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旅程中,你最想和親人分享的是什麼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陪伴父母的時間越來越少,工作忙,雖是事實,又何嘗不是一種借口?因為,在長大後,很多人都會不知道如何去和父母溝通和交流,好像有什麼心事情願和朋友傾訴,也不會選擇和家人去說。
我們總想著,來日方長,一切都來得及,以後還有很多時間見到家人……恐怕非得等到生命時日無多之際,才會覺得還有那麼多的話沒有來得及去說、那麼多的事情沒有來得及去做,才會想到到底那些話最最需要立刻和親人說出來,哪些問題最最需要馬上得到一個答案,否則將是多麼大的遺憾。
那麼,你不妨假設一下,靜下心來想一想:你最想和你的親人分享什麼呢?
是像殷素素那樣,千言萬語只凝聚成死別時的那一句「孩兒,你長大了之後,要提防女人騙你,越是好看的女人越會騙人。」
還是像《生命最後的讀書會》的作者威爾·施瓦爾貝的母親那樣,和孩子分享一本又一本的好書、同時分享一種又一種的人生?
母親診斷出胰腺癌晚期後,威爾一直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件事並自然地跟母親溝通。從偶然的一天開始,他們一起閱讀一本本同樣的書,為了在母親之後的化療中兩人可以一起探討。兩個人的讀書會就這麼開始了:
到了選一本書來讀的時候了。母親和我都還沒有看過斯蒂格·拉赫松的《龍文身的女孩》。每一個人都稱讚這本書多讓人慾罷不能。這是一部懸念小說,故事發生在瑞典,描寫了一個備受誹謗抨擊的記者和一個年輕電腦女黑客發生交集的故事。作者拉赫松是一位致力於改革、反對極端的瑞典記者,2004 年因心臟病去世,享年五十歲。他為世界留下了三部(或四部)未被出版的小說,《龍文身的女孩》是第一部。顯而易見,寫書是他在工作之餘放鬆自己的方法。
母親才看到這本小說馬上就被吸引了。她說,麗絲貝斯·薩蘭德讓她想到自己教過的怪僻卻風趣的一些高中女生,後來她們全被母親推薦上了大學。她們的童年過得孤獨而凄慘,但最後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決心開創了自己的新生活。
麗絲貝斯類似母親熟悉的難民營的女性,不但擁有過人的勇氣和決心,同時還不得不忍受社會的質疑、腐敗、變態和殘忍。這本書表達出強烈的女權主義精神,並對世界上各種虐待、折磨和侮辱女性的醜惡行徑表示強烈的譴責。母親說,這本書還使她想到在難民營里遇到的那些不平凡的女性,即使揭露別人的罪行會使她們陷入接下來的危險和社會歧視中,她們依然選擇對救援人員還有別人講述自己遭遇過的性侵或其他性暴力。
我們下一次的讀書會(因為母親每月看一次門診醫生,她必須回城裡)依舊討論這本書。奧賴利醫生遲到了,這種情況很少見,因此即使母親不用做化療,我們也有許多時間能夠用來看書、聊天。為了讓母親節省一些精力,我們現在總會一起看書,同時討論。
「你了解的,威爾。在這本書里,斯蒂格·拉赫松提到的問題我都感興趣,直到今天,我還沒發現哪個作家像他做得這麼全面的。看完這本書,你就明白婦女委員會這些年來做了什麼工作。若不是有那麼多朋友向我推薦這本書,我也許永遠也不會看它。我真不敢想像,要是沒有看過它,我會多麼遺憾。」
(我有個奇怪的想法:若麗絲貝斯是母親的學生,那麼會發生什麼事?我非常確定,母親一定會讓她發揮她在電腦方面的才能,讓她幫助那些「無人同行的未成年人」重返家人身邊,或是重編一個喀布爾圖書館的內容管理系統程序。)
我們都留意到,閱讀在這本書中比重很大。布隆維斯特需要翻閱幾千頁的文件來試圖找到問題的答案,而當他想要放鬆的時候,他會找一本書來看。在小說里,他閱讀了蘇·格拉夫頓、薇爾·麥克維爾、薩拉·帕瑞蒂斯基以及其他懸疑作家的作品。當麗絲貝斯·薩蘭德在電腦中發現了需要的信息時,布隆維斯特從書中,從宗譜里、照片里(還有老式的談話中)也找到了線索。這樣兩個人物用各自的方式獲得信息,再相互補充。
那天,我們坐在一起,我開始思索真實世界和網路世界的區別。母親把書放在膝蓋上讀,而我看的是電子版。她在翻動書頁,我在敲擊書頁。我把電子閱讀器拿給母親看,她跟以往一樣一點兒也不感興趣。
「我無法拋棄實體書。」她說,「雖然我喜歡在看完書後把書送給其他人。你看,我把《魔山》送給了尼科。那本書和托馬斯·曼拿到的書是同時出版的。那本書是有歷史感的。」
「但電子書攜帶方便。」我說。
「是,我了解。不過你不想帶的書可以不帶啊。」
然後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說:「你知道嗎,說到我們的讀書會,實際上我們的整個人生就是一場讀書會。」
母親同意這種說法,她說她跟其他人也在做這件事,與妹妹、哥哥,還有她的朋友們一起談論書。「我認為我們都在同一個讀書會裡。」她說。我因這個說法想到的另外一個詞而不禁微笑。不管我們願意與否,所有人都在這個「最後的讀書會」中,因為我們看的每一本書,都可能是最後一本,每一次對話都可能是最後一次。
《生命最後的讀書會》,[美]威爾·施瓦爾貝 著 王蘭英 譯,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8
母親診斷出胰腺癌晚期後,威爾一直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件事並自然地跟母親溝通。從偶然的一天開始,他們一起閱讀一本本同樣的書,為了在母親之後的化療中兩人可以一起探討。兩個人的讀書會就這麼開始了。
在固定進行的讀書會期間,他們開始了一段閱讀廣度和人生深度的對話之旅。從熱門驚悚小說到經典暢銷書,從詩歌到懸疑故事,從異想天開到精神層次探討……穿插著作者對兒時的回憶、母親的不平凡經歷、各自的人生際遇。借閱讀,他們探討了勇氣、信仰、孤獨,感恩、學習、傾聽,甚至葬禮等多個話題,分享著各自對文字和生命的態度和觀點。最終,他們可以真誠地交換彼此對死亡的觀點了。正如作者所說:書讓我們彼此更貼近,讓我更了解母親的一生和她的選擇。
這本書是作者與母親的親身經歷,筆觸溫暖,整本書不只是對母親的追憶,也是愛書人的饗宴。
推薦閱讀:
※用一生探索愛情和親情
※生活感悟: 三樣東西一去不返:時間、言辭和機會;三樣東西足以毀掉一個人:怒火、驕傲和不寬恕;三樣東西最無價:愛、善良和親友;三樣東西最神聖:父母、孩子和信仰。
※西晉富豪石崇奇評王昭君和親: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
※腐儒:漢朝應與匈奴停戰和親!武帝大笑,派腐儒去前線被胡人砍死
※中國古代最有骨氣的王朝:天子守國門,從不割地賠款,也從不和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