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鐵軍:中產階級的「去城市化」
為什麼人的精神壓抑、被傷害的這種感覺會越來越普遍和強烈?因為最基本的衣食住行越來越不方便、不安全,醫療和教育也是如此。其實,資本導向的公共資源過度集中的結果,就是大家都不方便、不安全。
隨著中國當代中產階級的財富增加和文化崛起,鄉土感已經從過去那種小資群體的「一縷鄉愁」或農民打工者返鄉過年的「難捨親情」,日益演化成為一種中資主導社會變遷的「去城市化」群體行動。但如何認識這種趨勢,應該有新的視角。
中國在新世紀初完成了國家壟斷銀行資本的市場化,隨即進入了一個金融業和地產資本緊密結合的城市化高速擴張的時期。短短的十年,海內外大地產商把無數的鋼筋水泥堆到了各個城市的有限空間里,造就了一大片使所有的人都感覺到壓抑的水泥叢林!讓人在這種巨大的水泥叢林里有一種自我的矮化!在這個過程里,我們作為人、人性和人所有的最基本的自然屬性被剝奪,甚至都是一種很殘酷的人的屬性的殺滅——房奴車奴蝸居與窮得只剩下錢,這是一類問題。
還有一類問題,為什麼人的精神壓抑、被傷害的這種感覺會越來越普遍和強烈?因為最基本的衣食住行越來越不方便、不安全,醫療和教育也是如此。其實,資本導向的公共資源過度集中的結果,就是大家都不方便、不安全。
此外,現在大家關心的食品安全也是這個資本導向造成的。因為,城市擴張擠佔了大量的土地,而且是最好的土地,而人們對食品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多,那就只有不斷地使用化肥,到處大棚泛濫,為了讓土地有更高的投入產出比,再加上城市的擴張吸引了大批青壯年勞動力,農村只剩下老弱病殘,政府集中農民上樓居住,以便更多佔有農村建設用地;結果是養豬的都變成吃豬的了,這就更得加大高污染化肥和有害飼料的使用,造成食品的品質越來越低,但包裝和廣告越來越華麗。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現在很多城市人都要在周末去鄉下的農家樂的原因——他們覺得農家樂比較環保,相對安全。
人們在這種地產壓抑和不安全的擠壓下,就得去思鄉了。其實,在我們強調這些之前,世界上已經出現了三四十年的逆城市化潮流。
城市化、特別是大城市化,雖然能滿足過剩的金融資本和地產資本相結合的獲利需求。但在前面說的這些城市病的擠壓下,人們則常會有那種「去城市化」的願望,歐洲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出現了。所謂思鄉,是伴隨著中產階級崛起而必然出現的一種去城市化趨勢,當然也伴隨著中產階級社會責任感的增強。而對於美國來說,推動的綠色食品消費和綠色經濟的則是「布波族」,BoBo族是布爾喬亞(Bourgeois)和波希米亞(Bohemia)的縮寫組合單詞,來自一本翻譯所引進的書《天堂中的布波族》,布爾喬亞階層和波希米亞文化這兩種完全不同性質,甚至相互衝突的社會因素混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看似自相矛盾的「布波族」。布波族既講究物質層面的精緻化享樂(講究所謂的「質感」),又標榜生活方式的自由不羈和浪漫主義風度。他們是21世紀的精英一族,追求心靈滿足是其工作的動力,並善於把理想轉成產品。這群精英族,同時擁有70年代的被視之為波西米亞人的嬉皮及80年代的被視之為布爾喬亞的雅皮特質。
回到當代中國,現在社會上越來越多的「鄉愁」,也多是中小資產階級身上出現的,其實也是「城市病」的一種體現,它只不過是城市生存壓力過大,不願意在城市殘酷壓力之下變成精神病,想找回自己一點自然屬性,也就是要找回人成之為人的那點本性,所以思鄉了。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正在搞城鄉融合的當代鄉村建設、同時推進生態環保的綠色經濟,我們2003年在農村推行合作社試驗形成的建議被全國人大2007年通過合作社立法之後,這個鄉建就轉型為城鄉融合的「公平貿易」試驗,以前搞過的幾個項目都失敗了,後來在北京蘇家坨鎮搞的叫小毛驢市民農園(簡稱「小毛驢」),創建於2008年,位於北京西郊自然風景區鳳凰嶺山腳,是國仁城鄉(北京)科技發展中心在其多年積累的生態農業與城鄉公益網路基礎上,整合推出的創新性探索。借鑒國內外CSA經驗,通過建立一套可持續的農業生產和生活模式,倡導並實踐「發展生態農業、支持健康消費、促進城鄉互助」的行動理念,推動食品安全、生態文明與城鄉良性互動,促進中國城鄉統籌和可持續發展。最終將商業模式與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理念融為一體,引導城市健康消費合作社與農村綠色生產合作社對接,通過城鄉之間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直接互助,重建社會的信任與合作機制,實現城鄉良性發展。簡單說就是市民從事農業的模式,現在已經在全國各地自發地搞了兩百多家。
社會維護農業的方式多種多樣,市民農業、校園農業、小區農業,只要農業進城,大家在大城市壓抑下的緊張情緒就會得到緩解。
21世紀最大的社會結構變化,就是中產階級崛起,這無所謂對錯好壞,反正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隨之,中產階級引領的「去城市化」勢必成為一種趨勢。
那麼,比較客觀的問題是鄉土社會怎麼吸引城裡人?城裡人怎麼回歸鄉土社會?不可能把城市的樓房和硬化路面照搬到農村去。因此,我們這十幾年推進的是「生態農業和環保農村」;試圖讓農村維持生態文明內涵的多樣性,讓農業有生態修復和人的自然屬性修復的功能。這樣,就可以每年組織城市的人到村裡來,讓他們有一種完全不一樣的感受,有一種回歸自然的感覺。
我們有很多志願者一直在推進類似的社會活動,其中一部分是讓大學生下鄉,讓他們不要忘記腳下的熱土,這已經堅持十多年了。
河南蘭考這個國家級貧困縣有個習近平同志去過的村子叫南馬庄村,也是值得去看的,過去和很多地方一樣遍地垃圾,有的農民現在是替城裡人養快樂豬,放養遍地跑的那種,市民得先交定金,有很多這樣的典型。
浙江的安吉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吸引了大量上海、南京、杭州的中產階級市民周末和假期去村裡租房、包地種菜;遂昌縣人大決議全縣禁絕化肥農藥,也都是值得關注的典型。
現在很多地方搞的撤鄉並鎮,其實是對鄉土文化一種極大的破壞;農民分散式的居住方式是庭院經濟得以保證的根本,現在對農民土地的掠奪就破壞了這種傳統的庭院經濟的發展。這是農業恢復生態的基礎條件。
以上這些,正是2012年鄉建志願者們聯合發起「愛故鄉」的緣起與背景,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讓愛回到故鄉!
歡迎掃描二維碼,訂閱紅歌會網微信,每天精彩,不容錯過。(紅歌會微信號:szhgh001)
推薦閱讀:
※好上路 ? 這城市車水馬龍(上)
※哪些城市或地點在美國歷史的發展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哪些城市的交通體驗很糟糕?
※離不開的城市,歲月里溫柔相待
※為什麼說窮全湖北之物力,成大武漢之威名,建議湖北省改名武漢省?有什麼證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