交侍者妙蓮法師,為其最後絕筆。《弘一大師年表》中有這樣的記載:「八月廿八日下午,自寫遺囑三紙。」「九月初一日,書『悲欣交集』四字,與侍者妙蓮,是為最後之絕筆。」原件寫在寬約三寸,大師寫過字的紙片背面。字如核桃大小,點劃縱橫錯落,結體已非往昔的嚴謹,但四個字的分布卻依然井然;墨色則由濃到淡,過渡自如,也不復是平時的那般精緻。筆情墨性中傳遞出來的是一縷悲愴而又恬然的韻致。在「悲欣交集」兩行四字外,另有一行稍小的字「見觀經」。這三個字墨色較前愈見枯淡。令人動容的是「絕筆」中的「絕筆」——隨後的那個「。」卻是豐腴而又淋漓盡致的。

大師的「悲欣交集」四字對於不同角度、層面的讀者來說,就會出現不同的理解。如學者葉聖陶先生解釋「欣」字,一輩子「好好地活」了,到如今「好好地死」了,歡喜滿足,了無缺憾。上海音樂學院錢仁康教授認為「『悲』是悲憫眾生的苦惱,『欣』是欣幸自身得到解脫」。大空法師說「大師之所謂『悲』者,悲眾生之沉溺生死,悲娑婆之八苦交煎,悲世界之大劫未已,悲法門之戒乘俱衰,悲有情之愚慢而難化,悲佛恩之深重而廣大,總之為慈愍眾生而起之『稱性大悲』也。大師之所謂『欣』者何,欲求極樂,欣得往生,欣見彌陀而圓成佛道,欣生凈土而化度十方」。葉聖陶先生解釋的「欣」,只屬「好人」範圍,似乎只說到佛教所說人乘,也就是五戒標準,並且沒有解釋「悲」字。錢仁康教授和大空法師解釋很好,二人基本相同,而大空法師的解釋更為完備,非常精要。又著《弘一大師傳》的作者台灣省陳劍慧教授說「弘公把『悲欣交集』交給他的法侶——妙蓮法師,是告訴妙蓮,他是決定『往生』了。『悲欣交集』是弘公當時臨終的情境。是一種念佛見佛,一悲一喜的境界,不見佛的人,便不知道念佛也會起悲心」。此說甚妙!和盤托出弘一大師當時之心境,而此境是無法用語言文字所能表達的,只有過來人才能知曉,有同等感受之人才能道出!要進入大師當時寫「悲欣交集」之心境,還得從大師自注「見觀經」三字入手。大師預知後人很難理解和契入他的境況,特自注「見觀經」來指明方向和契入點。現在第一要確定,大師自注的「見觀經」指的是哪部經?第二怎樣去解讀「見觀經」和「悲欣交集」?弘一大師出家後即依蕅益大師禮地藏,誦普賢,闡教宏律,歸心凈土。而臨終前六天的情況是解讀的關鍵。據記載,得知弘一大師在臨終前6天內集中關注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和乘願再來度生之事上。現粗淺解讀一下,有助於契入大師所寫「見觀經」和「悲欣交集」之心境。「助念時誦普賢行願品贊,乃至所有十方世界中等文」,表示大師一生修持得力於《華嚴經》中的《普賢行願品》,而「末後再念南無阿彌陀佛十聲」和「再唱迴向偈,願生西方凈土中,乃至普利一切諸含識」,表示《普賢行願品》中的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大師亦復如是。與歷代高僧大德一樣為未來修行者作一示範,具體落實在最後稱佛名號上。又以凈土五經中《觀無量壽佛經》中的:「如是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和《無量壽經》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中的「十念必生願」表示決定往生,並且發願重來度化,普利一切眾生。所以大師晚年經常書寫《華嚴經》中的「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經文廣為結緣。話說至此,順便提一下,以往佛教念誦文本的迴向偈中古人均以「願生西方凈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作為迴向念誦之文。弘一大師卻把最後一句「不退菩薩為伴侶」改為現在所用的「普利一切諸含識」。「含識」二字是佛教用語,解釋為含有心識,靈性之有生命眾生。可見發心廣大,度生之心切,也是大師所修證,大慈大悲的一種自然流露。所以在此時所寫的「見觀經」,應該與凈土宗經典有關,才能與當時之事實相合。凈土宗所依據的經典是五經一論,即《佛說阿彌陀經》、《佛說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普賢行願品》和《往生論》。大師所指「見觀經」應該就是簡稱《觀經》的《觀無量壽佛經》。「當在此誦經之際,若見予眼中流淚,此乃悲歡交集所感,非是他故,不可誤會」之囑咐,表明大師當時所現境界的感受,怕人誤會,故提前說明。其意為請不要用凡情測度我悲歡交集時眼中流淚的現象。所以九月初一日所寫的「悲欣交集」亦復如是,怕別人誤會,特別註明「見觀經」。「八月三十日整天不開口,獨自默念佛號。越至九月初一日……下午寫『悲欣交集』四字交蓮師」。通過整天獨自念佛,大師提起正念進入念佛三昧,故而念佛見佛,境界現前,此時隨手拿起一張曾寫過字的紙來記下當時之心境,極其自然。怕後人誤會,特註明「見觀經」三字來說明「悲欣交集」之原因。

然而我們在《觀經》中找不到「悲欣交集」四字。以愚測度此四字是大師念佛見佛的三昧境界,而其感受與《觀經》中的韋提希夫人相同。同時大師也見到了如《觀經》所說的一切境界,這與凈宗初祖慧遠大師在臨終時所見到的也一樣,故而「悲欣交集」。「初二日命蓮師寫迴向偈」,表示大師功德圓滿之意。「迴向」在佛教中極為重要,表示將所修持種種功德迴轉凡情,歸向菩提(即自利利他)。「初三日,因蓮師再請吃藥,示不如念佛利益及乘願再來度生等囑」,表示大師發起了大菩提心,悲憫眾生,故而上求下化,自利利他。只有一心求生凈土,方可乘願度生,普利一切含識。「初四日因王拯邦居士力懇吃藥及進牛乳,說十誦戒文等。是晚七時四十五分鐘,呼吸少促,八時正遂吉祥西逝」。表明大師在生命垂危之際,還是念念不忘佛之遺教「以戒為師」,以宏揚律宗為己任,使佛法永住神州,此舉將永作人天之典範。「吉祥西逝」,證明大師學佛悟證深入,來去自由,學本師釋迦牟尼佛所示現涅槃之吉祥卧相。故大師火化後「得舍利一千八百餘顆,舍利塊五六百顆」。所謂舍利者,梵語設利羅,乃戒定慧忍力功德薰修所致。大師臨終時心中所現的境界與《觀經》上所描述的一般無二,這或許才是弘一大師自注「見觀經」的真實含義。簡言之即是,見佛聞法,證無生的境界。「無生法忍」簡稱無生法,「無生」是佛教用語,解釋為「遠離生滅之真如實相體也,真智安住於此理而不動,謂之無生法忍」。「悲欣交集」之「悲」字,在佛教中有更深的解釋,《大智度論.釋初品大慈大悲》卷二十七云:「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由於弘一大師發心廣大,度生心切,現在又能見聞佛法,往生極樂證無生法忍,可以真正去實踐多生以來的度生大願,此種悲與欣之心境交集在一起,非是語言文字所能表達的!大師臨終前謂妙蓮法師云:「我生西方以後,乘願再來,一切度生的事業,都可以圓滿成就」。弘一大師大願如此,而臨終所現與《觀經》所說之境界相同,見佛聞法,頓證無生,發願「乘願再來,一切度生的事業,都可以圓滿成就」。現在成為事實,能不「悲欣交集」!據以上資料分析,是否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弘一大師臨終前心境所現與《觀經》中的韋提希夫人相同——見佛聞法,頓證無生。又與凈宗初祖慧遠大師有著相同的感受——見到《觀經》所說的極樂世界種種景象。而「見」,「現」在古漢語中兩字相通,是否此處之「見」當作「現」解。當《觀經》之境「現」與弘一法師眼前時,弘公自然就發起了悲憫眾生沉淪生死之苦,欣喜自己離苦得樂;並由於當下見佛聞法證無生,了卻大師多生多劫度生「普利一切諸含識」之大願。此「悲」轉化為撥除眾生之苦有大力量了,「一切度生的事業,都可以圓滿成就」,而感到欣慰無量。如此感受之「悲」「欣」交集在一處。故而自然寫下「悲欣交集」之感受,並請大家不可以凡情測度,特指明「見觀經」即依現出觀經之境界,去理解當時之感受。了解李叔同詳情,點擊查看:(1)李叔同:我敬仰的人(2)李叔同:平湖紀念館

點擊查看《我讀李叔同》

蜂采蜜,我采美。到哪裡去尋找美?天上人間,在雜草中、在亂石堆里、在密林深處、在悠悠湖上、在雪峰之巔、在瓊樓玉宇、在我的家鄉、在異地他鄉、在歡樂中、在咒罵中、在黑夜裡……但我卻碰見了更多的丑。車窗外見到遠處開花的樹,跑近了,沒有花,是枯樹後許多散亂的廢紙,依靠樹枝假冒了花朵,欺矇遙遠眺望的眼睛。確乎,在荒漠中開放的花朵最美。什麼是美?哲學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兩者之間表達我們情緒中的深境和實現人格的諧和就是「美」。在愛的旅途中,我或許接觸到美的力量,肯定了她的存在,而她無限的豐富內涵,不斷地待我們去發現、去分享。《非誠勿擾》電視節目讓我認識了來自哈佛的安田,他讓我重新認知回報社會的重要性!「Enter to grow in knowledge,depart to better serve thy country and thy kind。」2011年5月17日、19日,我義務創建了《美術大家》、《印象上海》博客專欄,為那些義務分享美的博友提供免費平台。這讓我幸運的認識了志同道合的管理員、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博友。追尋美、發現美、分享美,是我們共同的愛好和生活。轉載我的博客內容,無需道謝、無需標明出處。分享是幸福的,奉獻是快樂的。點擊進入《印象上海》專欄,大千上海......EndlessDiscoveryhttp://blog.163.com/g/48001

點擊進入《美術大家》專欄,美術,讓生活更精彩;美術,讓大家更友愛。http://blog.163.com/g/42001

最後,感謝網易博客平台、感謝義務奉獻的管理員團隊、特約投稿人、感謝美、感謝愛。...

傑瑞網易博客2013年09月26日(草)

美盲比文盲多│遠離美盲之視頻│我讀尼采│我讀周國平│我讀李叔同│我讀吳冠中│我讀陳丹青│我看陳丹青│我讀張愛玲│我讀魯迅│看思悟我喜愛的哲學家│納蘭若容│叔本華│克里希那穆提│楊瀾訪談錄│郎咸平│國內名家│國外名家│小故事大道理│印象上海│美術大家>>評論這張

轉發至微博

轉發至微博閱讀(51)| 評論(0)| 分享到:喜歡 推薦 0人| 轉載
推薦閱讀:

一曲《送別》念清秋:從李叔同到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李叔同:翩翩濁世佳公子,一念放下,萬般從容
李叔同:是風流才子也是一代高僧,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李叔同 :從風流高富帥到佛門高僧
李叔同詩詞歌全集

TAG:李叔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