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品讀】刺貪勸廉的《紅樓夢》

  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 絳洞花主=""> 小引》有言:「《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這是一種不完全歸納法。《紅樓夢》作為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一定會是「橫看成嶺側成峰」,眾說紛紜莫一衷。喜怒哀樂皆由我,取意參差各西東。我就從中讀出了刺貪勸廉的味道。 

  

  第二回中,當了不到一年知府老爺便被革職的賈雨村,因「身體勞倦」且「盤費不繼」而託人謀到林府西賓的位置。因黛玉為母守喪盡哀觸犯舊症「連日不曾上學」,賈雨村得閑「賞鑒那村野風光」,得見智通寺大門的一副對聯: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這副對聯講的應該是這樣一個道理:已經擁有很多卻不肯就此罷手,仍為貪念所遣,直至泥足深陷,才知走投無路,想要回頭卻為時已晚。既然書中是賈雨村引出這副對聯,我們不妨從關於賈雨村的字裡行間中,尋找一下「有餘忘縮手」與「無路想回頭」的因果關係。

  第一回中,寄居葫蘆廟的窮儒賈雨村得識「鄰居」姑蘇鄉宦甄士隱,因得甄家贈送盤費得以進京參加大比。其前一次過府相敘,因甄士隱到前廳接待客人,獨在書房的賈雨村翻書解悶間曾心動於甄府丫鬟嬌杏的兩次回眸。第二回中,得中進士選入外班(清朝會試中進士後,分發外地任官者),後升了本府知府的賈雨村,甫一到任便「遣人送了兩封銀子,四匹錦緞,答謝甄家娘子(此時,甄士隱已隨瘋跛道人出家了);又寄一封密書與封肅(甄士隱岳父,甄家宅院火毀後,甄士隱夫婦及兩個丫鬟寄居其家,所託之事辦妥後得賈雨村贈百金),轉託問甄家娘子要那嬌杏做二房。」

  這裡且不說賈雨村答謝甄家是否知恩圖報,知恩圖報的前提是否緣於嬌杏之故。單就原為窮書生,僅為官一二年(從甄士隱出家前的心境和身體情況描寫看,應該不會超過兩年),就能在一部宏篇巨制的一個回目的開頭部分,毫不心疼地撒出這麼多金、銀、錦緞,我們就不難看出,賈雨村應該不是個清廉之官,更何況上任第二天就急不可耐地接了個二房入府。結果是在知府任上不上一年便被革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書中也做了交待——「雖才幹優長,未免有些貪酷之弊」。革職後雖然「面上全無一點怨色,仍嬉笑自若」,而實際上「那雨村心中」卻是「十分慚恨」。因此才有面對智通寺的對聯,能夠同病相憐地想到:「這兩句話,文雖淺近,其意則深……其中想必有個翻過筋斗來的亦未可知」。

  如果不從封建社會的大背景究其歷史原因,僅從賈雨村個人做官軌跡來分析,我們也不難想像,如果賈雨村在為官之初能夠做到「不伸手」,哪怕是任了知府之後「能縮手」的話,也許就不會連知府的椅子還沒坐熱就被革職發落了。

  有意思的是,第三回中,賈雨村因借林如海、賈政之力,得補應天府缺,本該前事不忘,謹慎為官。可誰知就在一部浩大的《紅樓夢》接近尾聲的時候,這老兄卻又按捺不住、舊病複發,「犯了婪索(意為憑藉權勢向人索取財物)的案件,審明定罪」,雖「今遇大赦,遞籍為民」,終沒有逃過丟官丟人的悲劇命運。

  與其說賈雨村革職後還能入仕是封建社會的一大怪胎,不如說第三回中曹雪芹重新「起用」他,是為了讓他提綱挈領貫穿全書最後「歸結紅樓夢」。而高鶚卻沒有放過他,讓他在第一百二十回中由革職到定罪。

  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曹雪芹有幸完成整部《紅樓夢》,最終也不會放過他,曹公連壓在自己頭上的封建制度都敢撻伐,莫非怕了一個賈雨村不成?即便曹雪芹念其貫穿全書還算有點兒功績而放過他,善惡分明的讀者也不會放過他,因為渴望清明的心靈是不容結垢蒙塵的;即便是善惡不分的讀者能放過他,法網和天意也不會放過他,因為「貪酷」「婪索」、不「縮手」如賈雨村者,「眼前無路」是歷史的必然。 

  (來源:光明思想吉林)

推薦閱讀:

百家講壇:新解《紅樓夢》全集
《紅樓夢》里的姨娘和准姨娘們,誰更心狠手辣?(上)
《紅樓夢》:偉大的愛情
揭秘《紅樓夢》中寶釵的真實結局
曹雪芹 | 寫出《紅樓夢》的人,憑什麼是他?

TAG:紅樓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