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 香榭麗舍大道:王者氣派與極樂凈土,在大革命的鮮血中重生

「巴黎最美大道」香榭麗舍大道,從協和廣場的方尖碑到夏爾·戴高樂廣場的凱旋門,橫貫東西,全長1910米,寬70米。這條路載滿法國的歷史,但一點都不沉重

《國家人文歷史》2016年6月下獨家稿件,原標題《香榭麗舍大道:這條路載滿巴黎的歷史,但一點都不沉重》,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歡迎廣大讀者分享到朋友圈。

巴黎最美的街道在哪裡?

文學史上最善於炫富的角色基督山伯爵,為了復仇,初到巴黎,在阿爾貝子爵的早餐桌上,接受全巴黎最豪富青年們的建議。

貴族世家夏托·勒諾建議他「去聖日耳曼區找一座迷人的公館,帶庭院和花園」;內政大臣秘書德布雷建議他去昂坦堤道買房子,「那是巴黎真正的重心」。巴黎首席記者博尚建議他去歌劇院林蔭大道,坐在二樓陽台看全巴黎人從他眼皮下經過。

基督山當然要給出一個凌駕於這些選擇的答案:他已經在香榭麗舍大道30號買好房子了。這答案理所當然嚇壞了所有人。見多識廣的記者博尚大叫:「匪夷所思!」貴族世家夏托·勒諾驚呼:「王者氣派!」

極樂凈土

香榭麗舍大道在巴黎八區,一般被當作巴黎最美大道,有些人相信是地球上最美麗的大道。確切位置,在小巴黎的西北,長1910米,橫貫東西。從協和廣場——或者乾脆點,方尖碑——一直延伸到夏爾·戴高樂廣場。寬度70米——30米歸車道,兩邊各20米是人行大道。實際走起來時,會比感受中的長:因為香街平直,又有戴高樂廣場上那不朽的凱旋門指引,總讓人覺得「再走幾步就到了——等等,怎麼還沒到啊?!」

曾經並非如此。

最初,香榭麗舍所在的地方是無人居住的沼澤。當然不奇怪:公元5世紀,巴黎也不過是圍繞西岱島的一個半城半鎮的小地方。佛羅倫薩的瑪麗·美第奇嫁過來,當了法國國王后,不想被局限在杜伊勒里宮裡,想看遠一些——她在佛羅倫薩,有一條卡斯欽道可以晃蕩呢。17世紀初,巴黎還不繁盛,建香榭麗舍大道的難度,主要是在路旁種滿榆樹與椴樹。1616年,香榭麗舍大道平行著塞納河開張了。

所謂香榭麗舍,便是極樂凈土的意思:那是美第奇王后幻想的大道。

半世紀後,巴黎進入太陽王路易十四時代。眾所周知,路易十四酷愛炫富,崇尚土豪金,建造凡爾賽宮,還特意造了鏡廳,好與當時壟斷鏡子產業的威尼斯一爭短長。路易十四的園林大管家兼裝飾大師安德烈·勒諾特,一邊忙著凡爾賽與杜伊勒里花園的園林,一邊開始忙這條大路:從杜伊勒里宮的中央軸線出發,伸向如今屬於協和廣場的那片路,兩側加種大量的榆樹,土地上加以草墊,以免被馬蹄踐踏得塵土飛揚。

當時這些路段,尚未被定名為香榭麗舍。先是叫王后大道,之後便是1678年的御門大道,兩年後改叫杜伊勒里宮大道,到1694年,香榭麗舍這個名字出現了,可是真定名是1709年。一種說法是,當局提這個名字,是在意這段大道的歷史:曾經這裡是沼澤地,被認為有對女性不潔的隱喻。所以,務必反其道而行之,起一個聖潔輝煌、清新脫俗的名字——香榭麗舍,就是極樂凈土嘛。

風月無邊

18世紀,法國王室多少走過了路易十四的土豪金炫富時代,開始走典雅清秀路線。體現在市政規划上,不再熱愛宏麗,倒是追求秀雅。大道繼續與塞納河平行著,並被繼續延長。走在18世紀初的香榭麗舍大道上,榆樹與椴樹已經成蔭。東向西走時,大道南側即左手邊,便是塞納河——雖然並不算近,但河景與樹蔭,還是挺讓路易一族開懷的。只是香榭麗舍大道北側即右手邊,還有些郊區村莊。1722年,這些村莊被逐漸控制。1765年,香榭麗舍大道右側空了出來,於是馬里尼侯爵,皇家園林總監,開始建設大道右側的景觀,以及如今的蒙田大道。9年之後,香榭麗舍大道被擴展到了如今的長度:接近兩公里,一條從杜伊勒里宮出發,與塞納河平行、右側恢宏華麗、左手塞納河的大道。

香榭麗舍大道全景畫,約19世紀60年代,法國插畫家夏爾·菲紹作,現藏美國國會圖書館;畫作視角從戴高樂廣場的環形交叉處延伸至大道的另一端,協和廣場方尖碑;大道和塞納河之間,是為1855年巴黎世界博覽會建造的工業宮和圓形大廳

壞消息是,這幾十年的建設期間,巴黎人民也沒閑著。此地最初是沼澤,巴黎人將這種污穢泥濘的氛圍形容為妓女的懷抱,妓女們真也沒辜負這名字,在這街上大肆招徠顧客。「香榭麗舍」這個極樂凈土的名字,反而勾引巴黎的壞小子們的興趣。馬里尼侯爵也尋思,好一條大道,不能凈便宜了娼婦們。1771年,建設香榭麗舍大道時,他老人家順便給開了幾處公園,可惜公眾不領情:大晚上的,公園都被妓女們佔領了,良家婦女和紳士老爺也不好意思晃蕩,不然被人看見,就是「喲,您又大晚上去香榭麗舍嫖妓啦?」1777年,宮廷特意組了一隊瑞士僱傭兵來巡邏,可惜這也沒能把風流的夜鶯們給阻絕。

微妙的是,由於香榭麗舍的風情名動天下,人們也接受了「沿著大道走走,然後去紅磨坊看幾場去」。雖然這段日子,不算長久。

革命之路

真正讓香榭麗捨生機煥發的,不是風流肉慾或皇家聲威,而是雷霆震怒的法國大革命。1789年大革命時,名字變換無方了一百多年的大道,終於被鎖定為香榭麗舍大道,再未更改。1789年10月5日,比利時歌手兼演說家安妮·約瑟夫·戴洛瓦涅·德·梅麗古爾,保皇黨口中的「妓女愛國者」,帶領革命群眾,沿著香榭麗舍大道直奔凡爾賽,意圖擒拿路易十六。這一天後,香榭麗舍大道成了壯麗傳奇的革命之路。1791年6月25日,路易十六意圖逃出巴黎,被捉回來後,也是從香榭麗舍大道被一路押回來的,路兩旁的群眾歡聲高歌:「革命萬歲!」「香榭麗舍萬歲!」「砍掉國王的頭!」這話不是白喊的:香榭麗舍大道的起源處,偉大的協和廣場,在大革命期間是斷頭台的所在地。無數不朽的頭顱滾落在地,落在香榭麗舍大道的一端。

而另一端,即將迎來其輝煌的巨門。1805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奧斯特利茨擊敗了俄羅斯人與奧地利人。至此,法蘭西的國威達到空前絕後的頂峰。1806年2月12日,拿破崙宣布:他要在香榭麗舍大道西端,與協和廣場遙遙相望的星形廣場——如今的戴高樂廣場——興建「一個偉大的雕塑」。很可惜,這個工程要過30年才成真,到拿破崙死去15年後,這個「偉大的雕塑」才落成——嗯,那就是凱旋門。

這就是香榭麗舍大道真正形成的故事——大革命,以斷頭台血流如注的協和廣場開始,以拿破崙威武不群的凱旋門為終。每次偉大事件,百萬群眾都在此瞻望。

然而,那風起雲湧、電閃雷鳴的歲月過去了,也就過去了。1814年3月29日,拿破崙已經敗北,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和施瓦岑貝格親王,在愛麗舍宮附近——就在香榭麗舍大道右手邊——俯視這條大道:他們是勝利者,他們親眼看見拿破崙的時代結束了。

飯店、路燈、咖啡館

大革命期間,也不是沒有過好事。人民要革命,也要吃飯。遠在大革命之前,大道上就有些館子開業了;1800年,大使咖啡館開張,其他館子開始跟著。1792年開張的勒多揚餐廳至今還開著呢。

這裡得插一句嘴:早在1765年,巴黎有位叫布朗傑(Boulanger)的先生,開了個店叫Bouillon。桌子分開,有菜單,提供肉蛋湯,說是所謂restaurants,這是法語,英語叫restoratives,意思是:補劑。您大概注意到了:restaurant,這不是現代「飯店」的詞么?是。這個店就是現代第一家飯店了。之後,館子開到了香榭麗舍大道上。1789年法國大革命期間,貴族倒台、國王斬首、拿破崙呼風喚雨,你方唱罷我登場,轟轟烈烈。大時代風起雲湧之時,偉大的廚子怎麼辦呢?主人倒台了,貴族沒有了,貴族們的名廚子們,只好走出家門,去開飯店了。

當然,大道上依然不算安全。1804年,拿破崙加冕前夕,有位叫作菲利普-勒邦的先生,就在香榭麗舍陰暗的灌木叢中被殺——諷刺的是,他是煤氣照明的發明者。

1834年,香榭麗舍大道旁邊建起了步道與花園,新的植被與噴泉也起來了。1839年,著名的四季噴泉被建起,當時歐洲人一致感嘆,乃是「人類史上僅見的美景」。

當然,美麗的不只是街道。兩年後,馬里尼廣場,馬戲團開始演出:可以容納多達6000觀眾前來觀賞。

香榭麗舍大道旁的路燈細節

直到1766年,巴黎才開始有大批路燈出現,先前出門,是兩眼一抹黑。到1812年,巴黎開始用煤氣路燈,1825年開始,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和巴黎陸續建起了貫通全程的煤氣路燈。不算太亮,但已經不太黑了。這種亮度,恰好方便了香榭麗舍大道的妓女們。波德萊爾詩曰:

「路燈燃起,妓女們的臉被點亮了。」路燈下,穿著貂皮,著了妝的女孩子,眼尾輕掃,哪位先生走過來,停了停,雙方就都懂了。妓女走開幾步,先生尾隨,然後兩人便摸黑走到某建築物里,爬上一道梯子,找到卧房解決問題……老練的煙花女子,懂得如何用路燈,照亮自己該照亮的地方,遮蓋自己想遮蓋的所在。

1855年,第一屆世博會在巴黎召開,理所當然的,香榭麗舍是重頭戲:一座直徑40米、高15米的原型全景畫大廳被建起了。一年後,大道兩旁添加了雕塑與路燈。從此開始,大道開始了一個瘋狂的工業建設期。

馬里尼廣場的演出場所聲效極佳,容得下馬戲團演出,甚至柏遼茲也能在那裡開音樂會。1855年,規劃師希托夫先生又在加布里埃爾大道與馬里尼大道旁邊建起可容納600人的演出場所,奧芬巴赫曾在那裡上演歌劇——1880年,這地方建起了一個新演出場,沿用至今。愛麗舍廣場則建起了華麗的咖啡館,可容納歌手們演唱,那就是如今的加布里埃爾會館。大使廣場上,那早已聳立多年的大使咖啡館,一度被改成大使劇場和大使餐廳,如今是皮爾·卡丹中心……總而言之,工業化讓香榭麗舍變成了一個夜夜笙歌的所在,一個真正的大道。

嗯,是的,我們得聊聊大道這個概念了

如今您去佛羅倫薩或里斯本的舊城區,還看得見那窄如峽谷的街道:許多道路,只容一輛計程車緩緩地開,無法雙路並行。因為在那些舊城建設的時代,歐洲人不知道何謂汽車。實際上,佛羅倫薩老城小到這個地步:你在佛羅倫薩學院美術館門口,隊伍排得浩蕩漫長,隊伍尾端很容易就伸到了聖母百花大教堂,再過去一點,就是著名的美第奇宮。

香榭麗舍大道上的拉杜麗(Laduree)甜品店,是一家成立於1862年的馬卡龍專賣店

有些大城市,連正經公共交通都難,還是佛羅倫薩:建城太早,那時的市政規劃一定想不到後來有公共汽車和地鐵,如是,房極高,路極窄,行路如行山谷,不像羅馬空曠宏大。在佛羅倫薩,凡有寬闊見得了陽光處,便是廣場和教堂,不是人走的。所以在佛羅倫薩,公交系統指望不上。除了兩條腿走,就是打計程車。

回頭來說巴黎。

林蔭大道,是巴黎的特產。19世紀70年代,巴黎城市規劃的掌門奧斯曼男爵,給巴黎造出大堆新古典主義建築與林蔭大道,巴黎的寬廣道路,從此容得下車馬通行。但香榭麗舍與眾不同,它一直是寬大宏偉的所在。1855年世博會後,香榭麗舍大道成了巴黎的象徵。1800年,大道只有6所房子,但到19世紀70年代,大道兩側已經豪宅林立。走在香榭麗舍大道上,你已經看不到塞納河了——兩側都被豪宅封鎖了。你只能望見遠處高聳的凱旋門。

當有朋友來巴黎時,我喜歡帶他們走這麼一條路:

先在pyramid(金字塔)地鐵站匯合,走歌劇院街。巴黎著名的歌劇院,穹頂是夏加爾所畫的不朽巨作——雖然,如今大家要看歌劇的話,通常是去巴士底歌劇院。歌劇院身後,就是中國富豪阿姨們念念不忘的老佛爺了,走不幾步,便是巴黎春天百貨。

反方向沿歌劇院大道走幾步,便是盧浮宮。如果樂意進去,很容易一個星期就這麼消磨進去了。倘若不進去,可以出盧浮宮,徑直穿過杜伊勒里花園。右手邊,看得見橘園博物館:莫奈晚年那幅不朽的雙廳睡蓮壁畫,就在裡面。

看得見橘園博物館時,也看得見塞納河,以及對面的奧賽博物館了。印象派愛好者當然不肯錯過,好,又是一頭栽進去出不來。

倘若不進去呢,可以沿著塞納河一直走。走到協和廣場,看見方尖碑了,可以沿河,一直走到亞歷山大三世橋:亞歷山大三世橋左岸,是榮軍院,拿破崙就葬在那裡;右岸,便是為了1900年世博會修建的大皇宮與小皇宮。

位於塞納河右岸的大小皇宮,在1900年修建,是巴黎古典與現代建築的焦點,面對面躺在亞歷山大三世橋旁邊

大皇宮與小皇宮是巴黎古典與現代建築的焦點:其實早在1823年,巴黎便開始大規模用玻璃和鋼鐵製造拱廊,營造商店街了——當然,香榭麗舍大道依然是首批示範點——但民眾一直反對了半個世紀;19世紀到尾聲了,巴黎修起埃菲爾鐵塔,小仲馬為首的大師們還反對呢。所以巴黎大體是個石頭城市:陽光不足的灰暗天色下,這座城老邁抑鬱,讓人想起老黑白電影里那些頹唐的故事。但大小皇宮不同:1900年世博會到來時,這一對石頭建築、鋼鐵結構、頂棚透下陽光的珍寶,面對面躺在亞歷山大三世橋旁邊。路過它們,就是香榭麗舍大道了。

是的,站在大小皇宮旁邊的香榭麗舍大道上,你很容易就目不暇接:左手是大小皇宮,亞歷山大三世橋,塞納河與榮軍院;右手是愛麗舍宮與蘇富比拍賣行,以及皮爾·卡丹中心;背後是協和廣場,前面的大道盡頭,就是凱旋門。

看到這裡,您大概很容易覺得:對這條大道,這條恢宏的、壯麗的、與無數歷史牽絆的、背後是流過血的協和廣場、眼前是拿破崙與其功業赫赫的凱旋門、兩側都是傳奇的大道,走著都會讓人喘不過氣來吧?

並非如此。

在好陽光的春夏時節,巴黎的陽光明亮璀璨,午後天空藍得很乾凈,不會被陽光把天色兌得太淡,雲團蓬鬆雪白,很好看。塞納河水平時泛綠或灰藍色,在夏天會粼粼閃動藍光,河道寬闊處,藍色很純粹。因為不烈,所以除非極怕曬,也不必特意躲到咖啡館屋檐下去。

這時走在香榭麗舍大道上,是種輕柔的享受。你可以一直朝著凱旋門走去。沿街有老拍賣行,有豪宅,有從20世紀黑白電影時代就開始賣馬卡龍的咖啡館,有雷諾專賣店(停著華麗的跑車),有卡地亞和LV專賣店。全世界的行人都在這裡晃蕩,購物,拍照。

曾經起名叫香榭麗舍大道時,巴黎人大概希望它屬於王室貴胄。然而那些傳奇都消散之後,只有大道本身留了下來。這條路載滿法國的歷史,但一點都不沉重。

因為這條路太敞亮了,樓層又不太高,天氣晴好,你很難感到壓抑。林蔭的意義就是,時刻提醒你,你生活在自然中。某種程度上,從美第奇和勒諾特先生開始,香榭麗舍大道已經建立起它的精神,大革命又再一次點綴了一次:這是一條自然的道路,屬於人民的道路。一如巴黎這座城市,屬於人,屬於在這裡自由行走的人。

對一條大道,最好的欣賞方式不是崇敬或膜拜,而是悠閑地散步:為了樹,為了陽光,為了寬敞的空間與街道兩旁絞盡腦汁裝飾櫥窗的現代商業,為了黃昏時分在凱旋門後落下的暮色,為了入冬時滿街排開販賣香腸、肥皂與熱紅酒的商鋪,為了在凱旋門回頭還看得見協和廣場旁的摩天輪。為了逛街的樂趣,純粹的,逛街的樂趣。

【 國家人文歷史 】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好 文 推 薦

二戰 | 1945年蘇軍不惜一切代價搶佔柏林的幕後1945年4月16日至5月2日,蘇聯紅軍經過16個晝夜的苦戰攻克德國首都柏林,但是當時許多德軍部隊對美軍奉行不抵抗方針,如果由美軍來佔領柏林,將會大大減少盟軍的傷亡。蘇聯為何如此著急一定要搶在美軍之前攻克柏林,並且不惜付出重大的兵員損失代價呢?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鉤沉 | 抗戰時,殺死一個日本士兵究竟有多難?

南京大屠殺中日軍殺害30萬中華同胞,廠窖慘案中3萬同胞遇難,浙西大掃蕩中25萬浙江百姓遇難......二戰中日軍對我中華民族犯下滔天罪行,可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同胞遇難?抗戰時期殺死一個日本士兵到底有多難?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千年恩怨是如何埋下的?

2016年6月中旬,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兩國軍隊忽然在邊境地區爆發衝突,導致多人死傷。光看標題還以為是巴基斯坦和印度,誰想到居然是同為伊斯蘭教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呢?其實兩國早已埋下千年恩怨......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國家人文歷史∣ID:gjrwls

△點擊圖片進入微店


推薦閱讀:

魂、靈、心都要重生
125㎡老房破繭重生,搖身一變成為時尚新房
你們必須重生
汶川大地震十年特稿:北川,一個涅槃重生的城市!
好看的現代或者古代重生小說推薦?

TAG:地理 | 革命 | 重生 | 極樂凈土 | 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