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天瘦21斤!西醫病因不明,老中醫辨證分析直指病灶!

證名。胃的陰液不足所出現的證候。見《類證治裁·脾胃》。又稱胃陰不足。由胃熱、胃火熾盛,或溫熱病耗傷胃陰所致。證見口乾唇燥,嘈雜,乾嘔,飲食減少,或吞咽不利,食後胸膈不適,大便乾結,舌紅中心干,少苔,或舌光、干絳,脈細數等。治宜養陰益胃。

【診療經過】

馮某,女,63歲,長沙人。2012年秋起病,就診時口乾、善飢(10餐/天)、心煩、食少,自覺非常疲乏,明顯消瘦(70天消瘦21斤,平均每天消瘦3兩),呈進行性消瘦。大便稍乾結,舌紅苔少幾乎無苔,脈細而數。在多家醫院檢査:血糖、尿糖正常,排除糖尿病;全身CT檢査無異常,排除腫瘤;同時排除結核、甲亢等消耗性疾病。西醫診斷為不明原因消瘦;中醫診斷為胃陰虛之消瘦。治療方藥用大劑量的益胃湯加梔子。服用15天後,病人原來的口乾、心煩減輕,善飢明顯減輕,體重不再每天減輕;於是乎,守方再服。一個月後,體重增加6斤,口乾、善飢、心煩、疲乏明顯消退。在原方的基礎上加用西洋參,再服半個月後,徹底痊癒,至今無複發。

【簡要調述】

(1)胃陰虛的癥狀特點中醫講陰虛具體落實是五臟陰虛,即心陰虛、肺陰虛、肝陰虛、腎陰虛,而脾我們從不講陰虛。那麼脾有陰虛嗎?有,但脾為土臟,主濕,一般習慣不講「脾陰虛」,而側重於講「胃陰虛」,因此這個脾陰虛是附在胃陰虛上的,叫「脾胃陰虛」。所以就臟腑的陰虛來講是心陰虛、肺陰虛、肝陰虛、腎陰虛、胃陰虛。無論何種陰虛均有一個共同的癥狀特點,即舌紅少苔或無苔,口乾,這是臨床上必須要掌握的。但五臟陰虛還有各自不同的特點。胃陰虛的特點還有善飢、食少、胃中燒灼感、大便秘結,因為脾胃主肌肉,所以病人有明顯的消瘦,但凡是陰虛都有消瘦,而胃陰虛則消瘦更明顯。心陰虛的特點:病人必然伴有心悸、怔仲、心煩,或夜寐不安、少寐失眠。肺陰虛的特點:一定有乾咳、咳嗽痰中帶血絲,鼻干、咽干,呼吸氣短,甚至有盜汗,手足心熱。肝陰虛的特點:目干(肝開竅於目),心煩(肝主氣機疏泄),女子陰乾(肝經繞陰器),虛熱(肝主藏血,屬陰臟),此外還有眩暈、麻木、振顫(陰虛陽亢)、抽搐、痙攣(虛風內動)。腎陰虛的特點:有手足心熱甚於手足背熱,盜汗,男子遺精,女子夢交,腰膝酸軟,頭暈明顯。

綜上所述,臨床上診斷陰虛首先要抓住所有陰虛的共同特點,然後在具體的診療過程中分辨出屬於心、肺、肝、腎、胃陰虛中的哪一種。臨床上最常見的是肺、胃陰虛:肺陰虛常見的是肺痿證,肺癆(肺結核);胃陰虛比較常見,平常我們所講的消渴病(糖尿病),中醫認為分為三消(上消、中消、下消),而胃陰虛屬中消,其病機美鍵在於陰虛燥熱;肝、腎陰虛一般見於溫病的後期,大熱傷陰後,或者是大虛證、老年人、長期火旺體質的人。

(2)關於益胃湯益胃湯出自吳鞠通的《溫病條辨》,原文為:「陽明溫病,下後汗出,當復其陰,益胃湯主之。」陽明溫病,下後傷陰,闡述了治療陽明溫熱病,用瀉下藥過度後使人體津液虛弱,胃陰受損的病機。「當復其陰」為當復胃之陰,用益胃湯,故益胃湯是救胃陰的主方。吳鞠通認為是在溫病大熱汗下後的傷陰,其實臨床胃陰虛不僅僅是汗下後傷陰。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說:「肺痿之病,何從得之?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或從便難,又被快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此言說明了很多方面可導致傷陰、亡津液。所以陰虛是臨床上一個大的病證,不論在哪種病中均可發生,尤其是在溫熱病後期。益胃湯由沙參、麥冬、生地黃、玉竹、冰糖5味葯組成,全是針對胃陰虛而設。如果兼有肺陰虛,則改成了沙參麥冬湯,該方亦是以益胃湯為基礎。

(3)中醫治療功能性疾病和疑難病的優勢所在根據剛才這個病例,我們可以看出,此病特點是西醫診斷不明,査不出病因,找不到病灶,在這種情況下西醫治療很棘手。而對於這種西醫查不出病灶,檢驗不出變化的病種恰恰是中醫治病的優勢所在。因為中醫注重的是功能,是辨證分析。西醫沒有胃陰虛的病種,而我們可以通過運用中醫的八綱辨證、臟腑辨證來明確其病邪性質、病變部位,正體現了中醫的優勢所在。通過對這個病例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對於功能性疾病和疑難病症的診斷、治療,恰恰是中醫治病的優勢所在。

今天的中醫小知識先說到這裡,我們將會陸續推出更多的中醫小知識。微信關注「Dr_BQG」,會有更多的健康資訊和名中醫的義診信息提供!

本文案例出自熊繼柏著述的《中醫創造奇蹟 ——熊繼柏診治疑難危急病症經驗集》。本書內容簡約,樸實,詳細記錄了一名老中醫幾十年臨床經驗和感悟,小扁鵲非常敬佩這位願意公開自己秘密醫術的名老中醫教授,相信大家也會非常喜歡。謝謝!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轉載]李可老中醫腎四味  【草根一生】
中醫按摩可祛除魚尾紋
寶寶營養不良腫么辦?中醫教你調理
【中醫偏方】肩周炎驗方
四診心法要訣 【中醫基礎版】

TAG:中醫 | 西醫 | 分析 |