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鑼鼓巷--陣雨
你是散落北京城的一支元曲,
夏風的柔指,依稀輕彈著
胡人的樂章。一條條衚衕,便是
馬頭琴上的絲弦,風起時,青磚灰瓦的
院落,彷彿飄蕩著大草原的
奶香。縱是明清直至民國
留下無數大人物的名址
留下婉容冊封前迷人的體香
可一切一切,怎比蒙古長調更悅耳悠長
有時我想,歷史的滄桑
也是一種時尚。看衚衕里繽紛的遊人
每個眼神兒,都是對歷史的
鑒賞。新潮的女孩兒眼睫如梳
一翕一張,都是在
輕攏著曾經斑斑駁駁的時光
我,獨飲於三棵樹酒吧
憑窗彷彿聽到,警世的鑼鼓聲力道鏗鏘
其實,總是杞人憂天幹什麼?
穿行於此,就權當漫步於戴望舒的雨巷
菊兒、帽兒、雨兒那多好聽的衚衕名字
就像打著油紙傘,走在雨巷的姑娘
王爺算什麼?皇后算什麼?
大臣算什麼?軍閥算什麼?
雕欄玉砌的徽記,只能是曾經的風光
當個衚衕里的百姓挺好,喜慶的鑼鼓
每天總是響在幸福的耳旁
我真的以為,還應該去看看
白石老人和茅盾先生
一位畫壇大師,已將雨兒衚衕
化作南鑼鼓巷的風骨
一位文壇巨匠,已將指鹿為馬的年代
化作圓恩寺飄上九霄的禪香
……
詩於2010年6月20日南鑼鼓巷即景南鑼鼓巷的漂亮女孩兒
南鑼鼓巷簡介(網摘)
一、歷史文化背景:
南鑼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其為南北走向,北起鼓樓東大街,南止地安門東大街,全長786米,寬8米,與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是我國唯一完整保存著元代衚衕院
落肌理、規模最大、品級最高、資源最豐富的棋盤式傳統民居區。
南鑼鼓巷東西各有8條衚衕整齊排列著,呈「魚骨狀」,又如同一條「蜈蚣」。因此,南鑼鼓巷也稱為「蜈蚣巷」。從南向北,西面的8條衚衕是福祥衚衕、蓑衣衚衕、雨兒衚衕、帽兒衚衕、景陽衚衕、沙井衚衕、黑芝麻衚衕、前鼓樓苑衚衕;東邊的8條衚衕是炒豆衚衕、板廠衚衕、東棉花衚衕、北兵馬司衚衕、秦老衚衕、前圓恩寺衚衕、後圓恩寺衚衕、菊兒衚衕。
南鑼鼓巷南口東面的第一條衚衕,是炒豆衚衕。炒豆衚衕西口不遠77號門旁,標有東城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上寫「僧王府」。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僧格林沁是蒙古科爾沁旗人,1825年襲封科爾沁郡王,1855年晉封親王。他能征善戰,但在歷史上卻是個毀譽參半的人物。1859年在大沽海戰中他督軍奮戰,大敗英法聯軍。1863年後又受命剿捻,在山東、河南、安徽鎮壓捻軍。1865年5月,率部在山東曹州與捻軍激戰中陣亡。死後,其子伯彥諾謨詁承襲親王爵,因而這一帶的老住戶,還稱這所府址為「伯王府」,伯王曾任御前大臣,做過光緒的「諳達」(老師),教光緒騎射。
原僧王府規模很大,前門在炒豆衚衕,後門在板廠衚衕,縱跨兩個衚衕。王府分中、東、西三路,各有四進。其中東路除正院外,還有東院四進,組成一個很大的建築群。民國後,府第被親王的後代逐漸拍賣,被分成了許多院落。現在的炒豆衚衕71號至77號(單號),板廠衚衕30號至34號(雙號),都是原王府的範圍。炒豆衚衕西口,是僧格林沁家的祠堂,也是一組很大的建築。祠堂和王府建在一條衚衕,在清朝是不多見的。現在這裡被改建為「侶松園賓館」。像這樣幽靜秀雅、古香古色的四合院賓館,在北京也是不多見的。
順著南鑼鼓巷再往北走,東邊的第三條衚衕是東棉花衚衕。進口不遠路北就是中外聞名的中央戲劇學院。作為我國學習舞台和影視表演的頂級學府,其佔地面積真不算大,包括實驗劇場,只佔東棉花衚衕和北兵馬司衚衕之間西部的一部分。但是,廟不在大,有神則靈。這裡培養了我國一代代的話劇與影視明星。陳寶國、陳道明、姜文、鞏俐、章子怡……都曾在這裡學習生活。這裡原是靳雲鵬舊宅。
靳雲鵬(1877-1951),早年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在雲南任清軍19鎮總參議。後受袁世凱信任,任山東都督。1919年後任段祺瑞政府陸軍總長、代理國務總理。現舊建築已全部拆除,靳宅早已無跡可覓。
東棉花衚衕對面路西是雨兒衚衕,這裡曾住過我國一位畫壇巨匠—國畫大師齊白石。進衚衕不遠,路北13號院便是。現有人居住,不能參觀。
出雨兒衚衕,沿著南鑼鼓巷,繼續往北走。路西就是尊貴的帽兒衚衕。路北7號至15號(單號)院,原是一組大建築群,是清末大學士文煜的住宅和花園。五院並聯,佔地達11000平方米。文煜是清滿洲正藍旗人,曾歷任四川按察使、山東巡撫、直隸總督等要職,光緒10年拜武英殿大學士。他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精心修築了自己的住宅和花園。花園落成於1861年,名「可園」,約佔地4畝,雖然不很大,但疏朗有致,被認為是晚清北京私家園林中最有藝術價值的花園。現已被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一直沒有對外開放。這座宅院也是幾易其主,歷經滄桑。北洋政府時,袁世凱死後,馮國璋代理大總統,由南京來北京就任時買下了這座宅院。日本佔領北平時,馮家將這所房屋賣給偽軍司令張蘭峰。解放後,9至11號院曾做過朝鮮駐華大使館,後來又改做招待所和單位宿舍。雖幾經變化,但這片住宅始終保存尚好,總體格局沒有大的改動。
再往西走,路北35號、37號院,是郭博勒氏的家。說郭博勒氏可能知道的人不多,通俗點說,就是末代皇帝宣統的皇后婉容的娘家,用清代的說法,應稱為「後邸」。宣統大婚時,已是民國11年,但還是履行民國初年所頒布的優待清皇室條件,所以對這所「後邸」花了許多錢,大加修繕。婉容的父親榮源,由於女兒「冊後」,後父按禮制被封為「三等承恩公」,這所府邸又成為承恩公府,更要大加改建,以合乎府第規格。比如將原來一間的院門,改為三間的府門,內外影壁、左右屏門都重新修建。現在看到的房子,三間府門,已經砌牆變為三間住人的倒座房。在七間南房的後檐牆,開了兩個門,成為現在的35號、37號。特別應該提到,我國的文物專家和清史專家,被稱為文物界「國寶」的朱家溍先生,在帽兒衚衕13、15號,35、37號和炒豆衚衕71號院都住過,對這些府邸都有過詳細的描述。幼年他住在13號、15號院時,還親眼看到過「後邸」的修繕、改建。朱先生是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他對北京的史地、文物、民俗等,都有極為深入的研究。他於2003年9月29日逝世,確實是我國學術文化界的一大損失。
出了帽兒衚衕再往北,路東是秦老衚衕。秦老衚衕35號,也是一座精美的宅院,曾是清內務府總管大臣索家的府邸。院落不是很大,但十分精緻。他的書房前有一小花園,名綺園。園內有疊石假山、游廊池榭,還有一個船形敞軒,雖小巧卻意境深邃,頗有江南園林的意境。
出了秦老衚衕往北,西邊是黑芝麻衚衕。這裡曾是清末四川總督、兵部尚書奎俊的府邸。
與黑芝麻衚衕相對,東面是後圓恩寺衚衕。進衚衕不遠,13號即茅盾故居。1974年茅盾搬到後圓恩寺,直到1981年病逝,在這個小院中度過了他最後7年的歲月。
出了茅盾故居再往東走,隔不多幾個門,看到一個很大的院落,是圓恩寺衚衕7號。這裡原是清代慶親王次子的府邸,建築為中西合璧式,既有四合院,又有西洋樓房,還有很大的花園。園中有西式拱形圓亭、噴泉,又有來自圓明園的刻石,同樣是中西合璧。這所宅子也是幾易其主,民國時曾賣給法國人,抗戰勝利後,成為蔣介石的行轅,蔣介石來北平即下榻於此。解放後,此處曾先後成為中共中央華北局辦公處、南斯拉夫大使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等,現在是友好賓館。
名揚中外的菊兒衚衕是南鑼鼓巷最北頭東邊的一條衚衕。說他名揚中外,是因為建築大師吳良鏞主持設計的菊兒衚衕危房改造工程,1992年被亞洲建築協會授予「亞洲建築金獎」,1993年又被授予「世界人居獎」。
在衚衕中部,北邊有一片2至3層的樓房,黑瓦白牆,圍合成一個個小院落,既有江南民居的秀麗,又有老北京四合院的神韻,和周圍的建築風格也十分協調,這就是改造後的菊兒衚衕新四合院。吳良鏞教授根據「有機更新」的城市規劃理論,認為舊城改造,要保留好的和有歷史價值的建築,修繕雖已破舊但尚可利用的建築,拆除破舊危房,逐步過渡,既保留歷史文脈的延續,又形成有機的整體環境。這些新四合院兼有單元式公寓樓房私密性強,和院落式住宅鄰里感強的雙重特點,他與舊的衚衕格局有機地統一起來,保護了古都風貌,是北京舊城改造的一個成功的探索。
菊兒衚衕東口,現在的3號、5號、7號和壽比衚衕6號,是清代直隸總督、兵部尚書榮祿的宅邸。原宅很大,分為三部分,西部是西式樓房,中為花園,東部為五進的中式四合院。此宅,解放後一部分曾作為阿富汗大使館,後又被劃為幾部分,改為職工宿舍,格局已被破壞,保護狀況較差。
二、酒吧文化:
南鑼鼓巷是北京一條有著非常特色的酒吧街,是北京保護最完整的四合院區,整條酒吧街以四合院小平房為主,門前高掛小紅燈籠,裝修風格回歸傳統、樸實,遵實於四合院的氛圍和格調。
與三里屯、後海不同,這裡的酒吧大多比較安靜,和諧、自然、身居鬧市卻遠離鬧市的喧囂,更貼近於生活。客人以國外遊客、「明日之星」中戲學生和成熟的泡吧愛好者為主,客人在這裡體驗老北京四合院的氣息,遠離喧鬧、享受身心的放鬆,或看書、或帶著電腦來加班,或者朋友小聚、甚至洽談公務。
推薦閱讀:
※劉濟瑞| 歷久彌新的南鑼鼓巷(11.8.16)
※南鑼鼓巷和夫子廟有什麼不同?
※聽說南鑼鼓巷擠爆了,還好我沒告訴你鼓樓東大街
※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之五——千姿百態櫥窗前(一)
TAG:南鑼鼓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