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副作用真的比西藥小嗎?
(北京兒童醫院藥學部張艷菊)「中藥副作用比西藥小」 這一說法有事實或理論依據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確幾個概念。什麼是藥品的副作用,什麼是中藥?
1、藥品副作用
要明確「藥品的副作用」這個概念,我們不得不提到「藥品不良反應」的概念。
藥品不良反應(Adverse event),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在內容上排除了因藥物濫用、超量誤用、不按規定方法使用藥品及質量問題等情況所引起的反應。而藥品不良反應又分為A、B兩類,A類反應主要是藥品的毒副作用,B類則是特異質或特應性反應。「副作用」則是A類反應中的一種情況,即當一種藥物具有多種作用時,除治療作用之外的其他作用都可認為是副作用。副作用常是一過性的,藥物的治療作用消失,反應也消退,但有時也會造成較嚴重的後果,它的發生與否和藥物在體內濃度的高低(或劑量大小)密切相關。
2、中藥
中藥(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指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有著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形式,用於預防和治療疾病的天然藥物及其加工代用品,主要包括植物葯、動物葯、礦物葯。這裡需要明確的是,中藥必須是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也就是說同樣的藥物沒有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應用,也不能稱為「中藥」。
有了上述兩個概念,下面我們討論中藥副作用的問題。中醫用藥的精髓在於「辨證論治」,是個體化治療和用藥的絕佳體現。中醫認為所有藥物都存在偏性,均是毒藥。藥物治療即是用藥物的偏性來糾正人體的偏性(疾病)。如果是在辯證準確的情況下,那麼藥物的選擇和使用劑量即療程即是對當前疾病起治療作用的,不存在副作用的情況。但當今醫療行業存在諸多問題,如中醫醫術良莠不齊,辯證不準而用藥選擇錯誤;用藥療程過長;或不辯證而開具中藥(嚴格說這種情況不能算是中藥)等,而導致在劑量範圍內的中藥沒有起到治療作用卻凸顯了與用藥目的無關的不良反應或副作用。舉幾個例子,比如前幾年的龍膽瀉肝丸導致腎衰事件,何首烏導致肝損害事件等。這些報道矛頭指向是中(成)葯的安全性,卻看不到其背後的真正原因。
上述觀點主要對象為中草藥,而對於中成藥,作為固定處方的商品上市,使中藥處方「同質化」後,損失了辯證論治,隨證加減的中藥使用特點。因此,如果患者有某個中成藥的部分適應證而使用了該葯,那麼有可能產生不在治療目的內的不良反應。就容易出現我們所提到的「副作用」。這是中藥商品化後的一個弊端。
綜上,我們認為:
(1)傳統意義上的「中藥」,是不存在「副作用」這一概念的;
(2)由於辯證不當(包括藥物的選擇、療程過長、劑量過大等)使用中藥或由於醫生診斷偏差以及中成藥局限性而出現的副作用,是存在的;
(3)由於中藥質量問題、品種的混淆、用藥差錯等出現的中藥不良反應,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4)無論是中(成)葯還是西藥,如果使用不當均會出現「副作用」,不存在大小的比較關係,因此,「中藥副作用比西藥小」這一說法是沒有依據的。
推薦閱讀:
※偏頭痛痛得要爆炸!中藥 針灸 西藥,總有一法能見效
※中藥4
※中藥煎煮學問多,煎煮不當出差錯
※孕婦不要招惹的幾類中藥
※最養生的7種盆栽:比中藥顏值高,比植物營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